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必修一第5、6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歷史選必修一第5、6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歷史選必修一第5、6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歷史選必修一第5、6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歷史選必修一第5、6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歷史選必修一第5、6單元檢測20-25分鐘完成歷史班號+姓名 填空題 *_ 第5單元測試1下圖顯示的是我國古代貨幣發展演變中的重要一步。下列理解準確的是()單選題 *A人工貨幣取代了自然貨幣B實現錢幣重量與幣值脫鉤C徹底終結了地方的鑄幣權D由多樣形狀轉向同一形制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圖中的貨幣皆為人工貨幣,故A項錯誤;統一后秦半兩是以重量命名的,重量與幣值掛鉤,故B項錯誤;秦半兩的出現并未徹底終結地方的鑄幣權,故C項錯誤;秦統一貨幣,貨幣形制轉向同一,故D項正確。2下圖是秦青銅半兩錢母范。錢范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錢“范”的標準樣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鑄錢。此事例折

2、射出的重大意義在于()單選題 *A對后世鑄造工藝影響深遠B規范了銅錢的輕重和大小C確立外圓內方的錢幣形制D統一鑄幣加強了中央集權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錢范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沒有對其制作工藝的介紹,故A項錯誤;材料重點是說明錢范,而沒有說明銅錢的大小數據,故B項錯誤;C項不是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意義,故排除;由“下圖是秦青銅半兩錢母范”到“子范”可知秦國的鑄幣得到了統一,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強化,故D項正確。3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整頓全國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郡國亦不得鑄錢。武帝以后100余年之西漢,共鑄銅錢280億枚,使國家財政得以安定富實。由此可見,統一貨幣() 單選題

3、*A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 【正確答案】B增加了百姓賦稅支出C消除了地方割據基礎D空前強化了君主專制答案解析: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使得之后的100余年間,“國家財政得以安定富實”,反映了統一貨幣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故選A項。材料的內容是統一貨幣,不是增加百姓賦稅支出,排除B項;西漢時期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并沒有“消除”地方割據的基礎,地方割據的基礎是分封,排除C項;空前強化君主專制是在明清時期,排除D項。4(2020全國卷)如圖為不同時期的部分貨幣,據圖可知,其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是()單選題 *A鑄鐵技術的進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正確答案】C審美觀念的不同D國家統一的推動答案解析:由材料可知貨幣

4、由自然貨幣(貝幣)向人工貨幣(布幣)轉變,由雜亂形態(春秋戰國布幣)向統一形態(圓形方孔)轉變,自然貨幣無法滿足商品交易擴大的需要,雜亂貨幣不利于貿易的開展,因此隨著商品交易的需要,貨幣形制發生變化,故選B項。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布幣是銅幣,而商周是貝幣,與鑄鐵技術進步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貨幣形制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商品交易發展的需要,與審美觀念不同無關,排除C項;春秋戰國社會戰亂不斷,國家并沒有統一,排除D項。5.唐代后期,長安、揚州等商業發達城市中,已出現了許多專營錢幣存取與貸出的金融機構柜坊。同時,還出現了由藩鎮設在長安的諸道進奏院實行貨幣匯兌業務。這表明唐代后期() 單選題 *A重農抑

5、商政策的明顯松弛B藩鎮割據破壞了經濟秩序C國家金融制度在創新發展D社會商業信用在逐步形成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據材料“錢幣存取與貸出的金融機構柜坊”和“貨幣匯兌業務”說明社會商業信用在逐步形成,故選D項。材料主要涉及金融機構不是重農抑商政策,排除A項;材料“藩鎮設在長安的諸道進奏院實行貨幣匯兌業務”說明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專營錢幣存取與貸出的金融機構柜坊”屬于民間機構不屬于國家機構,排除C項。6由于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北宋時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這表明該紙幣() 單選題 *A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偽”功能 【正確答案】B推動了經

