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雖遠,永不言棄_第1頁
大道雖遠,永不言棄_第2頁
大道雖遠,永不言棄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道雖遠,永不言棄寫給即將畢業的自己小編語:感謝師哥在畢業之際將自己五年的學習體會寫下來供我們大家閱讀.董廣通,男,山東省淄博市人,2010級中醫學五年制全科班學生.201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 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曾參與和組織SRT課題研究,在省級和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多 篇。首先要感謝北中醫王超師哥和宋文鑫師哥在百忙之中能對自己這篇毫無亮 點的文章作修改,焦躁中等來二位的修改意見不禁歡欣雀躍;還要感謝我校大 才女楊夢琦師妹,是她幫我一個大粗人做最后的潤色,而這也正是我最有心無 力的地方。總之,要感謝很多人,謝謝他們幫我說出了心里話先說題外話,臨近畢業,大家都在忙著以各種方式祭奠自己的

2、青春,我們 恨不得在大學最后的時光抓住青春的尾巴,旋轉、跳躍,讓平凡的自己變得似乎 不再平凡。路再難也要走下去,但要時常回頭看看,朝花夕拾。深夜思慮萬千 久久不能入眠,于是乎,想寫下這些文字和自己說說交心的話,就算是給五年 的自己一個交代。中醫,這個隨著中華文明誕生至今經久不衰的不朽醫學,以其恬淡而又充 滿智慧的天地之道和無需爭辯的療效庇佑著華夏兒女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余 年不倒。聞道有先后,雖是誤打誤撞學了中醫,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勤求醫 理,弘揚中醫是我永恒不變的信念和追求。現如今,我無比熱愛的中醫似乎變了樣,我所理解的傳統醫學似乎變了樣。在學校,我們是醫學生;在醫院實習,不由我們分說在病

3、人眼中我們已經是醫 生了。先前在濟南跟門診的一位師哥(王偉)博文中有句話說的很好,無論是 醫學生還是醫生,首先要對得起這個“生”字,病人的健康掌握在我們手中, 我們哪怕是犯了百分之一的錯誤,可能對你面前這位病人健康的威脅就是百分 之百。翻遍傷寒論,對于六經病中上百條誤治未嘗不觸目驚心,感往昔之 淪喪,傷橫夭之莫救,每每閱覽,時刻提醒自己勿犯前輩之錯。臨床中每逢給 家人和朋友們開方或針灸無效或反復發病而無計可施時都會覺得心里很慚愧, 覺得自己學藝不精對不起他們甚至在他們面前無法抬起頭來說話。看看古代的 圣賢們是怎么做的吧,劉完素讀了三十五年內經方自覺大成,吳鞠通學醫學了 十年未敢輕治一人,李東垣

4、治療癃閉苦思冥想和衣而臥方悟奇方。可實習后在 我們正規的三甲醫院里是怎樣的呢?對于每一個疾病,的確,我們是應當辨證 論治,這是我們中醫的精髓所在,而在醫院里,我們卻對“病”進行了流程化 的分類處方,血栓就用川穹嗪、降糖必上胰島素,并美其名曰:中醫也要與現 代醫學相互借鑒。因此,我們用一套標準的規定和生化指標代替了辨證論治, 只要按這個指標治療,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不負任何責任。我們醫生名副其 實的成了一名“工”,工人的工,每個人都是醫院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我記 得內經又有這么句話:“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規定 和指標是死的,人是活的,疾病是會傳變的。說到中醫,大家的第一印象想必

5、都是中醫治本,所以中醫見效慢,所以中 藥療程長,藥味多,想去根,先吃個十副八副再說。學醫之前我也曾經這么認 為過,大一見習時見人開方也曾深信不疑過,現在看來,真是在自欺欺人。方, 方向之方,地道東南西北,靜而不動,曰方。醫生將一些藥放在一起治病,這 一些藥曰方。當我們的身體東南中西北一方出現偏差太過或不及之時,就要通 過藥物的四氣五味將其糾正回來,以偏糾偏,以方正方。師哥常說,方不貴大 而貴偏。現在在以臟腑辨證為主流的診斷體系下,每個病人都能找出若干個臟 腑有問題,木旺則土虛、心火上炎則心腎不交、腎精不足則會導致水不涵木諸 如此類,這樣你吃一兩副藥肯定不行啊,越是陳年老病越要慢慢調理這時 候,

6、病人也會自信滿滿的一次次把手中的錢交給這些能“治好”他們病的醫生。 而真正有為之醫,多不愿違背祖宗法度,堅持原則,默默地遠離主流的醫療體 系,而那些寄生在醫院的無能之輩便漸漸成為專家,慢慢的謊話說三遍便成為 真理,慢慢的所有治不好的病都成了慢性病,中醫的療效就“被”慢下來了。 我曾不止一次地被經方一劑知二劑已的神奇驚到過,西醫能快,我們為什么不 能快。當老百姓能夠接受中醫并且認為中醫又快又好時,這才是中醫揭開面紗, 以真面目示人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中醫19世紀我們被迫打開國門的時候中華文明曾以其巨大的包容性歡迎現代醫 學的傳入,現如今,國家日益開放,而中醫也日益遭受著各種各樣的沖擊,外 有西醫

