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的經驗與啟示_第1頁
上甘嶺戰役的經驗與啟示_第2頁
上甘嶺戰役的經驗與啟示_第3頁
上甘嶺戰役的經驗與啟示_第4頁
上甘嶺戰役的經驗與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上甘嶺戰役的經驗與啟示李 偉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也是最慘烈的一場防御作戰,志愿軍15軍創造了中外戰史上以劣勝優、以少勝多的光輝戰績和“攻不破的防線”的奇跡,涌現出黃繼光、邱少云等著名戰斗英雄和“特功八連”等英雄集體。“上甘嶺”一詞已成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上甘嶺戰斗作風和黃繼光獻身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艱苦奮斗、英勇拼搏、續寫輝煌。一個甲子的時間過去了,歷史長河深處的寶藏不僅沒有被時光塵埃埋沒,反而被洗刷得更為璀璨。時至今日,認

2、真回顧和總結這段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戰史,對于我們建設新時期革命軍隊,打贏未來戰爭,仍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深遠的經驗啟示。一、先進的軍事指導思想和上級的正確決策領導是作戰勝利的根本保證原志愿軍15軍軍長秦基偉在總結戰役勝利時深刻指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指導思想的勝利,是志司、兵團貫徹“持久作戰,積極防御”方針的勝利。經過前四次戰役與美軍的反復較量,毛澤東對朝鮮戰爭規律的認識逐步加深,提出了“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作戰方針。在具體的實施手段上,毛澤東有個形象的比喻叫“零敲牛皮糖”,即在某個戰術要點上對敵實施突然的、隱蔽的襲擊,給敵部分兵力造成大量殺傷,而后視情固守,保持主動積極的防御

3、,通過持久的作戰不斷消耗美軍,迫使美國結束戰爭。實踐證明,這的確是一個“致敵死命”的法寶。在上甘嶺戰役中,15軍堅決執行這一方針,構筑以坑道為骨干的防御陣地,廣泛開展冷槍冷炮殺敵運動,把斗爭的焦點推到戰斗的最前沿,不斷地消滅消耗敵人,積小勝為大勝。在冷槍冷炮殺敵運動中,15軍共殲敵37123人,小分隊出擊數百次,敵我傷亡比例達到569:1,537.7 北山也因此被敵稱為“狙擊兵嶺”、“傷心嶺”。美軍戰場最前沿不斷有成排、成連甚至成營敵人被殲滅,這使敵人不僅在實力上得到削弱,心理上更受到了極大的威懾,為上甘嶺戰役勝利奠定了基礎。上甘嶺戰役不僅是兵力、武器裝備的較量,更是軍事理念、意志、智慧、膽略

4、的較量。在這一點上,美國的軍事理念敗給了中國軍事理念,美國將軍敗在了中國將軍的手下。在把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與中國軍事實踐相結合過程中,我們黨先后創立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等先進軍事理論成果。它們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85年來,成功地指導了和指導著不同時期中國的軍事斗爭實踐,是我軍的建軍之魂、本軍之本和制勝之道。二、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我軍取得一切勝利的思想武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之所以取得勝利,關鍵在于堅持黨對作戰的統一領導,最大限度發揮政治工作優勢,極大地激發官兵的戰斗精神,才創造出讓美國人至今猜不透的民族精神和

5、能量。上甘嶺戰役中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對新形勢下深化拓展政治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啟迪。一是保證黨對作戰的絕對領導,堅持各級黨委支部統一集中領導,保證軍隊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鞏固和統一。不論戰斗進行到什么程度,打剩下的人還有多少,志愿軍始終堅持黨委支部集體領導制度,堅決貫徹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方針、政策和命令,充分發揚軍事民主,以集體智慧決策重大問題。通過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把官兵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組織成為結構合理、高度集中統一的戰斗集體,形成強大合力,保證了我軍的性質和強大戰斗力。在坑道戰斗最艱苦的階段,一號坑道里算上所有傷員只有70余人,來自16個不同的建制連隊,他們自發編入134團8連,成

