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華中師大經濟社會學練習題庫及答案華中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經濟社會學練習題庫 及答案( ( 加粗紅色字體為 3 2013 下新增題目) )一、名詞解釋題(每題 4 分)1.經濟社會學 2.嵌入性、 3.經濟行動 4.資本主義精神 5.生產 6.分配 7.公共產品 8.財政 9.基尼系數 10.交換行動 11.消費行動 12.科層制 13.隊生產 14.交易費用、 15.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16.三領域對立說 17.社會動員 18.遲發展效應 19.經濟人 20.企業 21.社會資本 22.信任 二、填空題(每空 1 1 分)1.的經濟生活的社會學是出版的。2.斯梅爾瑟認為,經濟社會學就是運用社會
2、學的、和,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務的、有關的復雜行為。3.日本社會學家富永健一在 1974 年出版的經濟社會學中指出,“經濟社會學,是把和分別看作及的一種形態或下屬部門”。4.美國西北大的社會學教授 A. L. 斯廷施凱姆(Arthur L. Stinchcombe)被認為是一個經濟社會學家。5.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以來,于年在召開了首次經濟社會學研討會。6.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認為,社會是從的社會向的社會發展的,這是一個必然受的發展所決定的過程。7.馬克斯韋伯在一書中探討了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問題。8.馬克斯韋伯認為,資本主義精神是一種以為義務,以履行個人的為天職,合理而系統地追求,的精神。9.帕森斯
3、認為,社會系統要取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滿足四個功能性必要條件,即、和,即 AGIL 功能模式。10.新經濟社會學有三個基本主題:、。11.經濟社會學研究的兩種類型是和。12.社會學研究經濟行動的一個特點,是把經濟行動當作社會行動的或來進行研究。13.在韋伯看來,行動是與某種主觀的或相聯系的人的行為。14.韋伯把各種行動區分為四種類型:、,這四種社會行動類型可簡化為兩大類:和。15.帕森斯認為,一個單位行動包括、行動者對情境的取向等不可缺少的概念成分。16.西方經濟學研究生產的對象是資源的配置問題,包括三層含義,即:,和。17.馬克思是從、和三個方面對生產的社會關系進行全面的分析。18.帕森斯對生
4、產子系統的功能分析,指出在生產子系統中分別滿足 AGIL 四種功能的單位分別是、和。19.根據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看法,四種生產要素的供給者相應地得到四種收入:的供給者得到工資,資本的供給者得到,土地的供給者得到,的供給者得到利潤。20.一般認為基尼系數在之間收入分配為比較平均,在之間為基本合理,在之間為差距較大,以上則是差距懸殊。21.亞當斯密基本上是把市場交換看成是理性地追求最大的物質利益的“”的活動。22.在喬治霍曼斯看來,人們在社會的相互交往中所結成的每一種社會關系都是。23.彼得布勞把社會交換嚴格限制在和的基礎上。24.就消費經濟學而言,其假設條件至少包括以下幾點:、。25.熊彼特把“創
5、新”定義為“新的的建立”,他用“創新”概念來闡述他的經濟周期理論。26.企業組織的輸入由四個必要的資源構成:、。27.美國哈佛大學工業社會學教授梅約(E. Mayo)于 1924 年至 1932 年在芝加哥郊外的西方電器公司的進行的實驗,證明了在正式組織內存在著。28.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認為,社會系統的物質基礎則是,它決定著社會上層建筑重要部分的和作為社會精神生活總和的。29.帕森斯認為一個社會要維持與發展必須具備 AGIL 四個功能,對應四個下屬的功能子系統:、和。四個子系統的一般化能力分別是:、和,各個子系統依靠自身的輸出與其他子系統進行邊界的對流與交換。30.根據帕森斯的理論,經濟與價值系
6、統的互換具體體現為經濟的與價值系統的之間的互換,互換的媒介是。31.根據帕森斯的理論,經濟與政體的互換具體體現為經濟的與政體的之間的互換,互換的媒介是。32.根據帕森斯的理論,經濟與社區共同體之間的互換具體體現為經濟的與社區共同體的之間的互換,互換的媒介是。33.美國社會學家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集中地探討了當代西方社會的內部結構問題。他的基本判斷是:資本主義歷經二百余年的發展和演變,已形成它在、與三大領域的根本性對立和沖突。34.根據丹尼爾貝爾的理論,經濟領域的軸心原則是,政治領域的軸心原則是,文化領域的軸心原則是。35.丹尼爾貝爾發現,資本主義精神在其萌生階段就以攜帶有潛伏病灶。“禁欲苦
7、行主義”只是它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德國哲學家桑巴特在現代資本主義中診斷出來的先天性痼疾:“”,貝爾將這兩項特征分別定義為“”與“”。36.在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關于經濟行動的假設包含如下三個要素:、。37.經濟社會學的研究主要可分為、和三個層次,其研究則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二是。38.交換既是一種,同時也是一種,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學科對于交換行為也有著不同的研究。39.消費行為不僅反映一定社會的生產力水平,而且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關系,因為人們的、無一不受到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的制約。消費行為也因此具有。40.制度的變遷遵循的變遷軌跡,變遷的動力受到潛在的利益刺激、人口變遷的
