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屆高考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6套新人教人教下學(xué)期_第1頁
2007屆高考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6套新人教人教下學(xué)期_第2頁
2007屆高考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6套新人教人教下學(xué)期_第3頁
2007屆高考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6套新人教人教下學(xué)期_第4頁
2007屆高考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6套新人教人教下學(xué)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2007屆高考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6套新人教人教下學(xué)期2007屆高考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1-6套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1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李洪之,本名文通,恒農(nóng)人。會永昌王仁隨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潛相餉遺,結(jié)為兄弟,遂便如親。頗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誅,元后入宮,得幸于高宗,生顯祖。元后臨崩,昭太后問其親,因言洪之為兄。與相訣經(jīng)日,具條列南方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號為顯祖親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與洪之相見,敘元后平生故事,計長幼為昆季。后為懷州刺史,征拜內(nèi)都大官。河西羌胡領(lǐng)部落反叛,顯祖親征,命洪之與侍中、東郡

2、王陸定總統(tǒng)諸軍。輿駕至并州,詔洪之為河西都將討山胡。皆保險拒戰(zhàn)。洪之筑壘于石樓南白雞原以對之。諸將悉欲進攻,洪之乃開以大信,聽其復(fù)業(yè),胡人遂降。顯祖嘉之,遷拜尚書外都大官。后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設(shè)禁奸之制,有帶刃行者,罪與劫同,輕重品格,各有條章。于是大饗州中豪杰長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騎分部覆諸要路,有犯禁者,輒捉送州。宣告斬決。其中枉見殺害者百數(shù)。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雖相羈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為道,廣十余步,示以軍行之勢,乃興軍臨其境。山人驚駭。洪之將數(shù)十騎至其里閭,撫其妻子,問所疾苦,因資遺之。眾羌喜悅,求編課調(diào),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頗有威惠,而刻害之聲聞于朝野。洪之素非廉清

3、,每多受納。時高祖始建祿制,法禁嚴峻,司察所聞,無不窮糾。遂鎖洪之赴京。高祖臨太華,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贓狼藉,又以酷暴。高祖親臨數(shù)之,以其大臣,聽在家自裁。及臨自盡,沐浴換衣。防卒扶持,將出卻入,遍繞家庭,如是再三,泣嘆良久,乃臥而引藥。(節(jié)選自魏書李洪之傳)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夜密遣騎分部覆諸要路 覆:埋伏 B雖相羈縻,王人罕到 羈縻:籠絡(luò) C洪之善御戎夷,頗有威惠 御:治理 D司察所聞,無不窮糾 糾:糾正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手以付洪之 B與洪之相見 , 筑壘于石樓南白雞原以對之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C所入十倍于常 D乃臥而引

4、藥 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人而徐趨,至而自謝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李洪之“酷暴”的一組是 有帶刃行者,罪與劫同 有犯禁者,輒捉送州,宣告斬決 洪之芟山為道,廣十余步 洪之筑壘于石樓南白雞原以對之 其中枉見殺害者百數(shù)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納 A B C D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誅殺后進宮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顯 祖,其實李洪之并不是顯祖的親舅舅。 B李洪之雖然為人酷暴,但他對赤葩渴郎羌卻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興,紛紛要求編人戶籍,繳納租稅。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區(qū)的羌胡部落,安撫赤葩渴郎羌部,為國出生入

5、死,最后還是免不了被賜死,可見官場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臨死時,沐浴換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挾持著,圍著家里的院子繞了好幾圈,哭泣嘆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諸將悉欲進攻,洪之乃開以大信,聽其復(fù)業(yè),胡人遂降。譯文:(2)洪之將數(shù)十騎至其里閭,撫其妻子,問所疾苦,因資遺之。譯文:(3)高祖親臨數(shù)之,以其大臣,聽在家自裁。譯文: 參考答案 1D(糾:檢舉)2D(連詞,表順承。譯為。就”、“然后”等。A介詞,譯為“用”、“拿”;連詞,表目的。譯為“來”。B介詞,譯為“跟”、“同”;動詞,譯為“結(jié)交”、“交好”。C介詞。譯為“比”;介詞,譯為

6、“對于”。)3A(是開山修路,是構(gòu)筑堡壘來對付山胡,是說洪之不清廉,貪污受賄)4c(李洪之被賜死是因為他殘暴和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場黑暗)5(1)(3分)將領(lǐng)們都想發(fā)兵進攻,李洪之卻對山胡開誠布公,聽?wèi){他們各自重新恢復(fù)正常的生計,胡人就投降了。(2)(3分)李洪之率領(lǐng)幾十名人馬到他們的聚居地,安撫他們的妻兒,詢問他們生活中的疾苦,接著就發(fā)給他們錢物。(3)(2分)高祖(孝文帝)親自對李洪之?dāng)?shù)說他的罪行,因為他是大臣,判決讓他在家中自殺。參考譯文:李洪之,本名文通,恒農(nóng)人。正碰上永昌王拓拔仁跟隨太武帝南征,得到了元皇后李氏姐妹兩個人,李洪之以同宗人的身份私下給李氏姐妹饋送東西,結(jié)成兄弟姐

7、妹,于是就像親兄妹一樣。李文通漸漸了解到元皇后在南方的兄弟的名字,就改名為洪之。到了拓拔仁因事被誅戮后,元皇后作為罪人的家屬送進宮里,被高宗(文成帝)寵幸,生下了顯祖(獻文帝)。元皇后臨死時,昭太后問起她的親人,于是元皇后就說李洪之是她的兄長。和李洪之訣剮時談了一整天,一一列出在南方的各位兄長李珍之等人的名字,親手交付給李洪之。李洪之因此而被稱為顯祖(獻文帝)的親舅父。太安年間。李珍之等兄弟來至京師,和李洪之相見,敘說元皇后生平情況,互相計算年齡大小進行排行。后來升任懷州刺史,召入京城拜為內(nèi)都大官。河西地區(qū)的羌胡部落反叛朝廷,顯祖(獻文帝)親自率兵征討,任命李洪之和侍中、東郡王陸定總管各路人馬

