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判斷題匯總_第1頁
黃帝內經判斷題匯總_第2頁
黃帝內經判斷題匯總_第3頁
黃帝內經判斷題匯總_第4頁
黃帝內經判斷題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據素問?玉機真臟論載,五實為“脈盛,皮熱,腹脹,前后不通,悶督。 ” AA正確 B、錯誤2、據素問血氣形志載“太陰常多氣少血。BA正確 B、錯誤3、據素問?上古天真論載,女子“六七,陽明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 BA正確 B、錯誤4、據東漢?班周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已形成四大醫學流派,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四家。AA正確 B、錯誤5、據素問金匱真言論,西方“其谷黍BA正確R錯誤6、據素問生氣通天論,“勞汗當風,寒薄為皺,郁乃座。”A正確R錯誤7、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喜勝恐”。A正確R錯誤8、據素問金匱真言論,北方“其畜彘”。A正確R錯誤9、據素問金匱真言論,“北風生于冬,病在腎,

2、俞在腰股” 。AA正確R錯誤 10、據素問熱論,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A、正確R錯誤11、據靈樞刺禁論,“肝生于左”A、正確R錯誤 12、據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意思是指陽氣跟蒼天、太陽一樣給我們提供溫暖BA正確R錯誤13、據素問脈要精微論,夢診中“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 AA正確R錯誤14、據素問經脈別論,“有所驚恐,喘出于肺,淫氣傷肝。”(B)A正確R錯誤15、據素問五臟別論,“女子胞”為傳化之腑之一。(B)A正確R錯誤16、據素問脈要精微論,脈象中“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 。(A)A正確R錯誤17、據素問生氣通天論,“味過于咸,筋脈沮弛,精神

3、乃央。”(B)A正確R錯誤18、據靈樞刺禁論,“肺藏于右”。(A)A正確R錯誤(A)19、明李中梓著內經知要為中醫入門的讀物,流傳甚廣A、正確R錯誤(B)20、明?張介賓認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壯火”是指藥食氣味溫和者。A、正確R錯誤 21、據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A)A正確R錯誤 22、據靈樞經脈,足太陰脾經”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 。(A)A正確R錯誤 22、據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A)A正確R錯誤 23、據素問上古天真論,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而登天。(A)A正確R錯誤24、靈樞

4、最早稱為九卷,初見于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中。(A)A正確R錯誤 25、據素問臟氣法時論,“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藏皆苦。(A)A正確R錯誤26、據素問脈要精微論,望診中“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 如黃土”。(A)A、正確R錯誤27、據靈樞五臟別論,“大腸”為傳之腑之一。(A)A、正確R錯誤28、據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兒: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精神內守,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BA、正確R錯誤29、北宋林億認為內經成書于黃帝時期。AA正確R錯誤30、據素問臟氣法時論,“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BA正確R錯

5、誤31、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 AA正確R錯誤32、據素問臟氣法時論,“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AA正確R錯誤33、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味歸形,形歸氣”中,氣指人體的真元之氣。AA正確R錯誤34、據素問生氣通天論,“味過于辛,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BA正確R錯誤35、素問懸解系清黃元御所著。AA、正確R錯誤 36、據素問金匱真言論,東方“其畜雞”A、正確37、據素問五臟別論,“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巧。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德。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BA、正確R錯誤38、據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AA正確R錯誤3

6、9、據素問痹論,“淫氣遺溺,痹聚在腎;淫氣乏竭,痹聚在脾;淫氣肌絕, 痹聚在肝”BA正確R錯誤40、據素問熱論,傷寒“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AA正確R錯誤41、據素問六節藏象論,“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AA正確R錯誤42、據素問舉痛論,“寒氣客于腸胃之間,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BA正確R錯誤43、據素問金匱真言論,“夏氣者病在頭”。BA正確R錯誤 44、據素問痹論,“脾痹者,四支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A、正確R錯誤45、據素問經脈別論,“驚而奪精,汗出于腎。” BA、正確46、據素問靈蘭秘

7、典論,“小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BA正確R錯誤47、據素問金匱真言論,“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 。AA正確R錯誤48、據素問生氣通天論,“衛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月中。 BA正確R錯誤 49、據素問生氣通天論,薄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 不可止。 BA正確R錯誤 50、據靈樞刺禁論,“心部于表”。AA正確R錯誤51、靈樞營衛生會所說“上焦如霧”,是指上焦主司呼吸之氣。BA正確R錯誤 52、據靈樞五臟別論,“小腸”為傳化之腑之一。AA正確R錯誤53、據靈樞百病始生,“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在腸胃之外,賁響腹脹,多寒則腸鳴 夕食泄,食不化,多熱則海出麋。