8、壓力、觀念、文化和國家的作用等因素影響。諾斯關于制度變遷的五階段說受到學者們公認。41.企業具有和,它們體現了企業這種經濟活動嵌入于社會與文化的特點。42. 社 會 資 本 最 重 要 的 表 現 形 式 是。社 會 資 本 具有、等特征。三、簡答題(每題 0 10 分)1.經濟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如何理解經濟社會學的對象問題? 2.學習經濟社會學有什么功能? 3.試簡述迪爾凱姆在社會分工論中闡述的經濟社會學思想。4.經濟學研究經濟行動有何局限性?經濟社會學是如何彌補這些局限,開展對經濟行動的研究的? 5.簡述M. 韋伯關于行動的分類。6.簡述M. 韋伯關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理論
9、。7.簡述M. 韋伯關于合理資本主義經濟行動的條件。8.簡述帕森斯關于角色互動的五組模式變項。9.試簡述生產行動的外部效果。10.簡述財政收支對收入分配的作用。11.簡述我國社會的收入分配不公對社會造成的正負影響。12.淺談如何改善我國分配不公的狀況,縮小貧富差距。13.馬林諾夫斯基在特羅布里恩德島做人類學調查時發現的“庫拉圈”交換有什么社會學意義? 14.簡述社會交換形成的條件。15.比較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的不同之處。16.簡述經濟交換的五階段模式。17.簡述家庭類型與消費行動之間的關系。18.簡述家庭生命周期與消費行動之間的關系。19.簡述參照群體對消費行動的影響。20.從生活體系的角度看
10、,影響消費行動的因素有哪些? 21.試比較傳統企業與現代企業的不同之處。22.為什么說企業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可以減少交易費用? 23.企業的環境系統包括哪些內容? 24.非正式組織在現代企業中有什么意義? 25.簡述原始宗教對初民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26.簡述后進國家政府參與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性。27.要使經濟發展能夠促進政治穩定,有哪些具體的途徑? 28.簡述社會分工對社會結構分化的影響。29.市場性社會流動合理化的實現條件有哪些? 30.影響經濟發展的內、外部因素有哪些? 31.經濟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32.理性選擇理論作為經濟學關于人類行為的基本假定,行動決策時的理性選擇可能存在哪
11、些問題? 33.簡述卡爾馬克思的經濟社會學思想。34.簡述卡爾波蘭尼的經濟社會學思想。35.凱恩斯對主流市場觀點進行了哪些批判? 36.簡述組織理論的基本視角。四、論述題(每題 0 20 分)1. 從經濟社會學角度,影響消費行動的社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2.論述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主義精神衰竭的具體過程和原因。3.根據所學的經濟社會學中有關經濟與文化的相互關系的知識,結合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文化建設實踐,談一談文化建設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意義。4.試根據亨廷頓的觀點,論述經濟發展是如何影響政治穩定的。5.試述文化的經濟功能。華中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經濟社會學練習題 庫答案一、
12、名詞解釋題(每題 4 4 分)1.:經濟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系統的內在社會機制和外部社會聯系及其變動與發展的一門社會學的分支學科,其本質是研究經濟現象與非經濟現象的關系。2. 嵌入性:美國經濟社會學家卡爾波蘭尼在 20 世紀中期首創“嵌入性”(embeddedness)這一概念,指出了經濟學理論家缺少關注的制度特征和市場的社會體系支持的影響力,非常關注經濟行動的社會和文化嵌入性,以及經濟制度的社會建構。即經濟行動與經濟制度是嵌入到社會關系之中的。3. 經濟行動:經濟行動就是以盡量低的成本換取盡可能大的效用的行動。4. 資本主義精神:資本主義精神的實質既是一種世俗制欲的精神,又是以勞
13、動為義務,以履行個人的職業責任為天職、合理而系統地追求利潤的態度。5.:生產:是指在資源的約束條件下通過組合生產要素把各種投入品轉化為生產品的過程或活動。6. 分配:是指居民提供生產要素后所得到的收入及其在總收入中所占的份額。7.:公共產品:由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種服務的總稱就是“公共產品”(public goods),如“公正”和“安全”以及公共教育、衛生保健、社會保障、城市建設等等。8. 財政:是指國家利用自身的權力,為維護其存在和實現其職能的需要,而參與公共產品的分配所形成的一種分配關系。9. 基尼系數:20 世紀初的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C. Gini)根據洛倫茨曲線圖找出了判斷收入分配平
