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叢書有感_第1頁
讀教育叢書有感_第2頁
讀教育叢書有感_第3頁
讀教育叢書有感_第4頁
讀教育叢書有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北京教育叢書有感通州區玉橋小學代金全讀?教育與人生?有感 國慶長假7天,終于有閑情逸致坐在書桌前閱讀早已經放在桌子上的,由任蘇民編著,朱永興審定的葉圣陶教育論著選讀?教育與人生? 。 閱讀書籍是本人的愛好,閱讀書籍后我總喜歡對所讀之書細細品味,閱讀本書后同樣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 讀了導言局部,我深切感受到:葉圣陶老先生不愧為卓越的教育家、文學家,真是中國現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師,他從事文化教育工作70多個春秋,幾乎親歷了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各個時代和教育改革的整個過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感到更有必要能用較短的時間直接感受和系統地把握葉圣陶的教育思想,把自己在教育學生過程中的思想和行為與教育

2、家的教育思想和行為進行比擬,找出自己的缺乏和優點,在今后的教育學生過程中克服自己的缺乏,改良自己的優點,使之更優。 我首先閱讀了葉圣陶1919年2月27日寫的?今日中國的小學教育?一文,我對此有以下兩點認識。第一,當今中國的小學教育與當年葉圣陶時期的小學教育的現狀沒有什么差異,只不過多了一些現代化的設備,考查學生的內容越來越多,好似能做出怪題、偏題就是有知識、有素養。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做出這些題目,只顧拼命教書,不管學生是否容受。但凡自己懂的,一一明明白白教給學生,把學校變成了“學科雜貨店。更有甚者,要求各科教師所教學生都是出類撥萃的人。換言之,學生也就是完人,這是永遠也不可能的發生的,每一個人

3、不會在所有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第二,出去聽的那些好的課,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預先編定教案,自己怎樣問,學生應當怎樣答,逐句話逐個動作,一一配定了各占假設干時間;到了上課的時候,只把自己問的和學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畢,沒有不合預先設計的,有一些連時間也沒有過失,更有甚者上公開課,多少年下來就上那幾節上得都快爛了的課,這和90年前也沒有什么差異,如今依然。 我讀后發現,葉圣陶老先生對解放前的教育狀況非常不滿,根本上是大量的一些非常空洞的話,只是一種牢騷話,或者還有一些就是解放后與當時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套話,對現實沒有太大的意義。老先生在整本書中明確表示了教育的價值就在于打定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

4、觀的根基。但是并沒有去設計如何實現這一價值的方法。這使我在讀完這本書后感到非常的遺憾。 盡管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法,但是他的一些見解我還是非常欣賞的。如“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學校教育的目的如何實施,這需要教學研究人員去設計了,而不是我們一線的教師,一線的教師主要還是要貫徹上級部門制定的課程標準,一線工作的教師只能做執行者,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既做研究者,又做執行者。除非 作為一名教師,我讀了這本書后,還是很有收獲的。下面是我有同感的幾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并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教是為了到達不

5、需要教。“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社會習慣。“養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當教師的人應當講究修養。“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思想如要實現,必須改革考試方法才行,否那么也只能是一句空話,因為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風氣,早就忘記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了,因為育人不是一天兩天就行的,人是不同的,有些人是可以剎那間改變的,而有些人也許一輩子也改變不了。就拿法輪功來說吧,有的大學教授也會聽信其不正確的思想,但對于我這比大學教授少了很多知識的小學教師來說,不要說一輩子不會相信,就是幾輩子也不會信其為真。這是為什么呢?這

6、就說明人是不同的,是形形式式的,教育應該說因人而宜,不能過份地強求統一。 通過閱讀,我充分了解到作為教師必須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不能只顧教書,應有如下作用:端正教育思想,這是改革教育最緊要之點;在教育來學的人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創新;不管你是教什么科目,只要你是教師,總目標就是教育學生,使之成為國家的合格公民;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樣,而“身教為先總歸是最重要的一條。 通過閱讀,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我認識得更加透徹。師生的關系應該是如下關系: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在經驗和知識上,彼此雖有深淺作用,廣狹的差異,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教訓對于兒童,冷酷而疏遠,感情對于兒童,卻有共鳴似的作用,所以諄諄告語不如使之自化;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其義在“引導,并非一切由教師主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只聽教師講說。各種學科的教師都一樣,無非就是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就作用的方面說,進步的教育偏重在熏陶,就領受的方面說,進步的教育偏重在自得。 總而言之,教育是一門學問,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