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污染問題_第1頁
關于環境污染問題_第2頁
關于環境污染問題_第3頁
關于環境污染問題_第4頁
關于環境污染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口的迅猛增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污染,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生態系統也會隨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類必須愛護地球,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 我們的生活將無法繼續下去。水資源的污染及短缺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蘇州市不是一個用水緊張的城市,但水污染卻存在,并與每個市民都息息相關。水體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對穩定的陸地為邊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溝渠、江河、地下水,和相對靜止的塘堰、水庫、湖泊、沼澤、 冰川, 以及受潮汐影響的三角洲與海洋的總稱,是被水復蓋

2、地段的自然綜合體。它不僅包括水,還包括水中溶解物質、懸浮物質、底泥、水生生物等。水與水體是兩個緊密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從水體概念去研究水環境污染,才能得出全面、 準確的認識。排入水體的污染物質一旦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體惡化,達到了影響水體原有用途的程度,這時可以說,水被污染了。水體污染是指當排入水體的污染物在數量上超過了該物質在水體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凈能力即水體的環境容量,從而導致水體的水質和水體底質的物理特征、化學特征、放射性特征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不良變化,破壞了水中固有的生態系統, 從而降低了水體使用價值和使用功能,破壞了水體的功能及其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有效利用的現象。水體在自然狀態

3、中,有一定的空氣溶解到水中,是支持水中生物呼吸的主要來源,其中最重要的指數是溶解氧(DO),外來物質進入水體后,可以被微生物分解,被溶解氧氧化,這都要消耗一定的溶解氧,這叫做水體的“自凈能力”,如果外來物質太多,溶解氧被完全消耗,就是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水中生物會因缺氧窒息死亡,或中毒,這就是污染狀態。水中的污染物通??煞譃槿箢悾瓷镄?、物理性和化學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到目前為止,有關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研究較多, 且已有較好的滅活方法。但對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夠充分,也沒有公認的病毒滅活要求標準。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懸浮物、熱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其中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

4、但一般存在于局部地區?;瘜W性污染物包括有機和無機化合物。隨著痕量分析技術的發展,至今從源水中檢出的化學性污染物已達2500 種以上。目前地球表面雖然有70%是被水覆蓋,但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1%,淡水資源又是經常被人類活動污染的對象,被污染的水體要想恢復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進行水污染控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需要全球合作進行。自然界中的水體污染,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為各種污染類別:從污染成因上劃分:可以分為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自然污染是指由于特殊的地質或自然條件,使一些化學元素大量富集,或天然植物腐爛中產生的某些有毒物質或生物病原體進入水體,從而污染了水質。人為污染則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包括生產

5、性的和生活性的)引起地表水水體污染。從污染源劃分:可分為點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環境污染物的來源稱為污染源。點污染是指污染物質從集中的地點(如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口門)排入水體。 它的特點是排污經常,其變化規律服從工業生產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規律, 它的量可以直接測定或者定量化,其影響可以直接評價。而面污染則是指污染物質來源于集水面積的地面上(或地下),如農田施用化肥和農藥,灌排后常含有農藥和化肥的成分,城市、 礦山在雨季,雨水沖刷地面污物形成的地面徑流等。面源污染的排放是以擴散方式進行的,時斷時續,并與氣象因素有聯系。從污染的性質劃分:可分為物理性污染、化學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6、是指水的渾濁度、溫度和水的顏色發生改變,水面的漂浮油膜、泡沫以及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增加等;化學性污染包括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污染,如水中溶解氧減少,溶解鹽類增加,水的硬度變大,酸堿度發生變化或水中含有某種有毒化學物質等;生物性污染是指水體中進入了細菌和污水微生物等。事實上, 水體不只受到一種類型的污染,而是同時受到多種性質的污染,并且各種污染互相影響,不斷地發生著分解、化合或生物沉淀作用。從環境工程學角度劃分:環境工程學劃分水體污染是依污染物質和能量(如熱污染) 所造成的各類型環境問題以及不同的治理措施,具體可以分為病原體污染、需氧物質污染、植物營養物質污染、石油污染、有毒化學物質污染、

7、鹽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總之,要明確,環境受破壞,受影響的還是人們自己,我們應當充分了解環境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認識到人們改變環境的利與弊。影響水資源的因素還遠遠不止這些。希望能把環境問題,水污染問題在人們的腦海中的地位提高,這樣才會使出現的問題一天天好轉?!娟P于生物性污染問題】生物性污染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體后,直接成間接地使人感染或傳染各種疾病。衡量指標主要有大腸菌類指數、細菌總數等。生物污染預測難,人們對外來生物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入侵難以作出預測。 潛伏期長,一種外來生物侵入之后,其潛伏期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難以被發現,難以跟蹤觀察。破壞性大,外來生物的侵入,在破壞了當地生