14、均程度的指標,這個指標就是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或稱洛倫茨系數(Lorenz coefficient)。如果用 A 表示實際收入分配曲線與絕對平均曲線之間的面積,用 B 表示實際收入分配曲線與絕對不平均曲線之間的面積,那么基尼系數 I=A/(A+B)。10. 交換行動:交換行動是各經濟社會主體為實現各自的需求而開展的相互交易資源的行動。不同的學科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如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等。11. 消費行動:是指消費主體(個人和家庭)通過消費支出(貨幣與信用)取得為自身生活的形成、維持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商品、服務等)時的選擇方式。12. 科層制:科層制是一種以正式規則
15、為主體的管理方式,組織內部有嚴格的分工和復雜的規章制度體系。13. 隊生產:阿爾欽和登姆塞茨(A. Alchain & H. Demsctz)提出了”隊生產”的概念。他們指出,當某項經濟活動不能由單個人完成而必須由兩個以上的人聯合進行時,就構成了一個“隊生產”。14. 交易費用:交易費用是指經濟交易中所花費的成本,如收集信息、談判協商、考核產品、交通通訊等所耗的費用。15. 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美國批判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提出,現代資本主義經濟與文化存在著脫節與矛盾,突出地表現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精神的扼殺和現代主義對資產階級理性的反抗,從而形成了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16、。16. 三領域對立說:丹尼爾貝爾認為資本主義歷經二百余年的發展和演變,已形成它在經濟、政治與文化三大領域的根本性對立沖突。這三個領域相互獨立,分別圍繞自身的軸心原則,以不同的節律交錯運轉,甚至逆向摩擦。17. 社會動員:人們所承擔的絕大多數舊的社會經濟心理義務受到侵蝕而崩潰的過程,同時也是指人們獲得新的社會化模式和行為模式的過程。18.:遲發展效應:“遲發展效應”實際上是指現代化和社會發展起步較晚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特殊的制約因素,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史學家 A格申克龍提出。19. 經濟人:在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被視為一種原子化的“經濟人”,其行動的決策遵循理
17、性選擇與最大化原則,行動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獲得個人經濟利益,增加個人的效用。20. 企業:企業是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來獲得經濟利益的社會組織。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制于企業所處的社會網絡提供的資源和結構,企業是社會性建構的結果。同時,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影響著社會與文化生活的發展與變遷。21. 社會資本:微觀社會資本是行動者所擁有的社會關系網絡及嵌入其中的情感、信任、規則等;宏觀社會資本是一個國家、區域的特征,包括和諧、開放的社會關系網絡、有效的制度規范、普遍信任、權威關系以及合作性的社會組織等。22. 信任:信任可分為群體內信任與普遍型信任。市場秩序的擴展過程就是信任理念由群體內型向普遍型演
18、進的過程。不同類型的信任影響到社會信任水平以及產業的組織形式,對區域的經濟增長具有重大影響。二、填空題(每空 1 1 分)1.斯梅爾瑟的經濟生活的社會學是 1963 出版的。2.斯梅爾瑟認為,經濟社會學就是運用社會學的基本參考框架、變項和解釋模型,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務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有關的復雜行為。3.日本社會學家富永健一在 1974 年出版的經濟社會學中指出,“經濟社會學,是把經濟行為和經濟體系分別看作社會行為及社會體系的一種形態或下屬部門”。4.美國西北大的社會學教授 A. L. 斯廷施凱姆(Arthur L. Stinchcombe)被認為是一個新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學家。5.中國
19、社會學恢復重建以來,于 1985 年在天津召開了首次經濟社會學研討會。6.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認為,社會是從機械團結的社會向有機團結的社會發展的,這是一個必然受社會分工的發展所決定的過程。7.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探討了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問題。8.馬克斯韋伯認為,資本主義精神是一種以勞動為義務,以履行個人的職業責任為天職,合理而系統地追求正當的利潤,俗世制欲的精神。9.帕森斯認為,社會系統要取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滿足四個功能性必要條件,即適應功能、目標實現功能、整合功能和模式維持功能,即 AGIL 功能模式。10.新經濟社會學有三個基本主題:嵌入性、社會網、制度。11.經濟社會學
