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第六部分 專題二 理解文章語句、段落的內容及排序_第1頁
高考語文 第六部分 專題二 理解文章語句、段落的內容及排序_第2頁
高考語文 第六部分 專題二 理解文章語句、段落的內容及排序_第3頁
高考語文 第六部分 專題二 理解文章語句、段落的內容及排序_第4頁
高考語文 第六部分 專題二 理解文章語句、段落的內容及排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語文 第六部分 專題二 理解文章語句、段落的內容及排序閱讀下文,完成題目。勿齋記【明】朱舜水 世之學圣人者,視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幾萬里已。 古今之稱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聰明睿知莫過于顏淵,及其問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為圣賢傳心之秘,何獨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夫視聽言動者,耳目口體之常事,禮與非禮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學之持守,豈夫子不能說玄說妙、言高言遠哉?抑顏淵之才不能為玄為妙、騖高騖遠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學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顏淵者,從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極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藤

2、君素好學,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齋。因號“勿齋”,初見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禮矣,不得輕有所請謁也,奈何以“勿齋”請余為之記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輕為搦管,如賈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厭夫高遠玄虛之故習,茫如捕風,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證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勿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擇焉”,余亦有之矣!【注】傳心:傳授道統。芻蕘:指割草砍柴的人。對第段畫線句理解恰當的一項是A“狂夫”借指藤君,表達謙遜之意。B“圣人”借指藤君,表達感激之情。C作者認為自己境界與圣人相距甚遠。D作者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慶幸。閱讀下文,完成題目。靜者居記明高啟 潯陽張君來儀,

3、以“靜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嘗屬子記之,久辭而未獲。 一日,與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樹翳深,庭戶虛寂,落然無囂聲。客顧而嘆曰:“美哉居乎!使張君不勤動于外、有以自樂而成夫靜者,非是居乎?” 予謂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處空谷之中,棲長林之下,干戈之聲不聞,車馬之跡不至,其居靜矣。而利祿之念不忘于心,窮約之憂每拂乎慮,雖夷然而行,塊然而坐,顛倒攫攘,無異奔騖于埃壒者,子謂其果靜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鄰有歌呼之喧,門有造請之雜,心倦乎應答,身勞于將迎,其居非靜矣。而抱廉退之節,慎出處之誼,雖逐逐焉群于眾人,而進不躁忽,視世之揮霍變態倏往而倏來者,若云煙之過目,漠然不足以動之,子謂其

4、果非靜者乎?蓋靜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靜則無適而不靜,是居之靜無與于人,人之靜亦無待于居也。雖然,亦有待其居而靜者矣,然非此之謂也。傳曰:居天下之廣居。廣居,仁也。自克己以復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遷,淵靚而莫測,則其體靜矣,故曰仁者靜。張君之志,蓋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豈未之思乎?” 客未有以應。張君起而謝曰:“ 若居仁而靜者,雖非愚所及,則愿學之焉。子之言備矣,豈不足記吾居哉?請書之?!?顧予欲靜而未能者,姑書以識之,俟他日從君而從事焉。(1) 對第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欲靜而未能”點明作者久未寫記的原因。B作者通過寫這篇記加深了對“靜”的認識。C作者通過寫這篇記同時勉勵張君和自己

5、。D作者覺得要隨張君學習才能成為“靜者”。(2) 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段畫線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吾知其所勉居不靜而靜者居靜而非靜者吾知其所警A,;,。B,;,。C,;,。D,;,。閱讀下文,完成題目。潭州東池戴氏堂記唐柳宗元 弘農公刺潭三年,因東泉為池,環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縈之若玦焉。池之勝于是為最。公曰:“是非離世樂道者不宜有此?!弊涫谫e客之選者譙國戴氏曰簡,為堂而居之。堂成而勝益奇,望之若連艫縻艦,與波上下,就之顛倒萬物,遼廓眇忽。樹之松柏杉櫧,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陰,粲然而榮。凡觀望浮游之美,專于戴氏矣。 戴氏嘗以文行見薦,而志不愿仕。與人交,取其退讓,受諸侯之寵,不以自大

6、,其離世歟?好孔氏書,旁及莊文,以至虛為極,得受益之道,其樂道歟?賢者之舉也必以類,當弘農公之選,而專茲地之勝,豈易而得哉!地雖勝,得人焉而居之,則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廣,堂不疊飾而已奐矣。戴氏以泉池為宅居,以云物為朋徒抒幽發粹,日與之娛,則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贊者也。阢碩其內,又揚于時,吾懼其離世之志不果矣。 君子謂弘農公刺潭得其政,為東池得其勝,授之得其人,豈非動而時中者歟!于戴氏堂也,見公之德,不可以不記。【注】刺潭:擔任潭州刺史。下列與戴氏有關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戴氏是譙國人,他是弘農公賓客中的一位佼佼者。B戴氏堂是東池勝景,由弘農公建造送給戴氏居住。C戴氏推崇孔子

