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0568_第1頁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0568_第2頁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0568_第3頁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0568_第4頁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056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 格式 .整理版安全管理培訓課件貴州遵義新佳裕食品有限公司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第一部分安全管理基礎知識安全生產是每個生產經營單位的一項具有基礎性、保障性、持久性的重要工作。我們每個人必須高度重視, 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行為與安全生產的密切關系。而安全管理則是使這種重視和認識得以保持,并促進工作推進的重要手段。第一節基本概念和安全生產方針一、安全生產常用的幾個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安全?安全泛指沒有危險、 不受威脅和不出事故的狀態。 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是指不發生工傷事故、職業病、設備或財產損失的狀況;也就是指人不受傷害,物不受損失。要保證生產作業過程中的作業安全,就要努

2、力改善勞動條件, 克服不安全因素, 杜絕違章行為,防止發生傷亡事故。(二)什么是事故和傷亡事故?通俗的說,事故就是造成死亡、疾病、傷害和財產損失及其他損失的意外事件。事故是以人為主體, 與能量系統關聯中突然發生的與人的期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也就是說,事故是意外的變故和災禍。傷亡事故是指員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死亡事故。WORD 格式 .整理版(三)什么是工傷和工傷保險?工傷也稱職業傷害, 是指勞動者(員工)在工作或其他職業活動中因意外事故傷害和職業病造成的傷殘或死亡。一般而言,意外事故必須與勞動者從事的工作或職業的時間、地點有關;而職業病必須與勞動者從事的工作或職業的環境、接觸有害

3、、有毒物質的濃度和時間有關。工傷保險又稱職業傷害保險,是指勞動者(員工)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或因接觸粉塵、放射線、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危害因素引起職業病,由國家或社會給負傷、 致殘及死亡者生前供養親屬,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四)什么是危害和危害識別?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而危害識別是指識別危害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五)什么是危險源?危險源就是危險的根源; 是指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或物質損失事故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險源一般分為兩類:即,第一類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

4、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如,電能、有毒化學物質等。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第二類危險源是指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故障的各類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為失誤和環境因素等。(六)什么是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指為了使生產作業過程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防止傷亡事故、 設備事故及各種災害的發生, 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生產作業過程的正常進行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從事的一切活動。(七)什么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以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技術標準為依據,采取各種手段,對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狀況,實施有效制約的一切活動。二、安全生產

5、方針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是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安全生產方針對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安全教育培訓也同樣如此。(一)安全生產方針的含義“ 安全第一 ”是指安全生產是各級政府、企業和生產經營單位的頭等大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安全責任重如泰山、安全工作無小事”。因此,對企業和生產經營單位而言,更要十分重視安全生產,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員工的安全,努力防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止事故的發生。 在生產經營工作中, 當生產任務與安全生產發生矛盾時,應首先解決安全問題;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預防為主 ”是指在實現“安全第一”的諸多工作中,認

6、真做好預防工作也是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因為,它要求我們在實際安全工作中,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要把各種事故和職業危害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員工的安全職責(2009-05-14 13:16:32)標簽: 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工作 生產經營教分類: 安全生產之窗育(二)正確理解安全生產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安全生產方針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世間任何事物中,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因此,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始終把保證員工的生產安全和健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 即然安全生產關系到每個員工的生命安全,所以“安全第一”的方針就要求企業的各級領導者(或負責人)及各級管

7、理人員,都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的思想, 要把安全工作做為經濟工作和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務來抓。同時,要求全體員工也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把時刻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做為大事,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當遇到安全與生產之間發生矛盾時,能夠正確處理,從容應對,確保安全。、把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放在安全生產工作的首位。安全生產方針要求把預防事故發生,放在安全生產工作的首位。從生產事故發生的原因來看:一是對安全生產和防范事故工作重視不夠。主要表現在“重生產、輕安全”上,把安全生產和生產經營對立起來,對一些重大事故隱患視而不見;空洞說教多,具體落實少,安全監督檢查流于形式。二是有法

8、不依,有章不循,執法不嚴,違法違章追究不利。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三是只重視事故發生后的調查處理,但對預防事故重視不夠,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夠;甚至對已出現的重大安全隱患,沒有采取預防措施,致使事故發生。因此, “預防為主” 就是要求企業各級領導、 各級管理人員, 要高度重視預防工作, 從小事做起,狠抓細節,切實把防范工作做好、做到位。對于廣大員工來說,認真做好預防工作的意義更大、更重要。因為,廣大員工常年工作在生產一線,直接從事生產作業活動,遇到危害的可能性會更大些。所以,要經常教育廣大員工,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意識,在生產作業之前,把可能遇到的危險、預防措施、應