8、態環境的同時,也破壞了該生態系統中各類生物的相互依存關系,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生物性污染與其它污染的不同之處:它的污染物是活的生物,能夠逐步適應新的環境,不斷增殖并占據優勢,從而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類的生活。其污染源:水、氣、土壤和食品中的有害生物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屠宰、食品加工廠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垃圾和人畜糞便,以及大氣中的飄浮物和氣溶膠。其中主要含有危害人與動物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病原菌、寄生蟲, 引起創傷和燒傷等繼發性感染的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以及可引起呼吸道、腸道和皮膚病變的花粉、毛蟲毒毛、真菌孢子等大氣變應原。這些有害生物對人和生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微

9、生物和寄生蟲的病原性、人和生物的感受性以及環境條件三個因素。各種病原微生物在水中存活的時間各不相同,并與水質、水溫、pH 值等因素有關。 如沙門氏菌在水溫較低和水中營養物較多時存活時間較長;志賀氏菌在清潔水中較在污水中存活時間長;霍亂弧菌在雜菌多的水中存活時間較短,水的pH 值在 5.6 以下時,即不能生存;病毒一般在水溫較低的條件下存活時間較長。微生物在空氣中的生長和繁殖,同空氣濕度、溫度和光線等因素有關。在空氣中生存時間較長的是一些有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土壤中病原蟲和寄生蟲的生存時間則與土質、水分、溫度、pH 值,以及有無某些寄生物的中間宿主等因素有關。食品則由于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在一定

10、的外界條件下,適于一定的微生物生存。水體受氮、磷等物質污染,引起藻類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而產生的富營養化,也是水體生物污染的一種現象。生物污染的危害很大,食物從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烹調等各環節中,都可能受到環境中各種有害致病因子的侵入;以致降低食品衛生質量與營養價值。 如果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就會引起急性或慢性食物中毒。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水污染后,通過飲水或食物鏈,還可誘發癌癥。被寄生蟲、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

11、的排放,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發黑,水體發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進而變成沼澤。這種現象稱為水的富營養化。生物污染的防治:造成生物污染有大自然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為的因素。 由于人類商貿往來、旅游活動和其他交流活動的增多,增大了生物污染防治的難度, 因此必須堅持以防為主,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要進一步嚴格進口貨物的動植物檢疫及微生物檢疫工作,防止外來生物隨貨侵入;要減少對外來物種的引進,引進前必須經過充分論證;有關生物污染的基礎理論研究,建立國家級監控體系和數據庫;要提

12、高人口的整體素質,增強環境保護、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防止生物污染的意識;對已經發生的生物污染積極進行治理,防止其繼續傳播擴散,造成更大的危害。六要嚴格控制污染源;加強對病原生物在環境中傳布途徑的研究,以便采取適當的方法(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進行防治; 要注意工業的合理布局以及生產過程的消毒和檢驗措施。如植物種子的消毒浸種、拌種、有機肥料的無害化處理、食品生產的嚴格衛生檢驗等。所以 , 為防止食物遭受生物性污染,必須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落實好食品生產、加工、運輸、貯藏、銷售過程中預防生物污染的各項措施。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地好食品衛生檢驗監督工作,一旦發現被污染的食品(包

13、括進口食品),需及時抽樣送檢。嚴重污染的食品不得銷售、食用,應進行焚毀或掩埋,可食部分必須嚴格進行消毒。要加強對食品有關人員的衛生管理,認真執行食品加工、銷售、飲食企業衛生五四制。從事生產經營飲食的商業人員,必須持有衛生防疫部門頒發的健康證,禁止傳染病患者參與生產、經營食品的工作?!娟P于空氣污染問題污染】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筑揚塵、垃圾焚燒,甚至火山噴發等等,霧霾天氣通常是多種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區的霧霾天氣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異。霧霾天氣自古有之,刀耕火種和火山噴發等人類活動或自然現象都可能導致霧霾天氣。不過在人類進入化石燃料時代后,霧霾天氣才真正威

14、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急劇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態環境破壞,都為霧霾天氣的形成埋下伏筆。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兇”,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 一旦污染物在長期處于靜態的氣象條件下積聚,就容易形成霧霾天氣。霧霾形成有三個要素:一是生成顆粒性揚塵的物理基源。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地區,其土壤質地最易生成顆粒性揚塵微粒。二是運動差造成揚塵。例如, 道路中間花圃和街道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潑水后若有泥漿流到路上,一小時干涸后,被車輪一旋就會造成大量揚塵,即使這些顆粒性物質落回地面,也會因汽車不斷駛過,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揚塵基源和運動差過程

