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_第1頁
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_第2頁
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_第3頁
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_第4頁
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碩士學位論文MASTER,S DISSERTATION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一一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upply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of China in Transition Period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etics學位申請人部金洲指導教師章群教授學科專業行政管理學位類別管理學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Study on the Mechan

2、ism of the Supply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 of China inTransition Period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etics/學位申請人:部金洲學 號:207120401045學科專業:行政管理研究方向: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指導教師:章群教授定稿時間:2011年4月西南財經大學學位論文原創性及知識產權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經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

3、明確方式標明,因本學位論文引起的法律結果完全由本人承擔。本人同意在校攻讀學位期間論文工作的知識產權單位屬西南財經大學。本人完全了解西南財經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定,即學校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西南財經大學可以將本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數字化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本學位論文屬于1、保密,在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2、口不保密特此聲明。學位申請人:年月曰摘要摘要H ?哈肯(Hermann Haken)教授創立的協同學理論的基本思想在于:整個物質世界是由許多功能差別,時空

4、相異,并且結構不同的單個子系統構成的,這些子系統由于相互協作而形成一種支配自身運行的序參量,正是在序參量的作用下,各子系統達到一種自組織的狀態,并最終促進整個物質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領域進行了深入改革,打破了傳統由國家單獨供給農村公共服務的局面,而形成了由政府、市場與社會多元參與的多元供給機制。多元供給機制改變了傳統國家單獨供給農村公共服務的局面,擴大了農村公共服務的范圍,豐富了農村公共服務的內容,提高了農村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水平。但是,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會發現,多元供給機制本身就是不完善的:政府、市場與社會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構成的是分散的組織結構;有

5、些公共服務得到充分甚至過剩供給,而有些公共服務卻供給不足甚至沒有供給而形成供給真空;受到傳統政府權威的影響,市場與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范圍與領域非常有限。為了克服多元供給機制的弊端,本文試圖以協同理論為基礎,構建農村公共服務的協同供給機制,促進政府、市場與社會協調行動,達到擴大農村公共服務范圍與領域,增加農村公共服務總體數量與質量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該部分主要是就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綜述;本文研究思路與方法及本文可能的創新點進行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城鄉發展一直處于非均衡的狀態,并形成了城鄉差別的二元結構。受影響,我國農村公共服務呈現出城鄉公共服務非均衡的

6、狀態。國內外學者們采用不同研究范式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展開了深入研究。雖然研究范式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主張:打破國家單獨供給的局面,形成政府、市場和社會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多位一體的多元供給機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已經從國家單獨供給機制轉向市場及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供給機制。但是政府、市場和社會都存在失靈問題。為了有效解決政府、市場及社會的失靈問題,本文將協同理論作為分析依據,采用文獻研究、比較分析研究及數據分析研究方法,通過對國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改革經驗的總結與比較分析,結合我國現有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7、,形成農村公共服務領域的協同框架,并提出完善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對策建議。第二部分:協同理論。該部分將對協同理論的基本思想、協同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及其在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中的價值進行簡要論述。H ?哈肯(Hermann Haken)創立的協同理論的基本思想主要體現為:整個世界是由許多在時空及結構與功能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系統構成的有序的幵放系統;各個子系統在序參量的支配下,系統達到自組織狀態,并通過自組織使得整個世界由無序走向有序。因此,在方法論意義上,主要體現為:在差異中把握事物的同一性;在合作與競爭的過程中促進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從而,協同理論在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中

8、的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轉變;促進政府體制創新,推進政府職能明確定位,盡快改變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局面;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第三部分:國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該部分圍繞美國、英國、新西蘭及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構建的有益經驗進行介紹。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考察我們發現,美國、英國、新西蘭、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通過優化供給主體結構,形成農村公共服務的多元主體供給機制;堅持政府的主導地位,明確政府職責;形成良好的供給決策機制;建立強有力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財政支持體系;完善法律制度,強化制度

9、建設?,建立有效的農村公共服務需求表達機制等形式確保農村公共服務的充分有效供給。發達國家在農村公共服務領域的改革實踐為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指導。第四部分:我國現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分析。該部分就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市場化供給機制、社會化供給機制及多元供給機制進行介紹,2摘要在此基礎上就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現行供給機制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革。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幵始由原先單一依靠政府直接供給開始向政府供給為主,私人供給和俱樂部供給并存的多元化發展道路。與此同時,伴隨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公共服務社會化也逐漸成為我國農村公