8、。獻文帝到達并州,下詔命令李洪之為河西都將征討山胡。山胡都據(jù)險抵御。李洪之在石樓南邊的白雞原構(gòu)筑堡壘對付山胡。部下的將領(lǐng)們都想進攻。李洪之對山胡開誠布公,表示既往不咎。聽?wèi){他們各自重新恢復(fù)正常的生計。胡人就投降了。獻文帝表示嘉獎,提升他為尚書外都大官。后來又出任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到達刺史治所就制定了禁止為非作歹的制度,規(guī)定有人帶刀外出行走,就和搶劫一樣懲處。輕重高下的等級。各有明文規(guī)定。為此大設(shè)宴會。宴請州中的豪強和年長有地位的人,向他們通告法律制度。又在夜里秘密派遣騎兵分別埋伏在各主要道路上。有觸犯禁令的,就抓起來送至州里,公開宣布斬首。其中冤枉被殺的數(shù)以百計。赤葩渴郎羌居住在深山窮谷之中

9、,朝廷雖然加以安撫。但朝廷的使者卻很少來到。李洪之在山上砍樹割草開出山路,寬十多步,讓赤葩渴郎羌看著像在做進軍的準備,于是發(fā)兵臨近羌人的境內(nèi)。山中的羌人大為驚駭。李洪之率領(lǐng)幾十名騎兵到他們的聚居地,安撫他們的妻兒,詢問他們生活中的痰苦。接著就發(fā)給他們錢物。各部羌人很是高興,要求編入戶籍繳納租稅,政府因此收入比往常多出十倍。李洪之善于治理戎人夷人,很能恩威并施。可是苛刻的名聲卻傳遍了朝廷和民間。李洪之素來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賄賂。當(dāng)時高祖(孝文帝)開始建立發(fā)給官吏俸祿的制度,法規(guī)禁令都很嚴峻,官員們偵察了解的情況。無不一一揭發(fā)檢舉。因此就把李洪之鎖送京城。高祖(孝文帝)登太華殿,在殿前召集文武百官

10、,有關(guān)官員啟奏李洪之收受賄賂,聲名狼藉,又殘酷暴虐。高祖(孝文帝)親自對李洪之?dāng)?shù)說他的罪行,因為他是大臣,判決讓他在家中自殺。等到將要自盡,沐浴后換好衣服。由看管他的士兵挾持著,他已經(jīng)要出去自盡又退了回來,圍著家里的院子繞了一圈,像這樣有好幾次,哭泣嘆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15題。 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其父,為縣吏,得罪于令,收將殺之?;帜晔唬8┓麻T,晝夜號泣。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恢長好經(jīng)學(xué),事博士焦永。永為河?xùn)|太守,恢隨之官,閉廬精誦,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guān)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篤志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

11、行服。歸,復(fù)為功曹,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同郡楊政數(shù)眾毀恢,后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xiāng)里歸之。辟司空牟融府,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恢以與倫同郡,不肯留,薦潁川杜安而退。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yīng)。 后征拜議郎。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恢數(shù)上書諫爭,朝廷稱其忠。入為尚書仆射。是時河南尹王調(diào)、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縱舍自由?;舟雷嗾{(diào)、阜,并及司隸校尉。諸所刺舉,無所回避,貴戚惡之。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恢謝不與通。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諫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恢嘆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諫曰:“臣聞百王之失,皆由權(quán)移于下。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

12、不救,其極不測。方今之宜,上以義自割,下以謙自引?!睍嗖皇?。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未親萬機,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竇憲因是風(fēng)厲州郡迫脅?;炙祜嬎幩馈5茏涌\絰挽者數(shù)百人,庶眾痛傷之。后竇氏誅,帝始親事,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jié),除子己為郎中。 (后漢書樂恢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 矜:憐憫B(tài)、諸公多其行,連辟之 多:稱贊C、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 容:接受D、以示天下之私 私:偏愛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諸弟子皆以通關(guān)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

13、謝 C、竇憲因是風(fēng)厲州郡迫脅 善戰(zhàn)者因勢而利導(dǎo)之 D、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3、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樂恢“耿介”性格的一組是后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guān)被系,恢皦不污于法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 A、 B、 C、 D、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樂恢為人至孝。父親因得罪了縣令而被關(guān)押,年幼的樂恢晝夜痛哭不已,他的行為感動了縣令,最后父親得以釋放。 B、老師焦永“以事被考”后,樂恢“不污于法”,拒絕為他托關(guān)系找門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殺,他

14、“獨奔喪行服”:這與他的性格有關(guān)。 C、蜀郡太守第五倫與樂恢是同郡故人,所以當(dāng)?shù)谖鍌惾〈踩跒樗究諘r,樂恢在推薦了杜安之后,堅決請退,表現(xiàn)了他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陽令與權(quán)貴竇憲相互勾結(jié),為非作歹。樂恢不畏權(quán)貴,上書彈劾竇憲兄弟,因竇太后的庇護,勸諫不但沒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同郡楊政數(shù)眾毀恢,后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xiāng)里歸之。 譯文: 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譯文: 參考答案: 1、D(私:個人的)2、C(因:介詞,“趁機”“根據(jù)”。A、以:介詞,表原因。B、乃:連詞,于是。D、而:連詞,并且)3、D4、C( “故人”無根據(jù)

