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問何如一個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比研究_第1頁
如何問何如一個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比研究_第2頁
如何問何如一個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比研究_第3頁
如何問何如一個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比研究_第4頁
如何問何如一個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比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4蔡維天 (2011)如何問何如:一個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比研究,漢語書面語的史與現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2011年5月。如何問何如:一個書面語和口語的對比研究用管窺天,用錐指地 莊子秋水0.楔子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節錄如下:何如、如何無殊也,故不去如何猶不去何如,均商詢去抑不去耳;然何如不去則不當去而勸止莫去也,如何不去則當去而責怪未去矣。錢先生雖然不是語法學家,卻極其精準地掌握到了形式結構和功能詮釋之間的呼應關系。首先如何、何如從詞序來看本身就是一個最小配對(minimal pair),跟謂語不去結合后又分別產生了下列兩組最小配對:(1)a.不去如何

2、?b.如何不去?!(2)a.不去何如?b.何如不去?!正如錢先生所言,(1a)和(2a)在語義、語用上差異不大,兩者的詮釋都近于口語例句(3)中句末的怎么樣:(3)臺風來了,不去又怎么樣?相較之下,如何、何如在謂語前的用法則大異其趣:(1b)其實是一種特殊的驚嘆句式,說話者否認了不去的可能性,其詮釋近于口語例句(4a)中知識模態詞(epistemic modal)之前的怎么,引伸出不能不去的意思:(4)又不是臺風,怎么能不去?! ( 不能不去)至于(2b)則可能是一種非典疑問詞的用法,亦即何直接否定其范域(scope)中的如不去;這點我們也可以從其對應的口語例句(5)看出端倪,猶言不如不去:(

3、5)臺風來了,還有什么比不去更好的選擇?!( 不如不去)本文的意旨在于從形式語法的角度來檢驗錢氏便辟入里的觀察,以客觀的測試來區分書面語和口語中的疑問狀語,并嘗試說明其分布和詮釋上的關連。管錐編典出莊子秋水篇的用管窺天,用錐指地,表面上雖是自我解嘲,但究其所以毋寧說是錢先生對其方法論的一種自負,亦即由小處亦可見大,雖微觀亦可知著。以下我們將承續這個理路來看口語和書面中的疑問副詞:第一節先對內、外狀語的研究作一個系統性的介紹,并提出四項客觀的判準,然后在二、三節中我們用上述判凖來分別檢驗書面語中的如何、何如以及口語中的干嘛。最后在第四節我們總結本文的分析,并從歷史演化和認知歷程的方向上提出解釋。

4、1.內外有別1.1.以動詞與助動詞為界先前漢語疑問狀語的研究顯示其分布與詮釋有極為整齊的對應(請參閱蔡維天2007;Tsai 2008):位置最高的疑問狀語大多和事件的起因、來由有關。如(6)中的怎么出現在句首,問的是小D不去香港這個事件的起因(cause),我們可稱之為外狀語(outer adverbial):(6)怎么小D還不去香港?位置適中的疑問狀語表陳事件過程的工具、方法、途徑、樣貌與目的;此處可用助動詞會把兩類狀語區分開來:外狀語在會之前出現,問的是阿Q去香港的起因,或是反詰這個事件的真實性(請參閱邵敬敏1996、蔡維天2011、鄧思穎 2009, 2011); 鄧思穎(2009,

5、2010)引用方言證據來支持Tsai (2008)的觀點:亦即應對上述起因和反詰用法做結構上的劃分:他指出問起因的怎麼在粵語的對應為點tim35,如(ia);但跟怎麼不同的是,點不能移到句首作反詰用,如(ib):(i)a.佢點可以走?(起因) 他怎麼可以離開? b. *點佢可以走?! (反詰) 怎麼他可以離開?!這顯示我們的確應該把兩類怎麼切割開來,放到不同的句法層次之上:表起因的怎麼位於IntP的指示語(SPEC),而表反詰的怎麼則更高,盤據在ForceP的指示語位置。 至于外狀語相對主語的位置則無顯著影響,有(7a,b)為證:(7)a.怎么小D會去香港?!(外狀語 主語 助動詞)b.小D怎

