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希臘建筑風格特點2008-08-24 02:05 在建筑方面,希臘人的遺產可以認為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希臘建筑所包含的形象 模型。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裝飾物術語、雕塑以及風格,多多少少被全盤接 受,或者斷斷續續被使用和廢棄。即使失寵,也不能輕率斷定它們已經從西方建 筑師們的數據庫中完全消失了。希臘建筑留傳于世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希臘人對建 筑的本質看法。建筑形式總是讓人被動地接受,而關于建筑的本質看法只能意會 于心,而本能經常發現于一些顯而易見的地方。人們知道要恰當設計一個建筑物 的維度,就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比例。這種觀點是希臘人的,不管在本質上,還 是在選擇適當的比例上。這種觀點在文藝復興時期
2、再次現身,有時建筑形式的完 美性不厭其煩地重復一些偏愛的形狀。古希臘建筑風格特點主要是和諧、單純、莊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廟建筑則是這些 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同時也是古希臘,乃至整個歐洲影響最深遠的建筑。其 中古希臘建筑史上產生了帕提農神殿、宙斯祭壇(帕加馬)這樣的藝術經典之作, 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同時對世界建筑藝術有著重大且深遠的影響。如 果我們說,古希臘的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泉與寶庫,那么,古希臘的建筑藝術, 則是歐洲建筑藝術的源泉與寶庫。希臘建筑通過它自身的尺度感,體量感,材料的質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 載的繪畫及雕刻藝術給人以巨大強烈的震撼,它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令它經久不 衰
3、。它的梁柱結構,它的建筑構件特定的組合方式及藝術修飾手法,深深地久遠 地影響歐洲建筑達兩千年之久。因此我們可以說,古希臘的建筑是西歐建筑地開 拓者。現存的建筑物遺址主要就是神殿、劇場、競技場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為一 個城邦的重要活動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時期建筑的風貌。古希臘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當然的,古希臘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 非希臘神殿莫屬。古希臘人認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加完美,他們認 為供給神居住的地方也不過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級的住宅。所以,希臘最早的神殿 建筑只是貴族居住的長方形有門廊的建筑。后來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門廊 式”逐步發展到“前廊式”,即神殿前面門
4、廊是由四根圓柱組成,以后又發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紀前后廊式又演變為希臘神殿建筑的標準形式 “圍柱式”,即長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環繞起來。希臘神殿建筑總的風格 是莊重典雅,具有和諧、壯麗、崇高的美。這些風格特點在各個方面都有鮮明的 表現。根據所遺留下來的希臘建筑,我們可以歸納出古希臘建筑的幾大特點。第一特點是平面構成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廳堂,大殿,周圍是柱子, 可統稱為環柱式建筑。這樣的造型結構,使得古希臘建筑更具藝術感。因為在陽 光的照耀下,各建筑產生出豐富的光影效果和虛實變化,與其他封閉的建筑相比, 陽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閉強面的沉悶之感,加強了希臘建筑的雕刻藝術的
5、特色。 第二特點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種柱式:1.陶立克柱式,2.愛奧尼克柱式, 3.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這四種柱式是在人們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 后面的柱式總與前面柱式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而貫穿四種柱 式的則是永遠不變的人體美與數的和諧。柱式的發展對古希臘建筑的結構起了決 定性的作用,并且對后來的古羅馬,歐洲的建筑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第三特點是:建筑的雙面披坡屋頂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墻裝飾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臘建筑中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等裝飾手法,創造了獨特的裝飾藝術。第四特點是:由平民進步的藝術趣味而產生的崇尚人體美與數的和諧。古希臘人 崇尚人體美,無論是雕刻
6、作品還是建筑,他們都認為人體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 建筑師維特魯威轉述古希臘人的理論:“建筑物必須按照人體各部分的式樣 制定嚴格比例。” 所以,古希臘建筑的比例與規范,其柱式的外在形體的風格 完全一致,都以人為尺度,以人體美為其風格的根本依據,它們的造型可以說是 人的風度、形態、容顏、舉止美的藝術顯現,而它們的比例與規范,則可以說是 人體比例、結構規律的形象體現。所以,這些柱式都具有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 因為,它們表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自豪與高貴。第五特點是:建筑與裝飾均雕刻化。希臘的建筑與希臘雕刻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 可以說,希臘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來的藝術品。從愛奧尼克柱式柱頭上的旋渦,
7、科林斯式柱式柱頭上的由忍冬草葉片組成的花籃,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態自如的 少女,各座神廟上山墻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藝術。由此可見,雕刻是 古希臘建筑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雕刻創造了完美的古希臘建筑藝術,也正 是因為雕刻,是希臘建筑顯得更加神秘,高貴,完美和諧。公共活動的需要是公共建筑大量興建的重要原因。現存的建筑物遺址,如神廟、 劇場、競技場都深深地反映了古希臘人的藝術趣味。其最突出的建筑語匯建 筑中的四種柱式,陶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 令古希臘建筑留下了獨特且不朽的豐姿。其所崇尚的人體美使希臘建筑無論從比 例還是外形上都產生了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建筑
8、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筑物生機 勃勃,充滿了藝術感。所以,想要研究古希臘的藝術史,希臘建筑就是一切藝術 的研究起點,因為它包含的并不僅僅是如何建起一座令后人驚嘆不已的建筑物, 它包含的還有古希臘人的審美觀念,雕刻藝術古希臘建筑是人類發展歷史中的偉大成就之一,給人類留下了不朽的藝術經典之作。其建筑語匯深深地影響著后人的建筑風格,它幾乎貫穿在整個歐洲兩千年的 建筑活動中,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還是集體主義時期 都可見到希臘語匯的再現1617024845 新手上路 發表于:2009-06-05 11:46只看該作者發帖0 精華:0注冊時間:1970-1-1 發短消息大中小該帖被瀏覽53
9、9次,回復2次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 四角的柱子上作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 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 的推力,簡化了施工。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 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題,使建筑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有機整體。拜占庭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 第二個特征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構圖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 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