9、急辦法等落實到位,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工作涉及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只有分工明確,盡職盡責,步調一致,才能實現。換言之,企業的各職能部門及管理人員,都應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因此,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 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也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對企業來說,只有建立健全和不折不扣的執行了這個制度,才能使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融入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 才能使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始終處在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中,進而實現全員、全面、全過程的安全管理,確保實現安全生產目標。同時,安全生產責任制涉及到的一個重要層面,就是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

10、這是安全生產責任制中的關鍵內容之一;員工只有了解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內容、作用,才能夠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使安全生產工作形成一個上下合力、互為保障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有效運行體系。第二節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員工的安全職責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作用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了企業和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與其他負責生產管理領導、內設各有關部門及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負的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制在企業和各單位的領導層、承擔管理工作的有關職能部門以及員工之間,建立一種分工明確、運行有效、責任落實,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安全生產責任制使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形成層層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的安全生產的

11、良好工作格局。WORD 格式 .整理版二、員工安全生產職責的主要內容(一)自覺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不違章作業,并隨時制止他人的違章作業行為。(二)遵守有關設備維修保養制度的規定,為設備安全與正常運轉盡到責任。(三)愛護和正確使用機器設備、工具,身著工作服,佩帶有效出入證件。(四)關心安全生產情況,向公司各級領導或主管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或意見。(五)發現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時,要及時向班組長、上級領導或主管部門報告情況。(六) 如發生工傷事故,要及時搶救傷員,保護現場, 報告領導。 同時要協助做好調查取證工作。(七)努力學習和掌握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本工種安全操作程序和安全操

12、作規程。(八)積極參加各種安全活動,牢固樹立和不斷增強“安全第一”思想和自我保護意識。(九)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工作,對個人安全生產負責。第二節員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保障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是安全工作的首要目的。 員工的行為安全與規范操作又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本要素。為防止和減少生產事故, 員工依法享有獲得安全技能和安全保障的權利。同時,員工也必須認真履行安全義務與責任。一、員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一)享有工傷保險和傷亡求償權;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二)危險因素和應急措施的知情權;(三)安全管理的批評檢控權;(四)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

13、業權;(五)緊急情況下的停止作業和緊急撤離權等。二、員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一)遵章守規,服從管理的義務員工遵守企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把遵章守紀、按章操作落實到具體生產作業活動中, 是防止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 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據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員工進行安全管理,監督檢查員工遵章守規的情況,員工必須接受和服從管理;這是對員工的基本要求。如果違反規定,員工將會受到批評教育, 或會受到考核處罰; 如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還將追究其刑事處罰責任。(二)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勞動防護用品是保護員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一種防御裝備;是企業為保護員

14、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提供給員工個人使用的保護用品。不同的勞動防護用品有其特定的佩戴和使用規則、方法;只有正確佩戴和使用, 才能真正起到防護作用。因此,員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必須提高安全意識,按照規則和要求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假如在生產作業過程中, 不會使用相關的勞動防護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用品,應及時向本單位領導或安全管理人員提出,要求他們給予指導和幫助,決不能違章作業。(三)接受教育培訓,掌握安全生產技能的義務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安全可靠;特別使用新技術生產裝備的員工,更需要具有系統的安全生產知識,熟練的安全生

15、產技能,以及對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突發事件或事故的預防、處置能力及經驗。員工應當自覺、 積極地接受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的教育培訓,并按照規定要求和步驟,認真學好、掌握所從事工作應當具備的安全知識,以保證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四)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的義務員工因直接承擔具體的生產作業活動,更容易發現事故隱患或不安全因素。 因此,員工要進一步增強企業主人翁意識、安全生產意識和責任心, 發現事故隱患或各種不安全因素時, 要在第一時間及時向主管領導、班組長、安全員及公司安全主管部門報告,確保事故隱患或不安全因素等,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及時有效處置,從而防止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反之,如果員工發現了事