6、么會去香港?!(主語 外狀語 助動詞)在會之后出現的怎么我們可稱之為內狀語(innder adverbial),問的是阿Q來香港過程中所搭的交通工具(如(8a)或是取道的路線(如(8b):(8)小D會怎么去香港?(主語 助動詞 內狀語)a.坐火車。(工具)b.走海路。(途徑)從詞法和句法的角度來看,此處內狀語和外狀語的差別在于前者可以換成怎么樣,如(9)所示;而后者卻不行,如(10a,b)所示:(9)小D會怎么樣去香港?(10)a. *怎么樣小D會去香港?b. *小D怎么樣會去香港?位置最低的怎么樣與其說是狀語,倒不如說是補語或謂語;用法為質問事件的整體評估或結束狀態(resultant st

7、ate)。舉例而言,(11a)回答的是小D唱歌過程的整體評估;(11b)回答的則是小D唱完歌的結束狀態:(11)那首歌,小D唱得怎么樣?a.節奏太快了。(事件的整體評估)b.聲音都沙啞了。(主語的結束狀態)此處的怎么樣一般以得字補語的型態出現(相關討論請參見梅廣1978、Huang 1988),其構詞特征則在于不能與怎么互換,如下例所示:(12)*那首歌,小D唱得怎么?另一組內外狀語是為什么和為了什么:前者的典型位置是在助動詞會前,質問阿Q鬧革命這個事件的理由(reason),如(9a,b):(13)a.為什么阿Q會鬧革命?(外狀語 主語 助動詞)b.阿Q為什么會鬧革命?(主語 外狀語 助動詞

8、)后者做內狀語用時則出現在助動詞之后、動詞之前,問的是阿Q鬧革命的目的為何,如(14a): (14)a.阿Q會為了什么鬧革命?(主語 助動詞 內狀語)b. *小D會為什么鬧革命?就詞法來看,此處為了什么不能用為什么代替,有(14b)為證:這是因為為了什么其實是介詞組,而此處的為什么則應該分析為真正的副詞,造成其在區域性效應(locality effects)上的差異。綜合前面的種種觀察,我們可整理漢語疑問狀語句法位置和語義詮釋間的系統性對應如下表,作為第一項測試的基礎:助動詞前助動詞與動詞之間動詞后 怎么起因工具*反詰途徑 怎么樣*工具整體評估途徑結束狀態 為什么理由* 為了什么*目的*1.2

9、. 以量化副詞為界可以將內、外狀語區分開來的不只是助動詞,所謂的量化副詞(adverbs of quantification)其實也有類似的作用:以總是和很少為例,在其之前出現的怎么只能問起因,屬外狀語,如(15a,b)、(16a,b) 所示:(15)a.怎么小D總是去香港?(外狀語 主語 量化副詞)b.小D怎么總是去香港?(主語 外狀語 量化副詞)(16)a.怎么小D很少去香港?(外狀語 主語 量化副詞)b.小D怎么很少去香港?(主語 外狀語 量化副詞)出現在量化負詞之后的怎么則只能問方法,屬內狀語,有(17)、(18)為證:(17)小D總是怎么(樣)去香港?(主語 量化副詞 內狀語)(18

10、)小D很少怎么(樣)去香港?(主語 量化副詞 內狀語)此外,我們也可以用表習慣的常常來當界標,這點從比較(19a,b)中的外狀語和(20)中的內狀語就看得很清楚:(19)a.怎么小D常常去香港?(外狀語 主語 量化副詞)b.小D怎么常常去香港?(主語 外狀語 量化副詞)(20)小D常常怎么(樣)去香港?(主語 量化副詞 內狀語)由于助動詞和量化副詞一般都和語句的時制成分(tense elements)有關,屬于所謂的曲折層(inflectional layer),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盤踞其上的外狀語應出現在句子的左緣地帶(left periphery),屬補詞層(complementizer la

11、yer);相對位置較低的內狀語則與一般的情狀副詞(manner adverbs)相仿,出現在動詞組的邊緣,屬詞匯層(lexical layer)。此即我們區分內、外狀語的第二項測試。1.3. 主語類型的影響除了語句結構中的界標,主語類型也是區分內、外狀語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心理動詞(psych-verb)怕為例,其主語為歷事者(Experiencer),與其連用的怎么只能問起因,不能問方法,如下列對比所示:(21)a.阿Q怎么怕小尼姑?(外狀語:起因、反詰)b. *阿Q怎么樣怕小尼姑?(*內狀語:方法、途徑)再者,地域存有結構(locative-existential construction)

12、也有類似的現象:其主語為地點(Location),此處怎么只有外狀語的用法,有下列對比為證:(22)a.池塘里怎么長出那么多蓮花?(外狀語:起因、反詰)b. *池塘里怎么樣長出那么多蓮花?(*內狀語:方法、途徑)最后,當語句含有非賓格動詞(unaccusative verb)或靜態謂語(stative predicate)之時,其主語為論旨(Theme),其詮釋也只能是起因,不能是方法;這點可以分別從(23a,b)和(24a,b)看出來:(23)a.那個包裹怎么掉了?(外狀語:起因、反詰)b. *那個包裹怎么樣掉了?(*內狀語:方法、途徑)(24)a.雪怎么是紅的?(外狀語:起因、反詰)b.