10、,往往成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 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調的小部件。第三個特點是它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 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券,在四個券之間砌 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仿佛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 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第四個特點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變化, 又注意統一,使建筑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古羅馬式:古羅馬建筑古羅馬建筑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筑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筑成 就,在建筑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筑風格。古羅馬建
11、筑在公元一三世紀 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羅馬建筑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 建筑,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古羅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 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 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臺高起,前有樂池,后面是化妝樓,化妝 樓的立面便是舞臺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臺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
12、性建筑物的 基本形制相似。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臺。這種形制同現代 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斗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筑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 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筑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古羅馬建筑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 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 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筑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 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墻,空間因此更為開敞。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復雜的
13、內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 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 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斗場的龐大的 觀眾席,也架在復雜的拱券體系上。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 公元前二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 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墻。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層方錐形石塊或三角形磚保護,再抹一層灰或 者貼一層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墻體前再砌一道石墻做面層的作法。古羅馬建筑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
14、區別桁架的拉桿和壓桿。羅馬城圖拉真巴西 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斗場,可容五萬觀眾,只用了5 6年時間就建成了。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但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公元二世紀中葉建造的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周圍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徑2米,都 是用整塊花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廟后墻8米高處,砌有三塊各約500噸的大石塊,可見當時 起重能力之大。公共浴場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板下、墻皮內 和拱頂里的陶管,散發熱量。據維特魯威建筑十書記載,劇場的座位下埋有銅質的共鳴 甕,以改善音質。此外,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已經在窗上安裝幾十厘米見
15、方透明度很高的 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羅馬城集中了古羅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國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規模很大的各類建筑物。古羅馬建筑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 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筑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筑藝術手法。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有莊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有層次 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組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有些建筑物內部 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 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
16、由各 種弧線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于羅馬郊外的哈德良 離宮,是成熟的實例。公元四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筑潮趨衰落。十五世紀后,經過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古 典復興以及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筑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 范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2030年代。古羅馬建筑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意大利索來 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意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 輿圖說到中國。這些書里有羅馬角斗場、浴場、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十七世紀 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里有過三冊維特魯威的建