16、故隱患或不安全因素而不能及時報告,延誤了采取措施緊急處置的時機和寶貴時間,就可能釀成本可以避免的事故。所以,為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盡義務,是每位員工不可推卸的責任。WORD 格式 .整理版另外,當員工發現事故隱患或不安全因素并向主管領導或部門報告時,應當將有關情況如實報告, 既不夸大事實, 也不大事化小, 以免影響對事故隱患或不安全因素的正確處置。第三節正確使用和佩戴勞動防護用品員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 或由于作業環境條件異常, 或由于安全裝置缺乏或缺陷,或由于其他突然發生的情況等,往往會發生工傷事故或職業危害。為防止工傷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發生, 員工必須使用勞動保護用品。 勞動保護用品是因工種和崗

17、位不同而依法按標準配發,供員工自主使用,對員工人體起到保護作用的個人物品。一、防護用品的分類按防護用品的用途一般分為:防塵用品、防毒用品、防電用品、防機械外傷和臟污用品、防寒用品、工作服、生產用的手套、防護帽等。二、防護帽的作用防護帽可以防止機械性損傷,防止旋轉的皮帶運輸設備將操作人員的頭發、衣服等卷入其中。三、防護手套的作用防護手套可以防止手與高溫、低溫接觸造成的傷害;防止電、化學物質的傷害;防止撞擊、切割、擦傷、微生物侵害及感染等。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第二節安全色、安全線和安全標志一、安全色安全色包括: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四種顏色。二、安全線及使用安全線是企業中

18、用以劃分安全區域與危險區域的分界線。 它也是生產現場內的安全通道的標示線。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安全線使用白色,寬度不小于 60mm。在生產過程中,有了安全線的標示,員工們就能很快的區分出安全區域和危險區域的界線, 這不僅有利于對生產作業現場的管理, 同時,也有利于員工對危險區域的認識和判斷。三、安全標志安全標志是由安全色、 幾何圖形和圖形符號構成, 用以表達特定的安全信息。 使用安全標志的目的是提醒人們注意不安全的因素,防止事故的發生, 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當然,安全標志本身不能消除任何危險,也不能取代預防事故的相應設施。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在設置安全標志方面,相關法律法

19、規已有諸多規定。如安全生產法的第二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安全警示標志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設置的安全標志, 未經主管領導或部門批準,不準擅自移動或拆除。第六節事故應急救援知識員工掌握一定的應急救援知識,對于處置緊急事故,防止和減少傷亡事故有著積極的意義。 企業在日常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中,要介紹本單位的危險源的位置、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介紹應急救援的程序和方法,并組織員工進行演練; 員工一定要認真學習和掌握。一、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一)對緊急情況和事故災害的辨識、評價。(二)對人力、物資和工具等資源的確認與準備。

20、(三)指導建立現場內外合理有效的應急組織。(四)設計應急行動戰術。(五)制定事故后的現場清理及恢復措施等。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二、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一)員工應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身邊的工具做最快、最有效的報警。例如,用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專用報警電話、對講機、網絡或其他方式報警等。(二)員工應熟悉發布緊急情況通告的方法。如,使用警笛、警鐘、電話或廣播等。(三)當事故發生后, 為及時疏散事故現場所有人員,應掌握如何在現場貼發警示標志。(四)培訓應急隊員在事故現場安全、有序地疏散被困人員和周圍人員。對人員疏散的培訓主要在應急演習中進行。(五)加強對火災的應急救援培訓,使員工

21、掌握必要的滅火技術、滅火裝置的識別、使用、保養、維護等基本技術。三、員工應該掌握的應急救援方面的知識(一)本單位或生產現場的重要危險源的位置。(二)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部位和主要原因。(三)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特點。(四)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如,發生事故可能有 “著火、 有毒氣體外泄、 爆炸”等方面的危險。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五)如何預防事故的發生。如,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校驗。(六)發生事故后的處置。(七)應急救援體系啟動后的職責等。第七節、防火防爆安全知識:1、著火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著火源。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氣,

22、氧氣或其他氧化劑中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都稱為可燃物。 氧化劑凡是能和可燃物發生反應并引起燃燒的物質, 都稱為氧化劑。常見的是空氣中的氧點火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夠引起可燃物質燃燒的能源,稱為點火源或火源。爆炸分為: 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兩種。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變化引起的, 物質因狀態或壓力發生突變, 超過容器所承受的壓力而造成的爆炸。 化學性爆炸是由物質發生極迅速的化學反應,產生高溫、高壓而瞬間形成的爆炸現象。2、燃燒的基本概念閃燃與閃點易燃、可燃液體(包括具有升華性的可燃固體) 表面揮發的蒸汽與空氣形成的混合氣接觸火源時發出的瞬間燃燒,稱為閃燃。液體發生閃燃的最低溫度稱為閃點。特征:一閃即

