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_第1頁
論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_第2頁
論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西四郡是黃土高原通向天山南北的走廊。這個地區的平原地帶降水量是很少的,但是祁連山山區降水量較多,而且有積雪融化下流,供水較足可以灌溉農田。這是漢族能大量移入開荒種田的經濟基礎。這條走廊原來是烏孫和月氏的牧場,匈奴把他們趕走后占領其地,并和羌人聯合起來,在西方包圍了漢族。漢武帝于公元前122年迫降該地區的匈奴,置四郡移漢人實邊,把這個包圍圈汀出了一個缺口,即所謂“隔絕羌胡”。這條走廊也給漢代開辟西域鋪下通道。后來漢代又利用這條通道,聯合天山以南盆地里的被匈奴欺壓掠奪的農業小國和被匈奴放逐到中亞的烏孫,形成了對匈奴的反包圍,并且擊敗匈奴。 從蒙古高原經天山北路直到中亞細亞是一片大草原,這對游牧民

2、族來說是可以馳騁無阻的廣場。游騎飄忽,有來有去。牧場的爭持,你占我走,你走我占,所以這個地區的民族是時聚時散的。哪個部落強大了就統治其他部落,而且以其名稱這廣大草原上的牧民。所以在史書上所見的是一連串在北方草原上興起的族名:匈奴之后有鮮卑、柔然、突厥、鐵勒、回鶻等等。他們有時占領整個大草原,有時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最后是蒙古人,其勢力直達西亞。曾在這片草原上崛起的民族,許多還有其后裔留在這個地區,但又多和其他民族結合,其雜其混、其分其合,構成很復雜的歷史過程,我們在此毋庸細述。大體上說,新疆現有民族中有五個少數民族所說的語言屬于突厥語族。 他們是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柯爾克孜。他化都

3、是早期就在這片人草原上活動過的民族的后裔。 六、中原地區民族大混雜、大融合 漢族形成之后就成為了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核心,開始向四周圍的各族輻射,把他們吸收成漢族的一部分。緊接漢魏在西晉末年黃河流域及巴蜀盆地出現了“十六國”,實際上有二十多個地方政權,大多是非漢民族建立的。在這大約一個半世紀(304439年)里正是這個地區民族大雜居、大融合的一個比較明顯的時期,是漢族從多元形成一體的一幕臺前的表演,而這場表演的準備時期早在漢代開始,匈奴人的“歸附”即是其中的一幕。 在這些地方政權中,匈奴人建立的有三個,氐人建立的有四個,羯人建立的有一個,鮮卑人建立的有七個,羌人建立的有一個,漢人建立的有三個。它們

4、所占的地區遍及個陜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肅、寧夏及四川、山東、江蘇、安徽、遼寧、青海、內蒙古等省區的一部分。實際上是中原地區的全部都曾波及。 北方及西方非漢民族在上述地區建立地方政權表明有大量的非漢人進入了這個地區,由于混而未合,所以這時“漢”作為民族標記的名稱也就流行,而且由于漢人的政治地位較低,“漢人”也成為帶有歧視的稱呼,但是進入華北地區的非漢人,一旦改牧為農,經濟實力最終還是要在社會地位上起作用。在這個時期就開始有關于“胡人改漢姓”的記載,到了統一華北的北魏還發生了改復姓為單姓的詔命,也就是要胡人改從漢姓。有人統計魏書“官氏表”中126個胡姓中已有60個不見于官書。雜居民族間的通婚相

5、當普遍,甚至發生在社會上層。非漢族的政治地位又不易持久,你上我下,我去你來,結果都分別吸收在漢人之中。漢族的壯大并不是單純靠人口的自然增長,更重要的是靠吸收進入農業地區的非漢人,所以說是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 經過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更擴大了的中原地區重又在隋唐兩代統一了起來。唐代的統治階級中就有不少是各族的混血建國時,漢化鮮卑貴族的支持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之他們在統治集團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有人統計,唐朝宰相369人中,胡人出身的有36人,占1/10。唐書還特辟專章為蕃將宣傳。沙陀人在唐末頗為跋扈,在繼唐而起的五代中后唐、后晉、后漢三朝都是沙陀人建立的,以中興唐朝出名的莊宗本身就是出自沙陀人

