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通道清理方案_第1頁
線路通道清理方案_第2頁
線路通道清理方案_第3頁
線路通道清理方案_第4頁
線路通道清理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線路通道清理方案摘要線路南起自竹山110kV變電站位于竹山縣城北走馬崗,北迄于竹山縣雙臺鄉普渡村新建的雙臺110kV變電站,東側緊靠鄉村公路,西鄰劉家河。線路長度37km,終端塔采用雙回路,其余采用單回路塔架設。線路途經竹山縣北部的三臺鄉、南口鄉和茅塔鄉至普渡寺村的110kV雙臺變,沿線均以山地地形為主,地質以松砂石為主,部分為巖石。沿線植被茂盛,多為松樹及灌木。線路多次經過居民聚集區,沿線附近多處鐵礦開采區、石材加工廠及水泥廠,大部分線路沿S236省道走線。村莊傍山依路而建,分布較為稀疏。為了明確線路通道內房屋數量和林區情況,本次設計在室內利用1:10000 衛星影像圖初步確定房屋和林區的位

2、置,室外組織專業測量人員利用 eXplorist 400 手持GPS接收機確定線路的路徑方向,對距線路中心兩側 20 米的房屋現場調查核實房屋的戶址、結構、所用材料、面積等信息,在1: 10000衛星影像圖上進行標識、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并逐一記錄,對擁擠地段的房屋用天寶GPS接收機測量房屋分布圖。針對沿線植被情況,現場調繪出植被的分布范圍、種類、實際生長高度、密度和樹徑并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和記錄。為確保導線與樹木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分樹種規范了全線各段高跨樹木的標準,使線路通道內樹線距離分區域達到建設、驗收、運行標準。為了減少樹木砍伐,利于環保,方便施工和安全運行,在跨越林區時應因地制宜的采

3、取高塔跨越、砍伐、修剪、更換樹種等方案,原則上采取充分的高塔跨越技術方案。(一)本專題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線路保護通道內拆遷房屋的調查統計;( 2)線路通道內林木跨越及砍伐的調查統計;3)線路通道內大型障礙物拆遷封閉的調查統計;(二)現場工作安排。由設總帶領各專業技術骨干赴路徑沿線進行踏勘和搜資工作,對沿線房屋分布、林木種類與生長范圍、重要障礙物交叉跨越等進行詳細考察和測量。同時對沿線區縣規劃部門、市規劃局和水利部門進行收資取證,并走訪了沿線主管電力公司等單位。現場結合收資情況對路徑關鍵點進行確認,盡量避免大片民房的拆遷及大型障礙物的跨越,將路徑方案落到實處。(三)結論本工程招標路徑

4、方案需跨越房屋集中的村莊3 處(其中一處為石佛寺) ,通過對方案優選,避免了2 處集中房屋的跨越。優化路徑避讓了一個水泥廠采礦區、幾處通訊塔。本工程優化路徑林區長度約33.09 公里,主要樹種為松樹和灌木,夾雜了少量的栗樹和竹林等。沿線林區樹木較為茂密,本工程在集中林區按高跨設計。 TOC o 1-5 h z 概述 2工程背景及研究意義 2現場組織調查 3通道內房屋跨越 4導線對地距離及交叉跨越距離 4通道內房屋拆遷原則 5通道內樹木跨越及砍伐 6通道內樹木跨越原則 7通道內林木砍伐原則 8林木砍伐示意圖編繪原則及示例 9現場調查統計林木跨域、砍伐情況 10大型障礙物的拆遷、封閉 14結論 1

5、5路徑協議 156.3 樹木跨越及砍伐 15 概述工程背景及研究意義本次設計競賽依托十堰竹山-雙臺 110kV線路工程進行。線路南起自竹山110kV變電站位于竹山縣城北走馬崗,北迄于竹山縣雙臺鄉普渡村新建的雙臺110kV變電站,東側緊靠鄉村公路,西鄰劉家河。線路長度37km,終端塔采用雙回路,其余采用單回路塔架設。兩 TOC o 1-5 h z 站之間的航空直線距離約為33km,線路曲折系數1.12。竹山縣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十堰市西南部,東鄰房縣,西連竹溪、陜西旬陽,南抵神農架林區、重慶巫溪,北接鄖縣、陜西白河。竹山縣水能資源豐富,漢江南岸最大支流堵河由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竹山縣鐵礦石、 重晶