13、*雪怎么樣是紅的?(*內狀語:方法、途徑)以上種種觀察都顯示內狀語只能和主事者主語(Agent subject)一起連用,而外狀語則無此限制;換句話說,(21-24)中的主語缺乏主動性(agentivity),因此只能認可起因用法(causal usage),而無法認可一般所謂的工具用法(instrumental construal)。主語類型也因此可以做為我們的第三項測試。1.4.時體詞的影響最后一項測試則跟漢語中的動貌(aspect)有關:我們發現動貌標記如在和過會影響疑問狀語的詮釋:如(25b)所示,內狀語無法和進行貌(progressive aspect)連用,相形之下(25a)中的外

14、狀語則絲毫不成問題:(25)a.小D怎么在洗澡?我們不是要出發了嗎?(外狀語:起因、反詰)b. *小D怎么樣在洗澡?我們可以配合。(*內狀語:方法、途徑)c. 小D平常怎么樣洗澡?我們可以配合。(內狀語:方法、途徑)若將進行貌標記在拿掉加上平常,如(25c),句子作泛時(generic tense)解,而內狀語的用法又浮現出來。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含有動貌標記過的問句,如下面的對比所示:(26)a.阿Q怎么去過縣城?他從沒出過未莊。(外狀語:起因、反詰)b. *小D怎么樣去過縣城?走水路么?(*內狀語:方法、途徑)c. 小D怎么樣去縣城?走水路么?(內狀語:方法、途徑)此處過表達所謂的經驗貌(e

15、xperiential aspect,參見Li & Thompson 1981),和進行貌一樣只允許起因問句,有(26a,b)的對比為證;然而一旦拿掉過,時式轉為未來,怎么樣又可以出現,屬典型的方法問句。2.書面語中的何如vs.如何2.1.以動詞與助動詞為界前一節提到疑問副詞依其在句中出現的位置要有不同的語義詮釋和語用功能:怎么在助動詞前有起因、反詰等用法,如(27a);怎么(樣)在助動詞和動詞之間作方法、途徑解,如(27b);在動詞后怎么樣則有結果補語的用法,如(27c):(27)a.阿Q怎么要鬧革命?!別瞎扯了!(表起因、反詰)b.阿Q要怎么(樣)鬧革命?說來聽聽。(問方法、途徑)c.阿Q

16、革命鬧得怎么樣了?有什么新進展?(問結果狀態)我們用同樣的標準來測試書面語中的如何,發現兩者語法行為間的對稱十分整齊,如下列語料所示:(28)a.阿Q如何要鬧革命?!這純屬無稽之談。(表起因、反詰)b.阿Q要如何鬧革命?我們只能用猜的。(表方法、途徑)c.阿Q革命鬧得如何?請聽下回分解。(表結果狀態)然而反觀何如就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了,其結構分布極其受限,上述三個位置都不能出現,有(29a-c)為證:(29)a. *阿Q何如要鬧革命?!這純屬無稽之談。(表起因、反詰)b. *阿Q要何如鬧革命?我們只能用猜的。(表方法、途徑)c. *阿Q革命鬧得何如?請聽下回分解。(表結果狀態)以此觀之,第一項

17、測試讓如何跟何如在現代漢語中的消長無所遁形:前者不但出現在內、外狀語的位置,還可以當結果補語用,后者則全然無用武之地。2.2. 以量化副詞為界量化副詞的情況和助動詞差不多,如何在總是之前出現時只能問起因,在其之后出現則只能解為方法,如下例所示:(30)a.如何小D總是鬧革命?!(外狀語 主語 量化副詞)b.小D如何總是鬧革命?!(主語 外狀語 量化副詞)(31)小D總是如何鬧革命?(主語 量化副詞 內狀語)相形之下,何如無論出現在總是之前或之后都不合法,這點對照(30-31)和(32-33)就可以看得很清楚:(32)a. *何如小D總是鬧革命?!(外狀語 主語 量化副詞)b. *小D何如總是鬧