10、共服務供給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公共服務市場化與社會化雙重動力的驅動下,多元供給機制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主導機制。多元供給機制改變了傳統國家單獨供給農村公共服務的局面,擴大了農村公共服務的范圍,豐富了農村公共服務的內容,提高了農村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水平。但是,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我國現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仍然存在諸多不足: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層級政府事權與財權不相匹配;供給主體權責模糊;非政府主體參與不足;利益訴求表達機制不健全等不足。第五部分: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完善。針對我國現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存在的不足,本文試圖以協同理論為指導,形成國家主導下的,政府、市場和社會

11、共同承擔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機制。形成這樣一種協同供給機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將政府、市場和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避免多元的分散化經營有可能出現的不足。在具體構建這樣一種協同供給機制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國家旳主導地位;賦予市場及社會主體足夠的發展空間;明確供給主體的權責。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必須堅持國家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集中指導、加強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建設、健全層級政府的財權與事權配置機制、明確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職能界限、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的多元參與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訴求表達機制。關鍵詞:轉型期;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協同供給3(J-AbstractAbst

12、ractThe main idea of synergetics is that the material world is formed by somedifferent systems which run by mutual cooperation. And they generate orderparameter that takes the main effect on them. The world runs from disorder toorder by self-organization that dominated by order parameter.After the T

13、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theway of supply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 has been changed to mechanism of multi-supply, the form that government,market and society produce and supply for theservices, from the way that the government did lonely by a deep reform in the fie

14、ld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of our country. The supply mechanism of multi- supply haspromoted the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But we would foundthat the mechanism of multi-supply is imperfect as the structure of government,market, society is decentralized; some rural public servic

15、es are inadequate or nosupply while some have been fully or excessively supplied; the area and theservices of market and society are limited by traditional authority of government.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multiple supply mechanism, this paperattempts to have an analysis based on synergetcis. I w

16、ill form a mechanism ofcollaborative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 to promote the government, market andsocial to have a coordination action to expand the scope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areas, and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This thesis formed by five parts:In the first par

17、t, I will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tof my study, the review of home and abroad, the tool and the content and thecreative point of thesis.At the beginning of my second part, there is a detail of the idea of synergeticsof Hermann Haken, and then I will have a discussion ab

18、out the methodologysignificance of synergetics, and also I will have an analysis on the value ofsynergetics which been used in the field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of our country.i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upply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 of China in Transition PeriodThePerspective of SynergeticsT

19、hirdly, I will have a description about the reform of United States, Britain,New Zealand and Canada. And also I will summarize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them.Fourthly, I will have a narrative about the supply mechanism for publicservices, such as mechanism of market and society that take effect in r

20、uralcurrently. And also I will summarize the weak point of present mechanism ofsupply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 to support the work of latter.And finally, I will put forward an idea that we should have a way of supply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 by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And also, I will list somespe

21、cial points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supply for rural public services.Keywords: transition period; rural; public services; mechanism ofsupply; Collaborative Supply2目錄目錄11.1研究目的及意義11.1.1研究目的11.1.2研究意義21.2研究綜述21.2.1國外研究綜述21.2.2國內研究綜述4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71.3.1研究思路71.3.2研究方法91.4可能的倉1J新之處92協同理論112.1協同理論的基本思想

22、112.2協同理論的方法論意義132.3協同理論在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中的價值153國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比較與經驗借鑒163.1美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163.2英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183.3新西蘭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193.4加拿大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203.5國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經驗借鑒214我國現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分析244.1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現行機制241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一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4.1.1農村公共服務的市場化供給244.1.2農村公共服務的社會化供給274.1.3農村公共服務的多元供給294.2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現行機制的不足

23、304.2.1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304.2.2層級政府事權與財權不相匹配314.2.3供給主體權責模糊314.2.4非政府主體參與不足324.2.5利益訴求表達機制不暢335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完善345.1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路徑選擇協同供給機制345.1.1協同供給機制的內涵與原則345.1.2協同供給與“多元供給”的關系365.1.3協同供給機制的優勢與方式375.1.4協同供給機制與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現實的契合38 ?5.2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完善的對策建議395.2.1堅持國家對農村公共服務的集中指導395.2.2加強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建設405.2.3健全層級政

