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調控預期加大動力煤價格高位松動_第1頁
政策調控預期加大動力煤價格高位松動_第2頁
政策調控預期加大動力煤價格高位松動_第3頁
政策調控預期加大動力煤價格高位松動_第4頁
政策調控預期加大動力煤價格高位松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行情回顧1、期貨市場4 月份,動力煤期價整體以強勢上行為主。3 月份,保供應措施逐漸退出,且兩會召開,市場安全檢查力度逐漸加大,對于超能力生產以及煤炭反腐繼續推進,產區供應明顯出現收縮,并且,4 月大秦線檢修即將開始,3 月下旬,環渤海港口庫存提前出現拐點,動力煤價格強勢反彈走高。不過,雖然工業生產旺盛,日耗同比偏高,但目前正處于傳統需求淡季,采購緊迫性并不強,加之 4 月上旬,發改委召開會議,強調保供穩價,要求各產區按照冬季最高產能組織生產,供應擔憂放緩下,動力煤期價展開顯著回調整理。但是,期價的下行可以說是戛然而止,4 月 9、10 日,貴州、新疆先后發生煤礦安全事故,造成 8人遇難,

2、21 人被困,疊加 3 月份山西地區先后發生三起安全事故,市場對安全檢查擔憂擴大,特別是政策段對此也高度關注,國家礦山安監局召開緊急會議,強調要遏制煤礦安全事故,各主產區也先后組織開展煤礦安全大排查工作,安全檢查力度進一步升級。可以說 4 月初,市場還預期供應預期好轉,但實際上,供應卻顯著收窄,動力煤主力合約價格迅速止跌并強勢反彈,漲勢目前仍在延續。然而,隨著淡季價格的飆升,雖然下游庫存同比偏低,但高價已經影響消費,需求端表現相對克制,高價缺乏需求支撐,價格的上行主要依賴于供應持續收緊,隨著政策調控措施逐漸落實,且大宗商品上漲已經吸引了政策端關注,調控預期增加,價格漲勢已經有所放緩。截止到 4

3、 月 28 日,動力煤主力 9 月合約價格報收于 758.0元/噸,較 3 月底大幅上調 78.6 元/噸,漲幅 11.57%。本月,隨著主力資金的大規模移倉換月,動力煤 9 月合約多空主力出現明顯增持,截止到 4 月 28 日,動力煤 5 月合約前二十名多頭主力持倉 155879 手,較上月底大規模增加 122159 手,前二十名空頭主力持倉 154848 手,較上月底大幅增加 122565 手,前二十名主力凈多單 1031 手。圖 1 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日 K 線圖數據來源:文華財經 2、現貨價格港口現貨與期價走勢雷同,月初,供應端影響下,汾渭能源公布的 CCI5500 大卡動力煤價格指數

4、延續強勢,最高上行至 742 元/噸,不過,需求正處于淡季,加之政策保供應政策影響下,港口現貨報價震蕩回調,最低下行 724 元/噸。但是,保供應措施實際落地效果不佳,貴州以及新疆煤礦連續出現礦難事故,影響惡劣,產區安全檢查力度進一步升級,供應由預期增加到實際收窄,這種落差影響下,港口價格迅速止跌上漲,4 月中旬漲幅擴大。不過,價格上行后引發政策端高度關注,加之需求端采購相對克制,缺乏需求配合情況下,4 月下旬,價格漲勢逐漸放緩。截止到 4 月 26 日,汾渭能源公布的 CCI5500 大卡動力煤價格指數最高上行至 792 元/噸,較 3 月底上行 67 元/噸。環渤海價格指數高位震蕩。由于受

5、到年度長協價格影響,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較現貨價格走勢節奏略有一定的差異。4 月份,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波動有限,截止到 4 月 28 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 590 元/噸,較 3 月底上調 5 元/噸。圖 2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數據來源:wind 3、期現價差本月,動力煤主力合約轉移至 9 月,遠期期價一直處于貼水狀態。目前市場最為焦慮的是供應緊缺問題,短期市場看漲預期濃厚,加上環渤海港口庫存下降,市場對交割憂慮較強,期貨市場近期走勢遠強于遠月,雖然移倉換月影響下,9 月合約有一定的補漲,但依然處于深貼水狀態。截止到 4 月 27 日,動力煤 9 月合約較北方秦皇島港山西產動力末

