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方美學擷珠 課程開發:夏晴課程綱要【課程目標】 1、初步了解美學的相關知識,體會人生的審美精神,讓學生獲得對人生理性的思索和熱愛。 2、通過文學、影視作品的閱讀、咀嚼、鑒賞,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培養純正的審美趣味,以期把握經典作品的深層思想內涵。 3、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精神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特征,進一步訓練學生分析、辯證、批判思維的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的優勢,探索更新的學習方式。 4、渴望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以健康的心態認識西方尤其是現當代的美學發展,以積極、平和的藝術哲學觀和審美觀觀照中西文化及其價值判斷。 【課程實施】 1、教學以西方文學、影視作品為切入點,以學生活
2、動為主體,以校本研究為目的,力求深入淺出。 2、專題研究計劃為八講,20課時,自2005年3月30日開始。 有來自高一年級十四個班級中的31人參加學習,以自主方式組織研究學習。 以自愿原則劃分小組,確立研究重點。 3、綜合運用講授式教學、對話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同時借助網絡平臺,廣泛搜集相關資料,拓展視野,發展潛能。 4、作為個人開設的又一門校本課程,希望能與先前開設的傳統美學構成呼應,以期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又是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 課題教學用時教學方式呈現方式 緒言 美是難的 美學學科性質介紹1課時講析討論 課堂教學 確立小組 第一講 “崇高”的記憶,從特洛伊開始希臘史詩中的
3、審美范疇3課時放映特洛伊討論賞析。串入“崇高”“悲劇”等審美范疇的講析。 影視欣賞 課堂教學 第二講 水仙之戀 希臘神話中的審美心理研究2課時以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為例切入,插入安妮寶貝作品,以春天的童話收尾。課堂討論 小說閱讀 動漫欣賞 網絡鏈接 第三講 基督文化與騎士浪漫 中世紀審美精神漫談2課時以新愛洛綺斯切入,介紹圣經作品精神。觀看影片 討論作品 理性升華 第四講 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2課時以影片莎翁情史切入,以莎士比亞文學作品為例闡釋其時代人文精神。觀看影片 討論作品 理性升華 第五講 尼采、叔本華的審美人生觀4課時哲學作品解讀,論壇討論課堂教學 網絡討論 第六講 非理性主體的霸道與罪
4、惡的快感 弗洛伊德等的心理美學2課時以意識流作品切入,觀看影片 討論作品 課堂教學 第七講 人詩意的棲居 海德格爾等的生命的時間形式2課時重讀史鐵生的作品,從文本解讀入哲學思考。課堂教學 探究對話 結束語 美學是困境中的追求2課時課程評價 成果展示演講展示 對話討論 【教學計劃】第1、2課時 教學內容: 熟悉學生。介紹“美學”學科性質。學生討論交流,確立研究小組。 教學步驟: 1、點名,熟悉學生。要求學生大致談談對美學的認識。 2、教師升華: (1)美本質的難解。“美是難的”! (2)“美學”語詞的來源,西方美學大致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 簡單介紹鮑姆嘉通的美學,“埃斯特惕卡”感性學的深刻內涵
5、。 (3)美是主觀的;美是客觀的,是社會的。 相對于人或人的意識來說,美是客觀的。美是一種社會價值,離不開社會,否則,它就失去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依據。 (4)簡單介紹幾種美學學說,譬如美在距離說、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 3、根據興趣愛好,劃分研究小組。 西方美學擷珠課程設計實施調查: 1、是什么促使你選擇“西方美學擷珠”這門課的?你是如何認識“西方美學”的? 2、下面粗線條地給出了西方美學發展的大致線索,請選擇你喜歡的“頓點”,并簡要說說原因。 (1)以特洛伊為依托,從荷馬史詩牽出,介紹英雄的精神。“崇高”的范疇。 此岸世界的彼岸化(柏拉圖),彼岸世界的此岸化(亞里斯都德),和諧壯麗的物態化
6、(古希臘的藝術趣味)。 (2)自戀情結。希臘神話的現實意義。以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為例切入。薩特的存在主義,海德格爾的生命哲學。這兒是承上啟下的內容,為后面的大塊的 (3)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尼采的禁欲主義理念意味著什么。以荊棘鳥一類的片子切入。 (4)以莎士比亞的作品切入,介紹文藝復興時代的審美特質。 (5)尼采、叔本華專輯。以網絡為知識切入的主要形式。 (6)非理性主體的霸道和丑的產生。 “形而上”的美學哲學思考理論“形而下”的心理內觀。 (7)弗洛伊德罪惡的快感,榮格集體無意識的表現。柏格森生命的時間形式,直覺作為理性的反題。追憶逝水年華、卡夫卡、馬爾克斯、米蘭昆德拉、杜拉斯等作品都可以融
