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專項對點練27古代文化常識題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結合語境和詞義,判斷下列對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是否正確。(6分)(1)(2021哈爾濱三中5月模擬)帝嘗坐便殿,閱江南、海東輿地圖,欲召知者詢其險易,左丞相伯顏以君祥應旨,奏對詳明,帝悅,酌以巨觥。顧謂伯顏曰:“是兒,遠大器也。”(節選自元史洪君祥傳)選項:便殿,即別殿,古時候指皇帝休憩游宴的地方,別于正殿而言。正殿即主殿,指位置處于正中的主要殿宇。(1分)()“便”在此處讀“bin”,有“簡易、非正式”的意思,“便殿”就是正殿以外的別殿。【參考譯文】世祖曾經坐在便殿上,查看江南和海東的地圖,想要召見了解情況的人詢問各地的險阻與平坦情況,
2、左丞相伯顏讓君祥回復世祖的旨意,君祥回答問題詳細明了,世祖很高興,賜給他一大杯酒。世祖回頭對伯顏說:“這孩子,是大有前途的人。”(2)(2021宣城5月第二次調研)星吉入,責(威順)王曰:“王,帝室之胄,不聞德音,而淫獵以為民病,竊為王危之。”王握星吉手謝之。(節選自新元史星吉傳)選項:胄,一指頭盔,如甲胄;二指子孫后代,大多數情況下特指帝王或貴族的子孫,如貴胄。文中指后一種含義。(1分)()結合“王”和“帝室”可知,威順王的身份尊貴,實為貴胄,因此,此處“胄”為第二個含義,選項正確。【參考譯文】星吉進去后,責備威順王說:“威順王,您是皇室的子孫,不聽善言,卻縱情游獵使百姓受害,我私下為您感到
3、擔心。”威順王握著星吉的手向他道歉。(3)(2021成都七中5月一診)至元五年,立御史臺,以(高)鳴為侍御史,風紀條章,多其裁定。(節選自元史高鳴傳)選項:御史臺,東漢至元設置的中央監察機構,負責選拔、糾察、彈劾官員;御史大夫,官職名,負責監察百官。(1分)()選項中,“中央監察機構”對應“糾察、彈劾官員”,選拔官員不屬于“監察”的內容,自然不屬于御史臺的職責。【參考譯文】至元五年,(朝廷)設立御史臺,讓高鳴做侍御史,(御史臺的)風教綱紀、條例規章,大多是他裁定的。(4)(2021南通5月模擬)曹公父于泰山被殺,歸咎于(陶)謙。欲伐謙而畏其強,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詔曰:“今海內擾攘,州郡起兵,
4、征夫勞瘁。其各罷遣甲士,還親農桑。”謙被詔,乃上書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揚威以弭亂,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國自虛,釋武備以資亂,損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罷,明日難必至,上忝朝廷寵授之本,下令群兇日月滋蔓,非所以強干弱枝遏惡止亂之務也。”(節選自三國志)選項:解甲,脫下鎧甲的意思。古時指軍事行動間歇期間的休息,還指放下武器停止戰爭,也引申為投降。文中指陶謙辭去武將官職。(1分)()“今海內擾攘,州郡起兵,征夫勞瘁。其各罷遣甲士,還親農桑”,這是“詔”關于州郡停戰的內容,陶謙得知后上書表達自己的見解,即“若承命解甲,弱國自虛,釋武備以資亂,損官威以益寇”,由此可知“文中指陶謙辭去武將官職”錯誤
5、,“解甲”在這里指士兵們脫下戰衣回家。【參考譯文】曹操的父親在泰山被殺,歸罪于陶謙。(曹操)想討伐陶謙,卻畏懼他軍力強大,于是上表讓各州郡立即停戰。詔書說:“現在天下紛亂,州郡出兵,士兵疲勞困苦。應當各自停戰,遣散將士,(讓他們)回家從事農業生產。”陶謙被召回,于是上書說:“從古代以來,沒有不通過炫耀武力來平息戰亂,用武威震懾來制止暴戾行為的。如果受命遣散將士,會削弱國家,讓國家空虛,放下軍事裝備反而會助長戰亂,減損官府的威信來增加敵人的力量。現在停戰(遣散將士),將來災難必定會到來,對上讓我有愧于皇帝授予官爵的本義,對下讓眾多壞人一天天一月月地滋長擴大,這不是用來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6、防止發生邪惡之事,制止動亂的緊要的事情。”(5)(2021淄博實驗中學5月一診)逾十余年,太祖召見(宋)濂,以濂為五經師。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學提舉,命授太子經,尋改起居注。(節選自明史宋濂傳)選項: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錄,也是負責記錄起居注的職官名,文中指前者。(1分)()“除”“授”“改”等詞常表示授予官職,其后多跟職官名。文中“起居注”是職官名。另外,“尋改起居注”一句與前兩個分句結構一致,內容相近,“江南儒學提舉”“太子經”均為職官名,因此“起居注”也是職官名。【參考譯文】十余年后,太祖召見宋濂,聘請他為五經老師。第二年三月,被授為江南儒學提舉,奉命為太子講經,不久改任起居注。(6)
7、(2021德陽5月三模)正大初,遷洛陽令。時軍旅數起,郡縣窘迫,東帥紇石烈牙兀又侮慢儒士,會移鎮陜右,道經洛陽,見特立淳古,不禮之,遽責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軍法。縣民素賢特立,爭輸于庭,帥大奇之。(節選自元史張特立傳)選項:郡縣,古代行政區域名稱,春秋戰國時縣大于郡,秦以后縣隸屬于郡。郡縣制,是分封制度之后出現的兩級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影響了整個封建時代。(1分)()郡縣是一個行政區域名稱,郡縣制是一種地方管理制度,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選項解釋正確。【參考譯文】正大初年,(張特立)改任洛陽令。當時戰事頻繁,軍隊來往很多,地方郡縣窮于應付,東帥紇石烈牙兀又對讀書人極不尊敬,剛好這支部隊移防
