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廣東人民七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學用地圖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地理廣東人民七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學用地圖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地理廣東人民七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學用地圖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地理廣東人民七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學用地圖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三節 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 雁江區保和鎮紫微初級中學優課教學設計課 題 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 (第一課時)主備人嚴亞麗授課者嚴亞麗課 型綜合課使用時間10月23日教材分析本節教材需要落實的課標要求是: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判讀坡度的陡緩,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常見的地形部位。教材結構合情合理,首先告訴學生等高線,然后由淺入深,說明了兩個概念:海拔和相對高度。再用實驗“大馬鈴薯作等高線圖”,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等高線和等高線地形圖。最后在等高線地形圖中識別常見的地形部位。教材設計思路重在閱讀和使用地圖的過程中學習地理知識,學生從閱讀平面地圖過度到通過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地

2、形、地勢,形成空間概念,達到較高的能力要求。本節的重難點為等高線的形態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頂,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學情分析本校大部分學生是農村孩子,加之初一學生的空間思想能力和抽象思維方向常有不足,可以通過形象的課件和“人手”模型來強化直觀性。此外,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強,對新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應多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賽競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加強他們對地理課興趣。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等高線、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2、了解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3、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過程。4、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5、了解

3、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個地形部位等高線的形狀特征,并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進行識別。過程與方法目標1、學會相對高度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2、初步學會制作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3、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個地形部位的判讀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讀圖、量算等方式,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幫助學生樹立客觀世界物質運動變化的觀點,引導學生體會地理學習中科學方法的運用。2、通過讀圖、制作和判別等方式,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地理學習中科學方法的運用。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等高線的形態和坡度陡緩

4、的關系。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頂,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 難點:等高線的形態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區分山脊和山谷這兩個基本部位。 教學方法和手段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陶冶法、練習法等。主要的教學手段:一體機。學生的學法自學法、討論法、體驗法教學準備照片、課件、網絡資料、習題。教學設計來源自撰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欣賞老師自拍的一組照片后,師問:“我們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地、有低地。人們是如何將這些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轉成平面圖上呢?”學生欣賞圖片,并帶著對新知識的好奇,進入新課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知識和生活的聯系。

5、造成懸念,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自主學習一、明確學習目標:1、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 2、判斷坡度的陡緩。 3、識別山體的不同部位。二、預習課本3336頁,完成下列預習題。1.地圖上海拔相同點的連線,稱為。2.地球表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 。3.地球表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稱為 。4.一般來說,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_,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_。全班齊讀學習目標。學生一起回答預習題。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2、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合作研討什么是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演示動畫: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什么是等高線和等高距?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特點?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怎樣識別坡

6、度的陡緩?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閉合曲線里高外低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相鄰兩個山峰之間的連接部分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怎樣判讀山體的不同部位?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小組討論、記錄并回答。培養學生觀察、傾聽、分析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內化一、說一說:這一幅山水畫各部分的地形名稱。二、動一動:我的拳頭是座山。三、讀一讀:順口溜等高線,海拔出;陡坡密,緩坡疏;下彎脊,上彎谷;山峰之處有標注;兩山之處是鞍部;懸崖就在相交處;練一練:閱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選擇題:ACB1圖中山頂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440米 B400米 C531米 D395米2圖中A表

7、示的地形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頂 D山脊3圖中B表示的地形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頂 4、圖中C表示的地形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頂 學生說。學生動。學生讀。學生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愛動腦的習慣,同時使他們愛上美麗的大自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建構知網課堂總結海拔和相對高度等高線五種地形的基本特征等高線地形圖學生聽老師歸納總結,構建本節課的知識網絡。讓學生自己談談收獲,夯實雙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注意了解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的收獲,讓學生達到會學的目的。課后作業完成這節的配套練習題回家的路上注意觀察山體,并思考它與等高線地形圖之間的關系。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板書設計 第三節 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