23、滅 液體在其閃點或閃點以下,蒸發量少,液體表面積累的蒸汽遇到火源閃火后即燒盡, 新的蒸氣來不及補充, 所以不能持續燃燒, 因此閃點是液體引起火災的最低溫度,液體處于閃點以上溫度時,才有著火的危險。易燃液體分類:低閃點液體:閃點 -18 中閃點液體: -18 閃點 23 高閃點液體: 23 閃點 61自燃與自燃點可燃物質在沒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下, 在空氣或氧氣中因受熱或自身發熱, 熱量積蓄使溫度逐漸上升可發生的自行燃燒現象,稱為自燃。可燃物質不需火源直接作用就能發生自行燃燒的最低溫度,稱為自燃點。自燃又分為 2 種:受熱自燃和本身自燃受熱自燃: 點火源與可燃物不直接接觸, 而是間接地整體加熱可

24、燃物, 從而引起可燃物的燃燒。特點:整體、瞬間例:火災現場的蔓延、鏈條爐排鍋爐的燃燒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本身自燃:不需外界提供能量,而是靠可燃物內部的某種過程 ( 物理、化學、生物的變化 ) 提供能量,使其溫度升高而著火。著火與燃點可燃物質在外界火源作用下發生持續燃燒現象,稱為著火。在空氣充足的條件下,可燃物質的蒸汽與空氣的混合物與火焰接觸而能使燃燒持續 5 秒鐘以上的最低溫度,稱為燃點或著火點。對于閃點較低的液體, 燃點只比閃點高 1-5 ,且閃點越低, 差別越小,苯、CS2、丙酮、汽油、燃點與閃點只差 1,閃點較高的液體,燃點比閃點約高 5-30 ,閃點在 100以

25、上的可燃液體燃點要高出閃點 30以上。器壁效應可燃物質的消焰距離: 火焰在管中蔓延的速度隨著管徑的減小而減小, 最后可以達到一個火焰不能蔓延的臨界直徑既是可燃物質的消焰距離。即:按照鏈式反應理論的解釋,管子直徑減小,器壁對游離基的吸附作用增加;用熱損失的觀點分析當管徑小到, 某個極限值時, 管壁的熱損失大于反應熱, 從而使火焰熄滅。燃燒的形式:擴散燃燒 、 混合燃燒 、 蒸發燃燒 、分解燃燒 、 炸藥燃燒、固體燃燒擴散燃燒:可燃氣體 (H2、CH4、C2H2、苯、乙醇、汽油的蒸氣等 ) ,從管道、容器的裂縫流向空氣時, 可燃氣體 ( 蒸汽 ) 分子與空氣分子互相擴散混合, 遇到火源即可著火,形

26、成穩定火焰的燃燒稱為擴散燃燒。擴散燃燒是邊混合邊燃燒, 擴散的速度比燃燒的速度慢的多, 因此整個燃燒速度的快慢由擴散速度來決定, 即擴散多少就燒掉多少。 一般來講,擴散燃燒是比較平衡的。當氣流速度小于燃燒波傳播速度時,就會發生回火現象。混合燃燒:可燃氣體和助燃氣體在空間擴散混合, 混合氣體濃度已在爆炸范圍之內,遇到火源即發生的燃燒。前提:可燃氣體與助燃氣體已經混合均勻,并且完全是氣相,也稱為動力燃燒。混合燃燒的速度主要決定于化學反應速度,因此一般來講,混合燃燒速度都很快,大多導致爆炸。蒸發燃燒:可燃液體在火源或熱源作用下, 蒸發出的蒸氣發生氧化分解而進行的燃燒,稱為蒸發燃燒。剛開始,蒸發速度慢

