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七年級上第四學習主題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南方的初步開發-南方的初步開發rar1_第1頁
初中歷史七年級上第四學習主題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南方的初步開發-南方的初步開發rar1_第2頁
初中歷史七年級上第四學習主題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南方的初步開發-南方的初步開發rar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方的初步開發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孫吳時期我國南方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情況及突出成就;記住吳國衛溫等人率船隊到達夷洲(臺灣);知道諸葛亮治理蜀國,使西南地區得到一定開發;簡要了解三國到南朝政權更替的基本情況;記住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理解南方初步開發的含義以及開發的原因和條件;2、通過對南方初步開發原因的探討,提高學生分析和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南方初步開發表現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現象的能力過程和方法,本課采用學案導學法,讓學生對吳蜀時期和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歸納,討論南方初步開發的原因。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三、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認識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養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2、認識社會安定、地區之間的交流和民族團結對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樹立維護社會安定、加強各民族團結的觀念。3、初步總結南方開發的經驗和教訓,認識應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南方初步開發的原因和突出表現(尤其是農業的發展)。難點:南方開發的史實較多(農業、手工業發展的表現和相關的空間概念),容易混淆;如何理解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的新發展。教學過程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來自新田中學的譚老師,很高興認識大家,相信我們今天會度過一節愉快充實的課堂。作為新朋友,我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先欣

3、賞“六朝古都”南京的美麗風光,請看大屏幕。導入新課: (放映有關南京的風光片)同學們剛才欣賞的景色美不美?(美)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但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南京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而到南朝時它已發展成全國有名的大都會,當時名建康。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進了南京的發展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2分鐘)課件顯示課題: 15 南方的初步開發在學習新課以前,同學們首先弄清兩個問題,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找到淮河與秦嶺。(課件展示,激光筆)從地理學上講,我國南方和北方以淮河秦嶺為界,由于三國鼎立的形成,本課所說南方大體上指長江以南地區;而初步開發時期主要指我國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請同學們了

4、解這一時期的政權更替情況。(學生觀察,并對照教材頁兩晉南朝簡表)這一時期政權更替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政權多、“亂”;師:這段時期大致持續了三百多年,其政治局面的特點:“政權并立、更換頻繁。”其中的吳蜀、東晉、南朝的宋、齊、粱、陳政權先后統治南方,其中有六個這些政權定都南京,所以南京又被稱為六朝古都。在這種局面下,南方社會經濟發展如何?首先請同學們自學本課,了解我國這一時期南方初步開發的狀況。(2分鐘)(一)自學本課,夯實基礎(學生回答,鼓勵第一名學生。發獎)(5分鐘)一、吳蜀時期的開發(學生回答進行鼓勵,發作業本)吳國:1、農業方面: 組織人員開墾 ;推廣 ;糧食產量提高。2、手工業方面: 是

5、著名特產,絲織業有一定發展;能生產各種精致的 ;造船業發達,出現了 、 、 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吳國曾派人到過 。蜀國: 設堰官保護都江堰、屯田、植桑養蠶,推廣設置 技術,設立錦官管理 生產;推廣鐵器、牛耕,使 和 地區得到初步開發。二、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的開發1、農業方面:廣種水稻,并推廣種植原產北方 、 等作物;五嶺以南,種植 ,提高糧食產量,人們還在湖邊圍墾,新修“ ”,擴大種植面積,農田普遍施用 ,促進了農業發展。2、手工業方面:織錦、制瓷、礦冶、造船技術有很大提高。煉鋼技術進步,采用了“ ” ,人們利用 作為燃料。3、商業方面: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是 。現在我們將同學們了

6、解的這一時期我國南方初步開發的狀況歸納成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2分鐘) 請同學們再次了解吳國的三大造船中心和夷洲的位置(幻燈)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請同學們觀察南朝時期的瓷器,與吳蜀時期相比有何變化?( 精致、美觀)說明我國南朝時期經濟發展怎樣?比吳蜀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師:剛才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南方在吳蜀、東晉南朝時期初步開發的狀況。那么南方在開發以前的社會經濟狀況如何? 我們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的描述,請看。史料: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賈(買賣)而足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南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司馬遷史記注解:(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

7、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譯文思考:我國南方在西漢時經濟發展狀況如何?(1分鐘)根據古人描述,我國南方在開發前經濟狀況怎樣?你認為在西漢時南方是先進還是落后?(生回答)我國又是什么時候開始初步開發南方的?(吳蜀時期)為什么在吳蜀、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初步開發? (二、)分組學習,探究合作。(學生完成學案,并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展開討論)(10分鐘)1、材料一:東漢末年,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可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為躲避戰亂,僅213年一次,淮南人民渡江南下的就有

8、十余萬戶之多。材料二:思考:為什么北方人口在這一時期大量遷移到南方?你認為北方人南遷給南方帶來哪些影響?開發南方還有哪些少數民族的功勞?逃避北方戰亂;帶去了工具、種子、生產技術;山越、南越、南中的少數名族;共同勞動,共同開發。2、如果你是孫權或諸葛亮,在經濟方面應如何治理國家,增強國家實力?組織軍民屯田、開荒、栽桑養蠶、織錦等;讓孟獲心悅誠服,改善了民族關系;促進了南中經濟的發展你們認為還有其它原因嗎?我國南方具有什么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哪些豐富的資源?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氣候溫暖、湖泊眾多等5、請你歸納出南方經濟在吳蜀時期和東晉南朝時期發展的原因。 (87頁一到五行、89頁第二、三自然

9、段) 1、統治者重視;2、北民南遷,共同開發;3、優越的自然條件;4、社會相對穩定。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政權分立時期,但南方的相對穩定、統治者的重視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初步開發。從這一時期開始,我國南方的經濟就逐漸發展并開始追趕北方。但是總體而言,我國南方經濟在南朝后依然落后于北方。(1分鐘)第三環節:基礎練習,知識反饋(2分鐘)i【鞏固練習】風光秀美的會稽山風景區在三國時期因一項手工業而著名,請你猜猜當時當地的特產是 A蜀錦 B藤紙 C越布 D青瓷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這兩句詩描寫了北方人民南遷江南的情況。從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遷主要是因為 ( )A.北方自然條件惡劣B.北方

10、戰亂頻繁 C.北方統治者殘暴 D.南方經濟發達第四環節:反思總結(1分鐘)1、概括本課內容:可用1、2、3、4歸納,請同學們看投影。11個主題 南方初步開發22個時期 三國時吳蜀時期和東晉南朝時期33個方面 農業、手工業、城市商業44個原因 北人南遷 統治者重視 優越自然條件 相對穩定2、讀歷史歌謠,三國時期多戰亂,北方人民往南遷。南方社會較安定,政府大多重發展。南方自然條件好,開發農業促生產。農業促進手工業,麻布越布是特產。織錦造紙制瓷業,東晉南朝新發展。概括本課主要內容。過渡:今天我們學習了南方的初步開發,了解了南方初步開發的原因,請同學們看大屏幕。3、智慧果1:我們萬州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也處于三峽庫區,三峽蓄水后,有人說,我們田地被淹,就到山坡去開墾荒地,提高糧食產量,你認為可行嗎?為什么? 開墾荒地、圍湖造田在當時的確提高糧食產量,有歷史的進步性,但其弊病是惡化了自然環境,尤其是今天,隨著人口的增加,人與自然更應該和諧相處。智慧果2:三峽都市報正在征求開發萬州的建議,請你出謀劃策。(8分鐘)學生討論歸納:開發萬州的措施:引進資金;資金、人才、自然資源、先進的技術設備、政府的支持政策、社會環境的穩定、廣闊的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