24、府的財權與事權配置機制415.2.4明確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職能界限425.2.5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的多元參與機制425.2.6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訴求表達機制436結語45參考文獻46后記49豫 W50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目錄5121緒論1緒論1.1研究目的及意義1.1.1研究目的當前,我國處于重要的社會轉型時期。切實維護好、發展好各方利益是這一關鍵時期的重要任務。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維護和發展各方利益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切實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與水平成為影響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城鄉發展一直處于非均衡的狀態,并形成了城鄉差別的二元結構。受此影響,我國農村公

25、共服務呈現出城鄉公共服務非均衡的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村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開始由原先單一依靠政府直接供給開始向政府供給為主,私人供給和俱樂部供給并存的多元化發展道路。在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的影響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因素社會組織不斷發展,農村公共服務社會化改革逐步推進,促使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不斷變革。農村公共服務市場化與社會化的改革,對于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不利影響,農村公共服務仍然存在供需結構失衡、供給總量不足,質量較低、供給主體錯位,渠道單一,缺乏效

26、率等諸多不足。為此,本文試圖通過對農村公共服務機制展開研究,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構想有利于改善中國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有效機制。II1I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一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1.1. 2研究意義(-)理論意義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是農村公共服務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務與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對于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效率與效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公共選擇理論、治理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合作國家理論、公民參與理論的指導下,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由計劃經濟下的國家單獨

27、供給幵始走向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多元供給道路,使得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理論研究發現,市場化與社會化改革在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足:國家與市場主體以及社會組織之間不能形成良好的合力,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為此,本文將以協同理論為基礎對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展開研究。在協同理論的指導下,構筑一個促進國家、市場與社會共同行動的有效機制,在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總量的同時,促進農村公共服務效率的改善,實現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二)現實意義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存在供給總量不足,質量較低、供需結構失衡、 f供給主體錯位,渠道單一,缺

28、乏效率的問題。為此,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展開研究,對于改善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的現狀,改變城鄉公共服務的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加快城鄉統籌步伐,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預期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 2研究綜述1.2.1國外研究綜述在英國,撒切爾政府最早推行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改革。在新自由主義的指導下,撒切爾政府將更多的服務職能交還給社會及市場主體行使。美國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農村的健康及社會保障服務方面進21緒論行市場化的改革,一定程度的滿足了農村地區對健康與社會保障服務的需求。R. Balasubramanian1和他的研究伙伴在南印度地區研究發現:公私合作(publ

29、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模式在有效控制農村肺結核方面得到了很好運用。但是Mildred E. Warner2實施的一項以1999-2002年的數據為背景的研究表明,由于農村地區對于市場的吸引力不夠,使得在農村地區進行市場型政府的改革并不是很順利。還有研究發現,農村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不僅受農村自身吸收能力的限制,還會由于市場化本身會帶來效率與公正的沖突、造成公共責任受到損害、引發私營壟斷及帶來腐敗等問題而影響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進行。Greg Halseth 和 Allison Williams3研究發現,在加拿大,Guthrie House作為一種農村自助社區組織

30、,通過最大限度的社區參與使得當地的居民可以集體參與社區健康與社會服務供給決策的選擇,政府便以通過公民對財政的約束,社區健康需求的增加情況,以及公民對政府提供的服務不滿意的了解進一步改進農村公共菔務,以滿足該社區的基本需要。Ross Barnetta和Pauline Barnettb4研究發現,在新西蘭,由于農村健康服務的可行性受到人口及經濟因素的威脅,人們渴望采用一種經濟理性主義的方法代替公共部門對健康及其他一些服務的供給,community trusts作為一個屬于地方社區的自發性非盈利組織,代表了一種新型的社會參與健康服務供給的模式,有效避免農村醫院的關閉,起到了對公共部門的補充作用。Ru

31、th Panellia 和他的研究伙伴在一項基于 Rural Women New Zealand的研究中發現,對農村醫療服務的供給會帶來不同層次的農村社區支持行為。1R. Balasubramanian, R. Rajeswari, R. D. Vijayabhaskara, K. Jaggarajamma, P. G. Gopi, V. Chandrasekaran, P.R. Narayanan. A rural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in tuberculosis control in South India J . TheInternatio

