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被壓扁的沙子》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被壓扁的沙子》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被壓扁的沙子》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被壓扁的沙子》教學設計_第4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被壓扁的沙子》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科技說明文的特點。2了解兩篇短文所說明的事理,說明的順序、方法。3比較分析兩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4激發對科學世界的興趣,培養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1了解兩篇短文所說明的事理,說明的順序、方法。2梳理文章內在的邏輯關系,體會本文簡練、縝密、生動的語言特點。【教學難點】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被壓扁的沙子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被公認為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的

2、阿西莫夫所撰寫的一篇說明性文章被壓扁的沙子文章的題目通常對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題目被壓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會寫些什么呢?大概會介紹類似沙子為什么被壓扁,或者被壓扁的沙子是什么樣的之類的問題吧.本文到底介紹什么科學知識,我們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阿西莫夫書寫的科學世界吧!二、預習檢查1、作者簡介阿西莫夫(1920 1992)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說家。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大獎“大師獎”,是公認的當今美國科幻小說界的泰斗。 自小喜歡讀科幻小說, 18歲那年,就發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說偷乘飛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機

3、器人三原則”,其代表作有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鋼窟系列等。 1942年開始創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獲雨果獎)1972年科幻小說神仙們自由獲當年雨果獎和星云獎。他發表的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認的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泰斗。2、寫作背景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億年的恐龍突然滅絕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謎。不同地域恐龍化石的發現意味著什么?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么?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關恐龍滅絕的假說紛紛出現,展開了一場大爭論。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從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中受到啟發,追尋恐龍滅絕原因,寫成此文。(點擊鏈接)3、讀準字音潮汐( ) 塵埃( ) 攜帶( )劫難( ) 追溯

4、( ) 膨脹( )致密( ) 趨勢( ) 隕石( )4、解釋下列詞語應急:致密:劫難:擴散:隕石:追溯:5、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明確:第一部分(16)提出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問題及目前存在的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第二部分(717)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證明恐龍滅絕”撞擊說”的成立。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舉例子)(2)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于超高壓的狀態,那

5、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作詮釋、作比較)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視頻朗讀被壓扁的沙子2、把握文章的體裁。明確:事理說明文3、理解文意,課文最終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本文要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明確:恐龍滅絕的原因4、作者得出這樣的結論依據的又是什么?明確:被壓扁的沙子四、合作探究1、閱讀課文,思考:對于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科學界存在著哪兩種對立的說法?各自的依據是什么?明確:“撞擊說” “火山說”“撞擊說”的依據: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

6、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火山說”的依據: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2、作者認為哪一種學說正確?他是如何論證的?明確:作者認為“撞擊說”正確。論證:(1)科學的實驗證明。二氧化硅處在超高壓下會變成斯石英;斯石英在850的溫度下加熱30分鐘,會變成普通的沙子。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產生斯石英。(

7、2)有力的事實證明。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后,產生了斯石英;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發現過斯石英。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強大的外力造成的。(3)嚴密的推理證明。在6500萬年前的巖層中發現了斯石英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發現過斯石英不可能來自地殼深處只能來自外星撞擊(那時還沒有原子彈)6500萬年前正是恐龍滅絕的年代結論:恐龍滅絕是因為外星撞擊3、在本文中,作者意在說明恐龍是怎樣滅絕的?為什么?明確:作者意在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因為在作者看來,有論據驗證的理論才能成立。斯石英只出現在沙子被強烈擠壓的地方;火山活動地區至今沒有發現過斯石英;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

8、生過撞擊。4、作者提到恐龍滅絕的兩種理論,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明確:我贊成“火山說”。倘若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爆發,那么就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我贊成“撞擊說”。因為在恐龍滅絕的那個年代的巖層中,發現了斯石英被壓扁的沙子。 我也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因為在自然界中斯石英只出現在沙子被強烈擠壓的地方,所以如果是火山爆發吞沒了恐龍,就不會有“斯石英”的存在。5、作者認為研究“撞擊說”和“火山說”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話回答)明確:因為我們將來也許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大災難(萬一某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

9、免這種撞擊)。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因為將來一旦面臨這種事件,我們可以采取某種應急措施。6、作者為了更好地說明外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觀點,在文中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畫出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例如,(1)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恐龍的滅絕是撞擊引起的,使得說明更有說服力。(2)1961年,一位名叫.斯季紹夫的蘇聯科學家發現,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于超高壓的狀態,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致