20、研究的兩種類型是純理研究和應用研究。12.社會學研究經濟行動的一個特點,是把經濟行動當作社會行動的一個特例或下屬形態來進行研究。13.在韋伯看來,行動是與某種主觀的意義或動機相聯系的人的行為。14.韋伯把各種行動區分為四種類型:目的合理性行動、價值合理性行動、情感行動、傳統行動,這四種社會行動類型可簡化為兩大類:合理性行動和非理性行動。15.帕森斯認為,一個單位行動包括行動者、行動的目的、行動的情境條件、行動的規范、行動者對情境的取向等不可缺少的概念成分。16.西方經濟學研究生產的對象是資源的配置問題,包括三層含義,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17.馬克思是從生產過程前、生產過程中和生產
21、過程的結果三個方面對生產的社會關系進行全面的分析。18.帕森斯對生產子系統的功能分析,指出在生產子系統中分別滿足 AGIL 四種功能的單位分別是便利條件的獲得、生產、分配和銷售、生產協調和技術生產(或流水線生產)。19.根據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看法,四種生產要素的供給者相應地得到四種收入:勞動的供給者得到工資,資本的供給者得到利息,土地的供給者得到地租,企業家的才能的供給者得到利潤。20.一般認為基尼系數在 之間收入分配為比較平均,在 之間為基本合理,在 之間為差距較大, 以上則是差距懸殊。21.亞當斯密基本上是把市場交換看成是理性地追求最大的物質利益的“經濟人”的活動。22.在喬治霍曼斯看來,人
22、們在社會的相互交往中所結成的每一種社會關系都是交換關系。23.彼得布勞把社會交換嚴格限制在報酬的期待和報酬的回報的基礎上。24.就消費經濟學而言,其假設條件至少包括以下幾點:效用最大化假定、了解或預知市場全部信息的假定、偏好認識和偏好無矛盾假定、獨立性假定、確定性假定。25.熊彼特把“創新”定義為“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他用“創新”概念來闡述他的經濟周期理論。26.企業組織的輸入由四個必要的資源構成: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政資源、信息資源。27.美國哈佛大學工業社會學教授梅約(E. Mayo)于 1924 年至 1932 年在芝加哥郊外的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電廠進行的實驗,證明了在正式組織內存在
23、著非正式的群體。28.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認為,社會系統的物質基礎則是社會經濟結構,它決定著社會上層建筑重要部分的社會政治結構和作為社會精神生活總和的社會意識結構。29.帕森斯認為一個社會要維持與發展必須具備 AGIL 四個功能,對應四個下屬的功能子系統:經濟、政體、社區共同體和價值系統。四個子系統的一般化能力分別是:財富、權力、團結和威望,各個子系統依靠自身的輸出與其他子系統進行邊界的對流與交換。30.根據帕森斯的理論,經濟與價值系統的互換具體體現為經濟的生產部門與價值系統的家庭之間的互換,互換的媒介是貨幣。31.根據帕森斯的理論,經濟與政體的互換具體體現為經濟的投資部門與政體的金融部門之間的互
24、換,互換的媒介是信用地位。32.根據帕森斯的理論,經濟與社區共同體之間的互換具體體現為經濟的組織部門與社區共同體的整合部門之間的互換,互換的媒介是利潤。33.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集中地探討了當代西方社會的內部結構脫節與斷裂問題。他的基本判斷是:資本主義歷經二百余年的發展和演變,已形成它在經濟、政治與文化三大領域的根本性對立和沖突。34.根據丹尼爾貝爾的理論,經濟領域的軸心原則是效益,政治領域的軸心原則是平等,文化領域的軸心原則是自我表達和自我滿足。35.丹尼爾貝爾發現,資本主義精神在其萌生階段就以攜帶有潛伏病灶。“禁欲苦行主義”只是它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德國哲學家桑巴特
25、在現代資本主義中診斷出來的先天性痼疾:“貪婪攫取性”,貝爾將這兩項特征分別定義為“宗教沖動力”與“經濟沖動力”。36. 在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關于經濟行動的假設包含如下三個要素:行動主體、行動目標、行動決策的原則。37.經濟社會學的研究主要可分為微觀(經濟行為)、中觀(經濟結構)和宏觀(經濟體系)三個層次,其研究則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經濟的社會學研究;二是經濟與非經濟領域的關系研究。38.交換既是一種經濟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學科對于交換行為也有著不同的研究。39.消費行為不僅反映一定社會的生產力水平,而且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關系,因為人們的消費需要
26、、消費偏好、消費決策無一不受到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的制約。消費行為也因此具有二重性。40.制度的變遷遵循“路徑依賴”的變遷軌跡,變遷的動力受到潛在的利益刺激、人口變遷的壓力、觀念、文化和國家的作用等因素影響。諾斯關于制度變遷的五階段說受到學者們公認。41.企業具有市場性和社會性,它們體現了企業這種經濟活動嵌入于社會與文化的特點。42.社會資本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社會關系網絡。社會資本具有生產性、不完全替代性、部分公共物品性質、不可轉讓性、個人特質依賴性、無形性、投資收益不確定性等特征。三、簡答題(每題 0 10 分)1. 經濟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如何理解經濟社會學的對象問題?答:關于經濟社會學