6、煤報價偏低 47.00 元/噸。按照歷史對照來看,目前基差處于除 2017 年外同期偏低水平,期價能否順利展開下調,還需進一步關注現貨價格走勢動態。圖 3 動力煤主力合約期現價差走勢數據來源:wind 二、影響價格因素分析3 月份,面對供應端持續收緊,價格走勢非常強勁,不過,隨著政策調控預期加大,供應端供應壓力預計將有所減輕,來自于供應端支撐或有減弱。當然,后期,我們還需要關注保供應措施落地實際效果,特別是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7 月 1 日前,安全檢查難有放松下,供應是否回暖。需求方面來看,4 月份需求采購謹慎,缺乏配合下,港口價格漲勢逐漸回歸理性,但迎峰度夏前補庫需求不可回避,可能會對市場形

7、成支撐。此外,清潔能源發電情況也需重點關注。(一)供應繼續增量空間有限1、產地情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 3 月份,全國生產原煤 3.4 億噸,同比下降 0.2%,比 2019 年 3 月份增長 9.4%,兩年平均增長 4.6%,日均產量 1099 萬噸,一季度,全國生產原煤 9.7 億噸,同比增長 16.0%,比 2019 年一季度增長 15.4%,兩年平均增長 7.4%。雖然保供應政策退出,安全檢查力度加大,但 3 月份產量穩定在 3.4 億噸以上水平,國內供應能力正在增強。分產區來看,3 月份,山西原煤月度產量 10096.8 萬噸,同比增長 4.7%,即便安全檢查影響,目前山

8、西原煤月度產量依然居于近幾年高位水平,1-3 月份,山西地區累計原煤產量 2.85 億噸,同比增 25.7%。不過,3 月下旬至 4 上旬,山西地區先后發生 4 起安全事故,造成多人遇難,山西省內正在開展安全大排查工作,安全檢查力度逐漸加大,制約供應增量。并且,山西省十四五規劃中針對煤炭開發只提到:“要合理控制煤炭開發規模,原煤產量穩定在 10 億噸左右”。山西省能源局發布的公告顯示,截止 2021 年 2月底山西省共有生產煤礦 671 處,其中有發布產能公告的有 634 處,合計產能 101410 萬噸。如果按照核定產能來看,未來 9 個月,剩余產能核算產能不足 8 億噸,安全環保控制超能力

9、生產,產量繼續釋放空間有限。陜西地區來看,3 月份,陜西原煤產量 5873.7 萬噸,同比增長 2.5%;累計原煤產量 1.6364 億噸,同比增 8.3%。陜西省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持續優化煤炭產業結構,到 2025 年,全省原煤產量達到 7.4 億噸。2020 年,原煤產量在 6.8 億噸,正常增產的情況下,預計 2021 年陜西原煤年度產量在 6.8-7.4 億噸之間。如果按照目前產量來看,剩余產能可能在 5.2-5.8 億噸,折合未來剩余 9 個月月均產能不超過 5700-6300 萬噸,2020 年 4-12 月月均產量 6000 余萬噸,如果按照這個量計算,陜西地區未來增產空間也并

10、不充裕。內蒙古地區來看,3 月份,內蒙古原煤產量 8571.7 萬噸,同比增長同比下降 5.8%。累計原煤產量 2.5396 億噸,同比增 12.7%。內蒙古十四五規劃提出:煤炭產能動態穩定在 13 億噸左右。規劃中除了“合理控制煤炭開發強度”外,還提到要“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而 2020 年,年產量在 10 億噸左右,中長期而言,煤炭產能持續釋放,還需主要關注內蒙古產能釋放情況。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內蒙古倒查腐敗工作并沒有結束,產區受此影響相對較為明顯,3 月份內蒙古產量就出現同比下降,在產區檢查高壓以及反腐工作共同作用下,蒙煤實現增量,仍有較大困難。綜合來看, 4 月份以來,國內安全檢查