32、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2006(12).2Mildred E. Warner. Market-Based Governance and the Challenge for Rural Governments: U.S. Trends J/OL.2010-08-15】http:/www.allacademic,com/meta/p_mia_apa_research_citation/l/l/Vpl25149ndex.html.3Greg Halseth , Allison Williams. Guthrie House: a

33、rural community organizing for wellness J. Health &Place, 1999 (05).,4 Ross Barnetta/ Pauline Barnettb. If you want to sit on your butts youll get nothing! Community activism!in response to threats of rural hospital closure in southern New Zealand J. Health & Place, 2003 (09).5 Ruth Panellia, Lou Ga

34、llagherb, Robin Kearns. Access to rural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as community actionIand policy critique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6 (62).i3iI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1.2. 2國內研究綜述國內學者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研究視角方堃和肖微1從協同學的角度認為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應該采取協同治理的模式保障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曾小龍和史傳林2從服務制度創新的角度認為應該通過

35、適宜的制度安排確保農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李芳凡3從治理地方公共經濟理論的角度認為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應該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社會合作組織,并且要充分發揮基層政府、村委及各類合作組織在農村公共服務生產與供給過程中的作用,避免實行千篇一律的服務模式。吳淼4從社會資本的角度認為,為了提高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的效率必須以社區重建為基本路徑。吳光蕓5也從社會資本旳角度就促進農民合作及鄉村治理方面展開了研究。?郭金喜和魯娜6從公共政策的角度認為,要解決農村公共服務長期性供給短缺的問題必須鼓勵農民采取各種方式匯聚力量,參與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相關政策的全過程,讓農民在政策博弈中增加自身的分配

36、份額。除此以外,顏佳華和何植民7、陳世偉8、陳第華9、鄭恒峰分別從新公共服務理論、合作式治理、多元供給以及公共服務社會化的角度對完善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展開了深入研究。1方堃,肖微.從“國家單方供給”到“社會協同治理”協同學語境下的縣域農村公共服務模式變革研究U.管理現代化,2009(01).2曾小龍,史傳林.當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分析以服務制度創新為視角U.改革與戰略,2008(08).3李芳凡.治理地方公共經濟理論與新農村建設中的公共服務供給U.中國行政管理,2007(10).4吳淼.基于社會資本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J.中國行政管理,2007(10).5吳光蕓.社會資本:我國農村公共服

37、務供給的一個新視角W.調研世界,2006(11).6郭金喜,魯娜.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基于公共政策視角的分析).農村經濟,2010(05).7顏佳華,何植民.新農村建設中的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的路徑選擇種基于新公共服務理論的視角J.社會科學家,2007(05).陳世偉.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研究基于“合作式治理”的視角.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0(10).9陳第華.論農村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基于多元供給的路徑分析【.理論研究,2007(05).10鄭恒峰.社會化:后農業稅時代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的有效選擇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0(11).41緒論由此可見,我國農村公共服務受到理論界的高

38、度關注。雖然不同的研究者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研究角度不同,但他們的一致主張都在于打破農村公共服務國家單獨供給的局面,而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有效模式。2,研究內容第一,關于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發展階段的劃分。龍興海和曾伏秋中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變遷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人民公社時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至農村稅費改革前和稅費改革后。在這一變遷過程中,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從國家單方供給發展到政府、市場與社會多方參與的供給機制。第二,關于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推行多元化發展道路的原因分析。郁建興和高翔2認為,之所以要實行農村公共服務的多元化發展道路主要原因在于:通過非市場

39、機制的補充調節來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城鄉非對稱分工問題并解決城鄉起點非公平性的問題。史傳林3也認為,農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長、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完善農村社會管理、彌補政府供給的不足都需要各類社會資本的參與。第三,關于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現有機制運行效果的分析。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正在向市場化與社會化改革進程逐步推進,極大促進了我國農村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改善與提高。但是,曾小龍和史傳林4旳研究發現,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仍然存在農村公共服務供需結構失衡;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呈現非均衡化;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錯位、渠道單一的現狀。李祿俊5也認為,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處于供給總量不足;供給

