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域文化地理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我國區域文化地理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我國區域文化地理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我國區域文化地理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我國區域文化地理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區域文化地理第1頁文化區:某種文化特征或含有共同文化特征群體在空間上分布。文化區:是一個含有連續空間范圍、相對一致自然環境特征、相同或相近歷史過程、共性文化景觀組成地理區域。文化區形成是含有某種親緣、地緣關系民族和人口在傳承文化傳統中,相互作用結果。第2頁第3頁中國區域文化概況中國古代文化區我國歷史文化區萌發于史前社會;發展成型于春秋戰國時期;完善于史志階段(秦漢統一,方國消失,轉化為地方行政文化區)。歷史文化區主要相關漢字化區、燕趙文化區、齊魯文化區、中原文化區、巴蜀文化區、荊楚文化區、吳越文化區、滇黔文化區、嶺南文化區、閩臺文化區、西域文化區、蒙古文化區、松遼文化區、青藏文化區第4頁中

2、國生態文化區東北黑土文化區、華北平原文化區、黃土高原文化區、內蒙古草原文化區、新疆荒漠-綠洲文化區、青藏高原文化區、四川盆地文化區、云貴高原文化區、江南水鄉文化區、華南媽祖文化區。第5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東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遼自然特征:溫帶季風氣候中溫帶、寒溫帶緯度較高、氣候嚴寒濕潤、半濕潤區山環水繞、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黑土人文特征:幽默和潑辣文化景觀:民族漢族、滿族服裝棉、皮飲食雜糧民居泥草房、泥瓦房(火坑、火墻)文學藝術二人轉第6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華北平原文化冀、京、津、魯、豫自然特征:溫帶季風氣候暖溫帶半濕潤區人文特征:儒家文化文化景觀:民族漢族服裝棉裝飲食面食民居四合院文

3、學藝術京劇、評劇第7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黃土高原文化晉、陜自然特征:溫帶季風氣候半干旱、半濕潤區人文特征:中華民族發祥地文化景觀:民族漢族、回族服裝棉裝飲食面食、肉食、喜酸民居窯洞文學藝術秦腔、信天游第8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內蒙古草原文化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特征: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域人文特征:畜牧文化文化景觀:民族蒙古族服裝蒙古袍飲食肉、奶、面民居蒙古包文學藝術馬頭琴、那達慕節慶第9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新疆荒漠綠洲文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青海西部自然特征: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半干旱荒漠和半荒漠地域人文特征:伊斯蘭教畜牧文化和綠洲農業文化景觀: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服裝

4、鮮艷民族衣飾飲食肉、奶、面民居“阿以旺”、氈房文學藝術民族歌舞第10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青藏高原文化青海、西藏、四川西部自然特征:山地高原氣候(高寒氣候)海拔高、氣溫低、日照長、輻射強、溫差大人文特征:高原佛教文化文化景觀:民族藏族服裝藏袍、藏民女裝飲食糌粑、酥油茶、青稞酒、牦牛奶民居石砌碉房文學藝術高原民歌第11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四川盆地文化川、渝自然特征: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地域、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少人文特征:文化景觀:民族漢族服裝棉裝飲食以麻辣著稱川菜民居吊腳樓文學藝術川劇盆地休閑文化山區巴蜀文化第12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云貴高原文化云南、貴州自然特征:高山峽谷、喀斯特地貌

5、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人文特征:多民族文化文化景觀:民族苗族、土家族、黎族等少數民族服裝鮮艷民族衣飾飲食煙、酒、茶在全國享受盛名民居傣族竹樓、侗族鼓樓文學藝術潑水節、三月節 民族舞蹈第13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江南水鄉文化蘇、浙、滬、贛、鄂、湘等自然特征: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地域、四季分明、水鄉之地人文特征:精巧、靈秀、細膩、柔美水鄉文化文化景觀:民族漢族服裝棉裝、絲綢飲食大米、蔬菜、魚類民居白墻黑檐樓房文學藝術江南絲竹 評彈 越劇第14頁3、中國十個地域文化區華南媽祖文化閩、粵、桂、瓊、臺自然特征: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地域人文特征:外向型海洋文化文化景觀:民族漢族、壯族、黎

