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渡荊門送別》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3課《渡荊門送別》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3課《渡荊門送別》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3課《渡荊門送別》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3課《渡荊門送別》課件-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了解有關李白的文學常識;把握詩歌主旨和詩人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2、反復誦讀詩歌,體會本詩的意境美、語言美,提高詩歌欣賞水平。3、感悟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留戀故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情景導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自主學習 作家作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 。李白天資絕高,性格清奇,嗜酒如命,詩才如仙。杜甫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詩歌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

2、、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有李太白集傳世。讀書和游歷時期。(25歲之前)壯游與求仕時期。(41歲之前)長安三年入仕時期。(42歲-44歲)再次游歷時期。(45-55)安史之亂時期。(56-62)62歲客死當涂。 人生經(jīng)歷自主學習自主學習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漫游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724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

3、負。寫 作 背 景文體知識律詩發(fā)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文體知識律詩的結構起承轉合一首律詩一般由四聯(lián)構成,分別稱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往往遵循起承轉合的格局。首聯(lián):起,開門見山,直接扣題。頷聯(lián):承,緊承首聯(lián),延續(xù)延伸。頸聯(lián):轉,轉折變化,由此及彼。尾聯(lián):合,呼應開頭,收束全詩。初讀感知渡荊門送別 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渡

4、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遠:遠自。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渡荊門送別 課文研讀仍:依然。憐:憐愛。故鄉(xiāng):四川。萬里:喻行程之遠。渡荊門送別 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位于長江的南岸。地勢險要,有“楚蜀咽喉”之稱。荊門以西,是著名的三峽地區(qū),是蜀地;以東是平坦廣闊的原野,是楚地。 “送別”是告別故鄉(xiāng),此處應是設想故鄉(xiāng)的山水送別自己。解題疏通詩意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

5、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還是故鄉(xiāng)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萬里之外,還不忍分別。我乘船遠渡荊門山之外,來到楚國這個地方游覽。兩岸的山巒漸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廣闊的原野。江水沖著廣闊原野奔騰而去。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黃昏時,云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1、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首聯(lián)點題,以敘事為主,交代了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從哪里來,去往哪里),具有穿針引線,貫穿全詩的作用。賞析詩歌 (1)畫面美:蒼茫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2)煉

6、字: 一個“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寫出遠處水天相接,江水涌入原野的磅礴景象。詩人用遠景勾勒出一幅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萬丈豪情、喜悅心情和蓬勃朝氣。(3)表現(xiàn)手法: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fā)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賞析詩歌2、頷聯(lián)“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歷來為人們稱道,請任選一角度進行賞析。 (1)畫面美:蒼茫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2)煉字: 一個“隨”字化靜為

7、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寫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詩人用遠景勾勒出一幅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萬丈豪情、喜悅心情和蓬勃朝氣。(3)表現(xiàn)手法: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fā)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賞析詩歌2、頷聯(lián)“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歷來為人們稱道,請任選一角度進行賞析。頸聯(lián)“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詩中是怎樣以時空的變換來描繪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描繪近景,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猶如天上飛下的一面明鏡。“云生結海樓”

8、是日間仰視所見,描繪遠景,仰望天空,變幻無窮的云彩在日光下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景觀壯闊,遠近景結合;給人空間感和流動感。 頸聯(lián)采用襯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尾聯(lián)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用擬人的手法,借寫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xiāng),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xiāng)時依依不舍,留戀故鄉(xiāng)的感情。 是我留戀故鄉(xiāng)還是故鄉(xiāng)留戀我呢? 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方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的戀鄉(xiāng)深情。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9、。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找出四句詩句中的意象并給每個意象加個修飾詞。思考這四句詩展現(xiàn)了幾幅畫面并給每幅畫面起一個小標題。山平野江大荒月鏡云海樓(巍峨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原野)(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廣闊無際的原野)(一輪皎潔的圓月)(明亮的)找出詩句中的意象(燦爛的云霞,多彩多姿)(美麗的)萬里長江圖水中映月圖天邊云霞圖詩中有畫 詩人選取日、月、江、天這樣的瑰麗意象,顯得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zhèn)ィ胂蠊妍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從荊門望去,滾滾大江東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發(fā)顯得高遠遼闊,一個“入”字形象生動,自然貼切。 詩人不說自已懷念故鄉(xiāng),而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故鄉(xiāng)山水的殷勤,言簡意豐。 亮點探究主旨歸納 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感情。學習了本課后,你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