6、濟重心的逐步南移C取代金屬貨幣成為當時主要貨幣D起源于封建政權的強力推行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北宋時期所出現的“交子”,在其使用時,需要兩張券進行“交合”,即“合券”,這反映出北宋時期在商品交易中就已經注重了貨幣的“防偽”功能,故選A項。“交子”是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出現的,會促進商業的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沒有關系,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交子地位如何,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最早的紙幣“交子”是民間商人為了交易的方便而自由發行的,后來才由政府發行,排除D項。7. 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年間以后大量商品開始用銀計價,嘉靖、萬歷年間的工資、田賦、 鹽課、關稅、官府收入、外貿交易都大量用銀。這反

7、映出 單選題 *A. 白銀成為唯一流通的貨幣B. 明代已經出現貨幣經濟C. 銀本位貨幣制度逐漸形成 【正確答案】D. 傳統貨幣制度己經崩潰答案解析:根據材料明代后期公私交易大部分用白銀來完成,可知白銀本位制度已經基本建立,C選項正確,白銀并不是明代唯一的交易憑證,A選項錯誤。材料并沒有提供相關貨幣經濟形成的分析和說明,B選項錯誤,材料中白銀大量作為公私交易的憑證,并不能說明傳統貨幣體系已經崩潰,D選項錯誤。8如圖是晚清政府發行的紙幣大清銀行兌換券,它是中國金融史上第一套具有國家法定本位幣的紙幣。作為史料它直接說明()單選題 *A列強對華經濟掠奪加劇B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金融體系C中國近代貨幣體

8、系混亂D中國貨幣體系出現近代化趨勢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紙幣發行官方化、本位化是貨幣體系近代化的重要表現,故D項正確。A、B、C三項均不能由材料現象直接推論得出,故排除。9德國著名學者弗蘭克在白銀資本中提出,當時全世界白銀產量中的1/2流向了中國,總數多達數億兩,明朝成了名副其實的“白銀帝國”。另據彭信威中國貨幣史記載,15世紀初期明朝的米價為23錢/石,15世紀后半期有所上漲,達到5錢/石,此后一直到17世紀的100多年里,米價一直維持在這種超穩定狀態。這說明() 單選題 *A商品經濟發展停滯不前B大量白銀沒有進入消費領域 【正確答案】C明朝百姓生活相對穩定D白銀尚不是中國的通用貨幣答案解

9、析:如若市場上白銀大量增加,必然引起物價上漲、貨幣貶值,而材料中提到“米價一直維持在這種超穩定狀態”,說明大量白銀沒有進入市場,故選B項。據所學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可知,明朝時期商業發達,并非停滯不前,排除A項;明朝社會矛盾尖銳,后期爆發農民起義,無法看出百姓生活相對穩定,排除C項;明朝時期白銀已經成為中國的通用貨幣,排除D項。10下圖為民國政府1948年發行的大面值金圓券,而當時市場上黃金、銀元、外幣,甚至是清朝銅元都能自由流通。這最有可能說明()單選題 *A抗戰勝利后國家經濟的快速恢復B通貨膨脹嚴重破壞了國家金融秩序 【正確答案】C國軍軍事的失敗導致了金融崩潰D官僚資本用金融手段大肆搜刮民財

10、答案解析:當時市場上各種貨幣都能自由流通,反映了金融秩序的混亂,結合材料“1948年”這一時間信息可知,原因主要在于國民政府不斷增加苛捐雜稅以及濫發紙幣,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故選B項。各種貨幣的自由流通反映了經濟的瀕于崩潰,而非快速恢復,排除A項;軍事的失敗與金融的崩潰并無直接關系,當時金融崩潰主要是由于國民政府濫發紙幣導致的,排除C項;官僚資本用金融手段大肆搜刮民財,體現的是對民眾的剝削與壓榨,并不會導致貨幣秩序的混亂,排除D項。11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發行的貨幣,稱為“抗幣”或“邊幣”。在與法幣、偽幣和土雜鈔共存交錯的斗爭環境下不斷壯大,并逐步樹立起信譽,占據了市場。這些“抗幣

