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八年級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狂人日記_第1頁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狂人日記_第2頁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狂人日記_第3頁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狂人日記_第4頁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狂人日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狂人日記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周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筆名除魯迅外,還有鄧江、唐俟、鄧當世、曉角等。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小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但是因為一部影片,深知僅僅醫生是不能拯救人類,從此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

2、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年38歲。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醫學院學生,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家。魯迅生平是一個“愛書如命”的人。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23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

3、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寫作背景狂人日記寫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它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白話小說,也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杰出作品。狂人日記的主題,據魯迅說,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 魯迅曾說,狂人日記“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

4、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原文欣賞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校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為世間所知,無關大體,然亦悉易去。至于書名,則本人愈后所題,不復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識。一

5、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二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我可不怕,仍舊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翁一樣,臉色也都鐵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這樣。忍不住大聲說,“你告訴我!”他們可就跑了。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

6、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三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天這么怕,也沒有這么兇。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個女人,打他兒子,嘴里說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他眼睛卻看著我。我出了一驚,遮掩不住;那青

7、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來。陳老五趕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的臉色,也全同別人一樣。進了書房,便反扣上門,宛然是關了一只雞鴨。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細。前幾天,狼子村的佃戶來告荒,對我大哥說,他們村里的一個大惡人,給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壯壯膽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戶和大哥便都看我幾眼。今天才曉得他們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樣。想起來,我從頂上直冷到腳跟。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你看那女人“咬你幾口”的話,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戶的話,明明是暗號。我看出他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們的牙齒,全是白厲厲的排

8、著,這就是吃人的家伙。照我自己想,雖然不是惡人,自從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難說了。他們似乎別有心思,我全猜不出。況且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我還記得大哥教我做論,無論怎樣好人,翻他幾句,他便打上幾個圈;原諒壞人幾句,他便說“翻天妙手,與眾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們的心思,究竟怎樣;況且是要吃的時候。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書上寫著這許多字,佃戶說了這許多話,卻都笑吟吟的睜著怪眼睛看我。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我了

9、!四早上,我靜坐了一會。陳老五送進飯來,一碗菜,一碗蒸魚;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著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我說“老五,對大哥說,我悶得慌,想到園里走走。”老五不答應,走了;停一會,可就來開了門。我也不動,研究他們如何擺布我;知道他們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個老頭子,慢慢走來;他滿眼兇光,怕我看出,只是低頭向著地,從眼鏡橫邊暗暗看我。大哥說,“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說“是的。”大哥說,“今天請何先生來,給你診一診。”我說“可以!”其實我豈不知道這老頭子是劊子手扮的!無非借了看脈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這功勞,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

10、雖然不吃人,膽子卻比他們還壯。伸出兩個拳頭,看他如何下手。老頭子坐著,閉了眼睛,摸了好一會,呆了好一會;便張開他鬼眼睛說,“不要亂想。靜靜的養幾天,就好了。”不要亂想,靜靜的養!養肥了,他們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處,怎么會“好了”?他們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聲大笑起來,十分快活。自己曉得這笑聲里面,有的是義勇和正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這勇氣正氣鎮壓住了。但是我有勇氣,他們便越想吃我,沾光一點這勇氣。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

11、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五這幾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頭子不是劊子手扮的,真是醫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們的祖師李時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他還能說自己不吃人么?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對我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我那時年紀還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戶來說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點頭。可見心思是同從前一樣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從前單聽他講道理,也胡涂過去;現在曉得他講道理的

12、時候,不但唇邊還抹著人油,而且心里滿裝著吃人的意思。六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七我曉得他們的方法,直捷殺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禍祟。所以他們大家連絡,布滿了羅網,逼我自戕。試看前幾天街上男女的樣子,和這幾天我大哥的作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帶,掛在梁上,自己緊緊勒死;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愿,自然都歡天喜地的發出一種嗚嗚咽咽的笑聲。否則驚嚇憂愁死了,雖則略瘦,也還可以首肯幾下。他們是只會吃死肉的!記得什么書上說,有一種東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樣子都很難看;時常吃死肉,連極大的骨頭,都細細嚼爛,咽下肚子去,想