6、石、 硅質黑板石儲量豐富。另外, 竹山縣山場總面積346.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1.8%。線路途經竹山縣北部的三臺鄉、南口鄉和茅塔鄉至普渡寺村的110kV雙臺變,沿線均以山地地形為主,地質以松砂石為主,部分為巖石。沿線植被茂盛,多為松樹及灌木。線路多次經過居民聚集區,沿線附近多處鐵礦開采區、石材加工廠及水泥廠,大部分線路沿S236省道走線。村莊傍山依路而建,分布較為稀疏。本工程線路除竹山縣城區為d 級污區外,其余大部分為b 級和 c 級污穢區。線路全線屬10mm冰區,山地地形為主,基本風速均為27m/s。可研設計階段導線截面1 240mm2, 導線選型根據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地線一根采用OPG

7、W復合光纜, 另一根采用普通地線(GJ-80)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輸電走廊日益緊張,尤其對于發達地區的城市郊區,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架空走廊通道問題更加突出。通道相關問題對路徑合理性、工程投資和建設進度有較大影響,能否妥善處理對工程建設至關重要。本專題報告為本工程線路通道清理方案說明。現場組織調查我院在接到招標文件后,院長高度重視,成立了工作小組,組長由分管總工擔任,副組長由設計總工程師擔任。組織各專業技術骨干認真學習招標文件及技術資料,于 2013 年 9 月 2 日至 9 日, 由設總帶領各專業技術骨干赴路徑沿線進行踏勘和搜資工作,對沿線房屋分布、林木種類與生長范圍、地下礦產、重

8、要障礙物交叉跨越等進行詳細考察和測量,同時走訪了相關電力公司。現場結合收資情況重新對路徑關鍵點進行仔細探討與確認,優化路徑方案,盡量避免大片民房的拆遷及大型障礙物的跨越,將路徑方案落到實處。為了明確調查線路通道內房屋數量,本次設計在室內利用1: 10000衛星影像圖初步確定房屋和林區的位置,室外組織專業測量人員利用eXplorist 400 手持GPS接收機確定線路的路徑方向,對距線路中心兩側 20 米的房屋現場調查核實房屋的戶址、結構、 所用材料、面積等信息,在 1 : 10000 衛星影像圖上進行標識、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并逐一記錄,對擁擠地段的房屋用天寶GPS接收機測量房屋分布圖。針對沿線

9、植被情況,現場調繪出植被的分布范圍、種類、實際生長高度、密度和樹徑并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和記錄。同時為確保本工程導線與樹木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本專題分樹種規范了全線各段高跨樹木的標準,使線路通道內樹線距離分區域達到 建設、驗收、運行標準。為了減少樹木砍伐,利于環保,方便施工和安 全運行,本工程在跨越成片林區時應因地制宜采取高塔跨越、砍伐、修 剪、更換樹種等方案,原則上采取充分的高塔跨越技術方案。3 通道內房屋跨越3.1 導線對地距離及交叉跨越距離110kV 線路對地及建筑物的距離,既需要考慮正常的絕緣要求,還需考慮靜電場強度的影響,其數值大小,關系著線路的安全運行和投資大 小 。 本 工 程

10、執 行 110kV 750kV 架 空 輸 電 線 路 設 計 規 范 (GB50545-2010) , 導線對地距離及交叉跨越距離為表3.1-1 及表 3.2-2 中數值。表 3.1-1 導線對地及建筑物距離項目距離最小值計算條件與居民區垂直距離7.0導線最大弧垂與非居民區垂直距離6.0導線最大弧垂與交通困難地區垂直距離5.0導線最大弧垂與步行可到地區凈空距離5.0導線最大風偏與步行達不到地區凈空3.0導線最大風偏與建筑物垂直距離 與建筑物凈空距離5.04.0導線最大弧垂 導線最大風偏與樹木垂直距離4.0導線最大弧垂項目距離最小值計算條件與綠化區、防護林帶凈空距離3.5導線最大風偏與果林、經

11、濟林及街道樹之間的垂直距離3.0導線最大弧垂表 3.1-2 交叉跨越距離跨越對象最小垂直距離(m)計算條件公路7.0一級以上公路導線溫度70通航河流至5 年一遇洪水位6.0導線溫度40通航河流至最高船桅2.0導線溫度40至軌頂11.5導線溫度70不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0導線溫度40至冬季水面6.0導線溫度40通訊線3.0導線溫度40電力線(桿頂)3.0導線溫度40特殊管道4.0導線溫度40索道3.0導線溫度403.2 通道內房屋拆遷原則結合 110kV 75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規范( GB5 0545-2010) 、重覆冰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 DL/T 5440-2009 )