18、革命?!(主語 外狀語 量化副詞)(33)*小D總是何如鬧革命?(主語 量化副詞 內狀語)如此看來,第二項測試的結果與前一節相當類似。2.3. 主語類型的影響在主語類型的選擇方面,如何更是和怎么看齊:只要主語不具有主動性,那么就只能允許外狀語的用法。以下例中的心理動詞怕為例,其主語為歷事者,而此問句就只有起因或反詰的意思:(34)阿Q如何怕小尼姑?!(外狀語:起因、反詰)前面提過的地域存有結構、非賓格動詞、靜態謂語也都是同樣的情形,亦即如何都只能作外狀語解,分別如(35-37)所示:(35)池塘里如何長出那么多蓮花?!(外狀語:起因、反詰)(36)那個包裹如何掉了?!(外狀語:起因、反詰)(3

19、7)雪如何是紅的?!(外狀語:起因、反詰)另一方面,何如則完全無法出現在上述結構之中,所有相應的語句都不合法,有(38a-d)為證: (38)a. *阿Q何如怕小尼姑?(心理動詞)b. *池塘里何如長出那么多蓮花?(地域存有結構)c. *那個包裹何如掉了?(非賓格動詞)d. *雪何如是紅的?(靜態謂語)2.4.時體詞的影響最后我們將測試焦點放到在、過等動貌標記之上:以(39a)和(40a)為例,此處如何還是和怎么一樣,只保存了起因、反詰等用法,而無法和內狀語連用:(39)a.小D如何在洗澡?我們不是要出發了嗎?(外狀語:起因、反詰)b. 小D平常如何洗澡?我們可以配合。(內狀語:方法)(40)

20、a. 阿Q如何去過縣城?他從沒出過未莊。(外狀語:起因、反詰)b. 小D如何去縣城?走水路比較快。(內狀語:途徑)然而一旦把進行貌和經驗貌標記拿掉,方法、途徑等用法就會自然浮現出來,如(39b)及(40b)。此外,正如我們所預期的,何如無論和哪一種時體詞一起出現,句子都不合法,這點比對(41a,b)和(42a,b)就可以看得很清楚:(41)a. *小D何如在洗澡?我們不是要出發了嗎?(進行貌)b. *小D平常何如洗澡?我們可以配合。(泛時)(42)a. *阿Q何如去過縣城?他從沒出過未莊。(經驗貌)b. *小D何如去縣城?走水路比較快。(未來時)縱而觀之,第三、第四項測試都再次印證了前面的觀察

21、。事實上,至此我們可以很明確地指出何如已經接近演化的盡頭,尤其是在現代漢語中幾乎已被淘汰殆盡。3.口語中的干嘛3.1.以動詞與助動詞為界接下來我們可以再將口語中常用于反詰的干嘛和怎么做一個對比,情況又有了實質上的改變:亦即只有在助動詞前用干嘛,句子才算通順: (43)阿Q干嘛要鬧革命?!別瞎扯了!(問起因、反詰)在助動詞和動詞之間出現則不合語法,如下例所示:(44)*阿Q要干嘛鬧革命?(問方法)若是將干嘛放在動詞后的得字補語也一樣不合法,有(45)為證:(45)*阿Q革命鬧得干嘛?有什么新進展?(問結果)另一方面,干嘛和怎么樣類似,本身都可以當謂語來用:如(46a)的怎么樣是征詢聽者的評估意見

22、,(46b)的干嘛則仍是以反詰來表達反對的意見:(46)a.我穿西裝怎么樣?b.我穿西裝干嘛?不過此處怎么樣和干嘛并不能算是動詞后的補語,事實上它們應該被分析成主句的謂語,我穿西裝整句則是其主語;這點倒是跟下例中何如的謂語用法有異曲同工之妙:(47)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3.2. 以量化副詞為界由于干嘛只允許外狀語的用法,因此根據先前的考察,我們預期它只能出現在量化副詞之前;這點從(48a,b)和(49)的對比得到了充分的印證:(48)a.干嘛小D總是鬧革命?(外狀語 主語 量化副詞)b.小D干嘛總是鬧革命?(主語 外狀語 量化副詞)(49)*小D總是干嘛鬧革命?(主語 量化副詞 內狀語)