15、)5、同郡的楊政多次當(dāng)眾詆毀樂恢,后來(樂恢)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了孝廉,從此鄉(xiāng)里的人都歸附他。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災(zāi)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論來招致別人的怨恨呢 ”參考譯文: 樂恢字伯奇,京城長陵人。他的父親是縣里的小吏,得罪了縣令,(縣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殺死。樂恢當(dāng)時十一歲,常常伏在官署門前晝夜不停地放聲大哭??h令聽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親。長大后,樂恢喜好經(jīng)學(xué),跟隨博士焦永學(xué)習(xí)。焦永做了河?xùn)|太守,樂恢跟隨他到了官府,(他)閉門精心誦讀,不與(外界)人物交往。后來,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為替焦永疏通關(guān)系被拘禁。樂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為有名的儒生。后來在本

16、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殺,朋友中沒有誰敢前往奔喪,只有樂恢為他服喪。回來后,又做了功曹,推選、舉薦從不偏袒,別人的請求、托付也從來沒有接受。同郡的楊政多次當(dāng)眾詆毀樂恢,后來(樂恢)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了孝廉從此鄉(xiāng)里的人都歸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趕上蜀郡太守第五倫代替牟融做司空,樂恢因為與第五倫是同鄉(xiāng),(樂恢)不肯留下來,在舉薦了潁川杜安之后辭去官職。許多人都稱贊他的行為,接連幾次征辟他,他都沒有答應(yīng)。 后來征召他做了議郎。正趕上車騎將軍竇憲要出征匈奴,樂恢多次上書諫爭,朝廷稱道他的忠心。入朝為尚書仆射。這時,河南尹王調(diào)、洛陽令李阜和竇憲關(guān)系密切,放縱家人胡作非為。樂恢彈劾王調(diào)、李阜以及司

17、史校尉。眾多指責(zé)、薦舉(的事實),令(他們)無法回答,無從逃避,顯貴的外戚們非常厭惡他。竇憲的弟弟夏陽候竇瑰想要問候樂恢,樂恢謝絕了他,不與他交往。竇憲兄弟兩個行為放縱,又憤恨樂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勸諫樂恢說:“古人有用保全自身來躲避災(zāi)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論來招致別人的怨恨呢 ”樂恢慨嘆地說:“我怎么能夠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 ”于是上書勸諫說:“我聽說眾多帝王的過失,都是由于權(quán)利下移造成的。國舅們不應(yīng)該干預(yù)王室的事情,以此顯示天下是個人的天下。政治有了過失,如果不加補救,其結(jié)果不可預(yù)測。當(dāng)今應(yīng)該做的,帝王應(yīng)以大義為重,斷絕這種聯(lián)系,國舅應(yīng)以謙遜為主自我反思。”上書沒有取得效

18、果。此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沒有親政,樂恢因為主張沒有能夠施行,于是稱病回鄉(xiāng)。竇憲因為這一緣故,迅速而又嚴厲地告知各州郡對樂恢進行逼迫、威脅。樂恢最后飲藥而死。(死后,)穿喪服哀喪的弟子有幾百人,廣大百姓非常悲痛。后來,竇氏被誅殺,和帝即位,樂恢的門生何融等上書陳述樂恢的忠心、氣節(jié),(和帝)賜與樂恢的兒子樂己為郎中。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十六年,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以超為假司馬,將兵別擊伊吾,戰(zhàn)于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固以為能,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后忽更疏懈。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耶

19、?” 乃召伺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shù)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狀。超乃閉伺胡,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shù)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dāng)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北娫唬骸爱?dāng)與從事議之?!背唬骸凹獌礇Q于今日。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北娫唬骸吧??!?初夜,遂將吏士往奔虜營。會天大風(fēng),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后。約曰:“見火然皆

20、當(dāng)鳴鼓大呼?!庇嗳讼こ直髪A門而伏。超乃順風(fēng)縱火,前后鼓噪。虜眾皆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余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注:班超,班固之弟,溝通西域,為發(fā)展與西域的政治文化聯(lián)系作出不朽功績。1.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寧覺廣意薄乎? ?。何⒈?B.明者睹未萌 萌:開始發(fā)生,顯現(xiàn) C.可殄滅也 殄滅:消滅 D.見火然皆當(dāng)鳴鼓大呼 然:“燃” 2.下列“以”字與其他各項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以超為假司馬 B.固以為能 C.欲立大功以求富貴 D.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 3.下列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 B.因激怒之曰 會天大雨,道不通 獨有因夜以火攻虜

21、使 C.今虜使到裁數(shù)日 D.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 唯大王裁其罪 匈奴使來數(shù)日 4.下列各句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鄯善國的國王廣接待班超的禮節(jié)很恭敬完備 B.卿曹與我俱在絕域你們和我都身在絕境 C.從事文屬吏,聞此必恐而謀泄從事是庸俗文官,知道了一定害怕而想辦法告密 D.死無所名,非壯士也死了卻不能揚名,就不是壯士 5.下列句子中,不能都表現(xiàn)班超多謀善斷的一項是 A.明者睹未萌,況已著耶 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 B.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 匈奴使來數(shù)日,今安在乎 C.戰(zhàn)于蒲類海,多斬首虜而還 酒酣,因激怒之 D.從事文屬吏,聞此必恐而謀泄 不入虎

22、穴,不得虎子 6.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A.班超從鄯善禮節(jié)上的先敬后廢,察知有變,便機智誘供鄯善侍者,斷然采取相應(yīng)措施。 B.鄯善佯結(jié)漢朝,暗通匈奴,終于被班超發(fā)現(xiàn),得到應(yīng)有的下場。 C.班超運用激將法,發(fā)動官兵,出敵不意,火攻匈奴,一舉獲勝。 D.班超英勇善戰(zhàn),出使西域又多謀善斷,終于取得巨大勝利。 參考答案1.A(?。簻p低)2.C(連詞,表目的.A、B、D均為介詞)3.B(因:乘 A會:召集;適逢.C裁:通“才”;裁決.D使:出使;使者)4.A(奉:接待.B絕域:極遠的地方.C謀泄:(導(dǎo)致)計謀泄露.D死無所名:白白的送命。名:明)5.C(前句表現(xiàn)的是其英勇善戰(zhàn))6.B(并非佯

