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導學案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導學案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導學案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導學案_第4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2.6.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并理解實踐的含義和特征(2)正確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二)能力目標通過對實踐和認識關系原理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分析問 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實踐的重要性,樹立實踐第一的思想觀念,提高積極投身實踐的自覺性二、學習重點難點實踐的基本特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課前預習案】(20分鐘)一、閱讀與思考: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42-P46,在教材找出并勾畫以下知識,初步識記自主探究結合自己對課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問題一、實踐及其特點.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 的物質活動。凡

2、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 活動。實踐是一種 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實踐的特點(1)實踐具后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他們都是。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制約的,也具有。(2)實踐具有能動性1、思考:讀書是一種實踐活動嗎?2、思考:開次實踐活動需要具備哪些條件?3、判斷: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存在的。4、判斷:實踐是我們獲取認識的唯一途徑。5、思考:判定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是什么。實踐是一種有目的、 的活動。在改造自然界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

3、新的物質 。在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人創(chuàng)造出新的 和社會關系。(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歷史性: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guī)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 的。總之,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 活動,是社會歷史性活動。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 中才能完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1)認識產生于 的需要。(2)實踐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完備的 (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1)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lián)系起來加以比

4、較和對照的東西,才能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滿足這.f求的,就是處于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的(2)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頭腦中的 變?yōu)楝F實的存在。(3)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 和實踐所產生的 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止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從中來,最終還要回到中去。、歸納與總結:根據你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識體系:【課堂探究案】(25分鐘)探究點一實踐及其特點1957年,國務院在北京召開首次淮河流域治理工作會議,總結了7年來的成績和問題,著重討論了淮河流域規(guī)劃, 提出了今后治淮的方針任務。要求治淮應從治標轉到治本為主,在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內,基本上

5、消滅洪、澇、旱災;2010年10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委會議。用5年至10年時間,基本完成進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建設任務,為淮河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2013年7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組織制定了進一步治理淮河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了淮河行蓄洪區(qū)調整和建設、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堤防達標建設和河道治理、上游防洪水庫、淮河行蓄洪區(qū)和淮河干流灘區(qū)居民 遷建、流域管理能力建設等工程建設內容。實施方案還明確了明確“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進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時期,“十三五”期間基本完成進一步治理淮河 38項主要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淮河的治理工作如何體現實踐特點的?【誤區(qū)警示】誤區(qū)1:實

6、踐既是一種客觀的活動,又是一種主觀的活動。評析:誤區(qū)2: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評析:探究點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針對目前我國交通秩序現狀,為了保證人民生命安全,2013年伊始公安部出臺新的交通規(guī)則,闖黃燈扣6分,由此也引發(fā)了諸多新的交通問題。公安部在積極調研,多次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闖黃燈作出了新的規(guī)定:對目前違反黃燈信號的,以教育警示為主,暫不予以處罰。結合材料說明,運用實踐是認識基礎的知識分析對闖黃燈進行處罰的交通規(guī)定的合理性。【誤區(qū)警示】誤區(qū)1: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唯一動力。評析: 誤區(qū)2:認識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評析:【當堂檢測案】(1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

7、,共8分).在一系列近距離飛越考察中,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測器確認在土衛(wèi)二星球的南極地區(qū)存在巨大的水汽“噴泉”,科學家發(fā)現其噴出的物質中除了水和有機物之外還有鹽份,這可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個巨大的地下海洋。可見,科學儀器可以增強人類的認識能力改變認識對象的屬性提供先進的認識工具替人類作出精確反映A.B . C . D .不論家長還是教師,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維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豈不知,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兒童教育應當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說明真理具有反復性、無限性認識世界要從實際出發(fā)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

8、基礎A. B. C. D. .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強調了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經驗的同時,特別將中國35年來改革最重要的方法論與此相結合,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對這兩種改革理念理解正確的是推進實踐發(fā)展和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互相結合“頂層設計”是對“摸石頭過河”的辯證否定“頂層設計”重視整體,“摸石頭過河”重視局部既要看到理論對實踐的“依賴”,又要認識到理論對實踐的“超越”A.B . C . D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科學家乘坐深海潛水器在海底發(fā)現了一個溫度高達350c的熱泉口,泉口附近浮游著大得出奇的紅蛤、海蟹等生物。在沒有陽光、超過沸點、高壓的深海環(huán)境下還有生命,成為“無