6、族、高山族服裝漢族棉裝、少數民族服裝多姿多彩飲食米食為主民居竹樓文學藝術粵劇 崇敬海神 敬奉媽祖第15頁三晉文化區形成及其格調特征第16頁一、三晉由來商君書徠民:“秦之所與鄰者,三晉也。”后世以三晉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別稱山西為三晉。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國三分晉國而得名。西周叔虞等封地春秋晉國戰國韓、趙、魏第17頁二、地理位置位于太行山與黃河中游峽谷之間,四面山環水繞。整個地貌是一個被黃土覆蓋山地型高原,高原內部起伏不平。其東靠太行山山脈,西有呂梁山,南挨黃河,北環長城,其中由西北向東南依次有:大同、忻定、太原、臨汾、運城這些盆地。第18頁三、氣候&地質類型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土壤類型:四季

7、分明春季多風沙夏季氣溫高秋季短暫冬季較長,嚴寒干燥北部中南部呂梁山以西干草原粟鈣土森林草原褐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過分灰褐土第19頁四、豐富多彩三晉文化民間藝術:炕圍畫、剪紙、忻州、晉南刺繡等等名人:荀子、韓非子、關羽、閻錫山、傅作義等等晉商精神:敬業、進取、群體等精神民間民歌:走西口、秀紅包、想親親等等“民歌海洋”戲曲:晉劇、蒲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 等等民間社火:鬧花燈、鬧紅火、太原社火等等特產:晉祠大米、老陳醋、面塑等等。第20頁五、三大文化關鍵區晉北看佛教古建筑文化晉中看晉商民俗文化晉南看尋根問祖文化第21頁六、晉北佛教古建筑文化南禪寺北魏大同云岡石窟唐代佛光寺遼應縣木塔第22頁影響原因地處

8、黃河中游三晉地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策源地之一,留下許多豐富文化物質財富,而古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佛教建筑。首先、三晉地域位于黃土高原東部,受太行山脈阻擋,受來自海洋溫濕夏季風影響較小,而受大陸內部冬季風影響較大,氣候干燥,這里古建筑就能夠少受雨水侵襲,有利于保留第23頁其次、三晉地域與歷史上屢次成為國都城市相比,少受一些政權更迭影響,人為損失也就少一些。(秦亡阿房宮)再次、一些古建筑僻在深山,往往是人禍所不及地方。(如會昌滅法佛光寺)另外,還有佛教傳入,以及盛傳 第24頁七、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晉中祁縣喬家大院晉中祁縣渠家大院晉中社火節平遙古城第25頁影響原因清徐葡萄1、晉中有著得天獨厚自然條件

9、,內含忻定、太原兩個盆地,南靠臨汾、運城盆地。不但盛產糧食,如晉祠大米、清徐葡萄,其它物產也很豐富,如鹽、鐵、煤等礦產。結果當地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第26頁2、臨近曾為國都城市,(長安、洛陽等)有發達交通條件,尤其是元代遷都北京之后,晉中地域就成為三晉通向國都主要樞紐,所以晉中商業活躍起來。3、遠離北方游牧民族,環境較安定晉祠大米太原玉雕第27頁八、晉南尋根問祖文化芮城西侯度遺址芮城匼河遺址襄汾丁村遺址第28頁晉南第29頁我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搖籃,是中國古代文化搖籃。1、西侯度遺址在山西芮城縣一個小村莊,滾滾黃河在這里拐了一個大彎。第30頁2、匼(ke)河遺址山西芮城縣黃河左岸匼河附近,東臨西侯

10、度遺址,一樣發覺石器,動物化石等,較西侯度遺址先進(小尖狀器-精細)。上與西侯度文化,下與丁村文化有著一定淵源。3、丁村遺址位于襄汾縣城以南一帶汾河東岸,發覺了20各種動物化石和多件石器,尤其主要是發覺了人牙化石三枚和小孩右頂骨化石一塊,是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主要代表。第31頁九、文化特點兼容并蓄三晉文化在本身發展過程中,不論是先秦時期,縱橫家、法家等思想家并存現象,還是南北朝時期,儒、道、佛三家融合基礎上出現“凈土宗”(曇鸞創始),其文化一直深刻地表達著兼容并蓄特點,三晉文化以其黃土般遼闊胸襟吸引著外來文化,吸收、融合,形成有自己特色三晉文化。山西剪紙山西面塑第32頁影響原因1、民族融合熔