23、結(jié)漢朝,暗通匈奴,而是受匈奴威脅,不敢靠攏漢朝。從其“奉超禮敬甚備”可知)參考譯文: 十六年,奉車都尉竇固出兵攻打匈奴,任命班超為代司馬,帶兵另外去攻打伊吾,在蒲類海作戰(zhàn),殺死了很多敵人就回來。竇固認為他有能力,就派他跟從事郭恂一起出使到西域。班超來到鄯善,鄯善王廣接待班超恭恭敬敬,禮節(jié)周到,后來一下子變得疏遠懈怠。班超對隨同他的官兵說:“難道不覺得鄯善王廣禮敬的心意減低了嗎?這一定是有北方敵人的使者到來,他心里猶豫,不知道要靠在哪一邊好的緣故。聰明人在事物未出現(xiàn)端倪時就已經(jīng)看出來,更何況已經(jīng)很明顯了呢?”就叫來鄯善國的侍者,騙他說:“匈奴使者來了幾天,現(xiàn)在在哪里?”侍者驚慌害怕,就把情況全部

24、都說了。班超就把侍者禁閉起來,把其他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集起來,和他們一起喝酒。酒酣時候,趁機激怒他們說:“你們和我都在荒漠極遠的地方,想的就是立下大功來求得富貴。如今敵人的使者到來才幾天,鄯善王廣的禮節(jié)誠敬就沒了。如果讓鄯善王將我們送給了匈奴,我們的軀體就將永遠被豺狼所啃食。我們該怎么辦!”官兵們都說:“現(xiàn)在處在危險的地方,是生是死都聽從司馬的。”班超說:“不入虎穴,就抓不到虎子?,F(xiàn)在的辦法,就只有趁夜用火攻擊匈奴使者,他們不知道我方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驚害怕,這就可以把他們?nèi)肯麥?。消滅了這些敵人,鄯善一定會嚇破膽,那就可以完成使命,成功立業(yè)了?!贝蠹艺f:“應(yīng)當(dāng)跟從事商量商量?!卑喑鷼庹f:

25、“是兇是吉,就在今天決定。從事文縐縐的一個庸俗官吏,聽到這事一定會害怕而讓計謀泄露。死得不明不白,就不是壯士?!贝蠹艺f:“好。”剛?cè)胍?,班超就帶著官兵奔向敵營。剛好那天刮大風(fēng),班超讓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房屋后面。約定說:“看到火燒起來就全部擂鼓大喊。”其他人全部拿著兵器弓箭埋伏在房門兩旁。班超就順風(fēng)放火,前后擂鼓大喊。里面的敵人全部亂成一團,班超親手殺死三個敵人,其他官兵斬殺那些使者和隨從衛(wèi)兵三十多個,其他的一百多個全都燒死。 四、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鮑勛字叔業(yè),泰山平陽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勛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出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為曲周縣吏,

26、斷盜官布,法應(yīng)棄市。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勛不敢擅縱,具列上。勛前在東宮,守正不撓,太子固不能悅,及重此事,恚望滋甚。會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勛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禪,勛每陳“今之所急,唯在軍農(nóng),寬惠百姓。臺榭苑園,宜以為后。”文帝將出游獵,勛停車上疏。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勝于樂?!眲滓蜃啵骸皠县槻恢?,阿順陛下過戲之言。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钡叟魃?,罷還,即出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等并舉勛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嚴憚,罔不肅然。六年秋,帝欲征吳,勛面諫。帝益忿之,左遷勛為治書執(zhí)法。帝從壽春還

27、,屯陳留郡界。太守孫邕見,出過勛。時營壘未成,但立標,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詔曰:“勛指鹿為馬,收付廷尉?!蓖⑽痉ㄗh:“正刑五歲?!比亳g:“依律罰金二斤?!钡鄞笈唬骸皠谉o活分,而汝等敢縱之!”太尉鐘鯀等并求請勛罪。帝不許,遂誅勛。勛內(nèi)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無余財。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為勛嘆恨。 注標埒:標記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 書:書信 B恚望滋甚 恚望:怨恨C劉曄佞諛不忠 佞諛:巧言諂媚 D勛奏絀遣 絀:通“黜”,罷免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的

28、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今之所急,唯在軍農(nóng)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B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 后哀之而不鑒之C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D太子數(shù)手書為之請罪 文帝亦崩,莫不為勛嘆恨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能表現(xiàn)鮑勛“守正不撓”的一組是()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 勛不敢擅縱,具列上文帝將出游獵,勛停車上疏 百僚嚴憚,罔不肅然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 勛內(nèi)行既修,廉而能施A B C D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鮑勛在文帝即位前曾在東宮任職,那時文帝就不喜歡鮑勛,后來鮑勛外出任職又拒絕了文帝的請托,就更被文帝厭恨。B文帝要去游獵,鮑勛犯顏直諫,文帝怒而拒諫。獵罷

29、歸來后,文帝卻又不得已提升鮑勛為右中郎將。C文帝抓住私解孫邕一事,要泄私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張從重判刑,這使文帝十分憤怒。D文帝不顧大臣們的請求處死了鮑勛,不久,文帝也死了,人們都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鮑勛嘆息和遺憾。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文帝手毀其表而兢行獵。譯文:(2)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譯文:(3)莫不為勛嘆恨。譯文: 參考答案 1A(動詞,“寫書信”)2B(A“所”用在動詞之前,與其后面的動詞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B“而”前者作連詞,表順承或遞進關(guān)系,后者作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C“以”作連詞,相當(dāng)于“用來”。D“為”作介詞,相當(dāng)于“替”。)3D(太祖封勛官職鮑勛私解邕事鮑勛廉而能施