11、”或“邊幣”的發行() 單選題 *A阻止了日本的經濟掠奪B鞏固了根據地政權建設 【正確答案】C主導了根據地金融市場D奠定了抗戰的物質基礎答案解析: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發行的貨幣“抗幣”在與法幣、偽幣和土雜鈔的斗爭下不斷壯大,占據了市場,說明其鞏固了根據地政權建設,故選B項。日本經濟掠奪的方式有掠奪工礦資源、勞動力、金融和內外貿易等,掠奪的重點地區是淪陷區而不是根據地,“阻止”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發行貨幣并不代表掌握了金融主導權,排除C項;抗戰的物質基礎并不限于金融領域,排除D項。12. 1949年5月28日,人民幣兌換銀元的比價約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場上的比價已上漲到2000:1,銀

12、元猛漲刺激物價攀升。反動分子叫嚷:“解放軍可以打進上海,人民幣則進不了上海。”據此可知 單選題 *A. 國民黨勢力依然控制著上海B. 人們對銀元有盲目的依賴感C. 人民幣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D. 不法投機商制造混亂威脅政權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剛解放時,銀元投機極為猖獗,威脅政府政權,故需要政府監管市場,掌握市場 領導權,故D項正確。從材料“解放軍可以打進上海,人民幣則進不了上海”可知上海已經解放,排除A。材料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不法投機商制造混亂威脅政權,而不是人民對銀元有盲目的依賴感,排除B。材料反應不法投機商制造市場混亂,造成銀元猛漲刺激物價攀升,而不是人民幣

13、造成的,排除C。13. 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應對“經濟大危機”的措施。表格中的這些措施單選題 *A. 幫助各國順利渡過了經濟危機B. 促進了世界貿易的快速增長C. 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D. 加劇了這些國家之間的矛盾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材料信息說明面對經濟危機西方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采取了提高關稅、貨幣貶值的措施,以圖轉嫁危機,其結果卻是加劇了這場經濟危機的破壞性和這些國家之間的矛盾,故D項正確;這些措施加劇了經濟危機,故A項錯誤;這些措施大大破壞了世界貿易,故B項錯誤;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故C項錯誤。141947年7月,英國為穩定國內金融秩序,

14、從IMF貸款后恢復了英鎊的自由兌換,結果使黃金和美元儲備急劇流失,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就減少了10億美元。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單選題 *A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體系的形成B美元在新經濟體系中占中心地位 【正確答案】C二戰后英國經濟遭受嚴重削弱D經濟全球化拉大國家間經濟差距答案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該體系實行“雙掛鉤”機制。英國要恢復經濟需用黃金購買美元,再用美元購買商品,故出現“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就減少了10億美元”現象,故選B項。材料主要反映二戰之后資本主義世界的國際貨幣體系,而非貿易體系,排除A項;在二戰之后,英鎊喪失了

15、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但材料所述現象主要反映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之下,英國經濟的損失,排除C項;材料沒有述及經濟全球化問題,排除D項。15漢文帝時,算賦(漢代對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稅)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徭役則減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時,把秦時17歲傅籍(秦漢時適齡男子必須在專門的名冊登記,并開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為20歲始傅。上述措施() 單選題 *A利于農業經濟的恢復發展 【正確答案】B拓寬了農民的收入來源C抑制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D推動了征稅標準的變革答案解析:根據材料“算賦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徭役則減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時,把秦時17歲傅籍改為20

16、歲始傅”,漢代賦役的減輕,有利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發展,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農民收入渠道,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不涉及民間工商業,排除C項;推動了征稅標準的重大變革是唐朝兩稅法,排除D項。16.西漢“田雖三十加之以口賦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農夫悉其所得,或假貸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饑寒遂及己也”。這說明漢代() 單選題 *A自耕農是國家賦稅的主要承擔者B田賦之外的負擔使農民生活困苦 【正確答案】C土地兼并導致大量農民饑寒交迫D高利貸導致大量農民瀕臨破產答案解析:材料主要強調西漢雖田賦僅三十分之一,但加之其他賦役,幾乎可“中分其功”,“百姓疾耕