27、應該研究什么的問題,一直以來有一些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經濟社會學應該研究經濟與社會的關系,另一種觀點認為經濟社會學應該研究經濟現象,但采取社會學的方法,還有的觀點認為經濟社會學既要研究經濟與社會的關系,同時還要采取社會學的變項、參數與模型研究經濟現象,包括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等不一而足。我國的學者似乎更傾向于接納經濟社會學研究的對象是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的定義。誠然,涂爾干、韋伯、馬克思以及帕森斯等人確實對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是同時他們也研究了經濟問題本身。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的新經濟社會學的研究重點也在于經濟現象。如果說經濟社會學不研究經濟現象,而只研究社會與經濟
28、的關系,那么,經濟社會學家就沒有必要開展對經濟學的批評。經濟現象和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畢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西方的經濟社會學家批評經濟學家忽略了經濟與社會的關系,說的是經濟學家孤立地研究經濟現象,批評的是它的方法,而不是說它不應該研究經濟現象。當然,說經濟社會學應關注經濟論題,卻并不意味著經濟社會學可以不關注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經濟社會學應該從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的角度去研究經濟現象,這是經濟社會學的基本出發點。事實上,我們不應太過在意經濟社會學到底應該研究什么,說它研究經濟現象,也必須從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的角度去研究它;說它研究經濟與社會的關系,也是從一個側面來研究經濟現象,其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為經濟發
29、展服務。如果非要給出一個定義的話,我們認為:經濟社會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系統的內在社會機制和外部社會聯系及其變動與發展的一門社會學的分支學科,其本質是研究經濟現象與非經濟現象的關系。從這一定義出發,經濟社會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經濟系統的內在社會機制研究(經濟行動的社會學研究和經濟組織的社會學研究);經濟系統的外在社會聯系研究(靜態結構分析和動態關系分析)。2. 學習經濟社會學有什么功能?答:經濟社會學研究一般包括兩種類型純理研究和應用研究,對應就有兩種基本功能理論構建和應用實踐。1.從理論上看。一方面從總體上揭示經濟與社會相互作用的規律巨型理論(grand theory);另一方面具體解釋經濟與
30、社會某一層面、某一部分之間的關系中程理論(theories of the middle range)。2.從應用上看。評價功能,評價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水平與程度;診斷功能,調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診斷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預測功能,預測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前景與后果;決策功能,通過研究成果調查結果提供決策依據。3. 試簡述迪爾凱姆在社會 分工論中闡述的經濟社會學思想。答:社會分工論所體現的中心議題是現代工業社會中經濟與社會的協調關系,它主要探討的是經濟功能產生的各種社會后果以及社會如何整合的問題。他認為,社會分工是導致社會團結類型變遷的根本力量,正是社會分工,使得社會從“機械團結”走向“有機團結”。
31、盡管迪爾凱姆的經濟社會學思想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但是,他至少給經濟社會學提出了如下的研究領域:(1)經濟系統與社會系統的協調關系;(2)經濟的社會功能和后果;(3)社會精神和道德規范對經濟活動的影響。4. 經濟學研究經濟行動有何局限性? 經濟社會學是如何彌補這些局限,開展對經濟行動的研究的?答:局限性體現在:1理性經濟人的假設缺乏實際的根據;2偏好類型的相對穩定假設也與實際生活不符;3分析方法主要是依靠邏輯演繹,而不是來源于經驗事實;4分析過于簡單化,且主要是一種靜態分析。社會學分析的一個特點就是把經濟行動當作社會行動的一個特例或下屬形態來進行研究,它關注的是特定經濟形式的社會方面,而不是它的
32、純經濟的形式。同時社會學把非經濟學研究的社會因素作為變量引入經濟行動的分析和研究過程之中,把經濟行動置于一個廣闊的社會環境中進行考察,來探討影響經濟行動的多種社會因素,因而也有力地克服了經濟學的局限性。5. 簡述 M. 韋伯關于行動的分類。答:韋伯把各種行動區分為四種類型:(1)目的合理性行動,是指以能夠計算和預測后果為條件來實現目的的行動。這種行動的特點是行動者“根據目的、手段和附帶的后果來規定自己行動的目標,同時,既要合理地權衡達到目的的手段又要合理地考慮產生附帶后果的目的,最后還要考慮彼此有關的各種可能的目的”。(2)價值合理性行動,是指主觀相信行動具有無條件的、排他的價值,而不顧后果如