17、筑十書但古羅馬建筑對中國建筑沒有發生 實際影響。羅曼建筑羅曼建筑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筑風格。羅曼建筑原意為羅馬建筑 風格的建筑,又譯作羅馬風建筑、羅馬式建筑、似羅馬建筑等。羅曼建筑風格多見于修道院 和教堂。羅曼建筑承襲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羅馬建筑的一些傳統做法如半圓拱、十字拱等,有 時也用簡化的古典柱式和細部裝飾。經過長期的演變,逐漸用拱頂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 結構屋頂,對羅馬的拱券技術不斷進行試驗和發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頂的橫椎力,后 來又逐漸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頂。平面仍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東端 增設若干小禮拜室,平面形式漸趨復雜。羅曼建筑的
18、典型特征是:墻體巨大而厚實,墻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 以減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鐘樓,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鐘樓。中廳大小柱有 韻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圣 壇形成對比,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隨著羅曼建筑的發展,中廳愈來愈高。為減少和平衡高聳的中廳上拱腳的橫椎力,并使拱 頂適應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后來創造出了哥特式建筑。羅曼建筑作為一種過渡形式, 它的貢獻不僅在于把沉重的結構與垂直上升的動勢結合起來,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 成功地把高塔組織到建筑的完整構圖之中。羅曼建筑的著名實例有:
19、意大利比薩主教堂建筑群、德國沃爾姆斯主教堂等。哥特式: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主要見 于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 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 頂。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 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飛扶壁由側廳外面的柱墩發券,平衡中廳拱腳的側推力。為了增加穩定性,常在柱墩上砌 尖塔。由于采
20、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 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筑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歐洲各國的經典哥特式建筑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國興起。當時法國一些教堂已經出現肋架拱頂和飛扶 壁的雛型。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區的圣丹尼教堂。這座教堂四尖券巧 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為以后許多教堂所效法。法國哥特式教堂平面雖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橫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門入口,東頭環殿內 有環廊,許多小禮拜室成放射狀排列。教堂內部特別是中廳高聳,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 觀上的顯著特點是有許多大大小
21、小的尖塔和尖頂,西邊高大的鐘樓上有的也砌尖頂。平面十 字交叉處的屋頂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墻垛上也都有玲瓏的尖頂,窗戶細高,整個教 堂向上的動勢很強,雕刻極其豐富。西立面是建筑的重點,典型構圖是:兩邊一對高高的鐘樓,下面由橫向券廊水平聯系,三 座大門由層層后退的尖券組成透視門,券面滿布雕像。正門上面有一個大圓宙,稱為玫瑰窗, 雕刻精巧華麗。法國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亞眠主教堂是法國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長137米,寬46米,橫翼凸出甚少,東端環 殿成放射形布置七個小禮拜室。中廳寬15米,拱頂高達43米,中廳的拱間平面為長方形,每 間用一個交叉拱頂,與側廳拱頂對應。柱子不再是
22、圓形,4根細柱附在一根圓柱上,形成束柱。 細柱與上邊的券肋氣勢相連,增強向上的動勢。教堂內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幾乎看不到墻 面。教堂外部雕飾精美,富麗堂皇。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標志。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還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 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百年戰爭發生后,法國在14世紀幾乎沒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復蘇,已經到了火焰 紋時期,這種風格因宙欞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裝飾趨于“流動”、復雜。束柱往往沒有柱頭, 許多細柱從地面直達拱頂,成為肋架。拱頂上出現了裝飾肋,肋架變成星形或其他復雜形式。 當時,很
23、少建造大型教堂。這種風格多出現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較次要的新 建教堂中。法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筑數量很大 與哥特式教堂的結構和形式很不一樣。由于連年戰爭, 城市的防衛性很強。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墻厚實,碉堡林立,外形森嚴。但城墻限制了城 市的發展,城內嘈雜擁擠,居住條件很差。多層的市民住所緊貼狹窄的街道兩旁,山墻面街。 二層開始出挑以擴大空間,一層通常是作坊或店鋪。結構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 圖案,頗饒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廳、同業公會等則多用磚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許多 裝飾手法。英國的哥特式建筑出現的比法國稍晚,流行于1216世紀。英國教堂不象法國教堂那樣矗 立于擁擠的城
24、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開闊的鄉村環境中,作為復雜的 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較低矮,與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們不象法國教堂那樣 重視結構技術,但裝飾更自由多樣。英國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長,其間不斷改建、加建,很 難找到整體風格統一的。英國的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和法國亞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廳較矮較深,兩側各有一 側廳,橫翼突出較多,而且有一個較短的后橫翼,可以容納更多的教士,這是英國常見的布 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邊。東頭多以方廳結束,很少用環殿。索爾茲伯里教堂雖然有飛 扶壁,但并不顯著。英國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尖塔往往很高,成為構圖中心,西面的鐘塔退居次要地位。 索
