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傳統與生態文明潘岳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這種 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資源環境狀況的現實選擇外,還有著深厚的文化根源,這就是中 華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生態文明。西方環境思潮興起四十年,有一個普遍的規律,那就是開始時把環境僅僅當作技術問題,即 用什么樣的技術來治理污染。后來發現,再好的環保技術也擋不住“兩高一資”產業的繼續發 展,于是把它上升為經濟問題,設計各種鼓勵環保懲罰污染的經濟政策。后來又發現,環境問題牽 扯到全社會各個群體的利益,甚至牽扯到國家之間關系,于是就上升為政治問題。這幾年,尤其 是當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國際政治主流時,全世界
2、相當一批政治家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最 終是一個文化倫理問題。去年戈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說了一句話:“環境不是政治問題,而是 一個道德問題。”他這句話很有代表性。現在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有人說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危機,有人說是資本主義的危機。其 實用最簡單的話說,是美國式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危機,是西方工業文明發展模式的危機。因為 金融衍生品代表的現代虛擬經濟必須建立在人們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如果因投機產生的 道德風險迅速擴大為整個金融鏈條斷裂,那就會影響實體經濟,最后就會徹底宣告“今天花完明 天的錢”的生活方式的破產。順便一提的是,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后,美國華人群體總體來說受損 害比較小。因
3、為祖祖輩輩的積淀使他們不習慣沒錢也要貸款買好幾套房子好幾輛車的生活方式, 相反他們喜歡踏踏實實掙錢、量入為出花錢、縮衣節食地為子孫攢錢。這便是中華傳統文化的 力量。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追隨著西方的腳步走。鴉片戰爭后開始“洋務運動”學技術;甲午戰敗 后轉學制度;戊戌變法失敗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但中國仍然沒有擺脫困境,這便 使國人特別是精英們認定是中國的思想文化有問題,于是打倒“孔家店”,徹底否定自身傳統, 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盤西化之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經濟成果,而 西方100多年的環境污染在中國30年間集中體現。這次全球金融危機說明,中國如果繼續西方 工業
4、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條,因為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的基礎比西方要差很多,再走下 去不僅影響世界和諧,還會造成內部不和諧。所以,這次危機給了我們一次重新審視西方工業文 明和我們自己文化傳統的大好機會。西方工業文明是以無限獲取利潤為動力,以現代資本主義體系為制度,以建立在工商業和金 融業上的城市為載體的文明。它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財富。工業文明產生的原因很多,例如新 教改革、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科技革命等,但根本原因是發現了新大陸,開拓了殖民地,在擴大 市場和原材料產地時,也把本國的階級矛盾、經濟矛盾、社會矛盾統統轉移出去。轉移了幾百年 后,他們終于發現,什么危機都能轉移,唯有環境危機轉移不了,
5、誰讓大家“不幸”生活在同一個 地球?!氣候危機一來,颶風不光襲擊東南亞,也襲擊新奧爾良;海水上漲不光淹掉南太平洋小 島,也會淹掉紐約。從文化上看,西方工業文明的基礎是人類中心主義,即將人視為自然萬物的主宰和中心,而 將自然視為不斷滿足人類無限欲望的對象。事實上,人的欲望可以無限,但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 西方工業文明在300年間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社會財富,幾乎等于傳統社會的總和,但也消耗了億 萬年的自然儲備,帶來了不可克服的經濟危機和全球生態危機。文明總是在不斷進化的。西方工業文明把人類帶出農耕文明,但它也必將走向歷史的盡頭。 時代正在呼喚一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全面和諧的生態文明,就是在
6、西方工業文明所 奠定的生產力基礎上重新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三大關系,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和 諧生態,在人與自我之間建立和諧人格,在人與社會之間建立和諧社會。當然,還要在人與人之間 建立和諧相融,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建立和諧世界。面對西方工業文明所暴露出來的內在困境,各國一部分政治精英與學者已開始全面研究世 界各大文明和古老宗教中的生態智慧,試圖從中尋找擺脫困境的路徑。他們發現:從基督教文明 來看,人類對生物群的尊重和保護也應成為自然法的內容,包括生物自然多樣化存在的權利、健 康生活的權利、自由進化的權利、不受人類侵害的權利、共享于地球的權利等。為這些權利而 奮斗,已成為20年來西方環境運
7、動的倫理基礎。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西方有識之士又將目光轉 向東方,轉向中國。儒學與生態文明、道教與生態文明、佛教與生態文明,這些書 成為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為了解決生態危機,西方人開始琢磨中華文明的古老傳統。中華民族是有特殊性的,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全世界唯一以國家形態傳承,而又同根、 同文、同種延續幾千年的民族。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獨自延續生存到今天?因為我們的文化理念 中蘊含著更加深刻的生態智慧:我們的倫理與制度充滿著這種深刻的生態智慧,我們的生活方式 實踐著這種深刻的生態智慧,我們的歷史傳統延續著這種深刻的生態智慧。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儒、釋、道三家。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中華民族
8、形成了自 己獨特的文化體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之中、和諧之和、包容之容。儒、 釋、道三家都在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儒家講求“仁民愛物”,即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猶 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萬物一體而相互仁愛。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他以“天命”建立了人間尊卑禮法;孟子認為“天人相通”,人要以仁義道德來約束自己, 以求天人合德;董仲舒認為“天人相類”,天人之間具有微妙的相互感應關系;宋明理學則將 “天人一體”變成了心性之學,使天成為人間道德規范的終極根源。概言之,儒家主張天道即人 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義和倫理價值,需要人來實現,人恰恰可以由“盡心
