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課件32張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32張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32張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32張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沁園春•長沙 》課件32張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沁園春 長沙壹知人論世一、作者簡介 毛澤東,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叁教學過程美國華人學者龔忠武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之際,對毛澤東精神的歸納骨氣、志氣、勇氣、才氣、正氣、王氣。毛澤東的

2、一生,是挺起脊梁進行戰斗的一生,是永不向強權和邪惡勢力低頭的一生,在他的領導下,1949年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骨氣;毛澤東一無高貴的家世,二無顯赫的學歷,但他一生胸懷大志,然后百折不回,力求實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中流擊,浪遏飛舟”,這是毛澤東青年時代志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是志氣;兩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次史詩般的軍事壯舉和奇跡。“天上每天有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 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然而, 紅軍終于沖破重重障礙,取得了最后勝利。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膽識?!

3、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這是勇氣。耶蘇、釋迦牟尼只是個宗教家,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只是個哲學家、教育家,孫子只是個軍事家、戰略家,秦皇漢武、成吉思汗、康熙,只是個軍事家、政治家,李白、杜甫,只是個詩人,王羲之只是個書法家,然而毛澤東卻兼而有之,集眾美于一身。這是才氣。毛澤東一心為人民服務,這是正氣;以天下為己任,這是王者之氣。今天我們通過幾首他的詞體會一代偉人的志氣與王者之氣。【誦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

4、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任務一任務一:朗讀全詞,領略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1.誦讀本詞。2.聽著名主持人方明的朗誦音頻,感受沁園春長沙的豪邁氣概。3.找到本詞的意象,概括上闋與下闋的內容。【解題】長沙是毛澤東青年時期學習生活、革命活動的中心,他在此長達十三年。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這年2月,毛澤東在韶山領導農民運動,幾個月內就組織了二十多個農民協會,農民運動日益高漲,自然引起了當地土豪惡霸的極度恐慌。湖南反動軍閥趙恒惕下令通緝和捉拿毛澤東。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他被迫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

5、長沙,便重游了橘子洲,追懷在長沙求學、革命斗爭生活,寫下了這首詞。任務二任務二:找意象,析內涵,體會煉字選詞的精妙。上闋:重在寫景,景中有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提問】前三句寫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確】點明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時節,獨自一人佇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正常語序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追問】“獨立”能否改為“站立”“直立”等詞?【明確】不行,“獨”的內涵,首先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注意寫詞時間“1925年”,其次聯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

6、永州。這種意境與毛澤東當時情境相似。所以,一個“獨”寫出作者身處逆境之中的孤獨感。同時,又凸現詞人卓然而立的形象,為全文奠定了蒼涼雄放的感情基調。【詩歌中的孤獨形象】李白“獨坐敬亭山”見其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見其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見其超脫,毛澤東“獨立”橘子洲頭見其卓然。任務三【提問】“看”有什么作用?作者如何描寫所“看”之景?詩人寫詩時,通常會精心選取一系列具體事物來支撐、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具體事物就叫“意象”。詩歌的美即依托于客觀意象與主觀情感的統一。賞析詩歌的一個常見的手法即是抓住意象,展開聯想與想象,感受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狀態,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的狀態。【明確

7、】“看”總領7句山、林、江、舸、鷹、魚。意象的描寫體現匠心:遠近結合,俯仰結合,動靜結合,色彩濃烈,用詞精妙、形象。遠望群山,層層疊疊的樹木遍染秋色;近觀湘江,滿江秋水碧綠澄澈,船只爭相行駛;仰望長空,雄鷹有力地翱翔;俯視水中,魚兒歡快地暢游。【小結】由遠及近、由上及下,動靜結合,色彩鮮明、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萬”“層”寫出群山疊嶂、層峰連綿之態;“漫”寫出了江水滿溢之狀;“百”勾畫出一幅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小結】這些用詞給人浩大開闊的視野,暗示詩人博大的胸懷萬物都在我心中。“遍”繪出萬山紅得徹底;“盡”盡顯層林色彩的濃艷;“透”極言江水清澈碧綠。【小結

8、】山川的紅,層林的秋色、江水的澄碧,詩人所選景物的顏色是如此的濃烈、繁艷、鮮明、奪目,為讀者勾畫了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將詩人振奮、激動、豪邁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爭”寫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擊”盡顯雄鷹展翅,翱翔天際的矯健姿態、昂揚氣度:如此的蒼勁、有力;用“翔”不用“游”巧妙地勾畫出魚兒在水中暢游的情態:象鳥一輕靈、自由樣。【提問】“萬類霜天競自由”起什么作用?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明確】對前面幾句的總結,短短6句詩,描繪江南秋景圖:寥廓萬里、絢麗多彩、勃勃生機。雖然是寒秋景物,詩人的情感卻是豪邁昂揚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熱鬧喜人的場面。【提問】在詩歌中一般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作

9、者為什么接下來又一“悵”一“問”?【明確】毛澤東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眼下又是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自然發出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浩嘆。【補】1925年秋天,工農運動風起云涌,蔣介石加緊了對共產黨人的陰謀與迫害。在共產黨內部,黨的總書記陳獨秀錯誤地估計了當時的形勢,主要放棄武裝力量,把對革命的領導權拱手相讓。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詩人通過詢問大自然的盛衰由誰來主宰的問題,實際上是表達了自己的凌云壯志。也是全詞的“詩眼”。【提問】前兩句的“攜”字和“憶”字,在全詞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明確】道出由景入情,開始回憶的緣由:原來這里是詩人曾經和眾多革命同志聚會的地方,它見證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