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詩兩首》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1頁
《李商隱詩兩首》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2頁
《李商隱詩兩首》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3頁
《李商隱詩兩首》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4頁
《李商隱詩兩首》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李商隱詩兩首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創作風格。 2.誦讀,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了解詩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錦瑟這首詩的意境,掌握馬嵬(其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4.了解詩人淡然傷感的情懷,學習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態度。 5.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進一步訓練學生讀詩誦詩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詩歌的主旨,把握詩歌的意境. 2.了解詩歌所用的典故 三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李商隱的詩,以其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于晚唐詩壇,頗受后人喜愛。早年的詩人,也曾有救世濟國

2、的偉大理想。他寫詩關心民生疾苦,揭露現實政治的黑暗,對李唐王朝的沒落衰微無限傷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頓,政治斗爭的殘酷,使他逐漸淡泊功名,遺忘世事,他知道憂天無力,回天無術,就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這表現在詩歌創作中,他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二我們首先學習第一首李商隱無題詩的代表作:錦瑟 (一)解題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把握感情基調:傷感哀怨) 2.全班齊讀 (三)具體研讀: 首聯,毫無疑問是起興之筆。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 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

3、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音,清幽哀怨,表示傷感。“一弦一柱”詩人仔細、平靜地回顧自己曾有的青春年華,看出詩人寄意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旨,以下兩聯就是他青春年華時所經歷過的,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容。詩人究竟在苦戀什么呢?他表達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兩個典故來傳達。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為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那才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

4、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里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為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

5、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嘗!至于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后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群山和溫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于古老的傳說(陸機文賦里“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

6、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盡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們的象征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尾聯是對“一弦一柱思華年”的總括。“此情”統指頷、頸二聯所概括抒寫的情事,即自己的悲劇身世。兩句意思是:華年所經歷的這種種情境哪里是等待今日聞瑟時才不勝悵惘呢,就是在當時已使人惘然若失,悵然不已了。“惘然”二字,概括“思華年”的全部感受,就是迷惘、哀傷、寂寥之情。末兩句加倍渲染了今日追憶時的無限悵惘悲涼。 (四)關于錦瑟的主題: 錦瑟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的

7、立意究竟緣何?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歸納起來,有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寄興說、詩集總序說等等。對詩意的理解,之所以有種種歧義,皆因這首詩意象朦朧,意境凄迷。我們現在通常以戀情說和自傷身世說來理解這首詩的意境和情感。我們今天就是以自傷身世說來理解這首詩的主題的:詩中是一個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遠,感情真摯,可意會不可言傳。 (五)小結: 這是一位富有抱負和才華的詩人在追憶悲劇性的年華流逝時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詩歌抒寫其華年所歷的種種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傳達他在思華年時迷惘、哀傷、落寂、惆悵的心聲。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聲呢?結合作者李商隱的身世我們可以略知一

8、二。 (六)作者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或博愛縣),生于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于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后因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后,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于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并稱“小李杜”,與李賀、

9、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如果說第一首無題詩錦瑟是作者以個人為中心在自傷身世,那么我們接下來學習的這首詠史詩馬嵬則是站在國家的角度關心民生疾苦,揭露現實政治的黑暗,對李唐王朝的沒

10、落衰微無限傷感。 三我們接下來學習第二首李商隱詠史詩的代表作:馬嵬 (一)背景介紹:天寶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亂爆發玄宗逃往四川,至馬嵬(陜西興坪),隨行將士不前,殺了楊國忠,并堅決要求處死楊貴妃。不得已令其自縊而死。史稱“馬嵬之變”。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貴妃)故事為抒情對象。 (二)解題 李商隱恩師令狐楚仙逝,他送靈回京至馬嵬,遠望雜亂地長著灌木叢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黃土,給人一種枯敗蒼老之感的馬嵬坡,有感而吟長恨歌。一邊的七師哥于是義激義山道“驢背上吟詩,頗有情味,何不以馬嵬為題,借古諷今,吟詠一首呢?” 李商隱于是吟馬嵬(其一)(其二)兩首詩,借古諷今,以唐

