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百喻經六則分析百喻經六則分析百喻經,原名癡花曼,全稱百句譬喻經分上、下兩卷,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從修多羅藏十二部佛經中擇取譬喻類的故事匯集而成的。蕭齊永明年間,中印度法師求那毗地譯成漢文。它是一部以寓言的方式來譬喻佛法義理的通俗讀物。號稱“百喻”,實則九十八則,王孺童先生考證,找出了缺失的兩則。每則先講故事,后闡述佛法義理,篇幅短小精悍,語言幽默詼諧,頗具文學趣味。百喻經原無單刻本,一九一四年魯迅捐資六十元于金陵刻經處刊刻,印行百冊。此后流傳漸廣。 百喻經,原名癡花曼,全稱百句譬喻鳩摩羅什(梵語 Kumrajva )(公元 344 413 年),音譯為鳩摩羅耆婆,又作鳩摩羅什婆,簡稱羅什。其父名
2、鳩摩羅炎,母名耆婆,屬父母名字的合稱,漢語的意思為“童壽”。東晉時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與真諦(499569)、玄奘(602664)、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另說還有義凈(700711)(又說為不空(743774)并稱為四大譯經師。鳩摩羅什(梵語 Kumrajva )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后遍習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漢語,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于是備受矚目和贊嘆。在東晉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從事譯經,成為我國一大譯經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譯出摩訶般若、妙法蓮
3、華、維摩詰、阿彌陀、金剛等經和中、百、十二門和大智度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于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后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臺宗,均由其所譯經論而創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四圣”。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幼求那毗地(394468)梵名Gun!abhadra 。意譯作功德賢。劉宋譯經僧,中印度人。原屬婆羅門種姓。幼即學習五明諸論,廣研天文、書算、醫方、咒術等學。后讀雜阿毗曇心論而崇信佛法,遂剃發出家,并受具足戒。師為人慈和恭順,專勤學業,先習
4、小乘教法,博通三藏,后轉學大乘教法,深研大品般若經、華嚴經等諸經,進而讀誦宣講,并以佛法勸化父母,其父受師感化亦歸信佛教。劉宋元嘉十二年(435),師經由海路至廣州,文帝遣使迎入建康祇洹寺,從事譯經工作。師與慧嚴、慧觀等于祇洹寺招集義學僧,譯出雜阿含經五十卷,后于東安寺譯出大法鼓經二卷,次于丹陽郡譯出勝鬘經一卷。其后,受譙王之請而居止荊州之新寺,宣講華嚴等經。此外,師亦曾居住道場寺、中興寺、白塔寺等多處。劉宋大明七年(463),師奉敕祈雨而感得甘霖普降,帝賜甚豐。一生歷經文帝、孝武帝、明帝三朝,歷朝皆歸向推崇之,對內事外事多有貢獻。 求那毗地(394468)梵名Gun!abhadra 。意譯文
5、化背景在佛經中,經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說理。佛教的義理玄微,一般人難以理解,所以佛經經常“假近以喻遠,借彼而況此”,通過譬喻,將艱深的義理,化做淺易的故事,使人樂于聽聞,易于接受。據說“經中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其方式包括順喻、逆喻、現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遍喻等。佛經的寓言譬喻影響很大,很多寓言在流傳中逐漸凝固下來,成為漢語詞匯系統的固定成員,像“盲人摸象”“空中樓閣”“水中撈月”等,婦孺皆知。 百喻經是突出體現佛經這一特色的著作。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齊求那毗地譯。全書兩卷,均為宣揚佛教教義而作,但“除去教誡,獨留寓言”,完全可以當成一部極有趣味的文學作品來讀,對社會人生也不無啟
6、發意義。文化背景在佛經中,經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說理。佛 愚人食鹽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于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復爾。 愚愚人食鹽:這故事原來說的是:修行人適當地節制飲食,少欲知足,是對于身體和修行都有好處的;但一般“外道”卻矯枉過正,索性提倡禁食,認為這樣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結果影響身體,對修行卻沒有一點兒益處,這是錯誤的。那種做法和笨
7、人吃鹽一樣,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去掉這層宗教的外衣,故事也可以這樣認識: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和鹽一樣,適當地添加,可以使生活充滿滋味,但太多了就會變得苦澀。比如有人做事淡泊名利固然無妨,但如工作、生活不負責任,他的一生將碌碌無為、一事無成,于國于民均沒有任何貢獻。這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愚人食鹽:這故事原來說的是:修行人適當地節制飲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的思維出了問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鹽畢竟是調味品,它必須依托食物才能起作用,只看到鹽能使食物鮮美,就誤以為鹽
8、是鮮美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 渴見水 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即:立即便:就 渴見水:這個故事原來比喻:有些人強詞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不近情理,以為佛教戒律很寬泛、很嚴格,一時不能全部接受,就索性舍棄不受,最終沒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 在現實生活中,這確實是人慣常的心理。覺得太難了,就干脆不做,淺嘗輒止。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