30、)4B(獵罷歸來后,文帝外放鮑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因陳群等并舉,帝不得已而任勛為御史中丞。)5(1)文帝親手撕毀他的奏章,仍然專心打獵。(2)鮑勛沒有活的名分,可是你們竟敢放縱他!(3)沒有誰不為鮑勛嘆息遺憾的。參考譯文:鮑勛字叔業(yè),泰山平陽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鮑勛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時,封鮑勛為中庶子,外出擔(dān)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擔(dān)任曲周縣吏時,搶劫官布,按照法律應(yīng)處“棄市”之刑。太子多次親手給鮑勛寫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鮑勛不敢自作主張放縱罪犯,將全部罪狀呈朝廷論處。鮑勛以前在東宮任職時,堅持正義不屈不撓,太子本來就不喜歡他,等到加上這件事,怨恨更加厲害。正好鮑

31、勛管轄區(qū)士兵休整有誤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罷免鮑勛的官職,過了很長時間,授鮑勛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鮑勛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緊的,只是軍事農(nóng)事,寬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宮殿園林,應(yīng)該把它放在后面。”文帝準備外出打獵,鮑勛使車馬停下來呈上奏章。文帝親手撕毀他的奏章,仍然專心打獵,中途休息時,文帝問身邊的大臣說:“打獵的樂趣,同欣賞音樂相比,哪一種快樂?”侍中劉曄回答說:“打獵超過音樂?!滨U勛趁機秉奏:“劉曄巧言諂媚為人不忠,這是阿諛奉承陛下的過分虛假的言論。請讓有關(guān)部門論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蔽牡蹜嵟米兞四樕?,打獵結(jié)束回朝后,就外放鮑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等大臣一同舉薦鮑勛擔(dān)任

32、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沒有不表現(xiàn)出恭敬的樣子。黃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吳國,鮑勛當(dāng)面強諫。文帝更加恨他,貶鮑勛為治書執(zhí)法。文帝從壽春回來,駐扎在陳留郡地。太守孫邕進見文帝后,出來拜訪鮑勛。當(dāng)時軍營墻壁還沒有完成,只立了標記,孫邕繞道而不走正路,軍營令史劉曜要論處他,鮑勛因護城河和城墻沒有完成,解除了對孫邕的論處,也沒有向上級舉報。大軍回到洛陽時,劉曜犯了罪,鮑勛秉奏罷免劉曜官職,劉曜卻暗中奏表鮑勛私自解除對孫邕的論處一事。文帝下詔書說:“鮑勛指鹿為馬,逮捕起來交給廷尉治罪?!蓖⑽疽婪ǘㄗ铮骸芭凶镂迥辍!比俜瘩g說:“按照法律罰二斤黃金?!蔽牡鄯浅I鷼獾卣f:“鮑勛沒有活的

33、名分,可是你們竟敢縱容他!”太尉鐘鯀等大臣一同為鮑勛求情減罪。文帝不答應(yīng),于是殺了鮑勛。鮑勛修性養(yǎng)德,廉潔好施,死的時候,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產(chǎn)。鮑勛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沒有誰不為鮑勛嘆息遺憾的。五、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卜式,以田畜為事。有少弟,弟壯,式出,獨取畜羊百余,田宅財物盡與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頭,買田宅。而弟盡破其產(chǎn),輒復(fù)分與弟者數(shù)矣。 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習(xí)仕宦,不愿也。”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與人亡所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皇上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

34、死節(jié),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笔拐咭月?。上以語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而亂法,愿陛下勿許?!庇谑巧暇貌粓笫剑瑪?shù)歲,乃罷式。式歸,復(fù)田牧。歲余,會渾邪等降,縣官費眾,倉府空,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復(fù)持錢二十萬與河南太守,以給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貧民者,上識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輸其家半財助邊。”是時,富家皆爭匿財,唯式尤欲助費,上于是以式終長者,乃召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田十頃,布告天下,尊顯以風(fēng)百姓。 初,式不愿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歲余,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也。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

35、言,欲試使治民,拜式緱氏令,緱氏安之。遷成皋令,將漕最。上以式樸忠,拜為齊王太傅,轉(zhuǎn)為相。會呂嘉反,式上書,愿父子及齊習(xí)弩習(xí)船者往死之,以盡臣節(jié)。上賢之,下詔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縣諸侯未有奮由直道者也。齊相雅行躬耕,不為利惑。昔者北邊有興,上書助官;今又首奮,雖未戰(zhàn),可謂義形于內(nèi)矣?!蹦税轂橛反蠓颉?贊曰:卜式以鴻漸之翼困于燕雀,遠跡羊豕之間,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 (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有改動) 注:渾邪:人名。 緱氏:縣名。將漕:領(lǐng)送漕糧。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愿輸家財半助邊。 輸:捐獻 B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 見:我 C于是上久不報式。 報:答復(fù) D上過

36、其羊所,善之。 善:認為好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而亂法。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B尊顯以風(fēng)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 C上賢之,下詔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雖未戰(zhàn),可謂義形于內(nèi)矣。 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卜式*牧羊致富,但為了抗擊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產(chǎn)交給官府作為邊境作戰(zhàn)的費用?;噬嫌X得這個人情太重了,并擔(dān)心卜式會因此而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所以沒有接受卜式的家產(chǎn)。 B當(dāng)富豪人家紛紛隱匿家產(chǎn)時,卜式卻熱衷于拿出家產(chǎn)去資助官府?;噬现刭p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勵富商人賈能夠顧念國