17、力作”,仍處于饑寒,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材料主旨無關,故排除。17白居易重賦中評價兩稅法:“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寵,斂索(征斂勒索)無冬春。”材料表明() 單選題 *A兩稅法改變了征稅標準B兩稅法擴大了征稅來源C兩稅法增加了政府收入D兩稅法實際運行中加重了百姓負擔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據“浚(攫取)我以求寵,斂索(征斂勒索)無冬春”可知,兩稅法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因用人不當導致百姓負擔加重,故選D項。老百姓負擔加重是貪官污吏的緣故,并非是征稅標準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兩稅法在實際運行中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并未提

18、征稅來源是否擴大,排除B項;老百姓的負擔加重并不等同于政府收入增加,排除C項。18下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兩稅(針對農民征收的稅收,分夏秋兩季征收)與政府的統計圖(單位:萬貫)。對圖中數據變化解析符合史實的是()單選題 *A北宋時期農業遭到嚴重破壞B商業稅對國家財政的貢獻上升 【正確答案】C民族戰爭勝利補充大量歲幣D政府“裁員節流”政策初顯成效答案解析:材料中“兩稅數據”不低,農業遭到嚴重破壞與史實不符,故A項錯誤;北宋時期商業發達,材料中“兩稅(針對農民征收的稅收)”有波動,而“財政收入”持續增長,說明另有來源,故B項正確;“歲幣”是支出而非收入,故C項錯誤;“裁員節流”只是減少支出,

19、不能說明“財政收入”持續增長,故D項錯誤。19元史食貨志一記載:“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稅之制夏稅則輸以木棉布絹絲綿等物。”由此可以看出元朝時() 單選題 *A經濟重心轉移至南方B賦稅的品種相對單一C棉紡織技術更新較快D紡織業發展較為迅速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材料提及元朝對江南地區征夏稅,與經濟重心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只提及元朝對江南地區征夏稅,不能得出國家賦稅品種單一的結論,故B項錯誤;材料未提及這一時期棉紡織技術的變革,故C項錯誤;國家對江南地區征稅內容以棉絹為主,能夠推斷江南地區紡織業發展迅速,故D項正確。20從均田制到租庸調制再到兩稅法,賦稅制度的變化反映出()

20、單選題 *A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不斷加強B完全廢除以人丁為主的收稅標準C收稅標準由繁到簡的發展歷程 【正確答案】D社會矛盾消除,鞏固國家統治答案解析:780年兩稅法是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兩稅法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同時簡化了稅目和手續,故選C項。兩稅法使古代賦稅制度由“舍地稅人”到“舍人稅地”方向發展,反映出過去由封建國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則變為不干預或少干預的原則,排除A項;兩稅法“依照丁壯和財產的多少定出戶等”仍涉及人丁,排除B項;兩稅制下土地合法買賣,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容易激化階級矛盾,排除D項。21.海與帝國:明清時代在描述中國古

21、代賦役制度的變遷時繪制了如下示意圖。“一條鞭法”施行后,居民不再通過里甲,而是把折算成白銀的稅糧、徭役直接交給縣衙門。上述變化()單選題 *A說明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貨幣體系B凸顯明朝中央集權制度已走向頂峰C提高了明朝地方治理改革的有效性 【正確答案】D改變了傳統中國社會的土地所有制答案解析:據圖可知,一條鞭法實行后,土地所有者將稅糧和徭役折算成白銀以后直接交給縣衙門,省去了里和甲等中間環節,有利于地方政府對基層的直接管理,故選C項。材料描述的是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變遷,沒有涉及到資本主義的貨幣體系,排除A項;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是指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強化,而材料體現的是地方治理的有效性,排除B項;明

22、朝時期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一條鞭法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的性質,排除D項。22史料記載,在1927年以前,外國貨物在中國的實際進口稅率只有4%,1931年則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達到25%。關稅收入從1928年的1.34億元增至1931年的3.88億元。關稅收入的增加() 單選題 *A促使近代企業占據主導地位B使列強商品輸出遭到毀滅性打擊C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正確答案】D促使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趨于平衡答案解析:中國近代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然經濟,故A項錯誤;關稅的提高影響列強商品輸出,但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故B項錯誤;關稅的提高,外國進口商品減少,是對民族資本