15、集聚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顆粒最終與水分子結核集聚成霾。目前來看,在我國黃土平高原地區350 多座城市中,霧霾構造三要素存量相當豐裕。因為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 霧霾, 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是霧,霾是霾, 霧和霾的區別很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 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 讓天空瞬間變得灰蒙蒙的。顆粒物的英文縮寫為PM, 北京監測的是PM2.5,也就是直徑小于10 微米的污染物顆粒。這種顆粒本

16、身既是一種污染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毒物質的載體。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如汽車尾氣; 北方到了冬季燒煤供暖所產生的廢;工 業生產排放的廢氣等等。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其實 霧與霾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有很大差別的。譬如:出現霧時空氣潮濕;出現霾時空氣則相對干燥,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鹽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 的空氣混蝕的現象。符號為“”。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團較穩定時,持續出現時間較長,

17、有時可持續10 天以上。由于陰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煙霧等天氣現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極微細的塵?;驘熈5扔绊懼率褂行侥芤姸刃∮?0KM 。有時使氣象專業人員都難于區分。必 須結合天氣背景、天空狀況、空氣濕度、顏色氣味及衛星監測等因素來綜合 TOC o 1-5 h z 分析 判斷, 才能得出正確結論,而且霧和霾的天氣現象有時可以相互轉換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對人體有害,長期吸入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當然, 面對這種可怕的自然天氣也需要一些自我防護,霧霾天氣少開窗;如: 外出戴口罩;多喝桐桔梗茶;適量補充維生素D;飲食清淡多喝水等,這些都能有效地防護霧霾的侵襲.【關于霧霾問題】隨著

18、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家日益繁榮昌盛。近年來,我國在保護和改善環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仍存在著許多環境問題。特別是近年來的霧霾天氣。霧霾天氣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由于這是一種罕見的天氣現象很多人只是把它當做普通的霧天來看,并未意識到其危害。但在我們的鄰邦日本,他們都稱霧霾為毒氣,并且愿意幫助中國來治理霧霾天氣。那么究竟是為什么人們都對霧霾天氣如此恐懼呢?這首先應從其成因說起。霧霾天氣的成因霾也叫霧霾(煙霞),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并

19、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0米時,將 這 種 非 水 成 物 組 成 的 氣 溶 膠 系 統 造 成 的視 程 障 礙 稱 為 霾 (Haze) 或 灰 霾( Dust-haze ),香港天文臺稱煙霞(Haze) 。 霾與霧的區別在于發生霾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 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 。一般相對濕度小于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于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濕度介于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

20、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較厚,可達 1 3 公里左右。霾與霧、云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從0.001 微米到 1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 2 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于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霧霾天氣的危害由于霧霾天氣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 硝酸、 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 而這些物質在日常生活中也對人有危害,現在將他們組合在一起對人體的危害自然是不言而喻了。那么,它們到底有什么危害呢?1、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往往會帶有細菌和病毒,易導致傳染病擴散和多

21、種疾病發生。2、城市中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質的毒性,危害人體健康。3、冬季遇霧、霾天氣時,若遇空氣污染嚴重可能形成煙塵(霧)或黑色煙霧等毒霧,嚴重威脅人的生命和健康。4、 霧霾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 “健康殺手”, 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霧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晨練,否則可能誘發病情,甚至心臟病發作,引起生命危險。5、空氣污染嚴重,很容易引起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霧霾天氣的防治從各種資料上得知霧霾天氣不僅在中國出現過在倫敦、洛杉磯等城市也出現過。這是社會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在霧霾天氣開始不久,多支環保股漲停。不僅如此, 這次霧

22、霾天氣還造成了更遠的影響,它讓所有人深刻地開始了反思:無節制的發展將會怎樣?我們真的要像1952 年倫敦煙霧事件那樣,造成了慘痛的教訓才會亡羊補牢?我們應該怎么做?國外的環保用了30-50 年, 我們呢?作為一個中學生我認為治理霧霾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1、使用清潔燃料。霧霾中含有許多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是由于人類大量排放廢氣, 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中國應大力引導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轉變,取代燒煤、 石油等污染性危害性大的方式。對使用高科技的企業實行鼓勵政策,關閉或懲罰使用危害性大的燃料的企業。2、改善公共交通。擁擠的道路和嚴重的汽車尾氣排放同樣是擺在城市面前的挑戰。 中國的公共交通系統在綠色發展