40、結構失衡;供給主體缺失;城鄉公共服務差距擴大的現狀。第四,我國現有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存在的風險及問題。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已經形成了市場化與社會化的有效供給機制,但:龍興海,曾伏秋等著.農村公共服務研究丨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1.2郁建興,高翔.農業農村發展中的政府與市場、社會:一個分析框架.中國社會科學,2009(06).3史傳林.民間組織參與農村公共服務的模式與限度!.社會主義研究,2009(05).曾小龍,史傳林.當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分析以服務制度創新為視角.改革與戰略,2008(08).5李祿俊.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現狀及其改進策略.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0(04).

41、5III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一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是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隱患。陶振1認為,農村公共服務市場化存在的潛在風險包括:低估合同外包的交易成本;合同招標流于形式;優秀人力資源流失;誘發公共服務供給短視行為;公共精神缺失。田思鈺和徐曉軍2也認為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私人化會導致效率與公平難以兼顧;資源整合度低,存在浪費現象;農民服務需求受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等問題。第五,完善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對策研究。郁建興和高翔3提出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職能邊界,尤其要明確政府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提高社會組織自主管理的能力,避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體

42、缺位以及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的問題。郭建軍4認為,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需要健全制度安排,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促進政府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形成科學的責任分擔機制,改革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決策機制,改革農村公共服務的投融資渠道,增強政府轉移支付能力,完善資金保障與監督機制。.吳光蕓和方國雄5認為,由于政府、市場和非營利組織都存在失靈的問題,為了保證農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共同互動,建立一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多元的互補機制。3,研究方法由于我國公共服務改革起步較晚,無論理論還是實踐經驗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研究者在研究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過程中主要是在借

43、鑒吸收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進行。例如:程又中6在考察國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組織體系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認為建立一個穩定、成熟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組織體系對于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邵源7也在整理國外有關建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的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比1陶振.農村公共服務市場化:風險與防范P.求實,2009(02).2田思鈺,徐曉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私人化的困境與出路.理論與改革,2009(04).3郁建興,高翔.農業農村發展中的政府與市場、社會:一個分析框架【!.中國社會科學,2009(06).4郭建軍.完善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

44、制建設的政策建議?).經濟研究參考,2007(36).5吳光蕓,方國雄.市場失?靈、政府失靈與非營利組織失靈及三者互動的公共服務體系.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5(01).6程又中.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組織體系及其建設的國際參照和本土機遇!.社會主義研究,2005(05).7邵源.國外有關建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的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j.經濟研究參考,2007(12).61緒論較全面的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對策措施。通過對國內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文獻考察我們會發現,國內外學者們采用不同研究范式對農村公共服務市場化與社會化機制的方式與效果展開了深入研究。其差異在于,國外的學者們傾向于對某一種機制

45、的單獨考察,而國內的學者們雖然研究范式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主張:打破國家單獨供給的局面,形成政府、市場和社會多位一體的多元的供給模式。另外,國內外的研究都有一個共同的發現:市場化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雖然在實踐中,各國重視將社會機制引入到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以彌補政府與市場的不足。但是國內有研究者認為社會化機制同樣存在失靈的問題。政府、市場和社會都存在失靈。如何解決政府、市場及社會的失靈問題?基于此,本文引入赫爾曼?哈肯的(Hermann Haken)協同理論,主張政府、市場及社會在國家的統一指導下協同行動,三者相互補充以糾正三者的失靈問題。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1.3. 1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

46、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的理論基礎科學合理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構建,必須以科學的理論作為支撐。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外已經形成了諸多有利于促進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科學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治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合作國家理論、社會協同理論、公民參與理論及協同理論等。由于本文的研究目標與價值在于在堅持國家在農村公共供給中的核心領導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與社會機制的積極作用,將國家、市場、社會緊密結合,構建三位一體的有效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因此,本文在理論的選取上,將以協同理論為依據。為了充分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在本文的開始,將對

47、該理論的基本內容、協同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及其在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中的價值進行簡要論述。7i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一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2,國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雖然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但仍然需要從發達文明成果中吸收營養,促進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的快速發展。美國、英國、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在農村公共服務改革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為后進國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借鑒。但是他們的改革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與現實背景。為了有效從這些先進經驗中吸取營養,必須對其進行精心剖析,尤其是要弄清現象之間的因果