23、主義經濟的保護,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故C項正確;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趨于平衡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23下表反映的是南京國民政府19331936年度田賦與主要工商稅預算比較。表格數據說明當時()單選題 *A農業產值較快增長B工商業賦稅負擔較為沉重 【正確答案】C民族工業發展緩慢D日本侵華阻礙工業化進程答案解析:從上表可以看出19331936年度,南京國民政府主要工商稅預算比重遠遠高于田賦,說明當時工商業賦稅負擔較為沉重,故選B項。農業產值較快增長與田賦和工商業稅預算的相關數據沒有直接的關系,排除A項;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較快發展,排除C項;從上表可以看出19331936年度,南京國民政

24、府主要工商稅預算比重遠遠高于田賦,無法得出日本侵華阻礙工業化進程的結論,排除D項。242002年,中國大幅調低了53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10年,給予最不發達國家4762個稅目商品零關稅待遇。此稅收政策對中國的影響是() 單選題 *A大幅減少關稅收入B擴大出口,增加外匯C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正確答案】D擴大就業,發展民生答案解析:A項“大幅減少”不符合實際,故排除;降低關稅有利于進口,故排除B項;關稅稅率的下調,目的是增加競爭、促進內部產業結構的調整,故C項正確;會沖擊就業,而非擴大,故D項錯誤。25下圖是關于2015年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

25、金組織(IMF)SDR(即特別提款權)的漫畫。該漫畫反映了()單選題 *A美國經濟衰落,美元不斷貶值B貿易壁壘打破,促進自由貿易C國際貨幣體系向多元化發展 【正確答案】D世界貨幣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答案解析: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將使貨幣多元化,故選C項。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美國經濟衰落無關,排除A項;世貿組織的成立使貿易壁壘打破,促進自由貿易,排除B項;“世界貨幣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說法夸大,排除D項。 第六單元測試26.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還存在以村社為單位統計土地和人口的現象。戰國后期,各國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以其作為國家社區管理的主要辦法。導致該變化的原因是 單選題

26、 *A. 宗法血緣關系的強化B. 戰國后期鐵犁牛耕逐步推廣 【正確答案】C. 專制皇權向基層延伸D. 統治者意在遏制土地的兼并答案解析:結合所學,戰國后期,鐵犁牛耕逐步推廣,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衣經濟建立,因此戰國出現各國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以其作為國家社區管理的主要辦法,故B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宗法血緣關系,排除A;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專制皇權” 不符合戰國時期,排除C;材料反映戰國后期,各國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與遏制土地兼并無關,排除D。27.戰國時期,秦獻公改造基層居民組織,將全國人口編為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的單位,這一舉措被稱為“戶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并諸小鄉聚,集

27、為大縣,縣一令,四十縣”。“戶籍相伍”和“集鄉為縣” 單選題 *A. 確立起皇帝制度B. 摧毀了宗法關系C. 建立起官僚政治D. 加強了基層治理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秦獻公改造基層居民組織,有利于加強對基層的管理,故D正確;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A錯誤;秦獻公改造基層居民組織,實行“戶籍相伍”和“集鄉為縣”與宗法制無關,排除B;材料反映秦獻公改造基層居民組織,無法體現建立官僚政治,排除C。28.據歷史記載,西漢戶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個類別。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為 “大家”“中家”“小家”三個等級。西漢這樣劃分戶籍的主要目的是 單選題 *A. 配合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B. 劃分明確的

28、階級地位C. 提供賦稅征收的依據 【正確答案】D. 抑制地主階級多吞多占答案解析:根據所學,西漢戶籍的劃分主要是為了國家分等有征收賦稅和徭役的依據,C正確;按等級和類別劃分戶籍與抑商政策無關,材料中沒有反映豪強地主。故A項錯誤;劃分平民戶籍等級無法確立階級地位,不是西漢按等級劃分戶籍的目的。故B項錯誤;劃分戶籍與土地兼并無關。故D項錯誤。29.舊唐書食貨志記載:“武德年,始定律令。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四家為鄰,五家為保。在邑居者為坊,在田野者為村。村坊鄰里,遞相督察。”據此可以推知,唐朝 單選題 *A. 重視基層民眾的管理與監督 【正確答案】B. 地方監察制度完備C. 開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機構

