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先秦音樂思想的倫理審視_第1頁
淺論先秦音樂思想的倫理審視_第2頁
淺論先秦音樂思想的倫理審視_第3頁
淺論先秦音樂思想的倫理審視_第4頁
淺論先秦音樂思想的倫理審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論先秦音樂思想的倫理審視論文關鍵詞先秦音樂思想倫理思想論文內容提要文章從倫理學的角度,對先秦儒家、道家音樂思想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形成、開展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深遠影響做出了簡潔明了的歸納和總結,并說明先秦音樂思想與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聯絡。先秦時期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胚胎和“萌芽時期,作為倫理學的“德的觀念發韌于夏代,中經殷周和春秋戰國,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入的思想,是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上有著重大影響的時期。由于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在對音樂文化的闡釋中,先秦音樂思想凸顯了中國傳統音樂深沉的倫理意蘊。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德具有總攝諸體、兼收并蓄的意義及功能。尤其作為中國

2、音樂思想中一個最為重要、最核心的觀念,從先秦典籍?論語?、?左傳?到漢代?禮記樂記?,從戰國末期孟子、荀子的?樂論?到魏晉秘康的?聲無哀樂論?,以迄于唐、宋、元、明、清,歷代樂論、筆記、詩詞、小說、曲論、唱論,無不浸潤著“德的觀念。謹遵道德標準,乃是中國古代音樂倫理、政治、美感和形態的最高理想。一、先秦時期的音樂倫理思想著述研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倫理精神與音樂藝術之間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中國傳統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藝術的境界,傳統藝術又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人格的完成。先秦時期思想家學派繁多,在思想領域中產生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場面,成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一頁。先秦典籍、諸子百家的著

3、述、先秦考古文獻(包括出土的文獻如“簡犢“帛書及“銘文等)、文物實物資料是研究先秦音樂思想史料的主要來源。這些文獻史料如儒家孔子的?論語?,孟子、荀子的?樂論?及?周易?“象,?周豐山“春官宗伯大司樂,?尚書?“堯典、“皋陶漠,?禮記?等經典;墨家的墨子?三辯?、?非樂上?、?非儒樸和?公孟?;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商鞍?商君書?、韓非子;雜家的?管子?、?呂氏春秋?、?列子?、?國語?、?左嘟(先秦史書);以及漢代的?史記?,?樂記?(后人記載的先秦歷史資料)等均載有一定的論樂文字。第一個提出較系統的作為倫理學道德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孔子,他是儒家的創始者、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4、。在先秦,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被稱為“顯學;以孔子為宗師,孟子和荀子繼承和開展的儒家學派建立了一個以“仁“和為核心的倫理思想表達;墨家學派的創始者是墨翟,與儒家并稱為“顯學,他們興起聆儒家學派之后,但所持思想觀點與儒家學派針鋒相對,是儒家的反對派。在文藝生活中,墨家認為藝術的美與道德的善是應當統一的,違犯道德的娛樂享受應該制止:法家音樂倫理思想出現于先秦,以商較和韓非為主要代表,其核心觀點是“不務德而務法,片面強調社會作用,否認了道德的社會作用。盡管法家的“法治理論并未被完全拋棄,但其“不務德而務法的原那么在以后的封建社會中被否認,因此對后世并無顯著影響??鬃蛹捌淝暗囊魳匪枷胧侨宓纼杉乙魳匪枷氲?/p>

5、共同源頭,以老子為最早代表的道家出現于春秋末期,是兼采儒墨而又批評儒半的一個學派,老子和莊子為其主要代表,“道是道家音樂倫理思想的核心。先秦時期豐富多樣的音樂生活中,產生了許多很有價值、影響至今的音樂理論思想。諸子就音樂倫理思想的闡述互相對立,亦各具其思想之精要,這種“百家爭鳴的場面堪稱音樂史上思想繁榮的鼎盛時代。因為封建主義宗法等級統治的需要,儒道兩家思想貫穿了2000多年中國開展史,稱為這個渙映大國數千年的土流思想而影響于后世,其重要性遠在其他各家之上。二、對儒家音樂思想的倫理分析在早熟的中國傳統文化里,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民族的理性精神中內涵著濃重的倫理道德意識,儒家文化傳統是建筑在倫理道

6、德的根底上,“仁成為中國哲學所關注的中心課題,于是,在認同音樂給予人的快樂的同時,將它與“仁嚴密地聯絡在一起,強調音樂的美與倫理道德的“仁相統一。因此儒家音樂思想的價值取向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在音樂中竭力表現對人的重視和以人為中心,這些特點吸引了許多文化學家的眼球,被他們視為一種人文主義文化,他們認為在儒家音樂文化里,人的主體性是完全與倫理道德結合在一起的。因此音樂作品的創作也從“仁出發,為“仁效勞;“正樂、“靡靡之音、“鄭衛之音等術語亦可以不加解釋的用于音樂批評,并分別指稱處于不同倫理地位的音樂。儒家傳統音樂文化強調禮樂一體,認為音樂與倫理相通,所謂“禮者為同,樂者為異。同者相親,異那么相敬。