25、爾茲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約123米,是英國教堂中最高的。這座教堂外觀有英國特點,但 內部仍然是法國風格,裝飾簡單。后來的教堂內部則有較強的英國風格。約克教堂的西面窗 花復雜,窗欞由許多曲線組成生動的圖案。這時期的拱頂肋架豐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 大樹張開的樹枝一般,非常有力,還采用由許多圓柱組成的束柱。格洛斯特教堂的東頭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戶極大,用許多直欞貫通分割,窗頂多為 較平的四圓心券。纖細的肋架伸展盤繞,極為華麗。劍橋國王禮拜堂的拱頂像許多張開的扇 子,稱作扇拱。韋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禮拜堂的拱頂作了許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飾,窮 極工巧。這時的肋架已失去結構作用,成了英國工匠們表
26、現高超技巧的對象。英國大量的鄉 村小教堂,非常樸素親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種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英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筑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強的防 衛性,城墻很厚,有許多塔樓和碉堡,墻內還有高高的核堡。15世紀以后,王權進一步鞏固, 城堡的外墻開了窗戶,并更多地考慮居住的舒適性。英國居民的半木構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橫 檔作為構架,加有裝飾圖案,深色的木粱柱與白墻相間,外觀活潑。德國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興工,由建造過亞眠主教堂的法國人設 計,有法國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風格,歌壇和圣殿同亞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廳內部高達46 米,僅次于法國博韋主教堂
27、。西面雙塔高152米,極為壯觀。德國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點,它的中廳和側廳高度相同,既無高側窗,也無飛 扶壁,完全靠側廳外墻瘦高的窗戶采光。拱頂上面再加一層整體的陡坡屋面,內部是一個多 柱大廳。馬爾堡的圣伊麗莎白教堂西邊有兩座高塔,外觀比較素雅,是這種教堂的代表。德國還有一種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鐘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烏爾姆主教堂。 它的鐘塔高達161米,控制著整個建筑構圖,可謂中世紀教堂建筑中的奇觀。磚造教堂在北歐 很流行,德國北部也有不少磚造的哥特式教堂。15世紀以后,德國的石作技巧達到了高峰。石雕窗欞刀法純熟,精致華美。有時兩層圖案 不同的石刻窗花重疊在一起,玲瓏剔透。建
28、筑內部的裝飾小品,也不乏精美的杰作。德國哥特建筑時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磚石建造。雙坡屋頂很陡,內有閣樓,甚至是多層閣樓, 屋面和山墻上開著一層層窗戶,墻上常挑出輕巧的木窗、陽臺或壁龕,外觀很富特色。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紀由國外傳入,主要影響于北部地區。意大利沒有真正接受哥 特式建筑的結構體系和造型原則,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裝飾風格,因此這里極難找到“純粹” 的哥特式教堂。意大利教堂并不強調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沒有高鐘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墻構圖。屋 頂較平緩,窗戶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圓券并用,飛扶壁極為少見,雕刻和裝飾則有明顯的羅 馬古典風格。錫耶納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頂上才略呈尖形,其
29、他仍是半圓形噢維亞托主 教堂則仍是木屋架頂子。這兩座教堂的正面相似,總體構圖是屏幕式山墻的發展,中間高, 兩邊低,有三個山尖形。外部雖然用了許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為裝飾,但平墻面上的大 圓窗和連續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風格。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 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內部由四排巨柱隔開,寬達49米。中廳高約45米, 而在橫翼與中廳交叉處,更撥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個八角形采光亭。中廳高出側廳很少, 側高窗很小。內部比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奪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 的扶壁以及135座尖塔,都表現
30、出向上的動勢,塔頂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飛升。西邊正面是意大 利人字山墻,也裝飾著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門窗已經帶有文藝復興晚期的風格。另外在這時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別是在許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國里建 造了許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市政廳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廣場,粗石墻面,嚴肅厚重; 多配有瘦高的鐘塔,建筑構圖豐富,成為廣場的標志。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許多高塔,總體輪 廓線很美。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許多杰作。圣馬可廣場上的總督宮被公認為中世紀世俗建筑中最美麗 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連續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紋式券廊,構圖別致,色彩明快。威尼斯還 有很多帶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臨水而立,非常優雅。巴洛
31、克式: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 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 圓形空間。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筑風 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 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筑師和建筑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 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
32、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 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夸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建筑史中則用以指1530 1600年間意大利某些建筑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圣龕,由哥特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 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 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圣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裝飾光 芒。教堂立面借鑒早期文藝復興建筑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薩圣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 法。正門上面分層檐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 面