11、明皇時期馬嵬事件的藩鎮之亂諷刺當時的甘露之變的宦官專權。(“甘露之變”-大和九年(835年),宰相李訓引誘宦官參觀所謂“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反而導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史稱“甘露之變”。)因此,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 (三).整體感知: 1.放錄音范讀。(感情基調:譏諷) 2.全班齊讀 (四)具體研習: 首聯:楊玉環死后,唐玄宗曾令道士去海外尋其魂魄,有道士說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帶回金釵之類的飾物給唐玄宗看,并說楊貴妃約訂和唐玄宗的他生之約。這句是諷刺唐玄宗癡心妄想. 頷聯:“虎旅傳宵柝、“雞人報曉籌”各是什么聲音? -軍營內禁衛軍敲梆子的聲音,而后者為掌握時間的衛士在宮

12、內報時的聲音。“空聞”只聽到。“無復”沒有聽到。這兩句寫了只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報曉聲了,顯然寫出了玄宗不在宮內,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中,極盡狼狽和慌亂.空聞對不復對比手法,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頸聯:此日指楊貴妃被賜死的這一日(756)六月十四日。當時回顧五年前七夕這一天,當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七夕海誓山盟,并且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這兩句實在諷刺玄宗虛偽,自私,為了保命違背了諾言。同時也可以看出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 尾聯: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引發人們的深思:自己當

13、了四十五年的皇帝卻保護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比不上普通老百姓家夫妻恩愛。這句是全詩的詩眼,引起讀者深思:唐,楊悲劇的根源。詩歌批判了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不理朝政,任用奸臣,遠離忠賢,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以至于自己釀成自己的愛情悲劇. 四總結兩首詩的藝術特點: 這兩首詩一首是無題詩代表,一首是詠史詩代表,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現了作者身世之感傷和國家之痛苦的呢? 第一首錦瑟的表現手法: 1.朦朧的意象2.哀怨的基調 3.凄迷的意境4.華美的語言 5.象征的手法 第二首馬嵬的表現手法: 1.諷意至深:否認神仙怪誕,生命輪回說對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結尾通過設問深化議

14、題 2.用筆至細:倒敘的方法:稱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的凄涼。五六兩句也是倒敘的手法,先說六月十四日這天發生事變,再回憶五年前夫妻的山盟海誓。 3.措辭的委婉:如“空聞”“如何”等詞。 4.立意含蓄:最后在對比中點明題旨。 5.對仗工整:中間兩聯。 板書設計 錦瑟 馬嵬 牛郎與織女 譏諷批判唐玄宗(對比) (賜死)盧家保住莫愁 楊貴妃 對他生-此生 聞軍旅傳柝-無雞人報曉不及盧家 比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五詩歌鑒賞方法總結 我們學習了李商隱這兩首詩,知道了作者用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那么這兩首詩對我們做詩歌鑒賞題有什么幫助呢?我們說第一首是無題詩

15、,對主旨不好把握,我們通過誦讀,從意象入手,通過凄迷的意境也能略知一二。第二首是詠史詩,我們通過詩歌題材分析,更能容易把握詩歌從而鑒賞詩歌。 1.意境類詩歌鑒賞【答題步驟】: 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繪景)。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 第二部分,應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析景):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凄迷,或雄渾壯麗,或沉郁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等等。 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

16、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2.懷古詠史詩答題基本思路: 弄清史實;要體會意圖;分析寫法;領悟感情。 常見感情: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個人遭遇,抨擊統治者昏庸和社會時弊,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 六、拓展練習 1、閱讀下首唐詩,回答問題。 丹陽送韋參軍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 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鴉飛盡水悠悠。 簡析嚴維詩三、四兩句的意境。 答案要點: 詩人獨立江邊遙望朋友去處不愿離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烏鴉都已歸巢,唯有江水悠悠.(步驟一)描繪了冷清蕭瑟凄涼的意境.(步驟二)表達了詩人無限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2、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洛橋李益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注:“洛橋”,一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時節,這里是貴達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亂后,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一處名園遺址,即西晉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金谷園,在洛橋北望,約略可見。 這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