29、D. 君主專制統治強化答案解析:唐代設置鄉、里鄰、保、村、坊,加強基層管理,“村坊鄰里,遞相督察”體現了加強對基層民眾的監督,故選A;材料反映是村坊鄰里間的監督,無法體現“地方監察制度完備”,排除B;C項錯在“開始”,排除;材料信息與君主專制無關,排除D。30.中國傳統戶籍制度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采用“編戶”和“定籍等辦法進行人口控制;唐律戶婚律規定“父母在,子孫別、異財者,徒三年”;明代戶分軍民匠三等,所有人戶不得隨意遷居或者是外出我國歷朝重視戶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單選題 *A. 防止人口流動造成社會動蕩B. 保證為抵御外族人侵提供足夠兵源C. 征調人力興修大型水利工程D. 保證

30、政府賦稅、徭役和兵役的來源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材料所述為古代中國戶籍制度的發展演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國歷代都比較重視戶籍管理,戶籍是征收賦稅、征派徭役和兵役的依據,故D正確;人口流動不一定會導致社會動蕩,故A不正確;B、C只是目的之一,概述不全面,排除。31.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當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上述舉措的本質是 單選題 *A. 理學滲透民間B. 強化儒學的地位C. 宗法觀念延續D. 對基層控制加強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根據“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可以看出,鄉

31、約宣講主要是通過“圣諭”的教化功能來強化對地方的管理與控制,故D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理學,排除A;B項不是本質的體現,排除;材料主旨與宗法延續無關,也不是其本質所在,排除C。32.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府對縣以下鄉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對鄉村的其他事務并不過多干涉,鄉村基本實行自治,這種自治社會也是一種自律社會。可以作為這一觀點依據的是 單選題 *A. 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B. 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認同 【正確答案】C. 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備D. 鄉村社會脫離政府的管控答案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地方宗族內部注重社會教化和鄉規里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文化認同,因此古代鄉村基

32、本實行自治,故B正確;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不是鄉村實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錯誤;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遠未達到健全完備的地步,故C 錯誤;“官府對縣以下的鄉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說明鄉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錯誤。33.2020年,新冠疫情襲擊全球。疫情期間,中國各地社區組織志愿者,為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勸導居民居家抗疫,排查外來人員,對重點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定點隔離等,中國疫情得到最有效控制。這反映了中國治理體系中 單選題 *A.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漸完善B. 政府機關服務意識增強 【正確答案】C. 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效果顯著D. 依法治國理念深入人心答案解析:材料中的各地的志愿者都

33、是社區組織的,是政府機關服務意識加強的表現,B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A排除;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出基層民主的特征,C排除;材料沒有體現出依法治國的特征,D排除。故選B。34.明朝鄉村社倉制度規定,各村二三十家為一會,以戶等的高下,分別捐糧收儲于倉,而推有德者為社正,進行具體管理。若遇兇年,則計戶給散,先中下戶,后及上戶,上戶需償還,中下戶則免其償還。這反映了明朝鄉村救濟 單選題 *A. 救濟方式體現了重農抑商政策B. 建立了完備的鄉村備荒倉儲體系C. 保障了當時農民的生產和生活D. 注意發揮民間力量的作用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明朝的鄉村社倉制度是民間自我管理的

34、,基本實現了民間自辦,體現了明朝鄉村救濟注重發揮民間的作用,故選擇D選項;材料中沒有體現社會如何抵制商人、抑制商業的發展,故排除A選項;明朝的鄉村救濟制度中,政府并沒有過多的參與,不算建立了完備的體系,故排除B選項;明朝鄉村救濟制度只能在兇年時發揮作用,并不能保障在平時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故排除C選項。35.521年,梁武帝曾下詔:“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縣咸加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并多次責令郡縣置孤獨園,收養孤兒和單身老人,使“孤幼有歸,華發不匱”。這反映當時政府 單選題 *A. 采取無為而治保護弱勢群體B. 踐行民本思想防止貧富分化C. 重視基層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正