10、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相同單位的“被壓扁的沙子”比普通沙子重得多。(3)如果你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就可使這種變化加快。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分離,返回到原始狀態。因此,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沙子。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斯石英在特定溫度下可以轉為普通沙子。(4)在一些地方已經發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

11、斯石英的形成必須具備巨大壓力,表現了作者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7、本文題目“被壓扁的沙子”是否離題太遠?換成“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好不好?為什么?明確:本文的題目不但沒有離題,還能提示讀者,恐龍滅絕的“撞擊說”之所以產生,與對被壓扁的沙子的科學發現和科學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題形象生動,容易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改成“恐龍是怎樣滅絕的”不好,因為該文題對本文內容起不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五、語言品析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四句話,你發現了什么?(1)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2)萬一某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3)

12、即非常純的沙子。(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愿意這樣做呢?明確: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起補充說明作用。2、這些括號中的句子分別有什么作用?請加以說明。明確:(1)這一句補充說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即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驚人的吻合。(2)這一句看起來有調侃的意味,但并非無稽之談。星體撞擊地球雖然極為罕見,但在地球的歷史上確實發生過。作者作這樣的假設,意在強調天文學研究的現實意義。(3)這是對“二氧化硅”的解釋,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學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強調只有非常純的沙子才能稱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

13、含有雜質。 (4)這一句話是以金剛石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成普通的碳,類比斯石英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為普通的沙子。也許沒有人會在意斯石英的還原問題,但沒有人會愿意把金剛石變為碳的,因為金剛石太名貴了。作者在幽默風趣中,把事理說得簡明透徹。這些補充說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學概念為平易的介紹,化嚴密的科學論證為幽默詼諧的類比說明,表現了本文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同學們應在今后的說明文寫作中學習、借鑒。3、請比較下面的兩句話:(1)這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2)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這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確:“這”指什么

14、?“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使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是導致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是客觀事實,還是根據現象推出的結論?是科學家根據科學現象進行科學推測得出結論。如果去掉“也許”,句子意思就成了一個科學的判斷,與客觀事實不符。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去掉“也許”,句意過于絕對化,與客觀事實不符。 雖然只是一個詞的應用,卻足以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和嚴密的特點了。4、請看這兩句話:(1)如果在8500C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沙子。(2)如果在大約10000C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左右,它將變為普通沙子。如果把表示溫度和時間的詞換成不確定的大約數字,行不行?明確:不行。因為斯石英變為

15、普通沙子的溫度和時間是推測出來的,還是經過科學驗證的客觀事實?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使用數字必須采用經過科學驗證后確定的數字,數字的運用同樣可以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六、比較閱讀,拓展思維本文與第一篇文章恐龍無處不有有什么異同之處?(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說明角度、主題思想上比較)明確:相同點: 1.說明順序:兩篇文章都采用邏輯順序,運用“科學發現觀點產生科學研究印證觀點”的順序,說明事理,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既嚴謹又深入淺出地解釋清楚。這是一種追本溯源、由因到果的邏輯順序。2.說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都采用了“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作詮釋”等

16、說明方法。3.說明語言:準確簡練,淺易通俗。 4.主題思想:兩篇課文就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兩篇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有新的發現;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同點:說明的角度: 恐龍無處不有是從恐龍化石無處不有的角度來證明”板塊構造”理論。 被壓扁的沙子是通過”被壓扁的沙子”來證明恐龍的死因是外星撞擊。七、文章主題本文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的產生、分布、特性等的介紹,證明了外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觀點,說明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相互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八、課堂小結 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

17、的滅絕,但選用的材料不同,所說明的主要問題也不同。第一篇短文談到恐龍的化石無處不有,是為了證明另一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而在第二篇中,恐龍的滅絕則成為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兩文都證明了“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這一觀點。九、課堂檢測1、下列畫線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D ) A.骨骼(g)臀部(din)致密(zh)兩棲(q) B.彗星(hu)地殼(qio)島嶼(y)褶皺(zh) C.攜帶(xi)潮汐(x)劫難(ji)撞擊(chung) D.追溯(s)隕石(yn)衍射(yn)二氧化硅(gu)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C) A.領域流逝遷徙深淵 B.熔化跡象覆蓋措施 C.導置致密趨勢膨脹 D.漂移沉降俯沖匯聚3、對下列各句運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C)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