8、到陜右地區,途經洛陽,看見張特立一副讀書人的儒雅模樣,便起侮慢之意,不以禮待他,于是,責令他準備軍糧器械,并且限令三天之內備足,逾期那么依軍法處置。洛陽全縣百姓一向稱道張特立的賢明,紛紛搶著把將軍所需物品運送到縣府,使得東帥萬分驚奇。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3分)李峴,樂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門蔭入仕,累遷高陵令,政術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聲績乾元二年,與呂、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峴位望稍高,軍國大事,諸公莫敢言,皆獨決于峴。初,李輔國判行軍司馬,每日于銀臺門決天下事,須處分,便稱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峴為相,叩頭論輔國專權亂國,上悟,賞峴正直,事并變革。代宗即位,征峴為
9、荊南節度。屬鑾輿幸陜,峴由商山路赴行在。既還京師,拜峴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節選自舊唐書李峴傳)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門蔭,也稱作“恩蔭”,指憑借祖先的功勛循例做官。B制敕,指自行裁決,文中是指李輔國專權亂國的行為。C鑾輿,即鑾駕,天子車駕。文中指代當時的唐代宗。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B“李輔國判行軍司馬,每日于銀臺門決天下事,須處分,便稱制敕”,李輔國“代替”皇帝“決天下事”,在遇到“須處分”的情況時,他便需要借助象征皇權的詔書、詔令為自己掩飾,因此此處的“制敕”應是指“皇帝的詔令”。答案選B。【參考譯文】李峴,樂于交結地
10、位低下的賢士,年少時就有治理才干。依靠祖上功勛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處理政務有方而知名。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職政績顯著乾元二年,與呂、李揆、第五琦同時拜任宰相。李峴的地位聲望頗高,軍國大事,諸公不敢表態,全由李峴獨自裁決。起初,李輔國判行軍司馬,每天在銀臺門處理天下政事,需要決定時,就稱是皇上頒下的詔令,宮中的符印,進出都佩帶在身上。等到李峴任宰相,叩頭上論李輔國專權亂國,皇上感悟,賞識李峴的正直,這些事情都被革除。代宗即位,征用李峴任荊南節度使。時逢皇上前往陜州,李峴路經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駐的地方。回到京師后,拜任李峴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3分)
11、己未,徙太原民萬余家于山東、河南,給粟;庚申,分命使者十七人發禁軍護送之,因屯于鎮、潞等州,用絳人薛化光策也。化光言:“伐木先去枝葉,后取根柢。今河東外有契丹之助,內有人戶賦輸,竊恐歲月間未能下。宜于太原北石嶺山及河北界西山東靜陽村、樂平鎮、黃澤關、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起其部內人戶,于西京、襄、鄧、唐、汝州給閑田,使自耕種,絕其供饋,如此,不數年間,自可平定。”帝嘉納之。(節選自續資治通鑒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己未,文中是指“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天干與地支相對應組成,可以紀年,也可以紀月,紀日。B禁軍,是封建時代直轄屬于帝王,擔任護衛帝
12、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C山東,崤山以東,實際上是站在秦人的視角向東看,直至唐末一直未變。韓、楚、趙、魏、齊、燕六國合稱為“山東六國”。D契丹,古民族名。居今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一帶,以游牧為生。北魏時,自號契丹。唐末,阿保機統一各部族,稱帝建遼國。C“山東”一開始指的是崤山以東,實際上是站在秦人的視角向東看。從東漢時期開始,“山東”不再指崤山以東,而是指太行山以東。唐朝的“山東”涉及范圍大大縮小,到了宋朝,“山東”的范圍繼續縮小,大多時候就指現在的山東省。【參考譯文】己未年,遷移上萬家太原的百姓到山東、河南,供給他們糧食;庚申年,命令十七個使者帶著禁軍護送這些遷移的百姓,駐扎在鎮、潞等州