48、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對新形勢下,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完善起到推動作用。為此,對國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經驗的深刻剖析也是本文的重要內容。3,我國現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分析展幵對我國現行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對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現狀的回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一直高庋重視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市場化與社會化改革,推進了我國農村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改善。但是我國最大的實際就在于農村人口基數龐大,政府的些微努力很難得到及時的回饋。因此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成為當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選擇。繼承的基

49、礎上進行創新是任何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礎。本文的研究仍然要對現有農村公共服務機制進行深入分析,在發現其價值的同時分析其不足之處,從而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具有價值的分析變量。因此,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及缺陷的分析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4,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完善在當前,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形成由政府、企業、鄉民構成的多元供給模式,采取以政府為主體的權威型供給模式、以民間公益組織為主體的志愿型供給模式、以民間互益互助組織為主體的自主型供給模式、以私人和私人營利組織為主體的商業型供給模式成為新形勢下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的重要參考。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是

50、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因此,這些在實踐中己經發揮其應有價值的有效模式也會由于自身的價值取向的限制而存在不足。本文研究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已有有效模式的優勢,從而構建相應機制將這些模式融合起81緒論來,形成有效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發揮出他們的合力效應,從而達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質量與水平的根本改善。但是究竟該構建何種機制促進這些有效模式的優勢互補,將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和難點。1.3.2研究方法(一)文獻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進行。為此,文本的研究以文獻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其中,文獻來源主要以著作、權威期刊及重要學術與政策網站文章為主。(二)比

51、較分析研究為了促進本文研究成果的形成,在結合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改革經驗的同時,還要對國外的發展經驗進行合理借鑒。因此,對比研究是本文研究的輔助性研究方法。對于國外文獻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學校圖書館的英文著作及 ?外文期刊數據庫中獲取。除此以外,結合我國國情,進行城鄉間、地區間公共服務改革經驗的對比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方法。(三)數據分析研究本文將從中國統計年鑒等權威數據庫,或權威研究文獻中獲取相關重要數據,以更加明了的呈現問題并形成研究成果。1.4可能的創新之處在公共服務市場化與社會化改革動力的驅動下,多元供給成為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機制。多元供給機制改變了傳統國家單獨供給公共服務的局面,

52、擴大了農村公共服務的范圍與內容,提高了農村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水平。但是,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會發現,多元供給機制本身就是不完善的:從圖1-1中可以看出,政府、市場與社會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構成的是分散的組織結構;有些公共服務得到充分甚至過剩供給,而有些公共I服務卻供給不足甚至沒有供給而形成供給真空。除此以外,受政府權威的影j:9II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響,市場與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范圍與領域受到限制。因此,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供給區域不平衡,供給主體錯位,渠道單一仍然是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質

53、量與水平,滿足農村公共服務總體需求,有必要將政府、市場及社會分散的組織結構進行適度整合。為此,本文試圖以協同理論為基礎,構建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的協同機制,促進政府、市場與社會共同協調行動,進一步優化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結構,達到擴大農村公共服務范圍與領域,增加農村公共服務總體數量與質量的基本要求。社會圖1-1多元供給圖1-2協同供給102協同理論2協同理論H ?哈肯(Hermann Haken)是協同理論的創始人。其協同學思想在先后出版的協同學導論、高等協同學等著作中進行了深刻的闡釋。H ?哈肯(Hermann Haken)教授還在我是怎樣創立協同學的中介紹了他創立協同學的背景與經歷

54、。協同理論最初形成于對物理學、化學及生物學中對非平衡相變和自組織的研究,伴隨創立者對協同理論的深入思考,協同理論被逐步推廣到經濟領域及社會各領域。由此看來,協同理論作為一種解決非平衡相變與自組織的理論具有廣泛適用性。2. 1協同理論的基本思想協同一詞源于希臘文,其意是指“協同工作”、H ?哈肯(Hermann Haken)教授創立的協同理論的研究對象是由許多具有不同性質的子系統構成的系統,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就是通過對這一復雜系統的深入研究,探求支持該系統自組織的一般規律。具體而言,H ?哈肯(Hermann Haken)創立的協同理論的基本思想體現為幾下幾點:第一,整個世界是由許多在時間、空間及