13、起來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親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趙家的狗,看我幾眼,可見他也同謀,早已接洽。老頭子眼看著地,豈能瞞得我過。最可憐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還是歷來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起頭;要勸轉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八其實這種道理,到了現在,他們也該早已懂得,忽然來了一個人;年紀不過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滿面笑容,對了我點頭,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問他,“吃人的事,對么?”他仍然笑著說,“不是荒年,怎么會吃人。”我立刻就曉得,他也是一伙,喜歡吃人的;便自勇氣百倍,偏要問他。“對么?”“這等事問他什么。你

14、真會說笑話。今天天氣很好。”天氣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問你,“對么?”他不以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不對?他們何以竟吃?!”“沒有的事”“沒有的事?狼子村現吃;還有書上都寫著,通紅斬新!”他便變了臉,鐵一般青。睜著眼說,“有許有的,這是從來如此”“從來如此,便對么?”“我不同你講這些道理;總之你不該說,你說便是你錯!”我直跳起來,張開眼,這人便不見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紀,比我大哥小得遠,居然也是一伙;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還怕已經教給他兒子了;所以連小孩子,也都惡狠狠的看我。九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

15、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伙,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十大清早,去尋我大哥;他立在堂門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攔住門,格外沉靜,格外和氣的對他說,“大哥,我有話告訴你。”“你說就是,”他趕緊回過臉來,點點頭。“我只有幾句話,可是說不出來。大哥,大約當初野蠻的人,都吃過一點人。后來因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變了人,變了真的人。有的卻還吃,也同蟲子一樣,有的變了魚鳥猴子,一直變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還是蟲子。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慚愧。怕比蟲子的慚愧猴子,還差得很遠很遠。“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

16、,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他們要吃我,你一個人,原也無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伙里面,也會自吃。但只要轉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人人太平。雖然從來如此,我們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說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說,前天佃戶要減租,你說過不能。”當初,他還只是冷笑,隨后眼光便兇狠起來,一到說破他們的隱情,那就滿臉都變成青色了。大門外立著一伙人,趙貴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頭探腦的挨進來。有的是看

17、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著;有的是仍舊青面獠牙,抿著嘴笑。我認識他們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曉得他們心思很不一樣,一種是以為從來如此,應該吃的;一種是知道不該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別人說破他,所以聽了我的話,越發氣憤不過,可是抿著嘴冷笑。這時候,大哥也忽然顯出兇相,高聲喝道,“都出去!瘋子有什么好看!”這時候,我又懂得一件他們的巧妙了。他們豈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太平無事,怕還會有人見情。佃戶說的大家吃了一個惡人,正是這方法。這是他們的老譜!陳老五也氣憤憤的直走進來。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對這伙人說,“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

18、的人,活在世上。“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得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那一伙人,都被陳老五趕走了。大哥也不知哪里去了。陳老五勸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橫梁和椽子都在頭上發抖;抖了一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萬分沉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曉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掙扎出來,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說,“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十一太陽也不出,門也不開,日日是兩頓飯。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曉得妹子死掉的緣故,也全在他。那時我妹子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母親哭個不住,他卻勸母親不要哭;大約因為自己吃

19、了,哭起來不免有點過意不去。如果還能過意不去,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親知道沒有,我可不得而知。母親想也知道;不過哭的時候,卻并沒有說明,大約也以為應當的了。記得我四五歲時,坐在堂前乘涼,大哥說爺娘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才算好人;母親也沒有說不行。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現在想起來,實在還叫人傷心,這真是奇極的事!十二不能想了。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著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里,暗暗給我們吃。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