9、法解答的復雜謎題”。經過近20年的研究,科學家破譯了這種特殊生物的基因圖譜,確定自然 界還有第三種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動證明了探測工具擴展了人類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的來源 現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fā)展推動認識的深化發(fā)展通過科技設備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是認識的基礎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是推動人們探索和研究的動力A.B .C .D.二、非選擇題:.今年是改革開放 35年,為此,某校高三學生圍繞著 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開展 了探究活動。同學們在活動中收集到以下幾個材料,并根據材料探究相關問題。材料: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問題大討論,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從而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先

10、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上述材料體現認識論中的哪些道理? (12分)2.6.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一、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真理的含義,懂得客觀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2)理解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知道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3)要看到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明確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二)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真理的內容,形成正確區(qū)分和判斷真理和謬誤的能力,正確對待真理和謬誤, 堅持真理反對謬誤(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二、學習重點難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課前預習案

11、】(20分鐘)、閱讀與思考:自主探究結合自己對課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問題1、思考: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嗎?2、思考:人們對同一對象的認識為何不同?3、思考:真理是永恒的嗎?4、思考:人類探求真理經過了一個怎樣的過程?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46-P49,在教材找出并勾畫以下知識,初步識記一、真理是客觀的.真理與謬誤(1)真理:是標志 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 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2)謬誤:人的認識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其中與客觀對 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 ,不符合的認識則是 。.真理的客觀性(1)真理的基本屬性是 ,真理面前 (2)產生不同認識的原因: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

12、個人的 、認識能力和 不同,對同一個 確定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 ,如果 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 。.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把適用于一定條件的 ,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就會轉化為謬誤。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 到認識,再從 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時代延續(xù)的,作為認識基礎的是不斷發(fā)展的。

13、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fā)展的。追求 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的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huán)是一種的前進或的上升。4.方法論: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要求我們,開拓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三、歸納與總結:根據你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識體系:【課堂探究案】(25分鐘)探究點一真理的特點17世紀,牛頓完成了創(chuàng)立經典力學的工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發(fā)現經典力學無法解釋兩類問題:一是怎樣認識高速運動的物體,二是怎樣認識微觀粒子。經典力學對這兩個問題無法解釋,這表明經典力學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和范圍,那就是低速運動的客觀物體。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正

14、確處理了宏觀物體的高速運動問題,人類獲得了新的認識,科學家提出了量子力學來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的規(guī)律性,并得到證實,人類獲得了新的認識。為什么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能否認經典力學的真理性?【誤區(qū)警示】誤區(qū)1:真理的基本屬性是客觀性,故真理屬于物質的范疇。評析:真理屬于意識的范疇,真理的客觀性主要強調真理內容的客觀性,以及檢驗真理標準的客觀性。誤區(qū)2:真理與謬誤相互包含。評析: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謬誤是不符合客觀對象的認識。真理與謬誤有著明確的界限,并非相互包含的關系。探究點二:追求真理的過程瑞士昆蟲學家保羅 米勒因發(fā)明DDT于1948年獲得諾貝爾獎。DDT因其穩(wěn)定性、脂溶性、藥效

15、性、藥效普適性等特點,一度大量生產普遍使用。后來發(fā)現DDT的使用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被絕大多數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化學工作者進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種新型殺蟲劑,代替了 DDT農藥,既能殺滅害蟲,又能減少污染,避免了對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運用有關認識論的知識分析人類對DDT認識發(fā)展的過程。【誤區(qū)警示】誤區(qū)1:只要立足實踐就能形成正確的認識。評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要想形成正確認識必須立足社會實踐。但是,由于受到實踐水平和認識能力的限制,我們的認識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誤區(qū)2:認識具有無限性,所以我們能夠徹底認識整個世界。評析:客觀物質實際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我們的認識也是伴

16、隨物質世界的發(fā)展,特別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但是我們并不能傾盡對整個世界的認識。【當堂檢測案】(1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8分)1.我國官方證實中國航母艦載機殲 -15成功降落在“遼寧艦”甲板上,在研制殲-15的過程 中,科研人員克服了電磁兼容等難題, 對艦載機的性能有了更深的認識, 彌補了我國航空艦載機的空白。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B.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解開自然之謎C.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變規(guī)律D.在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中,意識起著促進作用.下邊漫畫“所謂門檻,過去了便是門,過不去就成了檻”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認