6、。所以有唐一代名義上是漢族統治,實際上是各族參予的政權。從唐到宋之間的近六百年的時間里,中原地區實際上是一個以漢族為核心的民族熔爐。許多非漢族被當地漢人所融合而成為漢人。當然融合的過程是復雜的,但結果許多歷史有記載的如鮮卑、氐、羯等族名逐漸在現實生活中消失了。 唐代不能不說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高峰。它的特色也許就是在它的開放性和開拓性。這和民族成分的大混雜和大融合是密切相關的。 七、北方民族不斷給漢族輸入新的血液 如果北宋可以說經過了五代的分裂局面,中原又恢復了統一,它的力量究竟是微弱的。它的北方,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在公元916年興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契丹,作為中國的一個王朝稱遼,它的疆域從黑龍江出

7、海口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國中部,南面從今天津,經河北霸縣到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對峙。統治了210年才為另一北方民族女真所滅。發源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公元1115年立國稱金,1125年滅遼,接著滅北宋,先后在今北京和開封建都,疆域包括遼的故土并向西擴張到陜西、甘肅與西夏接界,向南擴張達秦嶺和淮河與南宋接界。北宋只有300年的歷史,這期間給中原北部這個地區混雜居住的許多民族成分有一個消化和融合的階段,并為漢族向南擴張積聚了力量。這是后話。 這里應當講一講大興安嶺以東的松遼平原。這個平原和廣大草原之間當時存在著一個大興安嶺的屏障,廣闊的森林可能擋住了游牧民族的東進。看來有一些游牧民族可以溯源于這個森林里

8、的狩獵民族。 最近我到大興安嶺林區實地觀察,在呼盟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見到林區里的一個山洞,稱嘎仙洞,洞里還保留著公元443年北魏大武帝拓跋燾遣使樹立的用以紀念他祖先的石刻祝文。這表明鮮卑族早期曾居住在大興安嶺的森林里。鮮卑族后來從山區西南遷到呼倫池的草原上,然后繼續向西南遷,徙居陰山河套之間,形成鮮卑拓跋部,其中一部分進入青海,大部分則在4世紀初活動在今內蒙古和山西大同地區。公元386年建立魏國,439年統一中原北部地區。 建遼國的契丹人原是活動在遼河上游的游牧民族,曾臣服于唐,916年阿保機稱帝。建國前后都有大批漢人遷入,農業和手工業得到發展。但被金滅后,契丹人多與漢人及女真人相融合。 建

9、立金國的女真人也是在松遼平原上興起的,他們走上與契丹人由弱到強,由強而亡的同樣道路。當他們占有中原北部地區后,曾把所征服的地區的居民用漢人、燕人、南人等名稱和女真人相區別,但是后來也有許多女真人開始改用漢姓,見于金史記載的有31姓,而且他們的改姓并非出于詔今,而是民間的自愿。盡管改用漢姓并不表示他們已完全成了漢人,只能表明他們已不再抗拒漢化了。 不論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盡管在中原北部政治上取得優勢,但都沒有統一中國。北方民族囊括中國全部版圖成為統一的政權是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開始。其后還有女真人的后裔滿人建立的清朝。元朝統治了97年(12711368年),清朝統治了近267年(16441911年

10、)。蒙古人和滿人是非漢民族,而且至今還是有人口百萬以上的少數民族,但是在他們的統治時代,漢族還是在壯大,當他們的王朝滅亡后,大量的蒙古人和滿人融合在漢族之中。 元代蒙古人統治下的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這時的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都被包括在漢人之中,與漢人的待遇是一致的。又據元史記載:“女直(即女真)、契丹同漢人。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漢語者,同蒙古人;女直(其下當遺契丹二字)生長漢地,同漢人。”1看來女真人和契丹人中已有分化,或融合于漢族,或融合于蒙古族。元代把漢族分化為漢人和南人兩類,以宋、金疆域為邊界。凡是先被蒙古人征服的原屬金的區域里的漢人仍稱漢人,后來征服了南宋,曾屬南宋的人稱南人或宋人、新附人或蠻子。看來其中也包括長江以南的各非漢民族。這樣也加強了這些非漢民族和漢族的融合。 繼蒙古人之后統治中國的是漢族,稱明朝,初期曾下令恢復“唐代衣冠”,禁止胡服胡語胡姓。用行政命令來改變民族風俗習慣和語言都是徒勞的。據明實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