6、立一號坑道黨支部,建立黨團小組,加強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了毛主席提出的“艱難奮戰而不潰散”。在各坑道臨時黨支部的領導下,建立了指揮組、戰斗組、救護組、通信組,積極開展對敵斗爭,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二是通過廣泛動員教育和豐富文化活動,提高全體人員的政治覺悟,保證部隊在艱苦的作戰中始終保持頑強的戰斗意識和旺盛的斗志。在戰斗期間,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了全過程。入朝前后,15軍深入進行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和“不怕艱苦、不怕犧牲”、殺敵立功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軍領導帶頭表示:在朝鮮戰場上,不上英雄榜,便上烈士碑!極大的激發著指戰員們熱愛祖國和獻身祖國的豪情。在冷槍冷炮運動和潛伏戰

7、斗中,教育官兵強調高度的自我犧牲、高度的集體主義和高度的紀律觀念,并轉變為指戰員的自覺行動。坑道戰斗異常艱苦困難,隨時面對著死亡。軍黨委號召轉入坑道的部隊堅持到底,積極開展小活動,反復宣傳戰役的偉大意義和軍黨委“打到底,打到勝利” 的決心,使部隊“越艱苦,越光榮,越困難,越團結”,提高了戰士們為了勝利和整體利益而自覺忍受艱苦的思想覺悟。留在坑道內的重傷員不叫苦,輕傷員不下火線,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克服困難,同舟共濟,形成了一個個團結互助的戰斗集體,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斗志。這樣,就涌現出了一個蘋果許多人分著吃、一壺水許多人分著喝的感人事跡。三是堅持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的政策,持續開展有效的對敵攻

8、勢。在敵我對峙防御期間,15軍對部隊進行了“粉碎敵人欺騙宣傳”和氣節教育,同時對敵開展群眾性的強大政治攻勢。一線連隊在重點陣地上開展對敵喊話,進行了端陽節、6.25朝鮮戰爭紀念日、7.10朝鮮停戰談判一周年紀念日等政治攻勢,向敵人散發宣傳品127萬份,播音640,口頭喊話864次;送到敵陣地上的宣傳牌、信件、標語、漫畫等2063件;各種禮品40多種,計3400件;送去敵軍尸體26具,爭取了數百名偽軍投誠,4處達成停火協議,一處陣地進行了聯歡會談,從政治上狠狠打擊了敵人,取得了對敵斗爭的主動權。三、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永遠是作戰勝利的決定因素志愿軍戰地記者洪爐認為,志愿軍之所以能在朝鮮戰場與美軍抗

9、衡,戰斗精神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他說,戰爭的實質是志愿軍以血肉之軀對抗鋼鐵,如果沒有必死獻身的精神是無法實現的。上甘嶺戰役的殘酷程度前所未有。“聯合國軍”向兩個小小山頭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炸彈,最多的一天高達30萬發炮彈,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彈,山頂被炮火削低了2米。戰場上空,昏天黑地,硝煙繚繞。隨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鐵屑、彈殼。兵員的傷亡,血肉橫飛的場面司空見慣。堅守坑道的一名戰士日記里寫道:“表面工事全部摧毀,殘留的兩個坑道口,一個被堵塞了一半,另一個爬著才能進出。傷員和犧牲的同志擠得很滿,缺糧、缺彈、缺水,坑道內空氣稀薄、難聞整個陣地在十幾天雙方炮火的轟炸下,好似

10、用拖拉機翻耕了幾遍,殘缺不全的死尸肢體比比可見”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上甘嶺的鐵血將士們,始終抱著必勝的信念,以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頑強地打退了敵人數百次的瘋狂進攻,涌現出以黃繼光、邱少云、孫占元等一大批驚天地、泣鬼神的視死如歸的戰斗英雄。許多連隊打光了,有的連隊只剩下幾個人,仍然堅持戰斗。15軍所編撰的抗美援朝戰爭史中描述到,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直至犧牲的、以胸膛堵槍眼的、抱著爆破筒與敵同歸于盡的、用身體給戰友當槍架的、用身體當電話線的、把生的希望無私地讓給戰友、把死的威脅坦然留給自己的等等,成為普遍現象。有人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戰役開始的。這話不一定準確