7、入其中。 3、根據同學們的信息反饋,興趣偏嗜,挑出同學們渴望探討和研究的內容,設立課程探討的話題,并劃分興趣小組: 從特洛伊看古希臘的悲劇情結和崇高精神; 從水仙之戀觀希臘神話中的審美心理; 從基督文化與騎士浪漫看中世紀審美精神; 從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 ”看莎士比亞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情懷; 尼采、叔本華審美人生觀研究; 從弗洛伊德等的心理美學觀非理性主體的霸道與罪惡的快感; 從海德格爾等的生命的時間形式審視人類詩意棲居的理想。 第3、4課時教學內容: 觀看影片,討論發言,談組織學生閱讀體驗。放映特洛伊討論賞析。串入“崇高”“悲劇”等審美范疇的講析。教學步驟: 1
8、、介紹古希臘文化,荷馬史詩,宏觀把握。 2、放映特洛伊討論賞析。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發言,談談觀后感。促使學生有目的、有意識的進行探索思考。 3、教師升華:串入“崇高”“悲劇”等審美范疇的講析。 第5、6課時教學內容: 水仙之戀 希臘神話中的審美心理研究。 教學步驟: 1、學生集體觀看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師生共同朗讀,氤氳一種氛圍。請學生先談認識、見解、感受,教師過渡,孤獨落寞的傷感、似乎永遠的擦身而過是緣于內心對自我的執著。 2、回顧古希臘神話的故事,插入電子圖書安妮寶貝作品集,以文本的解讀,感受自戀情結,體會這種審美心理的特質。 3、以動漫欣賞春天的童話轉向亮色,走出自戀,寂寞之后,是生命
9、的喜悅。布置課堂和網上傳帖的討論中心。 第7、8課時教學內容: 基督文化與騎士浪漫 中世紀審美精神漫談教學步驟: 1、 閱讀電子圖書圣經,請學生先談認識、見解、感受。 2、教師補充介紹:原始基督教的產生,包括源頭、基督其人、初期教義、初期政治思想;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三位一體”;原祖原罪;基督救贖認為上帝是世界和宇宙存在一種超自然和超社會的神秘力量,他是至高無上、全知全能、無所不在、創天地萬物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3理性升華 人類的敬畏之心;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 第9、10課時教學內容: 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全市公開課)教學步驟: 1、學生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分小組進行專題(包
10、括:文藝復興的時代背景研究,莎士比亞個人生平研究,莎士比亞作品研究,哈姆雷特研究)研討,并派代表上臺演講,談認識、見解、感受。 2、觀看影片哈姆雷特。 3、再從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分析說開去,延及莎士比亞其人其作,再反觀文藝復興的整個時代的美學精神。 第11、12課時教學內容: 尼采、叔本華的審美人生觀研究。教學步驟: 1、作好相關的網絡設施準備。將學生帶到網絡教室。打開西方美學采擷珠網頁,注冊登陸。 2、學生課網上搜集資料,傳帖發帖,在這樣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學習的能力。 3、將知識化為能力,在師生共同品賞文本的同時,以發帖的形式交流感受,寫出自己對尼采、叔本華的獨特理解。 第1
11、3、14課時教學內容: 非理性主體的霸道與罪惡的快感 弗洛伊德等的心理美學。教學步驟: 1、“形而上”的美學哲學思考理論“形而下”的心理內觀,介紹西方美學研究的這一重大轉折。 2、“自我”“本我”“超我”的美學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15、16課時教學內容: 人詩意的棲居 海德格爾等的生命的時間形式。教學步驟: 1、 以追憶逝水年華的情節和普魯斯特的個人介紹導入。 2、 了解海德格爾其人其作和化通俗的的哲學思想。 3、 拓展延伸:卡夫卡、馬爾克斯、米蘭昆德拉、杜拉斯等作品內容的鋪述,要求學生課外閱讀。 第17、18課時教學內容: 結束語 美學是困境中的追求。教學步驟: 1、回顧這一路走來的西方美學
12、歷程,回首“悲劇”的相關學說,作為美學范疇的“悲劇”觀,在西方美學發展史上的演變和深化。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升華。 2、學期總結。測試評價。 參考書目: 西方現代美學 上海人民出版社 牛宏寶著 西方美學史(上、下)人民文學出版社 朱光潛著 德國藝術家隨筆 東方出版中心 美學新概念 學林出版社 徐岱著 西方美學主潮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周來祥著莎士比亞研究 安徽自學考試辦公室 王維昌著 【課程評價】 1、標準測試法。按照自己的教學進度,對講授的理論知識進行檢測。意在了解教學效果,尋覓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2、作品分析法。以論文、創作活動、課堂發言、網上傳帖質量等為對象,對學生進行分析評價。 3、