7、強勢侵入,內有公知們冷嘲熱諷批判中醫“偽科學”,可謂內憂外患。 于是乎,在中西融合(碰撞)的新時代背景下“中醫科研”這個新興詞應運而 生。科研名義上好聽,中西醫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理論指導實踐。在我看來, 實驗正日益成為中醫院校和醫院內老師們和醫生們的名利場,沒有實驗你能評 職稱嗎,沒有實驗你能帶研究生嗎,沒有實驗學校上哪吃經費的回扣去?當然, 我們絕大部分中醫已失去傳統的經典思維了,當下的中醫已不再具備中醫本來 的模樣了,名醫遍地開花,明醫少之又少。那總得讓人混口飯吃吧,在中醫界 摸爬滾打了多年總得有點拿得出手的東西吧,好吧,去與小白鼠打交道吧,去 多發幾篇文章撐撐面子吧。本人不才,也曾做過實

8、驗,在核心期刊發過文章, 當然我還是非常懷念與小伙伴們在實驗室的時光。不過從那以后我明白一個理: 說好聽的中醫現在不具備做科研的條件,很多老師本身就不靠譜,他們根本就 不了解中醫是什么,或者他們眼中的中醫與真正的天地之道相差甚遠,當他們 把所謂的中醫用小白鼠體現的時候,這門高深的學問就被各種模型改的奇形怪 狀了。貌似我們中醫拿得出手的科研項目就是人工提取青蒿素吧,那還得拜小 仙翁葛洪肘后方所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此 外,我們中國人是很聰明的,我們自古就有很強的造假能力,這一點我做實驗 過程中與其他課題組同學交流時便領教了他們高超的那個能力。看吧,我們國 家培養出的中醫學

9、子就是這樣善于投機取巧,如此這般,中醫發展停滯不前也 就見怪不怪了。與此同時呢,我們的論文和成果沒有一套成熟的監察體系,所 以實驗的數據是人定的,成果當然是人說了算,小白鼠呢?那就是個哄人的工具, 認真你就輸了。曾經有位老師跟我說,中醫要發展。我們接受的主流教育也是傳統文化要 發展創新。言下之意,我們要做科研,要跟上時代步伐,落后就要挨打。可是, 發展的前提是繼承,我們的問題就出在繼承上。我們要繼承什么,不是課本里 牽強附會的基礎理論,不是人為強加的中藥功效,不是內外科曲解僵化的辨證 分型。我們要繼承的是形而上的道,天地之道,岐黃之術,而這個“道”就要 從古代經典中去體會。在我的母校山東中醫藥

10、大學出版的名老中醫之路這 本書中,收錄了任應秋老先生的一句話我將此一直當作開啟中醫之門的指路明 燈:“首先要讀好靈樞、素問、傷寒論金匱幾部經典著作, 因為它是漢代以前許多醫學家的總結,許多文獻的結晶,是中醫學理論的基礎。 把它讀得爛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理論基礎。”“醫之始,本岐黃。靈 樞做,素問詳。”大一入學時背的醫學三字經的第一句話久久牢記于心。已故 名老中醫林沛湘老先生曾說過:“內經的東西,只要有一句話你悟透了, 那你一輩子都吃不完。”悟透一句用一輩子雖略顯淺顯,但肺腑之言中我們發 現,經典的確是歷久彌新的東西,我們學習經典不是守舊。張仲景在傷寒論 序中談道:“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

11、,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 在思求經旨的前提下演其所知這才叫創新。我們應當在內經的指導下正確 認識人體的狀態變化、陰陽偏差;運用仲景經方以偏糾偏,中病即止;掌握 本草經中藥物的藥性氣味,做到心無成方靈活運用。在臨床中不斷磨練自 己診斷的功力,不斷加深方藥的應用的體會。我很慶幸身邊能有一個學習經典 的圈子,大家在一起相互學習,共求醫道。他們對經典的癡迷和熱忱讓我自愧 不如,無時無刻不打動著我,激勵著我。有這么多師哥師姐在前指引,有這么 多師弟師妹與之同行,想想在全民曲解中醫的大背景下學醫路上倒也不會感到 寂寞了。無論外界怎么樣,我們一直在堅持。最后還要感謝我校方劑教研室的王欣老師和中醫綜合實驗室的郭煒老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王老師是位學者氣息很強的老師,是我學醫路上 的啟蒙老師,雖然當初誤是打誤撞學了這個專業,但五年來王老師始終以最大 的耐心幫助我,解答我的疑問,讓我漸漸的對中醫產生了興趣,哪怕她工作纏 身依舊樂此不疲,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