37、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對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來管理老百姓的理論頗感興趣,想試一試他的本領(lǐng),便封他為緱縣令,果然緱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縣令,辦理漕運的政跡又被評為最好。這樣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呂嘉謀反時,卜式上書朝廷,請纓出戰(zhàn),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線,決一死戰(zhàn),以力效國。皇上認為雖然他們最終沒有真正上戰(zhàn)場,但有這種保衛(wèi)國家的心意就已經(jīng)很難得了。 4聯(lián)系全文看,下列關(guān)于卜式的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卜式與他的弟弟分家時,自己只要了一百來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給了弟 弟。他弟弟家業(yè)盡破,他又多次相助,這說明卜式是一個友愛兄弟的人。 B從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產(chǎn)抗擊匈奴、出資

38、二十萬作為遷徙百姓的花費、主動請求奔赴南越?jīng)Q一死戰(zhàn)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個不吝嗇錢財、不圖回報、忠心為國的人。 C卜式愿意資助朝廷抗擊匈奴,卻什么事情也沒有求;被封為中郎官卻不愿意做,寧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來,卜式是一個內(nèi)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達自己的人。 D“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說明在看來,卜式牧羊出身,以財輸邊,從郎官、縣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機會。 5翻譯上面文言文段中劃線的句子。(1)皇上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譯文:(2)會呂嘉反,式上書,愿父子及齊習(xí)弩習(xí)船者往死之,以盡臣節(jié)。譯文: 參考答案 1、B(“見”表被動)2、B(都是

39、表目的的連詞;A、第一個“為”是作為的意思,第二個“為”是替、給的意思。C、第一個“之”是代詞,第二個“之”是音節(jié)助詞。D、第一個“于”是從的意思,第二個“于”表被動。)3、C(A原因是因為公孫弘認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擾亂了法紀”。B皇上重賞卜式,是因為他認為卜式終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當(dāng)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來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說完全是為了鼓勵富商大賈。D“皇上認為雖然他們最終不可能會真正上戰(zhàn)場,但有這種保衛(wèi)國家的心意就已經(jīng)很難得了”是對原文“雖未戰(zhàn),可謂義形于內(nèi)矣”意思的曲解。)4、C(“不善于表達自己”概括不當(dāng))5見譯文。參考譯文:卜式以耕田畜牧為業(yè)。有一個年幼的弟弟,

40、等到弟弟長大成人,卜式就從家里搬出來,只要了家中畜養(yǎng)的一百多頭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給了弟弟。卜式進山牧羊,十多年,羊達到一千多頭,買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卻盡破他的家產(chǎn),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產(chǎn)分給弟弟。 當(dāng)時漢朝正在從事征伐匈奴的戰(zhàn)爭,卜式上書,愿意捐獻一半家產(chǎn)資助邊防。皇上派使者問卜式:“你是想做官嗎?”卜式說:“我從小放羊,不熟習(xí)做官的事,不想做官?!笔拐邌柕溃骸澳鞘羌抑杏性┣?,想要申訴冤情?”卜式說:“我生來與人無爭,同鄉(xiāng)的人中貧窮的,我救濟他;品行不好的,我勸導(dǎo)他;我所住的地方,人們都聽從我卜式,我怎么會被人冤屈!皇上討伐匈奴,我認為賢能的人應(yīng)該效死以保其節(jié)義,有錢財?shù)娜藨?yīng)該捐獻錢

41、財,這樣,匈奴就可以消滅了?!笔拐甙阉脑拡蟾娼o了皇上?;噬习巡肥降脑捀嬖V丞相公孫弘。公孫弘說:“這不是人之常情。這種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為教化的榜樣而擾亂正常的法規(guī),希望陛下不要答應(yīng)他的請求。”于是皇上很久沒有答復(fù)卜式的上書,過了幾年,才打發(fā)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舊耕田放牧。過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渾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費很大,倉廩府庫都空了,貧民大量遷徙,都仰仗朝廷給養(yǎng),朝廷沒有能力來全部供養(yǎng)。卜式又出資二十萬給河南太守,用來接濟那些遷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報富人助濟貧人的名冊,皇上記得卜式的姓名,說道:“這原是以前想要捐獻一半家產(chǎn)資助邊防的那個人。”當(dāng)時,富豪(為了逃稅)爭相著隱匿家產(chǎn),唯有

42、卜式想要資助邊防費用。皇上于是認為卜式終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見卜式并拜他為中郎,賜爵為左庶長,田十頃,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貴顯榮,用來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說:“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讓你去牧養(yǎng)它們?!币荒甓嗪?,羊長得肥壯,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過他放羊之處,很贊許他。卜式說:“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這樣:讓它們按時起居,兇惡的就立即除掉,不讓它危害一群?!被噬蠈λf的話感到驚奇,想試一試讓他治理百姓。封他為緱氏縣令,緱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調(diào)為成皋縣令,辦理漕運的政績?yōu)樽詈??;噬险J為卜式為人樸實忠厚,(于是)封他做齊王太傅,后來又封為丞相。適逢(南越丞相)呂嘉謀反,

43、卜式上書說,他父子愿意與齊國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jīng)Q一死戰(zhàn),以盡為臣的節(jié)義?;噬险J為卜式賢良,下詔說:“如今天下不幸發(fā)生了戰(zhàn)事,郡縣諸侯沒有依正直之道奮起的。齊國丞相卜式其行雅正,親事耕種,不為利益所惑。過去,北方發(fā)生了戰(zhàn)事,他曾上書要捐獻家產(chǎn)幫助官府保衛(wèi)邊疆;現(xiàn)在又首先站出來,雖然沒有參加戰(zhàn)斗,可以說他的義是從內(nèi)心里表現(xiàn)出來的。”于是,拜卜式為御史大夫。 評論說:卜式就像鴻雁有威儀的羽翼沒有飛起時卻被燕雀所輕視一樣,其行跡遠藏于放牧豬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時機,怎么能達到這樣的地位呢? 文言文閱讀系列訓(xùn)練2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