11、形勢格外嚴峻,隨著各省份的不斷推進,煤炭生產受到波及,整改以及檢修影響,部分煤礦供應明顯收窄。特別是超能力生產檢查影響下,主產區煤管票形勢很難放松,特別是臨近下旬,煤管票限制愈發明顯,目前內蒙古、陜西受此制約明顯。并且,目前山西地區部分煤礦正在資產整合,為了安全,大部分低生產狀態。今年是建黨 100 周年,主產地煤礦安檢力度或難以松懈,預計短期內煤炭產能釋放將受到一定影響,供應增量有限,坑口報價持續走高。全國煤炭產量月度情況38000360003400032000300002800026000240001月內蒙古月度原煤產量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3年

12、均值20192020 2021圖 4 全國原煤產量圖 5 內蒙古原煤產量對比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市場新聞 圖 6 山西原煤產量圖 7 陜西原煤產量對比山西原煤產量20000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1-2月 3月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市場新聞 2、進口量預期有收縮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1 年 3 月中國煤及褐煤進口量 2732.9 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 50.4 萬噸,下降 1.81%,環比 2 月份增加 655 萬噸,增長 31.58%。 雖然目前國內各關區進口煤(除澳洲煤外)均可順利通關,并不對煤炭進口多加干預,不過,環比進口

13、增長的情況并未持續。這種情況主要是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推動煤價大幅反彈,海運費大幅攀升,加之澳煤主產地因洪澇災害而導致國際煤價重心抬升,進口倒掛下,4 月份進口量顯著收窄。并且,印尼進入齋月,產量供應預期增加受到限制,外貿煤預計短期增量可能相對有限。目前,市場反饋,5 月份預到船舶也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短期進口量預計增幅有限。不過,印度疫情爆發呈不可控之勢,或拖累國際煤炭采購需求,一旦國際煤價格回落,進口優勢恢復下,進口量有望急速恢復。但是,疫情在印度爆發,是否會出現擴大,影響到海運市場甚至是影響到我國煤炭進口通關政策,還需進一步關注。圖 8煤炭月度進口量對比圖 9煤炭月度累計進口量 數據來源:w

14、ind (二)中間環節積極調運1、鐵路運量維持高位月份,大秦線完成貨運量 3599 萬噸,同比增長 11.63%,日均運量 116.10 萬噸,大秦線日均開行重車 77.5 列,其中:日均開行 2 萬噸列車 58.8 列。2021 年 1-3 月,大秦線累計完成貨物運輸量 10756萬噸,同比增長 23.17%。不過,4 月 6 日至 30 日,大秦線正在開展春季集中修,鐵路運量下降,加上 4月 16 日唐山發生 4.3 級地震,車輛口停,單日運量大幅度變化,后續個別時間段運行秩序也較差,鐵路單周運量出現下滑,日均運量下降至百萬噸以下,整體煤炭運量顯著下滑。不過,大秦線檢修期間,運量基本處于正

15、產檢修期間范圍,并沒有大幅降低,受到一季度運量持續增長影響,整體累計運量出現增長。截止到 4 月 22 日,大秦線累計完成運量 13027.12 萬噸,同比上漲2247.37 萬噸。張唐鐵路來看,在大秦線檢修期間,張唐鐵路運量同比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秦線檢修而造成的運力減少。張唐鐵路 4 月份運量較為可觀,較 3 月份日均運量增長 2 萬噸左右,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 12萬噸,遠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月底,大秦線檢修即將結束,鐵路運量將有一定的回暖,在發改委保供應調節下,鐵路方面也將積極發運,大秦線日均運量有望增長 20-30 萬噸左右,將促進環渤海港口庫存回暖。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坑口端報價