27、,蒸氣量少,火焰溫度也不高;隨著時間的延長,火焰對液體表面熱輻射使液體表面溫度上升,蒸發速度加快, 火焰溫度隨之上升, 直到導致液體沸騰,最后燒干。分解燃燒:可燃物質在燃燒過程中首先遇熱分解出可燃性氣體, 分解出的可燃氣體再與氧進行反應,稱為分解燃燒。炸藥燃燒:由于炸藥本身含有氧化劑和可燃物, 故不需要空氣中的氧氣就能進行燃燒,燃燒過程是一種猛烈的物理化學變化, 反應往往只在反應區內進行。 反應區內外的溫度、壓力明顯的不同。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固相燃燒:在蒸發,分解過程中會留下一些不分解,不揮發的固體,這些固體的燃燒可在氣固相的界面上進行, 稱為固相燃燒。 這種燃燒的特

28、點是沒有火焰, 只產生光和熱。可燃氣體蒸汽與空氣的混合物爆炸與燃燒的區別:傳播速度不同。 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爆炸速度取決于化學反應的速度, 是在瞬間完成的,速度非常快。 而燃燒決定于分子的擴散速度,比較緩慢平穩。壓力不同。 燃燒波內沒有壓力的變化, 而爆轟波內壓力發生的突躍變化, 可達十萬大氣壓。傳播方式不同。燃燒能量的傳播靠的是熱傳導,熱幅射。 爆炸能量的傳播主要借助于沖擊波的壓縮沖擊作用進行的。防火措施:1、控制可燃物 加強通風,在散發可燃氣體和蒸汽的廠房加強通風換氣, 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通風口按氣體或蒸氣比重而沒在上部或下部。這是防火防爆最積極的措施。 在建筑方面選用難燃或不燃的

29、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加強監測,在易發生可燃氣體或蒸氣泄漏的地方安裝可燃氣體檢測報警裝置。對有可燃物質的管道設備檢修時事先要進行清洗置換,合格后方可施工。2、隔絕助燃物密閉設備系統;用惰性氣體保護;隔絕空氣,沖淡氧量,縮小以改消除可燃物與助燃物形成爆炸濃度。對易燃物品隔絕空氣儲存;黃磷存于水中,鈉存于煤油中。3、消除 ( 控制 ) 點火源嚴格控制明火控制點火源;防止靜電火花;抑制靜電產生、限制物料流速、導體接地、等電位連接、添加抗靜電劑、增加空氣濕度、采用導電性地面等。防止雷擊。 隔離滅火:把著火的物質與周圍的可燃物隔離開或把可燃物從燃燒區移走, 燃燒因缺乏可燃物而停止。 窒息滅火:設法阻止空氣

30、流入燃燒區或用滅火劑沖淡空氣中的氧量, 使燃燒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熄滅。 用石棉毯,濕麻袋捂蓋燃燒物; 用砂土埋滅燃燒物; 用水蒸汽, CO2、 N2 等惰性氣體灌注著火災器或封閉著火空間; 用大量水淹沒燃燒物等。 冷卻滅火:根據燃燒必須有一定能量( 溫度 ) 的點火源這個條件, 將滅火劑噴射到燃燒物上,通過吸熱,使其溫度降到燃點以下,從而使火熄滅。主要是:水、 CO2、泡沫滅火劑 抑制滅火:根據燃燒的連鎖反應理論,將滅火劑噴向燃燒物,使燃燒過程產生的游離基消失,從而導致燃燒停止。主要有鹵代烷(1211 、1301) 、干粉等滅火劑。火災的分類及滅火劑4.1 火災的分類: 火災分類(GB/T49

31、68-2008)按物質的燃燒特性將火災分為6 類: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根據 GB50140-2005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中的定義,增加了E 類火災(帶電火災)。根據 ISO3941:2007 中的定義,增加了F 類火災(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火災) 。GB/T4968-2008 火災分類國家標準新規定的六類火災如下: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通常具有有機物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余燼。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火災等;類火災:指液體火災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火災等。類火災:指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

32、丙烷、氫氣火災等;類火災:指金屬火災, 如鉀、鈉、鎂、鈦、鋯、鋰、鋁鎂合金火災等;類火災:指帶電火災,是物體帶電燃燒的火災,如發電機、電纜、家用電器等;類火災:指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火災,如動植物油脂等。4.2水及水添加劑水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天然且廉價的滅火劑, 通過水的添加劑, 可以改善水在滅火中的作用,如:抗凍劑,增粘劑,潤滑劑,減阻劑等。滅火作用:冷卻作用; 窒息作用; 對水溶性可燃液體的稀釋作用; 對未燃物體的潤濕作用。其中水的冷卻作用在滅火中是最重要的。水和水添加劑主要運用于撲救A 類火災。直流水和開花水(滴狀水)可用于撲救一般固體物質的火災(如煤炭、木制品、糧草、棉麻、紙張等),還可