33、何、條件怎樣都要完成的行動。這種行動的特點是行動者不是為了獲得某種外在結果,而是為了忠于自己對某些倫理的、審美的、宗教的、政治的或其它行為方式的看法。(3)情感行動,是由行動者特殊的情感和感覺狀態決定的行動。這種行動不是由于行動者考慮了某種明確目的或某種價值體系而造成的,而是由于行動者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情緒激動所致。(4)傳統行動,是由根深蒂固的習慣決定的行動。行動者按照習慣行動,既不需要有一個目的,設想一個價值,也不需要激情的支配。他的行為只是長期實踐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反射。6. 簡述 M. 韋伯關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理論。答:馬克斯韋伯在著名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集中的闡
34、述了宗教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意義。在該書中,他力圖證明:西方民族在經過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新教,對于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韋伯通過對新教各分支特別是加爾文教的研究,發現存在與加爾文教中的“預定論”和“天職觀”創造了一種入世禁欲的工作倫理,它要求人們把現世的工作當作一項宗教義務來完成,在這一倫理的約束下,人們名義上是完成上帝的任務獲得自身的“救贖”,實際上卻是在合理的資本主義的原則下從事經濟活動。這種以履行個人天職的勞動態度和積極的現世制欲的精神就形成了資本主義精神的源泉。7. 簡述 M. 韋伯關于合理資本主義經濟行動的條件。答:首先,合理的資本主義經濟行動是以“資本主義精神”為
35、內在驅力,以資本主義企業為主體,經由和平的交易手段來獲取利潤的過程。其次,合理的經濟行動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和自由勞動的存在為前提的。第三,新型企業家作為當代資本主義精神的代表,是推動合理經濟行動的最重要的動力。第四,合理經濟行動必須具備相應的經濟機制。第五,合理的法律體系和行政管理制度,是實現合理經濟行動的保證。8. 簡述帕森斯關于角色互動的五組模式變項。答:(1)情感的情感中立的。即認為行動者在遇到一種情境時,可以在情感和情感中立之間,任選一方。(2)個人取向的集體取向的。意謂行動者在取向時,往往處于兩難的境地,就是以私人的利益為重還是以團體的利益為重(3)普遍主義的特殊主義的。在這組變項中
36、,行動者面臨一種選擇,即他的待人處事是以包括一切對象的普遍規范為標準還是以與自己或自己集團的特殊關系為標準(4)品質的成就的。這一模式變項的選擇是指行動者是根據互動對象本身情況及其社會背景,還是根據對象所做的工作成績,來決定自己對他的態度。換言之,行動者是以對象的品質為高還是以對象的表現及其成果為高(5)全面性的狹窄性的。就是行動者與對象的互動關系是全面的,還是有限的,換言之,他與對象所發生的義務關系是不受限制的,還是有限制、有明確范圍的。9. 試簡述生產行動的外部效果。答:(1)社會成本:環境問題、人的片面發展(人的物化、異化);(2)社會貢獻:提供物質產品、提供就業機會、提供財政收入、提供
37、一種生活方式(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制造消費、制造文化。10. 簡述財政收支對收入分配的作用。答:(1)政府通過征稅,使得某些私人手頭的資金減少,使他們不能把這些資金用于私人消費和儲蓄;(2)政府把征收得來的收入通過轉移支付使得一部分人增加收入,從而可以增加私人的消費和儲蓄,轉移支付包括針對某些階層或個人的津貼、補助等等;(3)政府通過征稅、補貼或收購影響產品與勞務的相對價格,從而餓而影響生產要素供給者和消費者的收入;(4)政府通過某些公共服務,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不受益,或者使一部分人受益較多,另一部分人受益較少。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財政收支的變動來影響就業人數的增加或減少、影響需求水平
38、、影響借貸資本的供求比例等方式,來達到引起居民收入變動的目的。11. 簡述我國社會的收入分配不公對社會造成的正負影響。答:具體來說,適當拉開貧富差距有如下幾方面的積極意義:拉開了差距,才能使按勞分配的政策得以實現,有利于調動廣大勞動者對本職工作的積極性。拉開差距以后可以促使一部分人愿意到艱苦的工作崗位或人們目前還不太愿意干的職業、崗位上去施展才干。收入差距拉開還能促使人們更加注重鉆研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技能。但是,貧富差別只有在一定程度的范圍內,才能成為一種有效的機制,而一旦這種差異擴大到超過一定限度,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并引發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在
39、三個方面:(1)社會穩定與發展方面的負面影響; (2)社會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3)社會風氣方面的消極影響。12. 淺談如何改善我國分配不公的狀況,縮小貧富差距。答:(1)深化改革,發展經濟是根本;(2)控制和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3)加強法律監督,規范市場行為,促進公平競爭;(4)改革水手制度,強化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5)理順工資分配關系;(6)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7)促使龐大中等收入層形成。13. 馬林諾夫斯基在特羅布 里恩德島做人類學調查時發現的“庫拉圈”交換有什么社會學意義?答:經濟交換主要是一種個人之間為滿足自己需要而發生的行為,它一般不具有太大的社會意義。庫拉交換則