16、依然較為強勢,而港口報價已將逐漸止漲企穩,后期,港口與產地報價價差有可能走弱,倒掛問題可能會制約貿易商采購積極性,鐵路運量或也受到一定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本月,目前,浩吉鐵路入寧通道計費徑路調整事宜,已正式獲國家鐵路集團核準實施。浩吉鐵路是中國“北煤南運”戰略運輸通道,全長 1814 公里,共設 77 個車站,年輸送能力可達 2億噸。自浩吉鐵路開通運營以來,雖然從路網上與太中銀鐵路實現了“物理”上的互聯互通,但蒙煤、陜煤進入寧夏及區內工業產品外運均為繞行計費徑路,致使鐵路運輸優勢難以有效發揮。經西部創業相關負責人初步測算:從浩吉鐵路納林河站發往寧夏太中銀鐵路梅花井站的煤炭,由原來的每噸 159

17、 元降至57 元,降幅達 64%;計費徑路里程由原來的 1445 公里降至 301 公里。從鄂爾多斯大牛地站發往寧東基地梅花井站的煤炭,由原來的每噸 109 元降至 78 元,降幅達 28%。浩吉鐵路計費徑路調整后,鐵路運輸比公路運價平均每噸低 10 元,最高每噸低 30 元左右。浩吉鐵路運量有望增加,將減輕鐵水聯運壓力。圖 10 大秦線以及張唐鐵路日均運量圖 11張唐鐵路接入列數 數據來源:網絡新聞 圖 12 秦皇島與山西產地價差 數據來源:網絡新聞 2、環渤海港庫存增加仍有難度供應端持續收緊,加之主要鐵路線路檢修,4 月份,大秦線檢修導致運量下降,港口鐵路煤炭調入量出現下降,截止到 4 月

18、 27 日,環渤海重要港口(黃驊港、曹妃甸港、秦皇島港、京唐港、京唐東港)(下文同)數據調入量 3771 萬噸,較 2020 年同期大幅偏高 870 萬噸左右,當然,2020 年疫情爆發導致該年基數偏低,目前 4 月份運量基本處于往年正常波動范圍,較 2019 年略有下降 30 萬噸左右。目前正處于 4 月傳統需求淡季,短期采購需求壓力也正在減弱,不過,整體來看,調出量依然高于調入量。截止到 4 月 27 日,同一統計口徑下,港庫調出量 4062.1 萬噸,較 2020 年同期顯著偏高 1290.5萬噸,甚至較 2019 年同期也偏高 126 萬噸。顯然,經濟高增長情況下,整體港口調出量明顯高

19、于調入量,入不敷出情況下,環渤海港口庫存顯著下降。截止到 4 月 27 日,環渤海重要港口煤炭庫存 1350.0 萬噸,較 3 月底下降 184 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 600 萬噸左右,較 2019 年同期下降 300 萬噸,整體庫存水平依然偏低。雖然,4 月底,大秦線結束后,將有助于改善環渤海港庫存壓力,但庫存持續處于偏低水平,特別是迎峰度夏前,下游企業有補庫壓力,中間環節庫存下降,將加大供需雙方的直接矛盾。不過,港口報價持續拉漲后,已經運行在高位水平,高價已經對需求產生抑制,短期庫存壓力并不大。但是,環渤海港庫存水平依然非常關鍵,若在需求旺季前難以實現正向增長,在供需收緊之際,將成為非常大

20、的不確定因素,2020 年四季度的強勢就有庫存偏低的原因。南方港口來看,南方港口及沿海港口庫存下行,而江內港口庫存繼續上行。目前部分電廠負荷率偏高,釋放部分補庫需求,但由于煤價連續跳漲,市場恐高情緒升溫,終端觀望心態漸起。目前南方港口庫存震蕩運行。圖 13 環渤海港煤炭鐵路調入量圖 14 環渤海港煤炭吞吐量數據來源:wind 圖 15 環渤海港重要港口場存圖 16 南方主要港口煤炭庫存數據來源:wind 3、海運情況4 月份,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好轉,國家間采購補庫需求增加,國際海運價格顯著攀升。鐵礦石貿易旺盛,南美糧食上市后貨盤持續釋放,運力采購需求增加,提振海運費持續攀升。截止到 4 月 27