20、的人!十三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一九一八年四月。注釋 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作者首次采用了“魯迅”這一筆名。它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舊社會制度的小說。作者除在本書(吶喊)自序中提及它產生的緣由外,又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舊禮教的弊害”,可以參看。候補:清代官制,通過科舉或捐納等途徑取得官銜,但還沒有實際職務的中下級官員,由吏部抽簽分發到某部或某省,聽候委用,稱為候補。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這里比喻我國封建主義統治的長久歷史。“本草什么”:指本草綱目,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藥物學著作,共五十二卷。該書曾

21、經提到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以人肉醫治癆的記載,并表示了異議。這里說李時珍的書“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當是“狂人”的“記中語誤”。“易子而食”: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是宋將華元對楚將子反敘說宋國都城被楚軍圍困時的慘狀:“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食肉寢皮”: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晉國州綽對齊莊公說:“然二子者,譬于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二子”指齊國的殖綽和郭最,他們曾被州綽俘虜過。“海乙那”:英語Hyena的音譯,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種食肉獸,常跟在獅虎等猛獸之后,以它們吃剩的獸類的殘尸為食。易牙:春秋時齊國人,善于調味。據管子小稱:“夫易牙以調和事公(按指齊桓公),公曰惟蒸嬰兒之

22、未嘗,于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桀、紂各為我國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易牙和他們不是同時代人。這里說的“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也是“狂人”“語頗錯雜無倫次”的表現。徐錫林:隱指徐錫麟(),字伯蓀,浙江紹興人,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的重要成員。1907年與秋瑾準備在浙、皖兩省同時起義。7月6日,他以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身份為掩護,乘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機刺死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攻占軍械局,彈盡被捕,當日慘遭殺害,心肝被恩銘的衛隊挖出炒食。大哥說煮熟了請他吃:指“割股療親”。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藥,以醫治父母的重病。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愚孝行為。宋史選舉志一:“上以孝取人,則勇者割股,怯者廬墓

23、。” 作品分析魯迅在發表狂人日記之前,不但寫了文化偏至論、魔羅詩力說等文學論文,翻譯了許多“域外”的進步小說,還創作了文言小說懷舊,其主要思想都在于喚起人們的覺醒。然而,作為一個先進的知識分子,聲音雖然激進,但畢竟缺少呼應,不能造成一個運動。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發難后,雖然也一時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動,終于形成了一股勢力,其影響就震撼人心了。沈雁冰曾在讀一文中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那時新青年方在提倡文學革命,方在無情地猛攻中國的傳統思想,在一般社會看來,那一百多頁的一本新青年幾乎是無句不狂,有字皆狂的,所以可怪的狂人日記夾在里面,便也不見得怎樣怪,而曾未能邀國粹家之一斥。前無古人

24、的文藝作品狂人日記于是遂悄悄地閃了過去,不曾在文壇上掀起了顯著的風波”。與后來郁達夫的沉淪、汪靜之的惠的風等作品相比,狂人日記確實“不曾在文壇上掀起了顯著的風波”,沒有因此而展開一場文藝論戰;但是,狂人日記在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所以,魯迅的成功,又在于他對我們民族和社會的深刻認識。 狂人日記的主題十分明確,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他還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許壽棠的信中說道:“狂人日記實為拙作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閱通鑒,”乃司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種發見,關系亦甚大知者尚寥

25、寥也。”由此可見,作品小序中所謂“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等語,完全可以理解為作者有意摹傳統筆記小說作法而寫的反語,也可以理解為作者所說的“醫家”有更深廣的含義,并非狹義的“醫生”、“大夫”。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狂人雖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諸如“今天全沒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層意蘊卻是有意識地指向幾千年的歷史和當時社會上的“吃人”現象從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戶來說吃心肝的事”;從“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到徐錫林(即徐錫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內容雖然帶有狂人的非邏輯心理特征,但始終圍繞