7、的思想,也能夠博采其他人的學說。D戴氏非常喜歡自然風物,常陶醉其中,抒發情懷。閱讀下文,完成題目。祭歐陽文忠公文宋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聞于當時,死有傳于后世。茍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質之深厚,智識之高遠,而輔學術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于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嗚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復,感世路之崎嶇。雖屯遠困躓,竄斥流離,而終不可掩者,以其公議之是非,既壓復

8、起,遂顯于世。果敢之氣,剛正之節,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顧念后事,謂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發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謂千載而一時。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處進退,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在乎箕山之側與潁水之湄。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而臨風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復見,而其誰與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注】屯逴困躓:指受挫不進,顛沛窘迫。箕山之側與潁水之湄:堯帝知許由賢德,欲禪讓君位于他,許由堅辭不就,洗耳穎水,隱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巔。(1) 對第段畫線句理解不恰當的

9、一項是A歐陽修的文章積累豐厚。B歐陽修的文章感情奔放。C歐陽修的文章聲律和諧。D歐陽修的文章文辭雄渾有力。(2) 對文章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生有聞于當時,死有傳于后世”一句概括頌揚了歐陽修的成就。B不同于一般的祭文,本文作者拋開了悲傷,這樣做是為了更公正。C宋仁宗晚年將后事委托給歐陽修,歐陽修從容決策,穩定了政局。D用許由典故的目的是歐陽修與許由品格相似,“英魄靈氣”將長存。閱讀下文,完成題目。送孫正之序【宋】王安石 時然而然,眾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焉爾。 夫君子有窮苦顛跌,不肯一失詘己以從時者,不以時勝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則變時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術素修而

10、志素定也。時乎楊、墨,己不然者,孟軻氏而已;時乎釋、老,己不然者,韓愈氏而已。如孟、韓者,可謂術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時勝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當世,然其于眾人也卓矣。 嗚呼!予觀今之世,圓冠峨如,大裙檐如,坐而堯言,起而舜趨,不以孟、韓為心者,果異于眾人乎? 予官于揚,得友曰孫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韓之心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為絕域也。北轅而首之,茍不已,無不至。孟、韓之道去吾黨,豈若越人之望燕哉?_,予未之信也。_,予亦未之信也。 正之之兄官于溫,奉其親以行,將從之,先為言以處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慶歷二年閏九月十一日。【注】詘:同“屈”。楊、

11、墨:楊:楊朱,戰國初期哲學家。墨:墨翟,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釋、老:即佛教與道教。(1) 對第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即使窮困潦倒也要堅定志向改變世俗。B孟子和韓愈因為學術素養深厚而成為君子。C君子與眾人的區別在于堅定志向不從時俗。D君子要超越眾人使自已能在當世顯露出來。(2) 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段的兩個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一日得志于吾君以正之之不已而真儒之效不白于當世而不至焉A/B/C/D/答案1. 【答案】C【解析】“先民有言,詢于芻蕘”中的“先民”指的是古代的圣賢,和“狂夫之言,圣人擇焉”一樣,都是作者自謙的話,古代文人寫作常常在結尾以抑己揚人的筆法自謙。所以 A 項“狂

12、夫借指藤君”是錯誤的,“狂夫”應指自己;B 項“表達感激之情”有誤;D 項“感到慶幸”有誤。2. 【答案】(1) C(2) D【解析】(1) 本段一共三句話,想要正確理解段落的內容,必須疏通本段文意,本段大意為“只是我想要內心安靜卻沒能得到,姑且書寫下來并記住它,等待以后跟隨張君來追求安靜”。首先從本段語義的理解上就排除了 B,因為作者需等待他日跟隨張君追求安靜,寫文章時并沒有加深對“靜”的認識。D 項的理解從本段看確實沒有問題,但是從整篇文章來看,張君為自己的居所題名為“靜者居”,在作者看來還沒有真正領悟“靜”的要義,所以這里“從君而從事”是謙虛的說法,實際上是勉勵張君繼續提高自己對“靜”的

13、認識,所以是錯誤選項。A 項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所以 C 是正確答案。(2) 題目要求排序的語句中有“居靜而非靜者”和“居不靜而靜者”兩種不同情況的對舉,所以首先兩兩分組劃分層次。依據文意,外在環境是否安靜是不會影響內心真正寧靜的人的,“蓋靜也系于人,不系于居”,所以對于“居靜而非靜者”,應“知其所警”,反之,對“居不靜而靜者”,應“知其所勉”。小的層次劃分清楚了,接下來安排這兩個層次的前后順序,這四句的下文以假設關系“若”字開頭,是另一個層次的開始,只有“居靜而非靜者”能和“居仁而靜者”形成對舉,所以確定“居靜而非靜者”作起始句。3. 【答案】B【解析】原文“卒授賓客之選者譙國戴氏曰簡,為堂