7、?中庸?亦提到“尊德性而道學問,由于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中國音樂教育歷來主張以“德為美。?周禮春官宗伯?說:“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鬃釉小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之言。孟子?公孫丑上?說:“聞其樂而知其德,這些言語都將音樂與仁德聯絡起來。“德生禮,禮生樂,從“德到“禮、“樂,是一個自然生成的過程,禮樂被儒家視為德的表征?!傲囀俏髦軙r期學校教育的六門課程,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包括政治、歷史和以“孝為根本的倫理道德教育。樂屬于綜合藝術,包括音樂、詩歌和舞蹈。其中,禮樂代表西周的意識形態,是決定教育的貴族性質的因素。樂的主要作用是配

8、合禮進展倫理道德教育,禮重點在于約束子弟們外表的行為,樂重點在于調和子弟們內在的感情。孔子創始了儒家的音樂倫理理論,建立起情感與倫理道德、個人與社會和諧的音樂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時代音樂思想的開展,使中國古代思想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期。這些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中都有詳細表達。第一:“樂之教化在于道德即音樂從道德上感化人?!拔馁|彬彬是孔子的審美思想?!拔募次牟?,指一個人要注重禮樂即音樂文化修養;“質即本質,指一個人的仁義之道及倫理品德??鬃诱J為:一個人沒有禮樂修養就顯得氣質不佳,但只有禮樂修養而缺乏仁義之道的倫理品德便是一種虛飾;所以他還說“質勝文那么野、文勝質那么異,文質彬彬,然后君

9、子強調具有禮樂修養與仁義之道的品德才是完美的人,只有人的身心得到全面開展才是文質協調。第二:“道德之內涵在仁即音樂要貫注“仁的道德內涵,孔子認為“樂可以感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潛移默化中承受仁義禮道,從而開展為君子??鬃诱f:“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意思是說:人假如沒有仁愛,講什么禮?人假如沒有仁愛,講什么樂?說的是外在形式的禮樂,都應以內在心理情感為真正的憑依,否那么只是表象而已。由此可見,孔子的觀點非常明確:禮樂的本質是“仁,為人“不仁,便無從對待禮樂??鬃釉谡軐W上崇尚中庸之道,藝術上提倡中和之美淚而胃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將中庸之道運用于音樂并將情感的因素統一起來,

10、防止因突出某一因素而抹殺另一因素的片面性,這無疑是符合音樂藝術的內在規律。第三:“盡善盡美的和諧即音樂形式與內容、情感與道德的統一??鬃诱J為音樂有思想性和藝術性。他評價音樂的標準是“善和“美。所謂“善是指內容的完善,“美是指音樂的形式美妙、動聽;二者能完美結合就盡善盡美了。這就將音樂的內容與形式和“禮、“仁愛結合起來了。他在齊國觀聽古樂舞?韶?后,認為獲得了一次很高的藝術享受,以致“三月不知肉味。并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韶?盡美矣,又盡善也!但接著評價另一部古典樂舞?武?時卻說:“盡美矣,未盡善也!可見他推崇?韶?,并要求樂應符合禮的標準。他斷言,歌頌舜帝功德的?韶?樂的內容和形式都到達

11、了高度統一。而?武?這部反映武王滅商興周事跡的樂舞,雖欣賞起來很美,但過多表現征伐的武力行為,未能完全做到仁愛,所以“未盡善也。而?韶?樂那么是贊頌舜帝德治的內容,符合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因此,孔子在正樂時說:“樂那么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將符合他思想的?韶?樂推崇到了崇高的地位。在此孔子是以他的道德標準作為音樂舞蹈的判斷尺度??鬃釉诔浞挚隙赖男问角疤嵯?,強調內容與形式、情感與道德的統一。孔子的“盡善盡美的主張是對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豐富和開展,是對音樂藝術特征的認識和審美評價的一次飛躍。,孔子對音樂本質的認識非常清楚地強調音樂審美與情感及道德相結合。故歷來的儒家音樂既維護“禮,