26、著“吃人”,圍繞著中國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不斷發生的有史可查和無史記載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現象,其意圖是顯而易見的。 狂人日記在表現其主題時,也表現出鮮明的啟蒙主義的思想特征。魯迅對中國國民性中的“看客”心態最為深惡痛絕,他的“棄醫從文”的重大抉擇便直接由于這個因素。而顧在五四運動前后寫的所有雜文和小說,都是以啟蒙主義為總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記的創作,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后的第一聲吶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復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他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創作的“總序言”。

27、 狂人日記的啟蒙主義思想特征,主要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作者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對封建道德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和認識的結果,也是這篇作品最輝煌的成就。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觀察了他周圍的人:“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給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然而,他們不但沒有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為此感到

28、不解和憤怒:“還是歷來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還寫道:“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頭;要勸轉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作用!你們也會吃盡。”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記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并具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不僅表現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而且還表現了魯迅“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了他以文藝創作來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狂人日記的意義,確實遠遠超出了文學的領域。 作品的主人公雖然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癥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卻并不是要寫下層勞動人民所受到的迫

29、害,更不是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征性的形象。“歷史上多少反抗舊傳統的、離經叛道的人,曾經被視為瘋子,如孫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瘋子”。從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瘋子;站在革命的立場看去他是先知先覺。同一個人、同一個思想卻在社會上有截然對立的兩種看法和評價,這也是變革時代的社會矛盾的反映。魯迅塑造這具有狂與不狂兩重性的形象,就是對社會矛盾的一種揭示。這也是狂個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義”。掌握狂人形象的關鍵,就在于對狂人是真狂還是假狂的理解。魯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說過:當時“大約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

30、作品和一點醫學知識”。從作品中狂人的言行來看,他的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具有恐懼、多疑、知覺障礙和邏輯思維不健全等特征,屬于精神病學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如作品所寫:“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像這樣的以為人人都要害他、要吃他的心理,在作品中處處可見。如果只看到這一方面,那就很容易認為狂人是真狂了。其實狂人的評議和心理有許多錯亂和偏執的地方,卻又表現出清醒的認識、深刻的思想和發言人的洞察力。在這方面,最為突出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他從寫滿“仁義道德”幾字的歷史字縫里所發現的吃人的本質。這段話揭開了幾千年中國封建

31、禮教的面紗,揭露了封建禮教在精神上對人民的殘害,揭示了封建制奴役壓迫人民的罪惡。幾千年來,敢于站出來說出這個本質的人難道不就是被世人看作是“狂人”的人嗎?作品開頭,有這樣一段話:“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作者按照一個迫害狂患者的思維特征來寫人物的語言,其邏輯雖然常常很不清晰,但是,其含義卻是相當豐富而且深刻的。所以,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于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征形象。 如果我們很好地解決了狂人形象是真狂還是假狂的問題,那么,對狂人形象所具有的“狂與不狂”的兩重性就容易掌握了。狂人的“狂”

32、,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更重要的一方面卻是他對傳統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則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并且被歷史所證明是正確的,只是他說出了當時的人們不敢說或者是還沒有說出的駭人聽聞的話。我們說狂人日記是魯迅全部創作的“總序言”,除了思想主題方面的因素外,還包含著它在魯迅小說藝術上的開拓意義。魯迅小說正是從這里開始,就一直既借鑒外國小說的長處,又繼承傳統小說的優點,從而創造出一種現代小說的新的民族形式。 狂人日記一發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別”而引起了許多關注新文學的人們的注意。而它的特別,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國傳統小說從來沒有過的“日記體”形式。此

33、外,作者口中所帶有的“淡淡的象征主義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獨特個性的“寓熱于冷”的風格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所以,茅盾說:當時“還沒有第二個同樣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樣成功的第二篇創作小說”。 在中國,以前沒有日記體小說,只有筆記體和章回體小說。筆記體是“采風式”的,章回體是“說書式”的,它們在都采用第三人稱,而日記體則全部采用第一人稱,整篇作品幾乎都是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表白。魯迅的狂人日記不但從題目上,而且從整體形式上都借鑒了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說。魯迅在借鑒果戈理小說的同時,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表現得更為“憂憤深廣”,把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禮教,很好地表現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識,而且在藝術手法