33、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后來被廣泛仿效。巴洛克風格打破了對古羅馬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沖破了文藝復興晚期古典 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富 麗堂皇,而且能造成相當強烈的神秘氣氛,也符合天主教會炫耀財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從羅馬發端后,不久即傳遍歐洲,以至遠達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過分追 求華貴氣魄,甚至到了繁瑣堆砌的地步。從17世紀30年代起,意大利教會財富日益增加,各個教區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的教 堂。由于規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 形等單一空
34、間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實例有羅馬的圣卡羅教堂,是波洛米尼設計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欖形,周圍有一 些不規則的小祈禱室;此外還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與天花裝飾強調曲線動態,立面山花斷 開,檐部水平彎曲,墻面凹凸度很大,裝飾豐富,有強烈的光影效果。盡管設計手法純熟, 也難免有矯揉造作9之感。17世紀中葉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風靡一時,其中不乏新穎 獨創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過分的建筑。教皇當局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國的富有,在羅馬城修筑寬闊的大道和宏偉的廣場,這為 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風格開辟了新的途徑。17世紀羅馬建筑師豐塔納建造的羅馬波羅廣場,是三條放射形干道的匯合點,中央有一
35、座 方尖碑,周圍設有雕像,布置綠化帶。在放射形干道之間建有兩座對稱的樣式相同的教堂。 這個廣場開闊奔放,歐洲許多國家爭相仿效。法國在凡爾賽宮前,俄國在彼得堡海軍部大廈 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廣場。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圣彼得大教堂 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干柱廊環繞,整個布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巴洛克建筑風格也在中歐一些國家流行,尤其是德國和奧地利。17世紀下半葉,德國不少 建筑師留學意大利歸來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風格同德國的民族建筑風格結合起來。到18 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筑藝術成為歐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德國巴洛克風格教堂建筑外觀簡潔雅致,造型柔和裝飾不多,外
36、墻干坦,同自然環境相協 調。教堂內部裝飾則十分華麗,造成內外的強烈對比。著名實例是班貝格郊區的十四圣徒朝 圣教堂、羅赫爾的修道院教堂。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廳和圣龕做成三個連續的橢圓形,拱形天花也與 此呼應,教堂內部上下布滿用灰泥塑成的各種植物形狀裝飾圖案,金碧輝煌。教堂外觀比較 平淡,正面有一對塔樓,裝飾有柔和的曲線,富有親切感。羅赫爾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觀簡潔,內部裝修精致,尤其是圣龕上部天花 布滿用白大理石 雕刻的飛翔天使,圣龕正中是由圣母和兩個天使組成的群雕;圣龕下面是一組表情各異的圣 徒雕像。奧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風格主要是從德國傳入的。18世紀上半葉,奧地利許多著名建筑都是
37、德國建筑師設計的。如維也納的舒伯魯恩宮,外表是嚴肅的古典主義建筑形式,內部大廳則 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風格,大廳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頂和拱頂滿布浮雕裝飾,是巴洛 克風格和古典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興起于17世紀中葉,它的風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復,富于變化,只是有的建筑裝飾堆砌過 分。西班牙圣地亞哥大教堂為這一時期建筑的典型實例。“拜占庭”原是古希臘的一個城堡 公元395年,顯赫一時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2個國家, 西羅馬的首都仍在當時的羅馬,而東羅馬則將首都遷至拜占庭,其國家也就順其遷移被稱為 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建筑,就是誕生于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的一種建筑文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拜占庭建筑
38、是在繼承古羅馬建筑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 由于地理關系,它又汲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等東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風格, 并對后來的俄羅斯的教堂建筑、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拜占庭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第 二個特征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構圖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 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 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調的小部件。第三個特點是它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 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券,在四個券之間砌 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仿佛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 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第四個特點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變化, 又注意統一,使建筑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圣索菲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牧場無人巡檢路徑優化論文
- 耐酸石棉橡膠板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房地產經紀人職業資格考試模擬試卷:房地產經紀業務流程
- 2025年高壓電工安全操作技能考試題庫:高壓操作安全規范與應急處理試題卷
- 2025年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考試題庫: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案例分析試題
- 天然植物纖維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統計學期末考試題庫:統計推斷與檢驗在疾病流行病學研究中的試題
- 稀土萃取劑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代理廚具用品合同樣本
- 特色食堂承包協議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地理試卷(含標準答案)
- 四年級下冊《心理健康教育》全冊教案
- 自愿離婚的協議范本5篇
- 商業運營服務合作協議
- 員工心理健康關懷與支持措施試題及答案
- 2025書畫藝術品交易合同范本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25)解讀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考試范圍:第7~9章) (含解析)
- 安全生產“反三違”學習培訓
- 網球裁判考試試題及答案
- 能源儲備體系建設-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