17、識和改變規(guī)律是克服困難的條件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D .所謂門植,過去了便是門, 過不去就成了植對事物的認識受主體差異的影響辯證的否定是事物之間相互的否定A. B . C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 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對市場作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 的認識由最初的“基礎性作用”重新定義為“決定性作用”發(fā)展著的認識就是真理認識具有不確定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A.B.C.D.漫畫說的是:美國詩人伊利亞卡明斯基談到對中國古代詩人的了解時說:“西方對唐朝詩人是這樣認為的一一李白就是寫月亮的,

18、杜甫是寫大眾的,而王維是寫悲哀的。”中國與西方對同一詩人有不同的理解,反映了()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認識的差異根本上來自于實踐的差異性人們的實踐水平決定著人們的認識水平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A. B. C. D.二、非選擇題: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立足我國現代化建設實際,不斷深化對非公有制經濟性質、 地位的認識:十二大.號劫看的個體if鼻是4次展?jié)鷮⒁目茻o J十三大*魅H濟.中外合膏舍件簟部、外有H膏衽方、個體豌薛景亦才制超*處妻的雷光/十0把手笄0游血介兼劇關內星不是軌宣之計,而是一或常的方什J十五大“公育翻身主體.多料周哀短濟典腎文*是戌國社會貪工都跳除我的

19、基 泰鯉那制度,非公有制衽濟是我Ma會士文市展麻林立委如霞分J十六大梃出西個毫不薪事。甲”基不動孔胃聲度晨公有制及麻,球以蠢不勢*比!*支井和。導弊余木川雄驛愛底J寸N三中一心篇濟哀金#量舞是林會塞靈卡特H游的重費依山分* *A AH我登比艮衲蟲妻麻通J結合材料,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角度,說明黨對非公有制經濟性質地位的認識過程是 怎樣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 12 分)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單元概述思維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 屬于唯物辯證法范疇, 核心問題是從思想方法的角度揭示世界的狀態(tài)。本單元在全書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 在上承第二單元“世界是什么”的基礎上,進而描寫了 “世界怎么樣”

20、 ,下啟“如何認識社會,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正確進行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方法論準備。本單元內部的結構關系: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即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第七課、第八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即創(chuàng)新(第十課)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綜合探究)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2.6.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參考答案:【課前預習案】自主探究 1、不是,讀書是一種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而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的活動的活動。2、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手段。3、錯,完全脫離開人類社會的純粹的個人活動是不存在,但是人

21、類社會領域中的單個人的活動是存在的。4、錯。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是獲取認識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通過書本或者是別人的言行獲取知識,也可以通過上網獲取知識等。5、分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為只有實踐才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的橋梁。【課堂探究案】探究一:(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過程及其結果受到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制約,淮河改造把握了自然規(guī)律,尊重淮河的客觀實際。(2)實踐具有能動性。不同歷史時期的淮河真理方案,凸顯了意識的目的性、計劃性。堅 持了科學思想為指導。(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淮河治理關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凸顯了社會性。不同歷史時期治理方案不同,措施不同,可見歷史性。探究一

22、【誤區(qū)警示】誤區(qū) 1:實踐既是一種客觀的活動,又是一種主觀的活動。評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實踐活動是一種客觀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一種主觀認識指導下的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特點。但我們不能因為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特點,就認為實踐活動是一種主觀的活動。誤區(qū)2: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評析:人的活動可以分為認識世界的活動和改造世界的活動,認識世界屬于主觀活動, 不屬于實踐。改造世界活動又分為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活動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才是實踐活動。探究二:(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來源,是推動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2)出臺對闖黃燈

23、進行處罰的交通規(guī)定是保證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為了解決新的交通問題,需要對處罰規(guī)定進行進一步的修正。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是否對闖黃燈進行 處罰,以及處罰的力度等交通規(guī)定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檢驗。探究二【誤區(qū)警示】誤區(qū) 1: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唯一動力。評析:認識是多種力量作用的結果, 但實踐則是認識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是認識發(fā)展的第一推動力。誤區(qū)2:認識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評析: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如果不能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我們追求的認識也是毫無意義的。【當堂檢測案】1、A 2、C 3、C 4、C5、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正是由于改革開放的實踐活動

24、,才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 4分);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由于真理問題的討論,促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4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需要不斷發(fā)展。(4分)2.6.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參考答案:【課前預習案】自主探究 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對象的認識也會不同。3。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4、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人類認識經歷了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但人類認識是無限發(fā)展的。【課堂探究案】探究一:(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 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 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3)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作為科學認識,解決的是不同的問題,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是不同的。因此,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提出并不能證明經典力學是錯誤的。探究一【誤區(qū)警示】誤區(qū) 1:真理的基本屬性是客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