13、,這是用了絳州人薛化光的計策。薛化光說:“砍樹要先去掉枝葉,然后再取樹根。現在河東外有契丹的幫助,內有人口上交賦稅,我擔心一年半載攻打不下。應該在太原北石嶺山及河北界西山東的靜陽村、樂平鎮、黃澤關、百井社,各建城池,抵御契丹援兵,起用部內人口,在西京、襄、鄧、唐、汝州提供給他們閑田,讓他們自己耕種,斷絕城內供給,這樣,用不了幾年,太原自可平定。”皇帝贊許并采納了他的意見。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3分)魏文侯薨,太子擊立,是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對曰:“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敵國也!”武侯曰:“善。”魏置相,相田文。吳起
14、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子乎,屬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久之,魏相公叔尚公主而害吳起。起懼誅,遂奔楚。楚悼王素聞其賢,至則任之為相。起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斗之士,要在強兵,破游說之言從橫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
15、楚之強;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節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有刪改)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薨,古代稱帝王或諸侯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貴族之死。B三軍,春秋時大國軍隊分為中軍、上軍、下軍,也有稱中軍、左軍、右軍的,文中泛指軍隊。C尚,古代指迎娶公主。因為帝王之女尊貴而不敢言娶,隱含高攀之義。又稱“尚主”“尚公主”。D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各部落都有名稱,統稱“百越”,也叫“百粵”。A帝王死去不能稱薨,帝王死稱山陵崩、晏駕、升遐、賓天、大行、崩、駕崩、歸天等等。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
16、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參考譯文】魏文侯逝世后,太子擊繼位,這就是魏武侯。魏武侯乘船順黃河而下,在中游的時候對吳起說:“多么壯麗啊,固若金湯的山河,這就是魏國的依靠和至寶!”吳起回答:“(一國之寶,)應是國君的德政而不是山河的險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這些人也要成為您的敵人啊!”魏武侯說:“你說得太對了!”魏國設置國相時,任命田文為相。吳起心里不高興,就對田文說:“我和你談論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問:“統率三軍,使士兵樂于為國死戰,敵國不敢侵略,你比我吳起如何?”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又問:“整治百官,親善百姓,使倉庫充實,你比我吳起如何?”田文說:“我不
17、如你。”吳起接著問:“鎮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歸順服從,你比我吳起如何?”田文仍然說:“我不如你。”吳起質問:“這三條你都在我之下,而職位卻在我之上,為什么呢?”田文說:“如今國君年幼,國家多疑難,大臣們不能齊心歸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是囑托給你好呢,還是囑托給我好?”吳起默然地想了想,回答說:“囑托給你!”過了很久,魏國國相公叔娶了公主為妻,就想加害吳起。吳起害怕被誅殺,于是投奔了楚國。楚悼王一向聽說吳起是個人才,吳起一到楚國便封他為國相。吳起嚴明法紀,裁減掉不必要的閑官,廢除了王族中疏遠的親戚,用來安撫獎勵士兵,大力增強軍力,破除合縱連橫的流言。于是楚國向
18、南平定了百越,向北抵擋住了韓、魏、趙三國的擴張,向西征討秦國,各個諸侯國都害怕楚國的強大;但是楚國的王親貴戚、權臣顯要中卻有很多人怨恨吳起。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3分)盛度,字公量。契丹寇邊,(盛度)奉使陜西,繪西域圖,言:“酒泉、張掖、武威、敦煌、金城五郡之東南,有郡、有軍、有守捉,襟帶相屬,烽火相望,其為形勢備御之道至矣。今復繪山川、道路、壁壘、區聚,為河西隴右圖,愿備上覽。”知揚州。暴感風眩,以太子少傅致仕,卒。真宗祀汾陰,仁宗在藩邸,詔掌起居箋奏及留司章奏。(節選自宋史盛度傳,有刪改)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烽火,古代邊防通信的重要手段,烽火燃起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B壁壘,古代指軍營周邊的圍墻,泛指防御工事,現多用來比喻對立的事物和界限。C揚州,古時又稱廣陵、維揚,“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即指此地。D藩,古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后來借指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