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1頁
《春江花月夜》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2頁
《春江花月夜》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3頁
《春江花月夜》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4頁
《春江花月夜》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春江花月夜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是個永恒的主題,其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歷程.所以說,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征,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同

2、時,那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恒的象征。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會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中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靜夜思中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以及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描寫月亮的詩句,不勝枚舉.而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二,作者介紹及背景

3、提示 (一).作者 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艷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 (二).解題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容形式,以和諧的歌調,點染出祖國錦繡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游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宛轉優美,抒情幽怨纏綿,言之有物,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對詩歌的繼承和發展,影響極為深遠,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

4、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三.學習本詩重在誦讀,以讀傳情,讀,悟交融 由教師作配樂范讀.要求學生在欣賞教師范讀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而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在這其中,想象是至關重要的。 四.賞析詩歌 (一)、開頭八句為第一部分,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提示: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月就涌生于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著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

5、,好象鋪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問:在前幾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一部分描繪的畫面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系。 詩人身處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的純凈之境

6、,不禁對空中這輪孤月發出奇想:究竟是誰最先在江畔看見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但江月卻年復一年沒有變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嗎?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絕的江水。 譯文: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暫永恒 (三)、余下十六句為第三部分,由感嘆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 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分為兩層: (1).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思婦

7、懷人。 這里寫思婦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別致,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卷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那無邊的月光,籠罩著一切,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托月華來遙寄相思了。 譯文: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苦苦眺望,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

8、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 (2).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落月搖情滿江樹為一層,寫游子想家。 最后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閑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游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游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 譯文: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花已經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搖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情:游子思婦相思之情凄清婉轉 詩人把游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

9、,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里,那離愁就越發顯得濃郁。這首詩固然帶著些許傷感和凄涼,但總的看來并不頹廢。它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 結構上,此詩既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喟嘆、抒寫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五、總結 1、內容述評: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細致地描繪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發出對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對明月今宵、游子思婦卻天各一方的惋惜。詩中盡管不無人生苦短的傷感

10、,然而讀來輕曼如煙,悠悠惆悵中還交織著對歲月生命的依戀,對青春的珍惜,對“人生代代無窮已”、得以與明月長久共存相伴的一絲欣慰;盡管也有夫婦別離的哀愁,但是寫得柔婉似水,綿綿相思中飽和著“借明月寄相思”的脈脈溫情,含蘊著對重逢的美好企盼。 從表層看,雖然明月長圓而人情不圓,顯示了景物與人情的乖背;明月長在而人生不再,則展示了宇宙與人生的矛盾。但從深層看,“借明月寄相思”又顯示了人心與自然的和諧,而“人生代代無窮已”與“江月年年只相似”,則展示了生命與宇宙的同一。作者對天人關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僅僅哀嘆生命短暫的窠(k)臼,表現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禮贊自然的同時禮贊生命,既體現了詩

11、人本身對生命意義的深切體認和對天人關系的深刻認識,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天人一體同仁”的傳統精神。因而,聞一多先生稱贊此詩展現了“夐(xing)絕的宇宙意識,展現了一個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2、小組合作探討這首詩的“明月”、“江水”、“落花”三個意象的寓意。 (1)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蘇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唐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情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遠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

12、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的卜算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的臨江仙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宋辛棄疾南鄉子 “離恨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唐.薛濤春望詞四首之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紗)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晏幾道臨江仙) “春

13、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清.紅樓夢)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3、教師評價總結。 (1)明月: 面對宇宙的浩瀚,明月的無窮,人生的有限,多少傷時、惜時、嘆時之作流傳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盤”意化為如流水一般東去不回的時間意象,讓人在浩淼無窮、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頓生渺小之感、短暫之感,更激起和歷史洪流相融,奮力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為的斗志。當然,月還是的愁緒、情愛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長江東流,玉帶盤桓,沿岸風光如畫,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傳千古。江水不僅是個空間概念,更喻指歷史的長河,是個時間概念。任你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梟雄,無一例外終將湮滅于歷史的滾滾長

14、河之中。任你活著的時候生命怎樣燦爛輝煌,也一樣逃不過自然的規律、歸結于塵土流水。表現出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更顯深沉悠遠。 (3)落花: 綜觀中國詩歌史,寫花開的少,寫花落的多。飄零的落花中,彌漫著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繽紛的落花是中國古典詩歌傷春主題的核心意象。以落花為媒介,用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表達對年光流轉、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感嘆,幾乎涵蓋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義。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張若虛展示了女主人公迷離夢境的片斷:昨夜閑潭夢落花。月夜春江,清景無限,她所等待的人遲遲沒有歸來。美麗的花瓣無聲無息飄謝在寂靜深潭,夢中的剎那,折射出漫長守望的蒼涼、紅顏衰老的恐慌。 附板書:春

15、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遠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暫永恒 情:游子思婦相思之情凄清婉轉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春江花月夜全詩; 2.用現代文的形式將這首詩的美好意境表現出來 作業參考答案:月亮出來了,從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隨著千萬里春潮蕩漾,千萬里春江漲滿月光.江水彎過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灑著月色如霜,灘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

16、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苦苦眺望,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花已經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搖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3.從詩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選一個,寫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 范文: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這時一輪明月從地平線升起,遠遠望去,就好像從浪潮中涌出一樣。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閃耀于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彎彎曲曲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了一層潔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纖塵不染,一輪皎潔的孤月懸掛在半空中。 我所仰望的明月,在五千年歷史的天空游弋。它越過秦漢,越過唐宋明清,在滔滔的長江中浸洗過,在滾滾的黃河中沐浴過,多少人的目光和靈魂被它朗照?李白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張若虛問月:“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蘇東坡問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