11、爐三晉地域歷代與強族為鄰,在歷史上幾次氣候較冷時期(西周、東漢、南北朝、宋、清初),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遷移,三晉地域外來少數民族隨之增多,各民族相互影響,三晉地域就起著熔爐作用。2、文化“對撞機”晉北地域屬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圈邊緣地帶,而晉南地域則處于中原文化中心地帶,晉南中原文化以黃土大地般深厚而遼闊胸襟接收外來游牧民族文化,而游牧民族也被先進中原文化吸引著。兩種文化在三晉地域相互碰撞。第33頁十、影響三晉,是中華民族和文化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文化,有許多是源于三晉,興于三晉。三晉文化對于我國文化形成和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三晉文化和其它地域文化,共同滋育著整個中華文明。在歷史上,山西發生過許

12、多對中國含有主要意義事件,出現了許多出色人物。所以,研究三晉文化,有利于人們更加好地認識,了解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和燦爛文明,對于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有著主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第34頁晉商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以相親相助為宗旨,以會館為異鄉聯絡中心渙散商人群體。明清五百年晉商興起于明初“開中法”實施;明中期后,由供給軍需擴展為民用,尤其是地近邊塞、民族錯居雜處,開展茶馬互市;盛于清時票號。第35頁開中法明時,為防蒙古邊患,修長城、設九鎮。為供給軍需,實施“開中法”,讓商人運糧到邊關,換販賣食鹽鹽引。第36頁第37頁晉商發展開中法解體后,晉商已積累了雄厚資本和豐富經驗,實施由提

13、供軍需到民用轉型;活動范圍也由邊關擴展到內地、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國內到國外;經營物品由鹽、糧,拓展到棉、布、茶、顏料、煤炭、鐵器、木材、煙草等。茶馬互市推進游牧地域城鎮發展,張家口、包頭、西寧、齊齊哈爾、恰克圖、庫倫(烏蘭巴托)興起與興盛與晉商活動關系親密。“先有晉益老,后有西寧城”、“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第38頁晉商票號明未清初,山西票號出現,并隨與皇族接觸壯大。平遙日升昌、蔚泰厚為代表。全國家,山西占家,其中平遙有家。庚子事變,西太后西逃,途經山西,晉商資助萬兩白銀,后獲匯兌各省解京餉款事宜,成為紅頂晉商。晉商經商之道: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樹立商業文化;創新商業制度,如經理負責制、

14、學徒制、人身頂股制、賬簿財會制等。第39頁第40頁第41頁第42頁東北關東文化關東地理概況位置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最東北部,中國國土北端與東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東北有黑龍江而得名,簡稱黑。東部和北部以烏蘇里江、黑龍江為界河與俄羅斯為鄰,與俄羅斯水陸邊界長約3045公里。遼寧簡稱遼。地處我國東北地域南部沿海,東鄰朝鮮。遼東半島為東北“金三角”。吉林省簡稱吉。位于我國東北地域中部,東南鄰朝鮮、俄羅斯。第43頁地形東北地表結構呈半環狀三帶,外帶是河流流域低地,主要河流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鴨綠江;緊接著是山地、丘陵山地,主要有西側大興安嶺,東側長白山,北部為北西向小興安嶺;內部為沖積平原,三江平

15、原、東北大平原。地質時期火山地震頻發,地貌多熔巖、玄武巖地貌。氣候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夏短冬長。第44頁資源森林、草甸、沼澤分布廣。關東由來“關東” 特指東北地域始于明初建山海關之后。在明朝大部分時間里,明人所稱“山海關東”東北地域處于一個比較穩定漢族、女真族、蒙古族三族鼎峙狀態。到明萬歷年間因為努爾哈赤興起、滿族形成及清朝建立,明 朝人開始用“關東”一詞專指東北。清朝入關后,從順治朝起直至清末,均用關東指稱東北。清末民國以來,伴隨中原以至大江南北大批移民進入東北,“關東”之稱更深深地注入民間意識之中,成為人們習慣用語 第45頁關東文化特征民族以漢族為主體,包含滿、蒙、朝鮮、達斡爾、鄂倫春、赫哲等少數民族在內復合群體。物質文化方面,生產結構明清時期展現出從農業、漁獵、采集、游牧并存向以農業為主、其它為輔轉變,到清末民初以后,伴隨漢族人口大量出關,深入形成農業生產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基礎結構。在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方面,關東文化區分于中原和關內其它文化特點表現為:以豪放、曠達、質樸厚重、寬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