14、而居之”,可見戴氏堂不是弘農公建造的。所以選 B 項?!緟⒖甲g文】 弘農(官職名)大人擔任潭州刺史已三年,把東泉建成水池,水池周長九里。水池岸邊向外突出的地方,池水環繞就像缺口的圓圈。(玦,像圓形但缺口。)池水最美的景致就是這里。弘農大人說:“不是遠離塵世樂于老莊之道的人不應該擁有此地。”最后送給了賓客中推選出來的一個人,是譙國人,叫作戴簡,建設房屋讓他居住在里面。房屋建成以后風景更加奇特,望去像艦船連綿不斷,隨著水波上上下下,靠近水池則是萬物顛倒輪廓模糊不明。種植松、柏、杉、櫧等樹木,覆蓋菱、芡、芙蕖等水草植物,(樹木)濃郁成蔭,(水草)明媚繁榮。所有(在岸邊)觀望在水里漂游的能見到的美景,

15、被戴簡獨占了。 戴簡曾經因為文才出眾被舉薦(到朝廷),而他本人的志向是不愿意做官。和人交往,謙虛退讓,受地方王侯的優厚關照,(卻)不驕傲自大,不就是超離塵世嗎?喜歡讀孔子的書,其次是莊子文子,以太虛為最終目的,得到了受益的方法,這不就是樂道嗎?賢人的行為必定和這類似。當選了弘農大人的傳授(此地居住權利)人,并獨享這里的美景,豈是很容易得到的!地方雖然美麗,得到合適的人住在這里,就像山又增高,水又加廣,房屋不用裝飾就已經明亮好看了。戴簡以泉池為家,以景致動物為友,發掘幽麗、精華的地方,每天享受這些,那么他的行為更加高潔,文采更加峻美,道行更加深厚,大家爭相稱贊。既在此地受益,又揚名當時,我害怕他

16、超脫塵世的志向不會有結果了。 君子說弘農大人任潭州刺史成就了他的政績,建起東池成就了它的美景,送給戴簡成就了應得之人,豈不是因調動職位而正中天機嗎!從戴氏堂,就能看到大人的美德,不可以不記下來。4. 【答案】(1) B(2) B【解析】(1) 原句“其發于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指的是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輝沒有涉及感情,所以是錯誤的。所以選 B 項。(2) 作者“而臨風想望,不能忘情者”,所以 B 項“拋開了悲傷”的說法是錯誤的。 人的力量能夠做到的事情,還不一定成功,何況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測知曉呢!先生生時,聞名于當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傳后世。有這樣的成就已經可以了,我們還有什

17、么可悲切的呢! 先生具有那樣深厚的氣質,高遠的見識,加以精微的學術功力,因此作為文章,發為議論,豪放、強勁,英俊、奇偉,神奇、巧妙、燦爛、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積儲;發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輝。清亮幽雅的韻調,凄凄切切如急雨飄風的突然來到;雄偉宏廣的文辭,明快敏捷如輕車駿馬的奔馳。世上的學者,不問他是否熟識先生,只要讀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來,升升降降,調岀調進,使人感到這世上道路的崎嶇不平。雖然處境艱難困苦,到邊遠州郡流放,但到底不會埋沒無聞,因為是是非非,自有公論。既經壓抑,再又起用,就名聞全國。先生果敢剛正的氣節,到老年還是保持不衰。仁宗皇帝在

18、朝的最后幾年,考慮自己的身后事,曾經說過,先生這樣的人才,可以把國家的前途委托。后來確定方針,從容行動,當機立斷,輔助今上即位,真可說是千載難逢的大事在一朝決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請求退職,從出任官職,到居家隱處,這樣的靈魂精神,想必決不會隨著軀體消滅,而長留在箕山之旁與潁水之濱?,F今全國上下的人士,都在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況我是同朝的士大夫,長期交游往來,失去的并且又是我向來仰慕而親近的人呢! 啊!事物興盛衰廢的規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但佇立風中懷念,情感上不能忘卻,就是因為想到從此不能再見到先生,今后將宗仰誰呢?5. 【答案】(1) C(2) D【解析】(1) A、B、D 項均和原文意思有出入,A 項沒有“立志改變世俗”;B 項原文沒有因學養深厚而“成為君子”的相關內容;D 項完全錯誤。所以選 C 項。(2) 第一處空格的前文內容意思是孟子、韓愈的學說和我們的距離并不是那么遙遠,所以后面應填入的是,不相信正之不能夠成為孟子、韓愈一樣的大家君子,接下來鼓勵正之堅持下去,不相信他不被皇上重用,第二處空格填入的是。把四句兩兩分組,然后依據文意,按照邏輯順序填空。所以選 D 項?!緟⒖甲g文】 時俗流行什么就認為什么是對的,這種人是普通人;自己認為對的就堅持己見,這種人是君子。自己認為對的就堅持自己的見解,這并不是自私自負的表現,是因為圣人之道在里面。 君子窮苦困窘的時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