55、結構與功能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系統構成的有序的開放系統。H ?哈肯(Hermann Haken)創立協同學的一個基本前提在于整個世界是由許多在時間、空間及結構與功能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多樣性子系統構成的。這些子系統有社會的、自然的;有生命的、無生命的以及宏觀或者微觀的,它們包括原子、分子、細胞或者是動物、人類等。這些系統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物質、信息與能量的交換。正是由于他們丨1 H-Haken.我是怎樣創立協同學的UL上海機械學院學報,1987(01).; 11II轉型期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一基于協同理論的視角之間的這種深刻的相互影響使得這些系統具有開放性特征。

56、不僅如此,各個子系統以及由子系統構成的大系統內部由于存在特定的結構或內在規律而使得各類系統都能夠保持有序的連續動作。第二,各個子系統通過自組織使得整個世界由無序走向有序。在H ?哈肯(Hermann Haken)看來,各類系統面臨的一個共同挑戰就是系統環境及其自身復雜性與無序性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各類系統必須通過自組織過程應對復雜性與無序性的挑戰,并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根據H ?哈肯(Hermann Haken)的解釋,所謂自組織就是一種在沒有受到外部要素的影響下,系統各部分能夠依靠某種相互之間的默契而協同工作,各盡其責來生產產品的過程。H ?哈肯(Hermann Haken)創立協同學源于

57、對激光理論的興趣。因此,H ?哈肯(Hermann Haken)首先從物理系統中的激光合作效應出發對系統的自組織現象進行了分析。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激光器是一個遠離熱動平衡的系統。如果激光器中的原子只是被比較微弱的外泵源所激發,那么激光器就只相當一個普通的燈。當原子相互獨立旳發射微光尺度的、相位無規的波列時,作為震蕩偶極子的原子完全是無規的。但是如果泵激作用進一步增強,在非常窄的躍變區域內,會形成一個在一秒的宏觀尺度上相位保持不變的場。在這種條件下,原子顯示出自組織現象。這種自組織現象不僅會在物理學領域出現,在其他領域,諸如化學、生物學、社會學也會存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基

58、本思想。與此相近的是,協同學也強調有序結構的形成是不同系統之間相互競爭與淘汰的結果。在H ?哈肯(Hermann Haken)看來,自組織現象不僅會出現在有生命的物質世界,無生命的物質領域也會存在自組織過程。整個系統在自組織的過程中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統一。第三,在序參量的支配下,系統達到自組織狀態。H ?哈肯(Hermann Haken)將能使一切事物有條不紊地組織起來的無形之手稱為序參量。在他看來,“序參量由單個部分的協作而產生,反過來,序參量又支配各部分的行為”、序參量在系統自組織過程中的作用表現為在告1 德赫爾曼?哈肯著.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凌復華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譯文出版社,2

59、001: 7.122協同理論知系統各元素如何行動的同時讓觀察者清楚系統的宏觀有序狀態。此時,序參量被看成是系統有序運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子”。H ?哈肯(Hermann Haken)認為,各種相變出現之前,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整個系統由于不能對各子系統本身所具有的自發的無規則運用實施控制而表現出一種無序狀態。此時,支配系統各部分的序參量不斷.變化達到臨界點。當系統越過臨界點以后,位于臨界點附近的系統行為受到數量有限的幾個自由度的影響,子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超過子系統的獨立運動而達成系統的協同運動。序參量形成于單個系統之間的協同合作,同時又對形成它的單個系統產生支配作用。受到序參量的

60、影響,“本來無序的部分系統被卷入現存的有序狀態”。序參量的這種支配作用構成H ?哈肯(Hermann Haken)協同學中的核心要素。簡而言之,H.哈肯(Hermann Haken)教授創立的協同學理論的基本思想在于:整個物質世界是由許多功能差別,時間與空間相異,并且結構不同的單個子系統構成的,這些子系統由于相互協作而形成一種支配自身運行的序參量,正是在序參量的作用下,各子系統達到一種自組織的狀態,并最終促進整個物質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2. 2協同理論的方法論意義H ?哈肯(Hermann Haken)創立的協同理論的根本在于強調只有通過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協作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有序運作。協同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