33、撲救 120以上,常溫下呈半凝固狀態的重油火災。用水撲救閃點低于 37.8 以下液體的火災無效。霧狀水降溫快,滅火效率高,水損失少,又因為微小的霧滴互不接觸,所以霧狀水還可以撲救帶電設備的火災。4.3 泡沫滅火劑:是一些化學物質的濃縮液,使用時通過專門的設備與水按比例混合稀釋后再與空氣混合產生泡沫, 以泡沫的形式滅火。 有普通泡沫滅火劑, 抗溶泡沫滅火劑。滅火原理: 覆蓋作用;冷卻作用; 稀釋作用。普通泡沫滅火劑:包括化學泡沫滅火劑、蛋白泡沫滅火劑、氟蛋白泡沫滅火劑,適用于撲救油類等非水溶性可燃、 易燃液體的火災和木材、 纖維等固體火災。 對水溶性可燃、易燃液體,如醇、酯、醚、酮、有機酸等,帶

34、電設備,輕金屬、堿金屬及遇水發生燃燒爆炸的物質不能使用。 抗溶泡沫滅火劑:適用于撲救水溶性可燃液體火災,也可撲救極性可燃液體火災,如:乙醇、甲醇、丙酮、醋酸乙酯等。4.4干粉滅火劑是一種微細而干燥, 易于流動的固體粉末, 一般借助滅火器或滅火設備中的氣體壓力,將干粉從容器中噴出, 以粉霧的形式滅火。 一般有普通干粉滅火劑: 主要成份:NaHCO3、 KHCO3、KCl、K2SO4優質 .參考 .資料WORD 格式 .整理版多用干粉滅火劑: NH4H2PO4、(NH4)2HPO4普通干粉滅火劑適用于撲救B、C類火災和帶電設備火災。多用干粉滅火劑適用于撲救A、B、C類火災和帶電設備火災。干粉滅火原

35、理: 主要是對有焰燃燒的抑制作用, 當大量的粉粒以霧狀形式噴向火焰時,可以大量吸收火焰的自由基使其數量急劇減少, 中斷燃燒的鏈鎖反應, 從而使火焰熄滅。其次當濃云般粉霧包圍火焰, 可以減少火焰對燃燒物的熱輻射, 同時粉粒在高溫下分解, 放出結晶水也可以吸收熱量, 分解出的惰性氣體可以稀釋燃燒區氧氣濃度,這些也起到輔助滅火的作用。4.5鹵代烷滅火劑以液態充裝在容器中, 以氮氣或二氧化碳加壓作為噴射動力, 它能在高溫分解產生活性游離基 Br、C1 等參與燃燒反應, 清除維持燃燒的活性自由基, 而使火焰熄滅。主要有 1211、1301 等,但這類滅火劑屬國際“縈特利爾協議”所禁止的,被逐步淘汰。鹵代

36、烷滅火劑滅火后不留痕跡,毒牲低、藥劑本身絕緣性好等特點,因由此它適用于撲救各種易燃液體火災和電氣設備火災。4.6不燃氣體滅火劑主要是一類對燃燒呈惰性的氣體,通過稀釋氧氣(窒息作用)來滅火,常用的有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汽等。除水蒸汽外,二氧化碳、氮氣都是惰牲氣體,對絕大多數物質沒有破壞作用,滅火后能很快逸散,不留痕跡,又沒有毒害,因此,它最適合于撲救各種易燃液體和那些戶丈受到水、泡沫、干粉等滅火劑的沾污, 容易損壞的固體物質的火災。 另外二氧化碳是不導電的物質,可用它撲救 600 伏以下的各種帶電設備的火災。4.7 金屬火災滅火劑專門用于撲救金屬火災的滅火劑,可分為兩類。1)粉未滅火劑: 一種類似于干粉的固體粉未,但其粉粒較大。主要包括以石墨為基料的粉未滅火劑和以無機鹽為基料的粉未滅火劑。2) 7150 滅火劑是一種液體滅火劑,化學各稱為三甲氧基硼氧六環。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的要求是:先控制,后消滅。針對危險化學品的火災的火勢發展蔓延快和燃燒面積大的特點,積極采取統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速決的滅火戰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