34、方面,并沒有因此而完全拋棄本國的小說傳統,在以自我表白為主要特征的日記體小說中,仍然能很好地運用白描手法,極簡明地通過語言和行為刻畫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此外,作者對白話的運用,也達到了非常嫻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靜坐了一會。陳老五送進飯來,一碗菜,一碗蒸魚,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著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便把它兜肚連腸的吐出。”從這短短的幾十個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動作、有細節,用的都是標準的白話,自然樸實,卻又處處生動形象,充滿意趣。作品中還有一些警句式的詞句,如“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獅子似

35、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義的深度,都絕不亞于文言文。魯迅正是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在借鑒外國小說形式的同時,很成功地與傳統小說的優點結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現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創造出了“日記體”這樣一種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 從創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記主要采用的還是現實主義的方法。這表現在作品重視典型環境的描寫、重視細節的真實性、重視人物性格的統一性等方面。我們在閱讀中時,如果把狂人的“錯覺”加以矯正,就可以發現,無論是路人對他的態度,還是何先生對他的診斷,都是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現象。而“從盤古開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

36、甚至于“去年城里釘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著血舐”(這個細節后來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說藥之中),確實是“從來如此”。 狂人日記的現實主義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對封建道德的批判、對愚昧國民的同性和鞭撻。在作品中,除了現實主義的方法外,象征主義也時常可見。無論是“很好的月光”,還是“趙家的狗”;無論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還是李時珍寫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現實主義的刻畫,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義的結合。狂人的精神病狀的描寫是逼真的,而他的幾乎所有語言又都是帶有一定的象征意義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義則更為突出。 茅盾曾在1923年這樣寫道“這奇文冷雋的句子,挺峭的文調,對照著那儲蓄

37、半吐的意義,和淡淡的象征主義色彩,便構成了異樣的風格,使人一見就感著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魯迅從狂人日記開始就形成了一種“異樣的風格”,即作品雖然一開篇就使人籠罩在陰冷的恐懼之中,雖然處處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作品中狂人昂揚的斗志,卻不能不使人振奮,不能不使人覺得作者在冷峻的文字中還流淌著熱烈的感情,還寄托著熱切的希望。概而言之,是魯迅小說“異樣的風格”就是寓熱于冷。 狂人日記將徹底的反封建精神與嶄新而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結合,深刻地體現了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的實績,對其也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果戈里的狂人日記果戈里的狂人日記藝術構思獨特,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訊、幾篇日記,形式荒誕。小

38、說主人公是一個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務員,受階級社會重重壓迫,處處被人侮辱蹂躪,最后被逼發瘋。魯迅、果戈理的狂人日記在體裁、形式和表現方法上,雖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但魯迅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借鑒。兩個狂人貌似神殊。就思想內容的深度而言,魯迅的狂人日記是果戈理所難以企及的。二者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子,但形同質異,在思想和創作上有著某些本質的區別。 補充分析首先,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癥狀是病患者處于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于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帶著顯著的“多疑”特征,或

39、反過來說,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所著重表現的是狂人的“多疑”。(當然,我們不能將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魯迅身上,這待下述。) 其次,結合魯迅的創作情況來看,在魯迅的小說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傳、孔乙己、祝福、故鄉等作品側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外現(形貌、言行、履歷、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內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動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識傾向,比如狂人日記、白光、長明燈、傷逝等。這類作品雖有人物的言行活動,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種精神意識。以狂人日記來看,小說開頭的第一部分就采用這樣文字: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