21、 日,該指數已經上漲至 2889 點,處于近幾年的最高水平,較 3 月底增長 843 點。國內市場來看,海運費先揚后抑,4 月上中旬,安全檢查力度加大,導致煤炭市場價格持續拉漲,市場看漲預期濃厚,加上環渤海港口煤炭庫存持續下降,終端采購需求略有增加,加上非煤貨運需求旺盛,運力稍顯緊張,海運費一度大幅上行,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 CBCFI 煤炭綜合運價指數最高上行至 1437.86 點,不過,高價已經影響采購需求,加之政策調控預期加大,市場采購意愿更為謹慎,加上北上船舶運力持續充足,海運費出現明顯回落。截止到 4 月 27 日,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 CBCFI 煤炭綜合運價指數上報收于 1205

22、.32 點,較 3 月底上調 24.38 點。對于后市而言,雖然目前運費遠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但目前下游電廠庫存偏低,需求旺季前仍有采購補庫壓力,或對運價形成支撐。但是,我們也需要考慮到,印度疫情爆發,是否會造成全世界范圍內擴散,國際海運是否受到波及,國內兼營船外流可能下降,海運費繼續增長可能性也將相對較弱。圖 17 煤炭運價綜合指數 數據來源:wind (三)需求形勢向好1、經濟預期向好4 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公布了 2021 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 249310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18.3%,比 2020 年四季度環比增長 0.6%;比 2019

23、年一季度增長 10.3%,兩年平均增長 5.0%。GDP 呈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經濟呈現明顯復蘇態勢,其中,工業經濟增長最為亮眼,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24.5,兩年平均增長 6.8。而第三產業也呈現明顯復蘇態勢。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出口需求依然表象強勁,3 月中國出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長 30.6,盡管較存在低基數效應的 1-2 月下滑 30.0 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近年來高位,外需持續修復,帶動國內出口需求增加。不過,印度疫情呈現失控狀態,新冠病毒經過變異后傳染性以及致死率正在顯著攀升,是否會擴大至全世界范圍,仍有很大風險,并且,中國崛起之路仍面臨各國施壓,未來貿易壁

24、壘也不容忽視。投資方面來看,一季度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 29.8,兩年平均增速-2.0,降幅較 1-2 月收窄 1.4 個百分點。盡管當前制造業投資仍弱于 2019 年同期,但企業利潤上升和出口增速高企將促使企業的預期和投資意愿向好。1-2 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 1.79 倍,兩年平均增長 31.2。但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高增長不可持續。3 月房地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長 7.7,較 1-2 月略升 0.1 個百分點。房地產調控加碼,金融政策收緊,房企的銷售和資金回籠速度下滑遏制后續土地投資動能,房地產投資后續承壓。一季度基建投資兩年平均增長 2.3,較 1-2 月上升 3.9 個百分點。隨著經

25、濟恢復、逆周期調節的必要性大幅下降以及地方財政緊張程度加劇,基建投資面臨壓力。消費方面來看,3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34.2,兩年平均增長 6.3,較 1-2 月上升 3.2個百分點。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長 33.9,兩年平均增長 4.2。3 月商品零售、餐飲消費同比分別增長 29.9和 91.6,2 年平均增長 6.9和 0.9。3 月限額以上住宿業企業客房收入同比增長 138.1,兩年平均下降 4.9。但是,與消費持續增長不同的是,國內失業率雖然略有回落,但依然不容樂觀,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也遠不及消費增幅,加上較高的居民杠桿率,消費復蘇還有待恢復。此外,疫情發生以來,由于全球

26、經濟復蘇共振、美元流動性泛濫、美國超發貨幣下,大宗商品漲價明顯,輸入性通脹壓力正在增加。圖 18 我國 GDP 以及各產業累計值 數據來源:wind 2、 全社會用電量繼續高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 月份,全社會用電量 663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9.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 6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6.5%;第二產業用電量 4615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1.2%;第三產業用電量 101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42.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 930 億千瓦時,同比下降 5.3%。隨著疫苗接種逐步推進,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第三產業也正處于加速恢復時期,帶動整體用電量同比大幅增