11、,但是,在上甘嶺戰役中,我們所體現的不怕犧牲、艱苦頑強、友愛團結、機智靈活的戰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使世界都為之震驚。毛主席總結戰役勝利的五個因素中,即指出官兵勇敢這一條。它再次證明:戰爭的勝敗主要不決定于鋼鐵和機械,而是決定于戰爭的性質和作戰的人。四、軍兵種間的密切協同和團結戰斗是作戰勝利的重要前提15軍各師之間密切配合、團結戰斗,是上甘嶺戰役勝利的重要原因。最初上甘嶺地區只投入了45師,但為了有力支援上甘嶺作戰,堅守西方山、斗牛峰的44師,也嚴陣以待、積極出擊。敵人在東邊打,他們就在西邊打;敵人打上甘嶺兩個山頭,他們也打敵人幾個山頭。這是對上甘嶺作戰的直接配合,也是對45師的最

12、好支援。另一支精銳、當時隸屬于15軍的29師,也發揚了無私的品格和無畏的精神,在戰斗最艱苦的階段,前送彈藥物資后運傷員,哪里需要就飛馳哪里,積極配合兄弟部隊共同作戰。三個師同仇敵愷,情同手足。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不僅僅屬于15軍,也屬于后來投入的12軍。12軍是在戰斗最緊張、最艱苦的情況下投入戰斗的。當時,15軍的后續梯隊已經拉上去了,敵人又調來了大量兵力投入戰斗,597.9高地的戰斗發展到決戰階段。在這樣的關鍵時刻,12軍投入戰斗,更加增強了15軍取得戰役全勝的信心,對上甘嶺最后勝利有重要作用。步炮密切協同,是戰役上甘嶺戰役第三階段決定性反擊取得勝利的主要關鍵之一。在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炮兵發揚

13、敢打敢拚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整體觀念,與步兵密切配合,步兵指向哪里,炮彈就射向哪里,有效地支援了步兵,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現代戰爭不僅有軍隊內部各建制單位的協同作戰,還有諸軍兵種的協同作戰,包括陸、海、空、二炮部隊以及其它特種部隊間的協同作戰。在不久的將來,還可能會有航天部隊、激光部隊、生物部隊、機器人部隊等新的軍種等參戰。上甘嶺戰役的勝利告訴我們,各軍兵種能否實現密切的協同作戰和團結戰斗,將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前提。五、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作戰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武器裝備差距懸殊、沒有空中優勢的前提下,上甘嶺戰役勝利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廣大志愿軍官兵在戰術運用上的勝利。朝鮮戰爭之前,解放軍的主要

14、戰術就是運動戰和游擊戰,即使是防御作戰,也是機動防御。上甘嶺戰役涌現出了諸多新的作戰方式,最為經典的數潛伏戰和坑道戰。潛伏戰,是一種根據敵情和地形攻擊敵人防御陣地的戰術。為減少攻擊部隊在敵火下長距離沖鋒所造成的傷亡,在攻擊的前一天夜里,將大批的突擊人員秘密潛伏在距敵前沿陣地僅數十米的亂草叢中,待到次日黃昏,出敵不意,突然發起進攻,一舉奪取敵人的陣地。15軍著名的戰斗英雄邱少云,就是在潛伏戰中犧牲的。坑道戰是地道戰、壕溝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再創造,是我軍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朝鮮戰爭進入到相持戰階段后,志愿軍不得不進行全線堅守。在“聯合國軍”的猛烈火力的打擊下,巨大的傷亡讓志愿軍急需抵御美軍炮火

15、和火力打擊的辦法。基層官兵一個偶然的創新將兩個加深“貓耳洞”連結在一起,構造出了坑道工事的雛形。在經過戰爭檢驗后發現能明顯對抗“聯合國軍”的重火力。此后志愿軍掀起了大規模構筑坑道工事的熱潮。上甘嶺一役中,45師共筑坑道302條,長8827米。至朝鮮停戰,志愿軍構筑的大小坑道總長1250多公里,共開挖土石方6000萬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排列,能繞地球一周半,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有了坑道工事,志愿軍在作戰中傷亡明顯減少。為了對抗美軍坦克、重機槍等直射火器,志愿軍又構筑了大量反斜面陣地。所謂反斜面,就是從山頂到背向對方山腳的傾斜部分。反斜面坑道工事利用山體的遮掩,美軍當面的所有直射火力就都成了擺