8、 BA、正確R錯誤54、素問六微旨大論指出“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 AA正確R錯誤55、明吳良認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谷氣通于脾”的“谷氣”指的是水谷之氣AA正確R錯誤56、據素問太陰陽明論,“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A)A正確R錯誤57、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筋生心”。(B)A正確R錯誤58、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藥食之味薄者可泄利大使。(B)A正確R錯誤59、據靈樞大惑論,“其窠氣之精為白眼”。(B)A正確R錯誤60、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五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B)A正確R錯誤6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味厚”之品有泄瀉作用,如大黃之屬。(A)A正確R錯誤62

9、、據素問金匱真言論,東方“其數七”。(A)A、正確R錯誤63、清胡渴著素問校義一卷,未成而逝,故僅存 36條。(B)A、正確R錯誤 64、據素問金匱真言論,“仲夏善病洞泄寒中”。(B)A正確65、據素問熱論,“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泄,指用攻下法。(B)A正確R錯誤 66、據素問血氣形志載“陽明常多氣多血”。( A )A正確B 、錯誤67、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的作息是“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 (A)A正確B 、錯誤68、黃帝內經冠以“黃帝”之名,其實這僅是托名而已。(A)A正確B 、錯誤69、據素問痹論,“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嘔,隘干善噫,厥氣上 則怒。(B )

10、A、正確R錯誤 70、據靈樞天年,“七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墮,故好臥。” ( B )A、正確R錯誤 71、黃帝內經之名首見于漢書藝文志。( B )A、正確R錯誤A ) (B)72、據素問生氣通天論,“味過于辛,經脈俱馳,精神乃央”(A、正確R錯誤73、據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于肝,營氣于筋” ( B )A、正確R錯誤74、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藥食之味厚者可通利小便。BA正確R錯誤75、據素問太陰陽明論,“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 A )A正確R錯誤76、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皮毛生腎” ( A )A正確R錯誤77、據素問決氣,“精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天,腦髓消,脛

11、酸,耳數鳴” ( B )A正確R錯誤78、據素問生氣通天論,“秋傷于燥,上逆而咳,發為痿厥” ( A ) ( B )A正確R錯誤79、據靈樞五臟別論,“腦”為奇恒之腑之一(A )A正確R錯誤80、據 素問舉痛論,“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細急,細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靈則痛立止。”(B.)A、正確R錯誤81、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谷氣通于脾,水氣通于腎” ( B )A、正確R錯誤82、類經是現存最全類分注解內經的著作。( A )A、正確R錯誤83、據素問生氣通天論,“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 A )A正確R錯誤.據素問上古天真論,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

12、,長而敦敏,成而登天”(A)A正確 B 、錯誤.靈樞營衛生會所說“漏泄”,是指大便泄瀉之癥。(B)A,正確B.錯誤.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悲則喜” (B)正確錯誤87.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氣歸精,精歸化”中,氣指人體的真元之氣(B)A.正確B.錯誤88、經過唐-王冰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素聞得以較完善的本子繼續流傳。(A)A、正確B 、錯誤89、據(素聞-平人氣象論,脈診中“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燥,尺熱日病溫,尺不熱脈滑日病風,脈澀日痹。” (A)A、正確B 、錯誤90、據靈柜大惑論,筋之精為瞳子”。BA、正確R錯誤91、據素問六節藏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

13、骨,為陰中之陰,通于冬氣。”BA、正確R錯誤92、據素問金匱真言論,秋氣者病在四支”。BA、正確R錯誤 TOC o 1-5 h z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味薄”之品有泄瀉作用,如大黃之屬BA、正確R錯誤.素問玉機真臟論,五虛為“脈弱,皮寒,氣少,泄利前后,飲食不入。AA、正確R錯誤.據素問 至真要大論,“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火。BA、正確R錯誤.據靈樞經脈,手少陽三焦經”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AA正確R錯誤.據素問舉痛論,“寒氣客于腸胃之中,與靈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BA正確R錯誤98、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氣薄”之品有發汗解表作用,如麻黃之屬。(A )A、1OI

14、B、珀塊99、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髓生肝”。(A )A、1OIB、珀塊100.據靈樞.天年,“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A )A、intb、錯誤101、據素問.舉痛論,“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夕食泄,故氣上矣。”( )A、intB、錯誤.內經中方制分為君、臣、佐、使四級。( A)A. 正確 B. 錯誤.素問以微旨大論中的“天樞”是指天地氣交之處。(A)A. 正確 B. 錯誤.據靈樞?決氣,“氣脫者,目不明。” (A)A. 正確 B. 錯誤.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治病必求于本”之“本”乃指扶正固本。(B)A.正確B. 錯誤.據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火郁達之”。(B)A.正確B.錯誤.

