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后的建筑思潮_第1頁
二次大戰后的建筑思潮_第2頁
二次大戰后的建筑思潮_第3頁
二次大戰后的建筑思潮_第4頁
二次大戰后的建筑思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1)對理性主義進行充實與提高的傾向2)粗野主義傾向3)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4)典雅主義傾向5)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6)講究人情化與地域性的傾向7)講求個性與象征的傾向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1 對理性主義進行充實與提高的傾向 1)基本特點:在方法上比較重理,在造型上比之現代建筑要活潑與多樣。 2)代表人物:格羅皮烏斯等 3)代表建筑:哈佛大學研究生中心(TAC)哈佛大學研究生中心(TAC)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2 粗野主義傾向1)基本特點:追求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構件和它們的粗魯組合所帶來的粗野的藝術效果2)代表人物:柯布西耶等3)代表建筑:馬賽公寓(柯布西耶 法) 倉敷市

2、廳舍(丹下健山 日) 萊斯特大學工程館(斯特林 英) 耶魯大學建筑與藝術系大樓(魯道夫 美) 魯道夫設計的耶魯大學建筑與藝術系大樓 1959-1963倉敷市廳舍(丹下健山 日)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3 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1)基本特點:追求鋼和玻璃所創造出的純凈透明的建筑形象。2)代表人物:密斯3)代表建筑:范斯沃斯住宅 西格拉姆大廈 克朗樓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4 典雅主義傾向1)基本特點:運用傳統的美學法則來使現代的材料和結構產身規整端莊與莊嚴感。2)代表人物:雅馬薩奇 約翰遜3)代表建筑:紐約世貿大廈(雅馬薩奇)紐約世貿大廈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5 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1)基本特點:不僅

3、在建筑中采用新技術,而且在美學上極力鼓吹表現新技術。2)代表人物:福斯特等3)代表建筑:香港匯豐銀行大廈 巴黎篷皮杜文化藝術中心 山梨文化會館巴黎篷皮杜文化藝術中心(1972-1977)黑川紀章1970年大坂世博會上展出的實驗性房屋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7 講求個性與象征的傾向1)基本特點:強調表現建筑師個人對于建筑的理解。2)代表人物:柯布西耶等3)代表建筑:朗香教堂 (1950-1953) 東館(1969-1978) 悉尼歌劇院(1957-1973) 理查德醫學研究樓(1958-1960) 悉尼歌劇院(Sidney Opera,1957-1973年)伍重(丹麥)悉尼歌劇院東館(貝聿銘 1969-1978)東館紐約肯尼迪機場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