40、體現了遠比經濟交換更為廣闊的社會內涵。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認為,庫拉交換具有三個方面的社會意義:(1)庫拉交換可以使交換者通過交換獲得聲望。一個人越能獲得社會價值較高的手鐲、項鏈,則越有助于他個人聲望的提高。此外,領袖人物的交換伙伴多于其他人,這也意味著領袖從物的聲望較高。(2)庫拉交換是一種促進物質資源周轉的交換方式。通過持續不斷喈拉交換,不同島民之間的和平式交易關系就得到了雛持。這樣,庫拉交換保障著敵對群體間的和平相處,保證他們螢全地交換有價值的物質資源。(3)庫拉交換有助于維持社會的團結和社會的安全。在庫拉交換中,具體的交換對象手鐲和項鏈并不具有經濟價值,而只是充當著社會價值象征物的角色。
41、正是通過這種象征物的流通,促進了諸多社會目標的實現。14. 簡述社會交換形成的條件。答:交換得以形成和維持所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至少還有以下四個方面:(1)心理需求。交換雙方具有各自的心理需求。沒有特定的交換欲求,交換是不可能成立的。(2)資源。交換雙方持有各自的資源,資源既可以是經濟性資源,如貨物、勞動力、資金等,也可以是社會性資源,如聲望、喜愛、幫助、贊同、權力等。(3)共同的價值標準。可以說,任何類型的交換都蘊涵著共同的價值標準,貨幣形式的經濟交換蘊涵著對貨幣這一衡量標準的認同;禮品往來的非經濟交換蘊涵著一種相互承認的社會關系;或是禮儀性的或是情感性的關系。(4)互利原則。交換的結果(至少
42、是預期結果)必須使雙方獲得利益。這一條件實際上決定著交換關系的持久或失敗。15. 比較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的不同之處。答:(1)交換的性質不同。經濟學意義上的交換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上的交換,它假定經濟交換是發生在抽象雙方之間的互相轉讓所有物的行動,而不管交換參與者是誰,以及具體的交換對象與交換情境;而社會學意義上的交換則是一種實際上的、現實的、具體的交換,它強調具體交換者的身份(特別是交換雙方的特殊關系)、具體的交換對象及具體的交換情境。(2)交換對象的范圍不同。經濟交換對象的范圍較窄,它主要是以商品或服務形式體現的具有經濟效用的東西;而社會交換對象的范圍則廣泛得多,物品、身體乃至個人感情,都可
43、成為交換對象。(3)交換規則不同。經濟交換的規則較為明確,也更具普遍性與統一性;而社會交換的規則則較為模糊,在不同情況下交換規則是不一樣的,并且交換標準也是多元化而不是一元性的。(4)交換的時效性不同。一般而言,經濟交換具有即時性;而社會交換則具有延時性特征。(5)交換后果不同。經濟交換的作用主要由交換雙方所決定,它只對雙方有意義。交換之后,便什么也沒剩下。而社會交換的影響力則會溢出交易直接參與者之外,并對社會本身產生影響。16. 簡述經濟交換的五階段模式。答:具體見下圖:經濟交換的五階段模式持續交換(1)相互吸引階段:指交換各方具有相互交換的傾向性,吸引需要交換者具有某種資源,資源是相互吸引
44、的前提條件。(2)交易階段:即一種相互有利的資源互換過程,按照社會工人的“互惠規范”和“公平交易規范”的約束進行資源互換。(3)競爭階段:在一定的規則下,運用正當的手段證明自己擁有的資源具有更大的價值,從而謀取比競爭伙伴更有利的報酬。(4)分化階段:隨著競爭的繼續,交換各方的結局越來越明朗,資源占有的不平等使得他們在報酬和權力上發生分化。(5)整合或對立階段:經濟地位和權力的分化最終造成潛在的沖突,但是這種沖突能經常被一系列促使權力合法化的力量所抑制,共同的規范一旦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就會大大地減少交換雙方的沖突,因而促進企業組織的整合。但是,經濟交換一旦嚴重違背互惠規范和公平交換,就會導致交
45、換雙方的公開沖突。顯然,整合傾向使經濟交換得以持續進行,而對立傾向則使再交換受到嚴重相互吸引 交換 競爭 分化 整合對立 妨礙。17. 簡述家庭類型與消費行動之間的關系。答:簡單地,可以將家庭區分為核心家庭(包括不要孩子的“丁克”(dink)家庭)、主干家庭、聯合家庭和特殊家庭四類。這四類家庭的消費特征是各不相同的。核心家庭由于年紀較輕,往往具有年輕人的消費特征,如舍得花錢去旅游、注重商品的形式、包裝、色彩和風格等。主干家庭以年齡大的消費者更具有決策權,因而具有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消費特征,如對新潮商品往往持觀望態度、消費觀念已經形成且不易改變等。聯合家庭既具有主干家庭的某些消費特征,又具有核心家
46、庭的某些消費特征。特殊家庭類型其消費特征不同于上述家庭類型。如單親家庭的消費特征有:對方便食品的需求大于其他家庭,對兒童寄宿學校的需求大于其他家庭,等等。18. 簡述家庭生命周期與消費行動之間的關系。答:家庭生命周期可劃分為單身階段、新婚階段、空巢階段 I、空巢階段、滿巢階段、喪偶獨居階段等,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其消費行動和消費方式也不同。其特征是:在第一階段,由于單身收入較低,需要也簡單,其消費表現為個人消費;在第二階段,家庭需要突然增大,消費需求也突然增大,但限于收入,只能謹慎地選擇消費品:在第三階段,孩子出生,消費支出擴大,消費類型也增加;在第四階段,家庭消費支出相對穩定;在第五、