27、長。受經濟回暖及疫情導致用電量增速低基數效應,2021 年 1-3 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 19219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1.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 21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6.4%,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貢獻率 12.2%,環比提高 0.5 個百分點,去年同期貢獻率還是負值;第二產業用電量 12625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4.1%,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貢獻率 75.37%,環比基本持平,同比略有小幅下降;第三產業用電量 333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8.2%,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貢獻率 19.96%,環比大幅增長 3.8 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 305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8、 4.7%。具體行業來看,制造業用電量增速快速攀升。2021 年 1-3 月,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 26.6%,增速快速回升;兩年平均增速為 7.8%,較 2019 年同期增速同比提高 4.3 個百分點。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同比增長 18.9%,兩年平均增速 10.4%,較 2019 年同期提高 7.6 個百分點。其中,建材行業累計增速高達 40.9%,有色、化工、黑色用電量增速均超過兩位數,分別為 12.1%、14.0%和 20.9%。受益于外需回升、內需釋放,以及短期出口替代效應,基建行業運行恢復速度和運行狀況均超過預期。圖 19 全社會用電量圖 20 歷年 3 月份累計用電量對比數據來源

29、:wind 3、傳統煤電短期依然偏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 月份,2020 年全年全國絕對發電量 6579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7.4%。其中,火力發電量 495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5.7%;水力發電量 670 億千瓦時,同比減少 11.5%;核能發電量 342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1.7%;風力發電量 47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4%;太陽能發電量 141 億千瓦時,同比減少 0.6%。水力發電量同比持續下滑,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增幅有限,導致火電調峰發電壓力較大,火電同比增幅依然較大。1-3 月份,2020 年全年全國絕對發電量 1905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9%。其中,火力發電

30、量 143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21.1%;水力發電量 1959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0.5%;核能發電量 926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8.8%;風力發電量 140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30.9%;太陽能發電量 38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4.1%。雖然 1-2 月份清潔能源發電依然出力可觀,但火電調峰壓力不改,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據市場反饋,3 月上旬,清潔能源發電并不樂觀,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 9%,較 2019 年同期下降 20%,華南地區降水偏少也可能會加大主產區水電難度,風電表現不及預期,3 月分風電環比下降 7%。圖 21 歷年 2 月累計發電量情況對比數據來源:wind 圖

31、 22 火電消費占比季節性規律圖 23 水電電消費占比季節性規律數據來源:wind 圖 24 風電發電季節性情況圖 25 光伏發電季節性情況 數據來源:wind 4、下游企業仍有補庫壓力目前,正處于傳統電煤需求淡季,從沿海八省電廠煤炭日耗來看,持續保持平穩運行,根據歷史數據來看,在未來一個月內,電廠煤炭日耗都不會出現明顯的走高。截止到 4 月 21 日,沿海八省耗煤 181萬噸,較上周同期減少 1 萬噸,下降 0.7%, 較上月同期減少 4 萬噸,下降 2.2%,較上年同期增加 21萬噸,增長 13.3%。電煤需求表現相對穩定,采購謹慎。而庫存來看,截止到 4 月 21 日,沿海八省電廠煤炭庫

32、存為 2354 萬噸,較上周同期增加 74 萬噸,較上月同期減少 39 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 766 萬噸,即便較 2019 年同期,也下降接近 300 萬噸。面對價格的持續拉漲,電廠采取謹慎采購的態度,不過,在迎峰度夏前,還是有一定的需求增長。如果按照發改委要求的淡季庫存可用天數 20 天以上的話,中期采購壓力仍較大。4 月 12 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 2021 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的通知,提出了嚴格落實最低庫存制度,實行淡旺季差別化存煤標準,電廠存煤可用天數淡季保持在 20 天以上,力爭達到 30 天,有特殊困難的企業也要保持在 15 天以上;旺季存煤可用天數要保持在 15 天以上,確有困