9、是多少,沒有人要求你全部喝完。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可以制定長遠的目標,但切不可因為目標太遠而放棄一切努力。渴見水:這個故事原來比喻:有些人強詞奪理地堅持 入海取沉水 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沉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入海取沉入海取沉水:這故事原來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難而生退卻之心,如果見異思遷,或者退求小果,結果自失大利,猶如沉香燒成炭賣一樣,是非常可惜的。 為了很快賣掉貨物,
10、將經過一年辛苦打撈得到的珍貴香料,燒成木炭賣掉,使珍貴稀少的東西變成了廉價普通的東西,原因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從而失去了理性的價值判斷。它告訴我們: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入海取沉水:這故事原來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難 百喻經六則分析 嘗庵婆羅果 昔有一長者,遣人持錢至他園中買庵婆羅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當買來。”即便持錢往買其果。果主言:“我此樹果,悉皆美好,無一惡者。汝嘗一果,足以知之。”買果者言:“我今當一一嘗之,然后當取。若但嘗一,何以可知?”尋即取果,一一皆嘗。持來歸家,長者見已,惡而不食,便一切都棄。 嘗庵婆羅果:故事中的那個人用“品
11、嘗一果,怎知它果甜美”的思路,去“盡嘗它果”,導致“一切都棄”的結果。這原本是用來比喻:對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類推,認為只有自己一一親身體驗,才能相信,最終只能導致什么也得不到。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做事要善于從個別中發現和認識一般,不可能事事都要親身經歷后才能得到真知。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是我們認識現實世界非常有用的思維方式。另外也可以這樣認識:實踐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絕對的實踐主義不僅時時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嘗庵婆羅果:故事中的那個人用“品嘗一果,怎知它果 詐言馬死 昔有一人,騎一黑馬入陣擊賊,以其怖故,不能戰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詐現死相,臥死人中,其所乘馬為他所奪。軍眾既去,便欲
12、還家,即截他人白馬尾來。既到舍已,有人問言:“汝所乘馬,今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馬已死,遂持尾來。”旁人語言:“汝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無對,為人所笑。 詐言馬死:這個故事原本比喻:現在的人們也是如此,自稱善良好心,不吃酒肉,卻殺害各種生靈,制造各種痛苦毒害,還虛假地自稱善良,實際上暗地里無惡不作,這就像那位謊稱馬死的愚人。 故事中的那位騎士,因為內心的恐懼,不能參加戰斗,只好裝死以求保命,這種掩飾自己內心懦弱,保護自身的行為,有時候是難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危難過后,還要沽名釣譽,那就不應該了。故事抨擊了欺詐的人心,指出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手持佛珠,卻心存偽詐之人。詐言馬死:這個故事原本比喻:現在的人們也是如此, 駝甕俱失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為憂惱。有一老人來語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語,必得速出。汝當斬頭,自得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復殺駝,而復破甕。如此癡人,世間所笑。 駝甕俱駝甕俱失:佛教善于將生活現象上升為對人生的理解,這個故事用意不在于指出解決駱駝入甕辦法的愚蠢,而是通過駝甕俱失的事實,比喻由于違反了禁條,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養都喪失了。 駱駝的頭插進了甕中出不來,要拯救駱駝,勢必要打破甕,而要保全甕,勢必要搭上駱駝,二者必居其一,顧此必然失彼。故事中的人卻采取了一個愚蠢的辦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警官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管理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壓瘡的診療與護理規范
- 外科護理中的器官移植
- 競選三好學生熱情努力責任奮斗正當時三好我先行模板
- 讀書分享會:探索書中的世界
-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工程力學A(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陽光學院《汽車電器與電子控制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口腔科2024年工作計劃
- 220KV變電站電氣設計(220KV變電站電氣施工組織設計)完整版
- DLT596-2021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
- 驅動傳動一體化
- 無人機航拍技術教案(完整版)
- 包材回收合同范例
- 鍍鋅鋼管理論重量表
- 醫療物聯網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 《保密法》培訓課件
- 【青島海爾公司基于杜邦分析的盈利能力淺析(14000字論文)】
- 膾炙人口的歌-小城故事 課件 2024-2025學年粵教花城版(簡譜)(2024)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