44、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子奮為中大夫?;莸酃窒鄧恢问?,以為“豈少朕與” 乃謂奮曰:“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高帝

45、新棄群臣,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 然無言吾告若也?!眾^既洗沐歸,閑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奮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dāng)言也。”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與奮胡治乎 乃者我使諫君也?!眳⒚夤谥x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 ”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 惠帝曰:“善。君休矣!”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謚懿侯。子奮代侯。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太史公曰:曹相國參攻城

46、野戰(zhàn)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節(jié)選自史記曹相國世家) 注乃者:往日,上次。顜(jing):明確。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即召除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職 B從吏幸相國召按之 按:制止 C趣人侍,天下事非若所當(dāng)言也 趣:趕快 D然百姓離秦之酷后 離:通“罹”,遭受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至何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乃反取酒張坐飲 良乃入,具告沛公 D秦時為沛獄掾 參

47、代何為漢相國 3下列各組句子中,均表明曹參“清凈無為”的一組是 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 至者,參輒飲以醇酒 吏舍日飲歌呼 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 A B C D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參起初微*的時候,跟蕭何交好;等到后來一個做了將軍,一個做了相國,有了深交。蕭何在臨終時,向皇上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 B曹參代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完全遵循蕭何制定的法令,辦事無所變更,日夜痛飲醇厚的美酒。 C漢惠帝驚怪相國不理政事,懷疑是輕視自己,于是叫曹參的兒子回家后試著私下隨意問問他的父親怎么回事。 D司馬遷以史學(xué)家的眼光,評價曹參戰(zhàn)功的獲得借助了淮

48、陰侯韓信的才干和力量。 參考答案 1A(除:任命官職)2C(卻才。A都是“將近”的意思;B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都是動詞“做、當(dāng)”的意思)3B(表現(xiàn)的是其為官之道表現(xiàn)的是別的官吏飲酒歌唱)4A(“有了深交”錯,原文是“有 ,即“兩人有了隔閡”)參考譯文: 平陽侯曹參,沛縣人。秦朝時曹參做沛縣的獄掾,蕭何做主吏,他們在縣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guān)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蕭何臨終時,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曹參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做事情沒有任何變更,完全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曹參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一些質(zhì)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

49、立即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官吏中那些言語文字苛求細微束節(jié),想一味追求聲譽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曹參自己整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曾參不理政事,上門來的人都想有話相勸??墒沁@些人一到,曾參就立即拿美酒蛤他們喝,過了一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么,曹參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后離去,始終沒能夠開口勸諫,如此習(xí)以為常。相國住宅的后園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飲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參的隨從官員們很厭惡這件事,但對此也無可奈何,于是就請曾參到后園中游玩,一起聽到了那些官吏們醉酒高歌、狂呼亂叫的聲音,隨從官員們希望相國把他們召來加以制止。曹參反而叫人取酒布設(shè)座席痛飲起來,并且也高歌呼叫,與那

50、些官吏們相應(yīng)和。曹參見別人有細小的過失,總是隱瞞遮蓋,因此相府中平安無事。 曹參的兒于曹奮做中大夫。漢惠帝埋怨曹相國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由己,于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后,試看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悅:高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jù)什么考慮國家大事呢 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曾 假日休息時回家,閑暇時陪著父親,把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guī)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打了曹 二百板子,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yīng)該談?wù)摰??!钡缴铣臅r候,惠帝責(zé)備曹參說:“對曹為什么要懲罰呢 上次是我讓他規(guī)勸您的。”曹參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

51、細考慮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誰強 ”惠帝說:“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和蕭何誰更賢能 ”惠帝說:“您好像不如蕭何?!辈軈⒄f:“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況且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jīng)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zé),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 嗎 ”惠帝說:“好。您休息去吧!”曹參做漢朝相國,前后有三年時間。他死了以后,被謚為懿侯。曹參之子曹 接替了他父親的候位。百姓們歌頌曹參的事跡說;“蕭何制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曹參施行他那清凈無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寧不亂?!?太史公說:曹相國曹參的戰(zhàn)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為

52、他跟淮陰侯韓信一起共事的緣故。等到韓信被消滅,列侯成就的戰(zhàn)功,惟獨曹參據(jù)有其名。曹參作為漢朝相國,極力主張清凈無為,這完全合于道家的學(xué)說。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統(tǒng)治以后,曹參給予他們休養(yǎng)生息的時機,所以天下的人都稱頌他的美德。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見河圖洛書,即畫地以質(zhì)之父。及長,專心性理。其學(xué)務(wù)躬行實踐,而以靜存為要。讀宋儒太極圖通書西銘,嘆曰:“道在是矣?!焙V志研究,坐下著足處,兩磚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釋氏,端為夜行燭一書進之,謂:“佛氏以空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虛為道,非率性之道?!备感廊粡闹?。繼遭二親喪,五味不入口,既葬,廬墓六年

53、。 端初讀謝應(yīng)芳辨惑編,篤好之,一切浮屠、巫覡(x)、風(fēng)水、時日之說屏不用。上書邑宰,毀淫祠百余,為設(shè)里社、里谷壇,使民祈報。年荒勸振,存活甚眾。為霍州學(xué)正,修明圣學(xué)。諸生服從其教,郡人皆化之,恥爭訟。知府郭晟問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标砂菔?。遭艱歸,澠池、霍諸生多就墓次受學(xué)。服闋,改蒲州學(xué)正。霍、蒲兩邑各上章爭之,霍奏先得請。 霍州李德與端同時,亦講學(xué)于其鄉(xiāng)。及見端,退語諸生曰:“學(xué)不厭,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達事變,未學(xué)鮮或及之。古云得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諸生得人師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誼,命諸生延致之,講明正學(xué)?!?端先后在霍十六載,宣德九年卒官