23、因此我們可以說從第一、第二項測試的角度來看,干嘛已經演化成位處句子上層的外狀語。3.3. 主語類型的影響此外,干嘛也可以和心理動詞連用:以(50)為例,其主語為歷事者,其解讀則近似于當外狀語用的怎么,只能是起因或反詰問句:(50)阿Q干嘛怕小尼姑?但出人意表的是,無論其詮釋為何,干嘛都不能出現在地域存有結構、非賓格動詞及靜態謂語等句式之中,分別如(51-53)所示:(51)*池塘里干嘛長出那么多蓮花?(52)*那個包裹干嘛掉了?(53)*雪干嘛是紅的?究其所以,這很可能是因為干嘛其實是從干什么衍生而來,其主語雖然不需具有主動性,但仍須是有意識的主體(sentient being);也正因如此,

24、干嘛無法和沒有生命的主語連用。3.4.時體詞的影響最后輪到含有時體詞的句式,我們發現干嘛似乎無法跟進行貌和經驗貌連用,這點可以從(54a)及(55a)看得很清楚:(54)a. *小D干嘛在洗澡?我們不是要出發了嗎?(進行貌)b.小D平常干嘛洗澡?(#我們可以配合。)(泛時)(55)a. * 阿Q干嘛去過縣城?他從沒出過未莊。(經驗貌)b. 小D干嘛去縣城?(#走水路比較快。)(未來時)然而一旦我們把在和過拿掉,句子馬上就變好,而且同樣只允許外狀語的用法,有(54b)、(55b)為證:干嘛的反詰詮釋和表方法的下文格格不入,因此不可能是內狀語。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份的受訪者可以接受(51-53)的

25、講法,其中有些人甚至不覺得(54a)及(55a)太差。這很可能是因為干嘛對這些人而言已全程進化為不折不扣的外狀語,以致于其用法完全和表起因、來由的怎么看齊。4.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歷史演化的角度切入,錢鐘書先生談到的最小配對也應該跟以何、何以的區別做一個比較:首先我們注意到上古漢語有疑問代詞前置的現象,(請參閱王力1958、呂叔湘1985、魏培泉1999、Feng 2006、Aldridge 2010):(57)a.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b. 親以無災,又 HYPERLINK javascript:showP(745) 何患焉?國語,晉語何除了指涉個體(individual)之外,也出現

26、在以之前表原因或方法,分別如(58a,b)所示:(58)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論語,季氏b.王曰:何以利吾國?孟子,梁惠王及至中古漢語,何開始出現在以之后,其語義也開始產生分化的現象(請參閱周建姣2006、蔡維天2007):何以逐漸朝向原因問句發展,如(59a,b);在方法問句方面以何則有取而代之的趨勢,如(60a,b): 此類語序上倒裝造成語義上的差異其實在指示代詞上看得更清楚,形成時間也較早,試比較下列上古漢語的是以和以是(請參見Xu 2006;蔡維天2007):(i) a.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論語,子張b. 以是處國,不亦難乎!國語,晉語前者近於內狀語的用法,表方法、憑藉;後者則與外

27、狀語的用法暗合,表起因、來由。黃正德(2010)亦指出所以的來源可能跟是以、何以的用法有相當的關聯。(59)a.為鬼,何以獨不有赦時?太平經b.卿何以不汗?世說新語,言語(60)a.受教敕深厚,以何得免于此哉?太平經b.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世說新語,賢媛到了近代漢語,這項分化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如(61a,b)和(62a,b)的對比所示:(61)a.又無牌匾旌號,何以知之?西游記b.先生何以認得此人,便肯替他傳述?紅樓夢(62)a.法師戒飲,卻以何物為敬?西游記b.此處題以何名方妙?紅樓夢這些因詞序變動所引起的語義差別其實可以看成何在句子高層后所引發的語法化現象(grammatical

28、ization),原本的動詞用法經過介詞的階段而進化為道地的副詞用法。而留在論元位置的何則維持其實詞語義,并常與普通名詞結合以符合雙音節化的要求,這點我們在(62a,b)中已經看得很清楚。如此由實至虛的歷程很可能也發生在何如、如何的異同之上:兩者在上古漢語分別不大,基本上仍是標準的謂語用法,有(63a,b)為證:(63)a.賜也何如?論語,公冶長b.既見君子,其樂如何?詩經,小雅及至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這類用法仍屬大宗,分別如(64a,b)及(65a,b)所示;這也直接印證了錢先生不去如何猶不去何如的看法:(64)a.而君臣之義絕,何如?世說新語,方正b.桓溫來欲作賊,如何?世說新語,言語(6

