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 城市的產生與定義 一、城市的產生 1、人類經過兩次勞動大分工,從而產生了城市。 第一次勞動大分工:農業與畜牧業的分工; (產生固定居民點) 第二次勞動大分工:工商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 (產生城市) 二、城市的形成 1、我國的黃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羅河下游、西亞的兩河流域都是農業發達較早的地區,在這些地區的農業居民點以及在居民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市也出現得最早 。 2、原來的居民點也發生了分化,其中以農業為主的就是農村,一些具有商業及手工業職能的就是城市。所以,也可以說城市是生產發展和人類的第二次勞動大分工的產物。3、城市是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分化,在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出現的。4
2、、從我國文字的字義來看,城是以武器守衛土地的意思,是一種防御性的構筑物。市是一種交易的場所,即“日中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 城市是有著商業交換職能的居民點。 5、城市與農村的區別: 非農業人口的集中; 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中心; 城市是有各種建筑物和構筑物組成的綜合體。三、城市的定義1.古代城市與現代城市的定義各不相同。 現代城市:城與市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 城:防御;市:商品交換。 現代城市:以人為主體,以空間利用為基礎,以集聚經濟 效益為目的的一個集約人口、集約經濟、集 約科學技術的地域空間系統。 2.現代化城市的要求(四高) 硬件:高效能的城市設施 ;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軟件:高水平的城
3、市管理;高度的精神文明第二節 城市的發展一、城市的發展方式 1.自發的有機發展 2.按規劃發展二、城市的發展階段 1、古代的城市發展 (1)自然因素與城市發展 “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 考慮自然因素,因地制宜,是我國古代規劃思想的重大貢獻之一,核心內容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城市與防御要求 人類最初的固定居民點就具有防御的要求。 墨子中記載有城市建設與攻防戰術的要求,提出城市規模大小要 與城郭農田和糧食儲備保持相應關系,利于城市的防守。 我過和西方國家的城市平面都有城墻和壕溝,就是從防御出發。(3)社會形態發展與城市的布局:社會的階級分化與對立在城市建設方面也有明顯的反
4、映。一般統治階級專用的宮城都居中心位置并占據很大的面積。 A、 商都“殷”城以宮廷區為中心;近宮外圍是若干居住聚落(邑),居民多為奴隸主和部分自由民; B、 曹魏鄴城以一條東西干道將城市劃為兩部分:北半部為貴族專用,南半部為一般居住區。 C、 隋唐長安城,中間靠北為統治階級專用的宮城,其南為集中設置中央辦公機構及駐衛軍的皇城,均有城墻與其他東南西三面的一般居住坊里嚴格分開。坊里有坊墻坊門,早啟晚閉實行宵禁,以便于管制。 D、埃及于公元前2500年,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Kahun)是奴隸制的典型城市。城為長方形,用墻分為兩部分,墻西為貧民居住區,擠滿250多個小屋;墻東路北為貴族居住區,
5、面積與貧民區相同,有1011個大院,墻東路南為中等階層的居住區。 (4)政治體制對城市的影響:社會政治體制對城市建設也有直接影響。 A、 中國的封建社會,自秦始皇統一全國,實際郡縣制后,直至清王朝,大多數朝代是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各朝代的都城規模都很大,有幾個朝代還在新王朝建立之際,即按照規劃新建規模很大、布局嚴整的都城。 B、 歐洲的封建社會,在很長時期內分裂成許多小國,城市規模小,直至17世紀,英、法、德建立君權專制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都城倫敦、巴黎、柏林才有較大的發展。 C、中國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權統治的中心,如宮殿、官府衙門。而歐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權統治的中心教堂。 (5)經
6、濟發展對城市的影響:經濟制度也直接影響城市的發展形態。 A、 中國是地主所有制,地主可通過其代理人向農民征收實物或貨幣地租,地主階級尤其是大中地主可以離開農村集中居住在城市,而封建統治的官僚階級本身即是地主階級或他們的代表人物。 B、歐洲是封建領主制,封建主大多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領地的莊園中。 C、兩者制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結果:中國的城市是政治、經濟生活的中心;而歐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經濟中心在城市。 三、近代城市的發展 從近代的工業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開始,城市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1)城市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聚集: 有了人工的能源就有可能把生產集中于城市,從而使加工工業迅速地在城市發展
7、,并隨之帶動了商業和貿易的發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脹。(2)城市布局的變化: 圈層式的向外擴張,成為工業化初期城市發展的典型形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的布局則逐漸向在空間上有隔離,并由便利交通網絡聯系,產業上有協作分工的城鎮群或城鎮密集地區的方向發展。(3)城市與環境: 城市成為人類改造自然最為徹底的地方,也使城市居民減少或喪失了原有的與自然密切接觸的種種優點和樂趣。如何在城市化、城市發展過程中處理好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就成為現在城市規劃學科的重要課題。 (4)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質量的城市生活 第三節 城 市 化 一、城市化含義: 1、各學科對城市化的定義:社會學 城市化是一
8、個城市生活方式的變化過程 人口學 城市化是鄉村人口向城市轉化和集中的過程:一是城市數量增加、二是每個城市人口規模增加。 經濟學 城市化是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的進步,人們離開農業經濟向非農業經濟轉移并產生空間集聚的過程。 地理學 城市化是人口和經濟活動的空間轉移過程 2、城市化一般簡單地釋義為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及過程。 具體的分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二、城市化水平的含義1、城市化水平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城市化也可以稱為城鎮化 。2、城市化水平也從一個方面表現社會發展的水平,表示工業化的程度。三、城市化進程的表現特征
9、P10 (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2)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他行業的比重彼此消長,不斷變化。農業的比重持續下降,不可逆轉,工業的比重有一個上升時期,或也有停滯和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增加,總的發展趨勢如此。(3)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僅是建立在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農業人口的減少產生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農業人口的剩余也成為城市化的推動力。 四、城市化的歷史過程 P101、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A、初期階段生產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較緩慢,較長時期才能達到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30左右。B、中期階段由于經濟實力明顯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長的時期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就達到60或以上。C、穩定階段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已基本完成,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已基本上轉化為城市人口。五、中國城市化的道路 21世紀我國將會有大規模的城市化,農村多余的大量人口是城市化的動力,也是壓力。預計大量的人口要轉化人城鎮,但是這條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有兩點應該有共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執行能力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內外投資環境的比較研究試題及答案
- 注會考生考前心理疏導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考前準備的全景分析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考試內容更新與變化分析試題及答案
- 橡皮壩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 貼心指導證券從業資格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理論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生物技術在生態修復工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協作機制試題及答案
- 適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備戰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8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第25講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課件
- 2024中考化學總復習必刷80題(第1-80題)(含解析)
- 人力資源管理測試題答案
- 《新青島版(六三制)五年級下冊科學檢測試題(含答案)》期中檢測
- DL∕T 1901-2018 水電站大壩運行安全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 2023-2024學年貴州省黔南州八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 臨床重點學科驗收課件
- 企業保密意識培訓課件
- JBT 11735-2014 鋁合金鋅合金壓鑄生產安全技術要求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八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含解析)
- 2024年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中考數學一模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