15、內經的成書年代應當晚于史記。(B)A.正確B.錯誤.據素問?上古天真論,“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慘虛 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A)A. 正確 B. 錯誤.據靈樞?百病始生,“留而不去,傳舍于輸,在輸之時,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痛, 腰脊乃強。” (AA.正確 B. 錯誤.據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實,發長齒更。” (B)A. 正確 B. 錯誤.素問靈樞類纂約注為清代薛雪所著。(B)A.正確 B.錯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豆三月的作息是“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A) A.正確 B. 錯誤.內經中“回腸”是指大腸的一部分,上接小腸,下連廣腸

16、的一段腸管。(B)A.正確 B. 錯誤.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先月中而后痛者”是因為“氣傷形”。(A)A.正確 B. 錯誤.據素問?舉痛論,“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血氣 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A)A.正確 B. 錯誤.據靈樞經脈,手厥陰心包經”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 (A)A.正確B.錯誤.據素問痹論,“淫氣喘息,痹聚在肺;淫氣憂思,病聚在心。” (A)A.正確B.錯誤內經書名分內、外,應如日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中云 :“猶易內,外卦 及春秋內,外傳,莊子內,外篇,韓非子內,外儲說,以次弟名焉者,不必有 深意。”(B)A. 正確B.錯誤119.據素

17、問經脈別論,“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A)A.正確B.錯誤120、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濕傷肉”。AA正確R錯誤12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指的是暴怒則肝氣逆而血亂,故傷陰;暴喜則心氣緩而神逸,故傷陽。 AA正確R錯誤122、據素問金匱真言論,“秋善病痹厥”。BA、正確R錯誤123、據素冏余圣服別謫,“毛脈合精”即氣血相合。 AA正確R錯誤124、據素問平人氣象論,脈診中“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AA正確R錯誤 TOC o 1-5 h z 125、據素問金匱真言論,南方“其畜羊”。AA正確R錯誤126、據靈樞五癖津液別,“心為之主”。BA正確R錯誤1

18、27、據素問舉痛論,“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BA正確R錯誤128、據素問靈蘭秘典論,“使道”指人中溝。BA、正確R錯誤.據素問?脈要精微論,心煩之脈是數 AA.正確B.錯誤.靈樞?五色認為青黑為痛A.正確B.錯誤.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秋應中規 BA.正確B.錯誤.據素問?咳論,癥見“咳而遺失”者當屬大腸 AA.正確B.錯誤.靈樞?本神云:“愁憂者”則氣閉塞而不行 AA.正確B.錯誤133、素問?平人氣象論中“少氣”的脈象是一呼脈一動AA.正確B.錯誤 TOC o 1-5 h z .據素問?至

19、真要大論,三陰三陽的劃分依據是陰陽之氣的多少AA.正確B.錯誤.素問?上古天真論言女子三七則真牙生而長極AA.正確B.錯誤.據素問?脈要精微論,“頭傾視深”標志著筋將憊矣BA.正確B.錯誤.據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六八,三陽脈衰竭于上,面焦,發鬢頒白。 (B)A.正確B.錯誤.據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央“其谷麥”。(B)A.正確B.錯誤.據靈樞經脈,足少陰腎經”是動則病饑不欲食,面如漆柴。(A)A、正確R錯誤.據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央“其畜牛” .(A)A.正確B.錯誤.擇要分類研究內經當為元滑壽所言創(B)A.正確B.錯誤142、據素問?金匱真言論西方“其數三”。BA、正確R錯誤143、據素問血氣

20、形志載“太陰常多氣少血。AA、正確R錯誤.據素問經脈別論,“毛脈合經”即氣血相合 (A)A正確B 錯誤.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夕食泄物中帶有不消化食物 (A)A正確B 錯誤1、明?張介賓認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少火”是指生理之火。(A)A、正確R錯誤146、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七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 出矣。”(B)A正確R錯誤147、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咸勝苦”。(A)A正確R錯誤 TOC o 1-5 h z 148、據素問金匱真言論“長夏善病胸脅”(B)A.正確B.錯誤149、據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四七,筋骨隆盛,肌肉滿壯”(B)A.正確B.錯誤150據靈柩天年,“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A)A正確B錯誤.所謂“氣立”,主要指生命體內部“氣”的交流與轉化。(A)A正確B錯誤.據素問咳論,“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短蟲出。 (B)A正確B錯誤153、明?馬萌認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壯火”是指藥食氣味峻烈者。AA、正確 B、錯誤154、據靈樞五臟別論,“脈”為奇恒之腑之一。AA、正確 B、錯誤.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