29、5)a.進瓜果之事何如?西游記b.比那雙還加工夫,如何呢?紅樓夢但另一方面,無論是在中古漢語或近代漢語,如何均已發展出前述書面語中內外狀語的雛形,只差在出現頻率的高低,如(66a)和(67a)中類似如何不去的反詰問句,或是(66b)和(67b)的方法問句:(66)a.如何當喪,錦被蒙上?世說新語,規箴b.和尚,在家如何修?六祖壇經(67)a.他那手掌方圓不滿一尺,如何跳不出去?西游記b.哭也無益,且商議如何料理要緊。紅樓夢而何如也不遑多讓,在文本中常可發現近于何如不去的用法,有(68a,b)及(69a,b)為證:(68)a.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世說新語,政事b.何如且一徑直截去,到此處了?

30、朱子語類(69)a.爭氣何如忍氣高?西游記b.何如自己存些體面,他們如何得來作踐呢?紅樓夢除此之外,文獻中也提到怎么原是從作勿、作摩發展而來的(請參見呂叔湘1985、蔣紹愚 2005、鹿欽佞 2008),亦即做什么之意,其發展可圖解如下: (70)作勿 作摩 怎 怎么 在作摩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作摩生、怎生的用法,亦即怎么樣之意,如下所示:(71)作摩生 怎生 怎么樣這樣的演化歷程在認知層次上自有其普遍意義:做什么需要一個具有主動性的主語,而有這樣的主語才能使用工具或采行策略。職是之故,當動詞組作摩虛化為表方法、途徑的內狀語怎或怎么之時,其主語仍須嚴格遵守前述的主動性限制(agentivity r

31、estriction),亦即不能出現在地域存有、非賓格動詞及靜態謂語等結構之中。然而當內狀語更進一步演化為表起因、詰問的外狀語之后,其邏輯范域(logical scope)已超越主語而及于整個事件的層次,自然不受主動性限制的影響。以此觀之,口語干嘛的用法其實是一種復古主義,回歸到做什么的原始意義上重新出發:一方面發展出外狀語的句法和語義,另一方面卻又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了弱化的主動性限制,亦即其主語仍須為具有意識的主體(因此可以是歷事者,卻不能是地點或論旨)。5.結語總結本文對書面語及口語中疑問副詞的觀察,其分布、詮釋及合法度的對應可整理如下表:現代漢語助動詞前助動詞與動詞之間動詞后書面語如何反詰

32、、起因方法、途徑結果、樣貌何如*口語怎么反詰、起因方法、途徑*怎么樣*方法、途徑結果、樣貌干嘛反詰、起因*回到錢鐘書先生觀察的原點,(1a)及(2a)中句末的如何及何如均屬可追溯至上古漢語的謂語用法:(1)a.不去如何?b.如何不去?!(2)a.不去何如?b.何如不去?!相較之下,(1b)的如何是表反詰的外狀語,否認不去的可能性,意即不能不去;而(2b)的何如則否認有其它更好的選擇,猶言還不如不去。透過客觀的語法測試,我們發現如何與何如的區別其實可以看作詞序變動所引起的語法化現象;換句話說,當何被移到如的前面去時,很可能因其位處句子高層(亦即所謂左緣結構),連帶引起了語義、語用上的質變,產生不

33、如不去的非典疑問詞用法(請參見蔡維天2011)。相對而言,如何則有了全方位的發展,其不能不去的反詰用法即為其中之一;也因此才衍生出錢氏眼中趣味橫生的語用區別。經過語法化及詞匯化(lexicalization)的淬煉之后,如何已轉型為貨真價實的疑問副詞,在現代漢語中竟能與怎么并駕齊驅;反觀何如的用法則因僵化而逐漸凋零,即使在書面語中也顯得格格不入,很可能即將走入歷史。另一方面,口語中常用的干嘛則由于有認知基礎的加持,似乎愈來愈有生命力,讓人相當期待其未來更為全面的發展。參考文獻蔡維天. 2007.重溫為什么問怎么樣,怎么樣問為什么談漢語疑問句和反身句中的內、外狀語,中國語文,第318期,195-207頁。蔡維天. 2011.從這話從何說起?說起,即將刊登于語言學論叢,第43輯。鄧思穎. 2009.怎么用什么問為什么,語言學論叢,第40輯。鄧思穎. 2011.問原因的怎么,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43-47頁。蔣紹愚. 2005.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鹿欽佞. 2008.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的歷史考察,南開大學博士論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