12、又滿足感官的愉悅。使教育通過藝術表現出來,人的情感在正常發泄時又能受到教育,得到精神與道德的升華,教育也通過審美而獲得表達;即所謂的“寓教于樂;從而形成了儒家的“樂感文化。儒家用詩繼承了周人注重政治道德倫理的傳統,孔子對?詩經?的闡釋,就鮮明地表達了這一點。?詩經?是西周樂官文化的產物。從藝術功用上看,?詩經?表達了以德為本、以禮為用的文化價值和鮮明的理性精神。“德是樂官必備的素質,“樂德是貴族音樂教育中的必修科目,“德音是儒家美學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理論范疇。?詩經?根據塑造倫理人格、完善群體道德的理想,描寫了敬慎修德的彬彬君子之風,贊美了等級社會宗子宗孫、世卿世祿的宗法制度,個體那么完全消融在

13、由君臣、父母、兄弟、友朋、家族、婚姻所組成的社會關系網絡之中,而鮮有個性的表現。因此?詩經?堪稱西周禮樂文明的范本,它完好地反映了藝術與文化的深層聯絡。?宇li己郊特牲?:“奠酬而工升歌,發德也歌者在上,鮑竹在下,貴人聲也。?禮記仲尼燕居?:“升歌?清廟?,示德也。所謂“登歌、“升歌,皆為人聲之歌,而樂器多半處于附屬地位。周人“貴人聲,顯然不同于“恒舞“酣歌的殷商巫音,而更重視樂歌所激發的道德倫理情感(“發德、“示德,)。因此就有一“德為樂之本、“德音之謂樂之說。?詩經?雅、頌兩局部作品大半都充滿著這類“德的說教和“德音的頌美之辭,與?國風?中的那些清新活潑的言情民歌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同時為

14、儒家的倫理政治學說提供了最豐富最現成的思想資料。由此可見,儒家的言必稱?詩?、?書?,行必據?禮?、?樂?,也就不是偶爾的了。在儒家禮樂文明中,樂表達出深沉的倫理化、道德化的色彩。三、對道家音樂思想的倫理分析道家既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派“玄之又玄的思辯哲學,也是一派實際可用的關于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到達福樂人生的倫理學。道家倫理體系,也以其恢宏的規模、納米般的邏輯,中國歷史開展歷程中社會和文化所帶來的鐵一般的證據,鑄造了它的以“宇宙主義為理論框架、以崇尚自由人生為特點的倫理學體系。這樣一種倫理學,發人之所未發,道人之所未道,其在倫理學理論方面的創造性考慮和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批判,至今都是發人深

15、省的。老莊及其弟子和諸多道學的后繼者通過對“社會倫理和“圣人之道的批判和否認,表達了他們重自然的天理倫理觀。他們的音樂思想也含有豐富的自然主義倫理觀。道家對藝術審美和藝術所具有的特征有著深入的認識,它高度重視人的理性精神,但反對用特定的社會倫理道德來標準人的情感。它主張自然、無為,強調情感的自由抒發和表現。老子認為,理想的音樂是“大音希聲,是符合道之特性的無聲之樂,是白然、恬淡、用之不盡的至美之樂。有聲之樂或“五音那么是不符合道之特性的不完美的音樂;老子甚至告誡道:“五音令人耳聾。莊子繼承了這一思想,并進一步說明,符合“道的音樂是“天、“真之樂,是自然之樂;唯它才具備音樂之“和(即精神內涵);

16、而這“和才是音樂中最內在、最本質的東西,才是音樂之至美所在。簡言之,自然之樂是“充滿天地,苞裹六極的宇宙之樂。老子否認一切人為的有聲之樂,推崇“大音希聲,強調恬淡而不可欲,其意義是消極的:莊子那么要以追求“天籟似的自然之樂、宇宙之樂,來反對一切束縛人心、扭曲人性的有聲之樂,與此同時,又肯定符合人的自然之情性的有聲之樂,因此,其意義是積極的。老莊道家音樂倫理思想,經過?淮南子?以及稽康、李蟄等人,獲得進一步開展?;狄魳匪枷氲膫惱碛^是道家音樂思想精華在魏晉時期放射出的一道驚世駭俗的異彩?;翟谧裱兰易匀恢髁x音樂倫理思想的根底上,提出了“聲無哀樂論的命題,從而從根本上否認了儒家“音由心生、“樂與政通、“樂通倫理的音樂倫理思想的理論基矗稽康認為,天地產生萬物,音樂是萬物之一,也是由自然之“道、由天地之“氣所生,因此,音樂獨立于天地之間,有自己的自然本性,而與人的哀樂無關。換句話說,音樂是客觀的存在,哀樂那么是主觀的東西,二者互不相干,音樂不包含哀樂,也不能喚起相應的哀樂。此所謂“外內殊用,彼我異名;“聲之與心,殊途異軌,不相經緯。顯而易見稽康明確割斷了音樂與心(情感)之間的聯絡。彰顯了其崇尚自由、重自由的天理倫理觀。四、結語先秦時期業已奠定了后世音樂思想的根本內容和理論框架。從“樂以象德我們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