23、方面還是很有潛力的。在倫敦, 實行擁堵費制度,對在高峰時段的車輛征收一定費用,以此來抑制不必要的道路占用,鼓勵城郊居民拼車或坐公共公交。在美國, 政府要求大型企業鼓勵員工拼車或乘公共交通,或者騎自行車上班。這些經驗中國都可以學習。3、這是一項全民活動,這是每個人不可推辭的義務。在未來幾十年,或者至少數年中國仍會面臨空氣不夠健康的問題。這正需要我們一起保護家園,共建和諧未來。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中國一定會更美!關于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關于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全球氣候變暖,是指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近年來, 伴隨著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爭吵聲,公

24、眾對全球變暖的關注持續“升溫”,席卷全球的大范圍氣候異常卻不期而至,堅信全球暖化的人士意料之中地將此歸因于全球變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 是由世界各國200 多名相關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的, 至今已多次發布全球氣候變化報告, 引起了各國高度的重視。我國是深受全球變暖影響的國家 , 因此 , 研究全球變暖及對中國的影響是十分有意義的和必要的。近 100 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趨勢。在上個世紀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大約攀升了0.6 攝氏度。 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凍期比 150年前提前了9 天,而秋天的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10 天左右。根據儀器記錄,相對于 1860 年至

25、 1900 年期間, 全球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了 0.75 。 自 1979年, 陸地溫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溫度快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0.25 , 而海洋溫度上升了0.13 )。 根據衛星溫度探測,對流 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0.12 至0.22 。在1850 年前的一兩千年,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塞維尼埃稱,上個月的海洋表面溫度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個 4 月; 而全球陸地表面溫度則在同期歷史記錄中排名第三。較以往氣溫偏高的地區有加拿大、阿拉斯加、美國東部地區、澳大利亞、南亞、北非和俄羅斯北部地區。而較以往氣溫偏低的地區包括蒙古、阿

26、根廷、俄羅斯遠東地區、美國西部和中國大部分地區。塞維尼埃同時指出,北極冰區面積已連續11 年在減少,此次觀察到的面積為1470 萬 平方公里。此外,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在4 月份雖然有所減弱, 但 仍會持續到6 月份。 根據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預測,未來 50 100 年人類將完全進入一個變暖的世界。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21 世紀溫室氣體和硫化物氣溶膠的濃度增加很快,使未來 100 年全球、東亞地區和我國的溫度迅速上升, 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上升1.4 -5.8 。 到 2050 年, 我國平均氣溫將上升 2.2 。最近這幾年,大家覺得天氣一下子就變熱了,原本涼爽的秋天現在幾乎要到10月下旬

27、才開始,8 月份最熱的天居然達到了40度以上。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人類自己惹的禍。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逐漸體現出來,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子。天氣炎熱,在酷暑里泡空調成為了一項新的“業余愛好”, 但人們可曾想過,空調會帶來什么負面影響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空調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還會浪費掉許多電,所以要盡量避免用空調,適當即可。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車尾氣與工廠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導致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現在汽車逐漸增多,據有關方面統計,到 21 世紀,汽車在全世界已有7

28、億輛,大量的尾氣嚴重影響著我們,咳嗽,喉嚨發炎 , 最重要的是全球變暖。有人統計,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了20 噸一年!中國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 噸一年!我們周圍的環境在惡劣地變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銳減,水資源破壞,生態鏈嚴重被破壞,大量土地貧瘠,水污染嚴重,據統計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鮮的淡水供應成了問題,同時由于礦物質被大量使用,燃燒出的CO2氣體導致了大氣污染,同時臭氧層被嚴重破環,南北極出現臭氧層洞,加劇了環境的惡化。這樣惡性循環的話,最終會導致人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這樣一來的悲劇是什么呢?當然是顯而易見了!天氣加熱,海平面上漲,南北極冰川融化,

29、海濱城市,島國被淹。這一切,都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實驗證明,以后300 年,海平面將上漲半米多,這還是最樂觀的數據。再過7 年,全球變暖將會無可逆轉地持續。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極冰融化,降雨量加強,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破壞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斷后,歐洲西北部溫度將會下降5 8 度之多,從而造成的影響,很可能引發新的冰河時期!想必大家一定看過后天 這部電影,劇中的情景正是幾百年后對我們地球的一個真實寫照:龍卷風, 冰層斷裂,溫度急劇下降,冰風暴,凍雨,地震,洪水,海嘯, 這并不是瘋狂的幻想,如果人類不停止毀壞環境的話,這將成為現實!全球變暖不僅僅是天氣變熱,更會牽連出許多負面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