40、。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我怕得有理。 小說一開場,登場的是人物的意識,魯迅不用很亮很清之類的單一視覺的文字,而用“很好”這樣綜合意識來把握月光。接下來,“我”出場了,但對于讀者來說,“我”無形無狀,更不用說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年輕是年老,實質上,“我”即“我”的意識在繼續牽著讀者走:“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是對“很好的月光”這種感覺的意識重認;“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這一句,是意識再次把握;“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這是意識重認后新意識的出現;“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新出現的意識開始把新的客觀對象納入意識范圍注意,此處不是對趙家的狗那

41、兩眼的客觀描述,而是意識對于這一事實的一種把握。“我怕得有理。”這一句,意識走向判斷。依此分析的路子,使之貫串整部小說,都不難得出意識流動的軌跡。因此,從這一視角看,狂人日記是一部展示意識過程的一部小說,簡單說,狂人日記是一部意識性小說。 再次,在小說的結尾,有這樣的一句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魯迅此處冠以“我”有“四千年履歷”,并把“真的人”與“我”相對,暗示著“我”并非具體存在的人而是一種藝術設置,當然,“我”只能是人,只有人才能承載某種人的意識,但在狂人日記中,這個人又不會是真實的具體的“迫害狂”病人,魯迅作為藝術家不會像醫生和心理研究者那樣

42、,去記錄描述一個病患者的征狀。在狂人日記中,假如從一個“迫害狂”患者的角度來看,魯迅對其所作的能充分表現這一患者的特征規定是極少的,“我”無名無姓,沒有病因解釋,沒有病史說明,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也有極寬的范圍。而另一方面,魯迅又極為精細傳神地把握“迫害狂”這類患者的共同特征。這說明,“我”作為一個具體存在并不重要,魯迅對于狂人的選擇并不在于這個狂人是誰,而是因為選擇狂人符合于魯迅的藝術設置和藝術表述,假如小說中的“我”是一個一般的人,那么魯迅就無法在其身上表述“多疑”的這一意識。從小說的實際情況來看,“我”這一狂人所表現出來的病狀是“迫害狂”一類的共同特征。實際上,“我”只是一個承載物。一方面

43、,“我”承載著狂人所共有的病狀,以達到小說所要求的藝術真實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的病狀在某一層次上與作家所要表述的東西相吻合。而在具體的文本創作之中,作家不可能直裸裸地把自己的東西強加給作品中的人物,相反只能是遵從所選擇的人物性格特點和發展規律,融入自己的東西。由于藝術選擇加上藝術家的藝術表述能力,魯迅的狂人日記一方面極為真實地描述了“迫害狂”的征狀言行,但另一方面又極為巧妙地昭示小說并不是要表現“迫害狂”的征狀,而是要表述狂人所承載的合乎狂人身份其實是作者自己的東西。也即魯迅之所以選擇狂人是因為狂人有顯著的“多疑”特征,它暗合著魯迅“多疑”意識的內核表述。所以魯迅選擇了狂人來承載

44、“多疑”這一意識,作者著重要表現的不是這個人,而是這個“我”所承載的意識“多疑”。經過這樣一番梳理,狂人日記這一部小說可以說是一部以狂人所承載的“多疑”和封建理論并依據這一意識的某種特征展開的小說。狂人日記的主題,據魯迅說,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 魯迅曾說,狂人日記“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a、創作意圖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小說一開始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對狂人常有的圍觀、注視、談論,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內心的恐懼,逐漸地引出的主題。狂人看到趙貴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們鐵青的臉,一路上的人交頭接耳的議論,張開著的嘴,街上女人說的咬你幾口”的話,聯想到狼子村佃戶告荒時講過人吃人的故事。從他大哥平常的言論開始懷疑到當前的安排。他把醫生把脈理解為“揣一揣肥瘠”,囑咐吃藥的“趕緊吃吧”理解為趕緊吃他,然后歸結到這個社會是人吃人的社會,長期以來這個社會的歷史是一部人吃人的歷史。日記里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