54、,年五十九。諸生服喪之年,霍人罷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貧不能歸葬,遂留葬霍。 注: 墓次:服喪人的臨時住處。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即畫地以質(zhì)之父 質(zhì):問 B一切時日之說屏不用 屏:除去 C年荒勸振 勸振:鼓勵振作精神 D霍人罷市巷哭 罷市:市上停止買賣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而以靜存為要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父欣然從之施從良人之所之 A B 為設(shè)里社、里谷壇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廉則吏不敢欺位卑則足羞 C D 父初好釋氏,端為夜行燭一書進之為霍州學(xué)正,修明圣學(xué)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曹端至孝和清廉的一組是 ( ) A 繼

55、遭二親喪,五味不入口上書邑宰,毀淫祠百余 B 遭艱歸服闋,改蒲州學(xué)正諸生得人師矣 C 既喪,廬墓六年貧不能歸葬,遂留葬霍 D 4下列敘述或評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曹端讀謝應(yīng)芬的辨惑編后對佛教道教、巫婆神漢、陰陽先生、兇時吉日的說法都不相信,表現(xiàn)他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B曹端設(shè)里社、里谷壇,讓面姓祈報收成,在我們看來仍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與曹端同時在霍州講學(xué)的李德見到曹端,離開時對曹端的學(xué)生說了一番話,贊揚曹端學(xué)識廣博,是難得的人師。表明李德是個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諸生服喪之年,霍州人罷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載,做官時為政公廉。 5把文言文閱讀中

56、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郡人皆化之,恥爭訟。 譯文: (2)端亦高其行誼,命諸生延致之,講明正學(xué)。 譯文: 參考答案 1C(勸振:勉勵救災(zāi)。振,通“賑”)2B(第1句的“之”是代詞,指代曹端所說的道理(話);第2句的“之”是動詞,“往”、“去”的意思。A項兩個“以”都是介詞,相當(dāng)于“把”;C項兩個“為”都是介詞,相當(dāng)于“給”、“替”;D項兩個“則”都相當(dāng)于白話的“就”)3D(“貧不能歸葬”可見為官時的清廉)4B(A項“佛教道教”與原文“浮屠”不符;C項“離開時”應(yīng)為“離開后”,“對曹端的學(xué)生”應(yīng)為“對自己的學(xué)生”;D項,原因除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淵博的學(xué)識和高尚的道德,為霍州

57、做了許多好事)5(1)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當(dāng)作可恥的事。(2分,“化”“恥”等關(guān)鍵的詞語,錯一處扣1分)(2)曹端稱贊李德的品行與情誼,讓眾弟子請他回來,一起講解合乎正道的學(xué)問。(3分,“高”、“行誼”、“延致”等關(guān)鍵詞語,錯一處扣1分)本題譯文不夠通順酌情扣12分。參考譯文: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時看到河圖洛書,就摹畫在地上問他父親。等到長大,專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學(xué)習(xí)大道理,努力從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學(xué)的道理靜心存留于心作為主要的。他讀宋代儒學(xué)著作太極圖通書西銘,感既道:“大道理就在這里面了?!庇谑菍P闹轮驹谘芯?,座位下踏腳的地方,兩塊磚都磨穿了。他對父母極孝順。

58、父親當(dāng)初極信佛教,曹端寫了題為夜行燭的一封信送給父親,信中說:“佛教把空作為要義,這不是人類社會規(guī)律的要義。道教把虛作為理論,這不是依從本性的理論?!彼赣H愉快地依從了他所說的道理。后來經(jīng)歷了父母雙亡的痛苦,他各種有滋味的東西都吃不進去。安葬父母后,筑廬冢守墓六年。 曹端剛開始讀謝應(yīng)芳的辨惑編時,極信其中所講的道理,所有關(guān)于佛教的、巫術(shù)的、陰陽風(fēng)水、時日吉兇的道理都除去不用。寫信給縣令,毀掉濫設(shè)的祠堂百余座,給百姓修土地廟,建谷壇,讓他們祈報年成。遇到荒年,鼓勵(富戶)救濟災(zāi)民,救活了許多人。做霍州學(xué)正時,研究整理儒學(xué),學(xué)生們都遵循他的教誨,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當(dāng)作可恥的事。知府郭

59、晟請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說:“也許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小吏就不敢欺瞞了。”郭晟拜謝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喪事回故里,澠池、霍州的眾多學(xué)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來聽從他教誨。服喪期滿,改任蒲州學(xué)正?;糁荨⑵种輧傻馗髯陨献嗾聽幹芏?,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準。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時代的人,也在霍州講學(xué),等到他見過曹端,回來對他眾弟子說:“學(xué)而不厭,教而不倦,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曉社會變化,沒涉及的學(xué)問很少。古語說:得到一位講戲的老師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難。你們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了?!庇谑抢畹虏辉僦v學(xué)要離開霍州。曹端也稱贊李德的品行與情誼,讓

60、眾弟子請他回來,一起講解合乎正道的學(xué)問。 曹端先后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辭世于任上,時年五十九歲。他的眾多弟子服喪之年,霍州百姓連買賣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滿哭聲,孩子們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貧而不能回故鄉(xiāng)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晁錯,潁川人也。以文學(xué)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錯為太子家令。是時匈奴強,數(shù)寇邊,上發(fā)兵以御之。錯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詔有司舉賢良文學(xué)士,錯在選中。由是遷中大夫。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當(dāng)是時,太子善錯計策,爰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帝即位,以錯為內(nèi)史。法令多所更定。遷為御史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