47、六階段,收入減少,消費支出也減少,醫療支出迅速增加。由這些特征,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了他的“永久收入假定”,即家庭的財產或收入同消費支出之間的關系,從長期來看是相對穩定的。19. 簡述參照群體對消費行動的影響。答:所謂參照群體就是個人作為行為標準式指南加以模仿式效法的群體,又稱“標準群體”或“榜樣群體”。參照群體可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觀、消費態度、消費動機、消費行動。參照群體對消費行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調節消費行動。參照群體對消費者有著規范、評價、行為指向的作用,個人為保持與參照群體的協調,必須通過消費支出來調節自己的生活方式。(2)形成生活方式。由于參照群體不同,據此形成的消費模式也不同
48、,從而消費行動不同。(3)預測消費傾向。可以根據不同的消費方式來判斷、識別消費者的參照群體,從而預測其可能具有的消費習慣和購買意圖。20. 從生活體系的角度看,影響消費行動的因素有哪些?答:主要有:要素 A(生活體系規定因素):性別、年齡、職業、學歷、收入的水平與形態、家庭生活周期、居住地域、其他家庭特征。要素 B(生活結構因素):生活的空間結構、生活的時間結構、生活習慣、社會社交關系、商品保有模式、宣傳工具接觸模式、家庭內職能結構。要素 C(生活意識因素):關于環境的印象、價值態度、生活目標及設計、群體、階層歸屬意識、經濟上的期待與預測、消費意識、購買態度。要素 D(生活環境因素):人口動態
49、、經濟形勢、文化潮流、交通與通訊、文化娛樂設施、商業設施及其他因素。要素 E(購買狀況因素):商店的形態、陳列的式樣、宣傳與廣告、銷售者的類型。21. 試比較傳統企業與現代企業的不同之處。答:傳統企業的特點是:(1)企業經濟職能單一,經營單一的產品系列,只在一個地區經營,企業的規模較小。(2)企業的管理者通常兼有資本所有者的身份,所有權與管理權是合一的。(3)企業組織通常包括兩級:企業管理者是最高決策層,而工人是最低決策層,前者直接指揮和管理后者。現代企業則有如下特征:(1)企業規模大,具備多種經濟功能,經營多個系列的產品,在不同的地區經營。(2)企業的高、中級決策者不再兼有資本所有者的身份,
50、而成為專門的工薪管理人員,資本所有權與管理權發生了分離。(3)現代企業作為等級制組織包含兩個以上的管理層,高、中層的決策者形成了較為復雜的決策分工體系。22. 為什么說企業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可以減少交易費用?答:(1)在某些情況下,與市場相比,企業可以節約交易費用。即市場中拓本所信息、談判協商、考核產品等活動的都要花費成本,而這些活動如果都在一個企業中進行,就可以極大地節約交易成本。(2)當耐用交易專用性投資發展的程度較高是,將產生較多的可占用性準租,從而使機會主義增加,而企業在此時有利于抑制機會主義的產生。(3)在市場中,進行交易時必須簽訂契約,但是,市場契約具有不完備性,這樣會出現大量的
51、機會主義行為、爭論、分歧和訴訟等。如果在企業內部來進行交易,這些協商、談判、訴訟所帶來的交易費用就會減少,因為企業是一種固定的等級結構,它所具有的命令、控制比協商、談判和訴訟更有效力。23. 企業的環境系統包括哪些內容?答:通過系統方法,我們可以很好地解釋組織如何與它第二外部環境復合體相互作用。我們將組織環境分為微觀、中介和宏觀環境。所謂微觀環境,即指組織自身,它一般由三個子系統組成:(1)目標和工作系統,這乃是組織的一切活動的基礎;(2)結構、通訊、職權和權力諸系統(內部聯結系統),它確保實現組織目標的工作能夠有效地和高效率地進行;(3)人的因素系統,如角色行動、動機、理解力、參考群體、領導
52、身份等。中介環境為組織和它的宏觀環境交往之間提供了聯系環節,它由那些能便利組織與宏觀環境家的聯結系統所組成。它包括:(1)供應者/經銷人;(2)廣告公司/公共關系機構;(3)經紀人/代理人;(4)職業介紹所;(5)服務單位,如法律機構、借貸機構、保險機構。中介環境中的所有單位,都方便了組織從環境中取得資源和組織將產品和服務分配給環境。宏觀環境大致歸入六個系統:(1)文化;(2)政治系統;(3)經濟系統;(4)技術;(5)人力資源的技能和文化教育的構成;(6)顧客群體。24. 非正式組織在現代企業中有什么意義?答:作為新經濟社會學的代表人物,格蘭洛維特在概括有關理論和經驗研究的后,對作為一種經濟組織的企業提出了著名的社會學命題:社會關系總是滲透于各個經濟企業中的,經濟組織及經濟行動是嵌入到社會關系所構成的網絡之中并受其限定的。對此,格蘭洛維特從兩個方面提出了論證:(1)企業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北省邢臺市質檢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數學試題(解析)
- 2025年飛機貨物自動裝卸系統合作協議書
- 醫學畢業生面試核心要點與策略
- 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答辯
- 農田保護承包運營合作協議
- 虛擬貨幣安全托管與兌換服務協議
- 培訓機構兼職講師全面合作協議書
- 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維護與優化升級協議
- 特種功能建筑復合材料采購及系統集成服務協議
- 緊急處理國際商務法律文件翻譯協議
- DB43T 2558-2023 城鎮低效用地識別技術指南
- 《PLC技術及應用》期末試卷-B卷及答案
- 2024年時事政治考點大全(173條)
- 展廳布展施工合同模板
- 車輛維修配件管理制度
- 3.5 鼓樂鏗鏘 課件高中音樂人音版(2019) 必修 音樂鑒賞
- 《聲聲慢(尋尋覓覓)》課件
- 《護理學基礎》-15-標本采集
- 2024年高中自主招生考試化學檢測試題
- 2024消防維保投標文件模板
- HG∕T 3792-2014 交聯型氟樹脂涂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