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邊苗族蘆笙文化初探_第1頁
屏邊苗族蘆笙文化初探_第2頁
屏邊苗族蘆笙文化初探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屏邊苗族蘆笙文化初探內容摘要:屏邊苗族蘆笙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屏邊苗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發揮著它獨特的社會作用。關鍵詞:屏邊苗族蘆笙文化苗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民族,是遠古時代“三苗的后人,在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位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的七個省市。其中云南的苗族人口數位居第三位,僅次于貴州和湖南,而云南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市,屏邊縣就是位于紅河州內的一個苗族自治縣。屏邊苗族使用川滇黔方言,屬于白苗、青苗、花苗和綠苗。蘆笙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是苗族文化的象征,蘆笙文化在苗族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苗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要有苗族的地方,就有蘆笙,就有蘆笙文化,這一點

2、在屏邊苗族表現得尤為突出。一、屏邊苗族蘆笙文化源遠流長通過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人民的口頭傳承的文化來看,蘆笙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關于屏邊苗族蘆笙的由來有一個傳說:遠古時候,兩位老人僅有一個孩子,他對老人非常孝順,父母為其取名孝子。一日老母病故,鄉親們要分享老母的肉,孝子不肯,哭聲驚動了天上的王母。于是,王母送給孝子柱子一根,吩咐他制成蘆笙,再宰一頭牛,將牛皮制成鼓,一邊吹蘆笙,一邊請人擊鼓,鄉親們分享牛肉后,將其母抬到山上安葬。從此,苗家人學會了做蘆笙。歷史文獻中也有關于苗族蘆笙的記載。?宋史西南夷?中記載:“諸夷進貢方物一人吹瓢笙可見,宋元時期蘆笙樂器已經是“蠻夷向朝廷進貢的貢品。?南詔野史?

3、載:“男吹蘆笙,女彈口琴,唱和相說,即為夫婦。清田雯蒙齋?黔書?載:“每歲孟春,苗之男女相率跳月,男吹笙于前以為導,女振鈴以應之,連袂把臂,宛轉盤旋,各有行列。?續云南通志?載:“婚姻不先通媒妁,每于歲正擇地樹芭蕉一株,集群少吹蘆笙,月下婆娑歌舞,各擇所配名曰扎山。宋代陸游?老學庵筆記?也有對蘆笙的記載:“農隙時,至一二百人為曹,手相握而歌,數人吹笙在前導之。除此以外,在屏邊苗族的婚俗、祭祀等活動中都能見到蘆笙的身影。由此可見,蘆笙文化自古就與屏邊苗族結下了不解之緣,它隨著屏邊苗族的繁衍而代代流傳,已經成為屏邊苗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二、屏邊苗族蘆笙文化的重要地位哪里有蘆笙哪里就有苗族,

4、屏邊苗族蘆笙文化經歷史的沉淀和一方水土的孕育,已經凝聚了濃重的鄉土文化底蘊,在當地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第一,在喜慶節日、戀愛、祭祀等活動中都離不開蘆笙,離不開蘆笙舞。在苗族的重大節日中,必吹蘆笙。每年的正月初二到初六是苗族的“花山節,也稱為“踩花山,是苗族最重要的節日。節日開始身著鮮艷服裝的男男女女從四面八方趕來,共同歡度節日。第一天,主辦人準備一些酒放在花竿下面,蘆笙師傅先吹響蘆笙,圍繞花竿跳三圈,主辦人祈禱后,宣布節日開始。可見蘆笙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節日期間,一個重要的節目就是“賽蘆笙。小伙子們吹起蘆笙,跳起優美的蘆笙舞,博得周圍姑娘們的歡心。除了在節日

5、期間,小伙子還會到心愛的姑娘家對面吹奏蘆笙來表達心意。可見,蘆笙也是苗家男女的媒人。屏邊苗族在祭祀的時候對蘆笙的使用最多,并且有專門的調子,而且學習和使用的時候也特別講究,專門用于祭祀的調子不能在家學習,不能向家人學習,而需要到外面向其他的蘆笙師傅學習。例如?入棺調?指路調?等等,都是祭祀調。吹奏祭祀的調子有一個完好的套路,根據演奏時間段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天黑調子時間為天黑到晚上十點,其中包括晚飯調子、半夜調子凌點到凌晨兩點、雞叫調子凌晨三點到凌晨六點、天亮調子凌晨六點到早上九點,其中包括早飯調子、中午飯調子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二點、散調又稱玩耍調中午十二點到天黑。在這些調子當中有一部分

6、只能在祭祀活動的過程中演奏,為起始調,它是在吹奏整個套曲之前所吹奏的調子,為固定調子。不同的蘆笙師傅吹奏,個別地方會有所不同,但是總體框架是一樣的。套曲的下面配有詞,內容大意是思念死去的人,訴說死者生前的是非好壞以及家人和朋友對他的思念。轉貼于論文聯盟.ll.第二,吹蘆笙和跳蘆笙舞是蘆笙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吹蘆笙必跳蘆笙舞,樂、舞、唱的結合使得蘆笙和蘆笙舞密不可分。蘆笙師傅一般不僅僅會吹蘆笙而且還要會跳蘆笙舞、會唱蘆笙套曲。“蒙施青苗、“蒙卑花苗、“蒙樓白苗吹的曲調各異,但是內容和舞蹈動作大多一致。它的用途大致可以分為兩類:1祭禮性舞,包括?引子?開門舞?入棺舞?早飯舞?午飯舞?晚飯舞?指路

7、舞?帶路舞?出喪舞?等十余種。2自娛性舞蹈,包括?三步跳?擠斗?玩耍舞?等。?玩耍舞?無論婚、喪還是節日都跳,以15個動作為主:高樁轉步、蒼蠅搓腳、施轉、轉座、倒立、拍腳掌、蹲讓、矮樁轉步、滾牛皮、拿酒喝、單腿蹲、后滾翻、松笙抬腳、龔達、雙人重疊。伴奏樂器是蘆笙,表演者自吹自跳,反復數遍,直到耗盡力氣為止。三、屏邊苗族蘆笙文化的社會作用第一,蘆笙是屏邊苗族人民進展交流的重要工具。只要蘆笙一響,屏邊苗族人民從四方聞風而來,大家爭相吹奏蘆笙、歡跳蘆笙舞來表達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在悠揚的蘆笙音樂中,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它所蘊藏的民族智慧和發奮向上的民族精神,這就是文化藝術的精神力量,使得人們之間更加和睦,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得到加強。第二,蘆笙文化在國內外社會文化交流中充當了領軍人物。在云南的藝術團體中有“三山一江的說法,“三山中就有屏邊的大圍山,所指的就是屏邊歌舞團,它主要以開展和弘揚苗族文化為特色,蘆笙是他們的一大特色。該團創作的作品?蘆笙歡歌?榮獲省級和州級多項大獎,并屢次到美國、荷蘭等國家演出訪問,受到好評。他們將蘆笙文化帶到了國際舞臺,宣揚了民族文化,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在世界民族的大交融中,屏邊苗族蘆笙文化正在以它特有的風格和魅力,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屏邊苗族蘆笙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我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