35、確答案】D. 形成了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答案解析:由“主者郡縣咸加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多次責令郡縣置孤獨園,收養孤兒和單身老人,”可知C項正確。A項“無為”,B項“貧富分化”與題目材料中采取措施、濟貧扶弱的做法不符,D項不符合南北朝時期分裂動蕩的史實。36.據統計:1947年美國的貧困率為33%,1952年為29%,1958年貧困率從1953年的23%下降到21%.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單選題 *A.“新經濟” 不斷發展B. 社會福利政策的推行 【正確答案】C. “自由放任”政策的鞏固D. 美國主導世界貨幣體系答案解析: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緩解貧富分化,實行福利制度

36、,使得貧困率下降,B正確;A是20世紀90年代,排除A;羅斯福新政時期就已經放棄了“自由放任”政策,排除C;D與題無關,排除。37.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文中的“安全網”應理解為 單選題 *A. 完善的社會保障 【正確答案】B. 強大的國防C. 勞動安全保護法D. 發達的農業答案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撒切爾夫人將社會保障制度比作為“安全網”,體現的是其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一面,A正確;BCD與“安全網”的說法無關,排除。故選A。38. 二戰后,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社會福利政

37、策,福利國家的發展日趨完備。對此,20世紀80年代,聯邦德國總理科爾說:“我們太貴了,這些既得利益現在都需要打破。”據此可知,福利政策 單選題 *A. 不利于社會的穩定B. 增加國家財政負擔 【正確答案】C. 加劇貧富差距D. 改變社會制度答案解析:科爾認為福利國家“太貴了”,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換言之,作為政府,普遍的社會福利政策會大大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因此需要削減福利,B正確;福利政策有助于緩和社會矛盾,排除A;福利制度照顧了社會弱勢群體,一定程度上能緩和貧富差距,排除C;福利政策并不能導致社會制度發生變化,因為其并未改變所有制屬性,是國家對稅收的再分配,排除D。39.在經濟危機突然來臨時,

38、美國總統胡佛認為政府的救濟支出是助長“不勞而獲”,會摧殘美國人民的品格,毀壞美國的“自治根基”。可見,胡佛 單選題 *A. 關心民眾精神生活B. 倡導完善民主制度C. 堅持自由放任政策 【正確答案】D. 主張解決失業問題答案解析:面對經濟危機,美國總統胡佛反對政府利用財政支出實行社會救濟,反映出其堅持自由放任政策,C項正確;“關心民眾精神生活”與材料主旨不符,A項錯誤;倡導完善民主制度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胡佛主張“解決失業問題”,D項錯誤。40.有人形象地說,高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主義的分配”。出現了“主動失業現象”,連失業者的地位都很高,導致了有些人不愿意去干

39、活。“主動失業現象”說明() 單選題 *A.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生產率B.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向深廣發展C.“福利國家”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正確答案】D.高福利國家勞動者道德品質低下答案解析:“主動失業現象”說明在完善社會保障之下有人選擇不進行勞動和工作,說明“福利國家”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故選C;“主動失業現象”反映的是福利國家制度的弊端,不是科技的進步和國家干預政策的發展,排除AB;D項說法過于夸張,不符合實際,排除。故選C。41.1601年,英國制定濟貧法;1834年頒布濟貧法修正案;1949年,英國社會保障占財政支出的13.5%,1997年上升到32%,成為英國財政支出中比例最

40、大的一項。其主要目的在于 單選題 *A. 刺激社會消費B. 改善勞資關系C. 緩和社會矛盾 【正確答案】D. 重塑政府形象答案解析:英國制定濟貧法案在于安撫社會弱勢人群,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社會保障支出同樣是為了保障社會弱勢人群的基本生活,從而避免社會問題激化,緩和社會矛盾,故選C;社會保障的目的在于緩和社會矛盾,維持社會穩定。刺激社會消費、改善勞資關系與社會保障無關,排除AB;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但D項明顯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C。42.下面圖表是八十年代英國家庭稅前稅后的收入表,下表情況單選題 *A. 使英國貧富差距變得極為微小B. 導致政府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