9、”而“知性”,由 “知性”而“應天”,所謂“盡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當然,過分強調“天命”,會忽視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的一面。需要特別指 出,儒家傳統中還有一支主張“天人交勝”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之等,認為一方面應 當發揮主觀能動精神,充分運用自然規律“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又要“交相勝,還相用”, 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規律,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過“道法自然”實現人道契合、人道為一。老子言“道大、天大、 地大、人亦大”,道在第一,天地由道而生,萬物與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聯系的,反對人為、機心, 主張順道而為,復歸于樸。莊子認為“
10、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提倡一種“天地有大美 而不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生命境界。佛教雖為外來文化,但很好地實現了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成為中華道統的重要組成部 分,最有中國特色的莫過于禪宗。禪宗所體現出的東土大乘佛教精神完全是中國式的,它對天人 合一觀念的理解,對中華道德禮義的吸收,對簡樸生活方式的認同,無不反映出中國本土文化的 影響。佛教提出“佛性”為萬物本原,萬物之差別僅是佛性的不同表現,其本質乃是佛性的統一, 眾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是以消除“分別心”作為佛家最根本的原則之一。這些價值觀在現實制度和生活中就具體落實為一個“度”字。“度”就是分寸,就是節制, 就
11、是禮數,就是平衡,就是和諧。度是一種從容回旋的空間,度是一種進退有余的藝術,度是一種 節制合適的平衡,度是一種立身達人的智慧。概言之,“度”不僅是中國政治智慧,也是中國人的 生活智慧,更是中國生態智慧的凝練表達。這種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賢典籍中,還通過家族和禮儀牢牢地在基層社會中扎下了根,這也是 中華傳統特別偉大的一點。在傳統社會中,大到國家制度、施政方針,小到士農工商、琴棋書畫, 古代圣賢典籍中四書五經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會貫通,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根深 葉茂的參天大樹。比如治家之道。朱子治家格言從清代一直到民國都是五六歲兒童開蒙的課本。里面教 什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12、,恒念物力維艱”,“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飯食 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這 樣教育長大的人,自然會形成節制、有度、從容的生活態度。比如茶道。西方人也喝茶,不過是一種飲料。而中國茶道卻有著精神,有著境界,有著原則。 那就是和、靜、雅:中和、寧靜、雅致。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茶道成為文人士大夫反思自 悟、坐禪悟道的方式,后傳到日本,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象征。又如商道。“人的自私”是西方經濟學的第一假定(亞當斯密寫了道德情操論,可惜一 直未受到重視。大家總是讀他的國富論,研究那只“看不見的手”,而很少研究他的這本書。 我在劍橋學習時,發
13、現西方的教授們正在重新研究這本書)。但中國傳統商道從來不以牟利為第 一目的,講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講的是家國天下與社會責任,放在環保上講就是企業的綠色 責任。究其本質,是商業與道德的結合。當然還有劍道、酒道、弈道、醫道、藥道等。所謂道,就是精神,就是原則,就是境界。這里 不再多說。不追求物質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態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 了現實的功利追求。這些生活實踐看似涓涓細流,卻共同匯成了生態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 活方式。這種從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過節制人的無限欲望,追求充實飽滿的精神追求,能夠糾正 西方工業文明所帶來的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重重迷誤。從思維方式
14、到道德倫理,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本質區別可謂一覽無遺。西方在不斷地 切分,越分越細;中華則不斷地求合,越合越強。西方有機械主義自然觀,中華則有中和有機自然 觀;西方有人文主義倫理觀,中華則有和諧生態倫理觀;西方有二元對立進化論,中華則有天道人 道融通論。東西方文明在幾千年前驚人相似地同時崛起,又在幾千年后驚人相似地同時會師,會師在哪 里?會師在生態文明的平臺上。中華傳統文明雖然是在農業文明時期的產物,但具有普遍價值,更 能夠進行現代的創造性轉化。尤其是在生態方面,因為中華道統不僅在價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為 訴求,而且具有一系列的制度設計與之相匹配,更是深入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幾千年的生活實踐之 中,對于解決當今的生態危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中國在百年多時間內從農業文明一躍而入工業文明,再由工業文明向上一越,提前跨入生態 文明,是完全可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6 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教學設計
- 北師大版(2013)五年級下冊第二十二課 我不生氣教案
- 感恩母親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 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挑戰與應對
- 音樂歷史長河
- 敘事魅力提升法
- 2025至2030年中國個人信箱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U盤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PIZZA外賣保溫包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EPE發泡母粒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電纜敷設培訓課件
- 植被恢復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年員工考勤表(通用版)
- 2024年高考作文熱點新聞素材積累與運用
- 《公共裝置藝術》課件
- 個稅贍養老人專項扣除協定書
- 消化道畸形課件
- 自來水過戶轉讓協議
- 精神科診療常規及技術操作規范
- 2023年湖北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醫學課件)SOAP的規范書寫及練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