16、設,曲射火力也存在很多死角,壓制效果有限。坑道和保證坑道充分發揮作用的一整套坑道戰術,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廣大指戰員的偉大創舉,是以步兵為主的中朝人民軍隊戰勝現代化裝備的美軍的重要手段,是人類戰爭史上的新篇章,即便在現在和未來,仍是我軍在反侵略戰中可借鑒的重要戰術手段。六、武器裝備技術水平是制約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敵我雙方武器裝備水平變化也是戰爭天平傾斜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聯合國軍”憑著先進的飛機、坦克、大炮和輕武器,把朝鮮人民軍逼得節節敗退,曾一度把戰火逼近鴨綠江邊。美軍絕對的空中、地面和火力優勢,也讓“手持原始化裝備”的志愿軍付出了慘痛代價。即便在上甘嶺戰役中15軍通過

17、坑道反斜面防御作戰將傷亡減小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但美軍地空全方位的火力封鎖,仍然大量殺傷志愿軍運輸員及增援部隊。在陣地戰相持階段的后期作戰中,真正使戰斗傷亡得以改觀的還是裝備上的提升,在后期繳獲大量美式裝備基礎上,特別是蘇聯在軍備的大力援助下,志愿軍手中的輕武器水平與美軍不斷拉近。更多以蘇制“喀秋莎”火箭炮為主的炮兵部隊大規模投入作戰,在降低志愿軍傷亡人數方面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上甘嶺戰役第三階段,裝備和兵力都大幅提升的15軍炮兵,對敵陣地展開了猛烈的反攻。此役總共消耗彈藥40萬發,這在我軍炮兵作戰史上是空前的。炮兵共斃傷敵人12800人,占殲敵總數的半數以上;擊毀坦克28輛,汽車33輛,毀

18、傷火炮112門;另外,高射炮兵毀傷敵機201架。連美軍也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鐘一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地。”朝鮮戰爭的最大經驗就是武器裝備現代化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意義。武器裝備落后,缺少有效的制敵手段,在戰爭中要取勝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當前,我軍的武器裝備與世界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必須把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擺在提高軍事實力的突出位置,不斷增強我軍打贏高技術戰爭的物質技術基礎。七、及時有力的后勤裝備補給是作戰勝利的重要保障總結上甘嶺戰役取勝的原因,源源不斷的后勤物資和裝備彈藥補給起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秦基偉曾深情地對十五軍后勤部部長尤繼賢說:“打罷上甘嶺

19、,給后勤記頭功。”然而,此方面的教訓也極為深刻。在上甘嶺戰役中,后勤工作是在反封鎖、反破壞斗爭中進行的,后勤戰線這片“第二戰場”也展開著殊死的戰斗。整個戰役,我軍總計消耗各類物資11000多噸,其中彈藥5500噸,轉運和搶救傷員六、七千人。如此巨大的消耗量和搶救量,集中在這狹小的地域,幾乎全靠人力和部分畜力運送。他們要通過敵人的多層炮火封鎖,往返穿梭運輸,傷亡較大。尤其是在將物資送給艱苦的坑道部隊過程中,短短的幾百米上千米的距離是險情密布的死亡地帶,中間有敵人的幾層炮火攔阻線和步兵火力控制網,越是靠近坑道,遭敵殺傷越大。有時送一袋蘿卜或一桶水,往往有許多同志獻出生命。為了鼓舞士氣,軍首長甚至提

20、出“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 整個上甘嶺戰役運輸人員傷亡就高達1700余人,占整個傷亡人數的14%。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空地、前后同時或交叉進行。后方的戰爭,不僅決定了前方戰爭的規模,而且也決定了前方戰爭的成敗。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后勤戰線首先要戰勝敵人的嚴重破壞,才能保證部隊的供應。因此,后勤部門的職能需要具備組織戰斗和保障供應這兩個方面,這是上甘嶺戰役中后勤工作帶給我們的一條重要啟示。八、人民群眾的支援鼓舞是軍隊克敵致勝的不竭精神源泉抗美援朝戰爭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人民戰爭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次偉大實踐,是一個規模空前龐大、內容非常廣泛、深入我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愛國運動。正如彭德懷同志所說:“人民熱情的巨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