33、難的也不得低于 7 天。如果按照發改委要求,電廠采購備貨壓力依然不小,如果按照目前日耗水平,要在 5 月底前庫存攀升至 20 天那個,那么采購量在現有基礎上,要增加超過 1200 萬噸,如果庫存水平需要攀升至 30 天,那么在目前采購消耗基礎上,增加超過 3000 萬噸,采購補庫壓力較大。當然,這個儲備能力建設的通知,并不是硬性規定,具體增量可能并不如預期般嚴峻。圖 26 沿海八省電廠煤炭日耗圖 27 沿海八省電廠煤炭庫存數據來源:網絡新聞整理 5、降水情況需關注從目前反饋情況來看,4 月份水電已經追平去年同期水平,但由于 2020 年水電基數偏低,整體水電出力仍不及預期,不過隨著后期汛期到來

34、,降水量增加將帶動水電步入傳統生產旺季,特別是烏東德水電站目前全部正常投產,白鶴灘水電站也將在 7 月逐漸開始生產,水電預期有較大增幅,有利于減輕火電壓力。不過,從云南地區來看,省內火電存煤量非常低,導致該地區整體發電還是相對緊缺。而一季度,西南地區整體淶水情況較差,西南地區可外運電量預計相對有限,5 月份,我國南部地區居民用電量將隨著氣溫的攀升而逐漸增加,西南外調運量的減少,將加大廣東、廣西地區用電壓力,加劇局部地區煤電緊張。此外,白鶴灘雖然逐漸建成,但其配套外運特高壓線路仍在建設中,年內而言,可能會對四川、云南省內供電有所增加,但對于湖廣地區而言,補充作用非常有限。此外,美國氣象局公布的海

35、水溫度來看,連續五個月水溫偏低超過 0.5,拉尼娜氣象仍需警惕,其不僅僅會造成東北地區冬季極寒,也會造成南方地區降水量偏少。圖 28 拉尼娜氣象或導致南方降水量偏少數據來源:網絡新聞整理5、工業有較強樂觀預期3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 14.1 %。從環比看,3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 0.60%。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24.5%;比 2019 年同期增長 14.0%,兩年平均增長 6.8%。工業生產形勢旺盛,企業盈利能力也在增加,13 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253.8 億元,同比增長 1.37 倍,比 2019 年 13 月份增長

36、50.2%,兩年平均增長 22.6%。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 月份,全國單月水泥產量 1.97 億噸,同比增長 33.1%,2021 年 1-3 月份,全國累計水泥產量 4.39 億噸,同比增長 47.3%。產量同比激增的同時,水泥行業企業盈利水平也大幅增長,并且,隨著北方天氣轉好,水泥行業將進入需求旺季,市場看漲預期樂觀,水泥行情價格也在持續增長。生鐵方面來看,中國 3 月份生鐵產量 7475 萬噸,同比增長 8.9%;中國 1-3 月份生鐵產量 22097萬噸,同比增長 8.0%。5 月份,正處于傳統生產旺季,工業端對煤炭的需求仍較強,短期仍會形成提振。不過,3 月下旬以來,環保要求正

37、在增加,部分省份鋼材行業也受到影響,提振力度或有減弱。并且,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后已經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政策端對此高度關注。此外,房地產、基建高速增長的可能性較弱,工業生產的長期增長形勢仍不容樂觀。圖 29 全國水泥產量圖 30 全國生鐵產量數據來源:wind (三)、其他因素1、政策調控不可忽視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拉漲,政策端也高度關注。4 月 8 日、9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企業家座談會、以及國務院金融發展委員會議上提到,要加強原材料的市場調節,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發改委也多次發文強調,原材料價格調節,價格不具備長期上行基礎等;此外,工信部在 4 月 20日也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舉措推動穩定原材料價格,加強運行監測和價格監管,穩定市場預期,及時發布運行情況,做好輿情引導,防范市場恐慌性購買或者囤貨。配合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壟斷市場、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而煤炭方面,價格持續上漲后,保供應穩價逐漸顯現。4 月 7 日,國家發改委召集能源局煤炭司,國鐵集團貨運部,各央企電力集團,神華,中煤,秦皇島港,以及建材、鋼鐵、化工、煤炭和電力協會開會。要求增產增供,按冬季最高產量組織煤礦生產,給各煤礦設定指標。穩定煤價,發揮長協壓艙石作用,不準跟風漲價。把握進口煤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