12、,確定本工程線路走廊內的房屋建筑拆遷原則如下:輸電線路不應跨越屋頂為可燃材料的建筑物,對耐火屋頂的建筑物,如需跨越時應與有關方面協商同意。導線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導線與建筑物之間的最小垂直距離不應小于5 米。導線最大風偏時保證電氣間隙要求;導線在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邊導線與建筑物之間的最小凈空距離不應小于4 米。4)在無風情況下,邊導線與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5米。5) 輸電線路鄰近民房時,房屋所在位置離地面1.5 米處的未畸變電場不得超過4kV/m( 1m高處),否則需拆遷。通道內樹木跨越及砍伐 線路所經區域地形以丘陵和山地為主,沿線林木茂密。本工程為節約林木資源,減少對植被的

13、破壞,采用高跨設計,跨樹高度按樹木自然 生長高度確定,小部分重冰區林木地段,經經濟技術比較后考慮通道砍 伐。由于耐張塔高度較低,為減少其周圍樹木砍伐量,在林木密集地區 盡量不設置耐張塔,盡可能的借助地形跨越樹木。樹林中塔位周圍也盡 可能少的砍伐施工位置,充分利用樹木之間的空地。通過以上措施,節 省了林木砍伐面積。在設計過程中,為準確了解本工程沿線植被的種類和覆蓋情況,我 院組織勘測人員利用數字攝影系統繪制林區范圍分布圖,在正射影像圖 上進行標識,然后組織勘測設計人員赴現場對立體模型下統計的林區分 布情況進行實地核實。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對主要的植物種類、實際生長高度、密度和樹徑進行了調查、量測,并

14、進行了拍攝。數據采集主要通過直接量測或者詢問相關村民間接取得樹林的實際生長高度、密度及樹徑等詳細情況。通道內樹木跨越原則為確保導線與樹木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分樹種規范了全線各段高跨樹木的標準,使線路通道內樹線距離分區域達到建設、驗收、運行標準。為了減少樹木砍伐,利于環保,方便施工和安全運行,本工程在跨越成片林區時,通道樹木處理應因地制宜采取高塔跨越、砍伐、修剪、更換樹種等方案,原則上采取充分的高塔跨越技術方案。1)對成片樹林、經濟林、主要道路(國道、高等級公路、二級以上公路)兩旁的防護林等連續分布超過30m的林區,房前屋后的風景林,原則上按高跨進行設計;對稀疏的個別林木(非古樹和特殊保護的林

15、木)連續分布不超過30m的,定義為零星樹木,不滿足安全距離要求的零星樹木,經綜合經濟比較后,應進行砍伐。高跨地段樹木高度按該地段主要樹種平均自然生長高度考慮,有多種樹木混合生長的應取最高的樹種進行設計。3)高跨地段要保證線路投運后在最大負荷、環境溫度最高、最大弧垂工況時線路下方不發生導線對樹木放電。高跨地段要保證線路兩側在最大風偏和倒樹時不發生導線對樹木放電。高跨地段未納入上述考慮范圍、高度超過主要樹種的少數樹木應予以修剪或砍伐。對于線路通道內零星保護樹木或古樹的處理,在設計階段高度重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取避讓、高跨措施;當技術方案難以解決而采取砍伐或修剪時,應取得

16、初步協議,由施工單位負責實施。7)線路經過大片公益林、人工林在充分利用現有塔型塔高條件下,盡量跨越,減少樹木砍伐。通道內林木砍伐原則工程設計階段要高度重視線路通道樹木處理,加強調研和現場調查,加大設計工作深度,從源頭上把好線路通道樹木處理關。建設管理、生產運行單位應對有關工作予以配合,并提出合理建議。施工圖設計階段,應結合沿線實際情況,優化線路路徑,強化終勘定位的合理性,綜合經濟、技術、環保、建設實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因素及生產運行的合理建議,確定具體的通道樹木處理適用方案。同時,應出具通道砍伐明細表。線路運行維護單位應積極參與線路設計審查、現場終勘等工作,提前掌握線路通道樹木情況,結合運行經驗