41、C. 使每個家庭都能充分享有福利制度帶來的好處D. 影響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正確答案】答案解析:從圖表數據可知,英國家庭稅前收入差距明顯較大,稅后收入差距基本持平。這說明“福利國家”政策大大縮小了貧富差距,但是也挫傷了高收入者的生產積極性,使低收入者也養成“懶漢”思想,故D項正確;“極為微小”說法欠妥,故A項錯誤;表格數據體現不出政府的財政危機,故B項錯誤;“每個家庭”說法絕對,故C項錯誤。43.有位于高處、豪華的領主住所;有簡陋的農奴茅舍;有包括教堂、水磨房和手工業者的庫房在內的公共設施;有領主主持的法庭處理領地內部事務;農奴以勞役地租的方式承擔義務。這樣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現在 單選題 *A

42、. 中世紀莊園 【正確答案】B. 中世紀城市C. 東漢豪強地主莊園D. 門閥士族轄地答案解析:依據材料中“農奴、教堂、水磨房和手工業者 庫房在內的公共設施;有領主以及勞役地租”可知是中世紀西歐的莊園,故A項正確;城市不符合勞役地租的信息,故B項錯誤;中國東漢和魏晉時期沒有教堂,故C項和D項均錯誤。44.羅斯福新政初期,美國社會失業、流浪人口增多現象嚴重,一些學者很少擔心政府對群眾的衣食供給問題,卻十分擔心總統能否賦予他們采取措施實施保障的能力。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美國 單選題 *A. 政府擁有強大的物質保障B. 以工代賑面臨多重挑戰C. 照搬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D. 社會保障急需立法支持 【正確

43、答案】答案解析:根據材料“一些學者很少擔心政府對群眾的衣食供給問題,卻十分擔心總統能否賦予他們采取措施實施保障的能力”可知學者意在說明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法律,以保障對失業等問題的解決,故選D;根據材料“少擔心政府對群眾的衣食供給問題”可以說明政府有強大的物質保障,但是不符從“側面反映”這一要求,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以工代賑的內容,B錯誤;材料內容反映學者需要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但并不是照搬蘇聯模式,并且照搬蘇聯模式與史實不符合,C錯誤。45.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勞動者要求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的呼聲逐漸高漲。為此,發達國家推行了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以使貧困人口和由于各種原因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得到最低

44、的生存保障。這一制度被稱為“福利國家制度。據此可知,“福利國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單選題 *A. 戰爭導致勞動力大量喪失B. 經濟發展導致貧富懸殊嚴重 【正確答案】C. 社會經濟結構的全面調整D. 勞動人民大多依賴社會救濟答案解析:根據材料“以使貧困人口和由于各種原因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與科技革命的開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貧富的差距日益拉大,因此政府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通過“福利國家”制度進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因此“福利國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而導致的貧富懸殊嚴重,故B項正確;福利國家制度與戰爭的影響并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全面調整”與材料主

45、旨信息無關,排除C項;D項表述過于絕對,勞動人民主要依靠勞動,而不是救濟,排除D項。46.1980年,美國通貨膨脹率接近10,有25的企業開工不足。里根上臺后要求政府、企業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擔社會保障基金來源,并鼓勵私人企業投資保障行業,提出由“福利國家”過渡為“福利社會”。這表明當時的美國 單選題 *A. 社會階層貧富分化日益嚴重B. 開創了西方福利制度的先河C. 試圖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正確答案】D. 加強了政府對經濟宏觀調控答案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福利國家”也產生了許多弊端,導致國家財政負擔沉重,80年代后,英、法、美等國都不同程度地減少政府開支,縮小“福利國家”規模,里根總統鼓勵私人企業投資保障行業,表明政府開始減少對經濟干預,故C選項正確;根據材料“要求政府、企業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