17、,及時向建設管理單位提出意見和建議,避免把問題遺留到啟動調試和投產階段。結合本工程具體情況,樹木砍伐應考慮下列因素:1)導線(導線最大弧垂)對林區考慮樹木自然生長高度的垂直距離大于 3.5 米的樹木可不砍伐,僅對個別超高樹木進行砍伐。2)對線路經過集中林區時塔基附近的樹木進行砍伐;3)線路通道樹木砍伐寬度,應滿足導線在最大風偏、最高溫度工況下的凈空距離和垂直距離要求。4)導線(導線風偏10 度內)對林區考慮樹木自然生長高度的凈空距離大于3.5 米或導線 (導線風偏10度以外) 對林區考慮樹木自然生長高度的凈空距離大于3.0 米的樹木可不砍伐。5)線路通過果樹、經濟作物林、城市綠化灌木林以及街道

18、行道樹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3.5m的樹木可不砍伐。林木砍伐示意圖編繪原則及示例1)施工圖階段,林木清理中若砍伐量大于50 棵的成片林需繪制樹木砍伐示意圖;2)樹木砍伐示意圖可直接使用線路平斷面圖完成,縱橫比例為1:500/1:5000 ;3)平面圖上應結合導線高度、地面高程等因素標注需砍伐的范圍,并注明樹種、林區密度、砍伐數量及砍伐面積。詳見圖4.3-1 所示。4.3-1 樹木砍伐示意圖現場調查統計林木跨域、砍伐情況沿線樹林較多,主要為杉樹和灌木,有部分竹林和松樹,現場利用eXplorist 400 手持GPS接收機結合衛星影像圖現場調繪出植被的分布范圍,并指派專人調查林木種類、實際生長高度、密

19、度和樹徑,并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和記錄。在本工程設計過程中,我院技術人員先后赴沿線蓮花縣、湘東區收集沿線樹木分布及現狀高度數據,并根據林業部門公布的樹木資料,結合當地居民調查情況,本工程沿線樹木的自然生長高度如表4.4-1 。表 4.4-1沿線樹木自然生長高度一覽表樹種自然生長高度(m)松樹20杉樹20竹林20灌木6-15按招標文件給定的路徑方案,在現場進行了進一步踏勘,并對每一個轉角所在位置及線路經過區域進行了實地勘查,確定了本工程線路在各耐張段跨越林區長度。表 4.4-2沿線林木跨越調查表林區長(km)樹種(密度:棵/m2)林區長度(km)耐張段名稱松樹杉樹竹林灌木合計J01-J02 段1.

20、50.13J02-J03 段23J03-J04 段22.1J04-J05 段0.151.52.35J05-J06 段0.3523.2J06-J07 段21.5J07-J08 段0.1521.15J08-J09 段0.1520.86J08-J09 段12.8J09-J10 段13.2J10-J11 段0.230.8J11-J12 段12.4J12-J13 段0.153.5J13-J14 段0.150.12.1J14-J15 段0.51.1J15-J16 段0.250.11.8J16-J17 段0.20.9J17-J18 段0.60.2合計33.09由上面的統計表可以看出,本工程沿線的林木主要以松

21、樹和灌木為主,中間夾雜了少量的杉樹和竹林,其中杉樹的自然生長高度比較高,密度在 0.2-0.3 棵 /m2之間的杉樹分布占全部林木的28.9%左右,密度在0.2 棵 /m2以下的杉樹占全部林木的12%, 灌木約占全部林木的54.8%。 竹林約占全部林木的4.3%。表 4.4-3優化路徑方案林木長度統計路徑長度(公里)林木覆蓋長度(公里)覆蓋率(%)36.433.0990.94.4-2 通道內所需跨越松樹4.4-3 通道內所需跨越林木4.4-4 通道內所需跨越竹林4.4-5 通道內的植被大型障礙物的拆遷、封閉通道內大型障礙物拆遷封閉處理原則:收集相關資料,了解擬拆遷(封閉) 大型障礙物的法人(公

22、有、私人、企業),性質(軍用、民用),類型(建筑物、礦產、工廠、通信設施等) ,面積,年限(設立年限,礦權期限等),礦產資源的儲量、開采深度、采厚比、開采方式等。( 2)與擬拆遷(封閉)大型障礙物的法人協商賠償費用,必要時委托雙方認可的第三方評估單位對擬拆遷(封閉)大型障礙物的價值進行評估。( 3)做好避讓大型障礙物的繞行方案,并于拆遷(封閉)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綜合考慮技術性、經濟性和社會性等因素后最終確定大型障礙物是否拆遷(封閉)。(4)在拆遷(封閉)大型障礙物時要綜合考慮社會因素,做到和諧共贏、以人為本。結論本專題結合以往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路工程特點,廣泛搜集沿線交直流工程通道清理工作經驗,充分征求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