13、自我評價法。學生參照標準體系對自己的活動和發展狀況進行自我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發現、自省反思能力的養成,渴望回歸教育的本質。 附課例: (一)“崇高”的記憶 ,從特洛伊開始 明凈的天空,金色的陽光,瀲滟的海水。希臘群島,就象撒在愛琴海中的明珠,鮮明燦爛,光芒四射 電影特洛伊開篇就用這藍得逼人的顏色,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綺麗的畫面,開始了一個古老神話故事的講述: 人間的國王佩琉斯和忒提斯結婚,不和女神埃里斯擲下了金蘋果飄然而去,無限的爭執后,年輕的王子帕里斯將金蘋果判給了愛神阿佛洛狄特,從而獲得了斯巴達王的妻子美艷絕倫的海倫,并將之帶回了特洛伊,這引發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 規模宏大的戰
14、爭,莊嚴虔誠的祭祀,單純可愛的英雄,充滿平民氣息的天神,令人陶醉的酒液的芬芳,沁人心脾的靜穆的偉大那是一個毫無掩飾的時代,那是希臘文化的象征!一切都是那么率真,仿佛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兒童。神圣的天國也只不過是“陽光普照下永遠不散的宴席”,無限的渴望賦予人生神性的光輝和美麗的夢境,讓每一個踐行努力者都擁有對終極秩序和終極價值追問的可能。 “你可以選擇默默無聞的度過平凡而幸福的一生,會擁有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孩子,但是,死后,沒有人會知道你的英名;你也可以選擇在戰場上激戰,建功立業,你會擁有象大海一樣洶涌澎湃的生命體驗,在斗爭和冒險中享受現世的歡樂,當然,也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卻能名垂青史。”這
15、是愛琴海女神對決定參加戰爭的兒子阿喀琉斯說的一番話,這位少年英雄帶著母親為他深情地串起的一掛海螺,義無返顧,奔向了那清澈湛藍的地方 這是一場個體生命的悲壯的、關乎平庸與崇高的抉擇,也是一個艱難而沉重的話題。從古羅馬朗吉弩斯的論崇高到英國博賴特的“龐大的自然對象”,從博克的審美范疇到康德的“崇高的分析”,他們共同論證了崇高的一個最基本的特質超越有限的個體生命,“努力向無限掙扎”,從而肯定主體尊嚴。阿喀琉斯便是在面對人生與戰爭的嚴峻,接受“命運”悲劇的挑戰,隨時準備對付人生征途中的死亡過程中,建立了對人生痛苦與邪惡的敏銳認識。如果說悲劇就是正視死亡、焦慮、罪行、恐懼和絕望,那么崇高就是在對人生無限
16、眷戀中展現人性最美麗、最高貴,最快樂的全部詩意。悲劇固然使人恐懼,但卻是一種理性的恐懼:在恐懼之中,使人思考和成熟,使人性變得更完整和更深刻,使人走向崇高。 讓我們借一首小詩,再次審視特洛伊這個古老卻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話故事吧。 讓高休止忍受率真,仿佛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兒童,特洛伊在燃燒,燃燒 不可征服的城,倒了 海倫的雙目裝滿淚水 阿喀琉斯的頭顱垂下 愛情被驅趕著 從斯巴達開始 美貌制造的罪孽 背負到別的國度 這不是兩個男人的戰爭 帕里斯與墨涅勞斯之間 站著憂郁的海倫 還有希臘的尊嚴 無辜的尸體在慢慢地腐爛 阿喀琉斯的靈魂在沙灘喃語 妒忌的神啊為人設計 永無休止的悲哀 我們知道,希臘神話中,
17、邏各斯式的命運無可抗拒,阿喀琉斯的死亡毋容抗拒,帕里斯與墨涅勞斯,對于情欲的追求無可泯滅。但是,所有的執著的求索不曾改變,一切猶如飛蛾撲火,明知死亡仍執意向前:這就是希臘的悲劇精神,無法抗拒的悲劇情結。 正是這悲劇成就了崇高! (二) 水仙之戀 遙遠的記憶,葳蕤著一片茂密的樹林;清冷明澈的湖水,倒映著一個憂郁的少年。蒼白俊朗的面容,干凈幽冷的眼神。 那個秋天的黃昏有一種明媚,薄霧輕撫著安詳的天藍。不祥的粉紅的光輝,擦亮一縷溫和的笑容。一個透明的影子緩緩地墜入水中。濺起朵朵美麗的漣漪。然后,水面綻開潔白絕俗的水仙,他叫那喀索斯 這就是水仙之戀,西方心理學上和文學作品里的那喀索斯情結。這個遙遠而離
18、奇的不幸傳說具有長久的文化生命力,因為她形象而深刻的揭示了人類身上與身俱來的一種生命情結:自戀。 顧名思義,自戀首先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以內心生活為重點的利己主義的情感表現。弗洛姆在人心里指出:“盡管自戀的各種表現形式不同,但一切自戀的形式都具有這一共同的特點,即對外部世界缺乏真正的興趣”。在人世的蕓蕓眾生里,最具有個人意識的莫過于那些從事精神創造性工作的藝術家。比如女詩人茨維塔耶娃和里爾克、帕斯捷爾納克三人間的精神戀,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這樣一種精神特質也有物態化的凝凍結晶,我們不妨讀一讀下面幾段文字: 我昏昏沉沉的埋在一件寬大而柔軟的風衣里,雙膝屈在胸前,身體隨著夜行車的顛簸而輕
19、輕搖晃著。橘紅的燈光挾著一些街邊物的陰影掠過面頰,溫柔而失真。 干凈有著一種遠遠的傲氣,還包含有懶洋洋的派頭,它與夜晚的城市背景相互映襯,顯出令人難忘的氣質。他一直佇立在車頭的扶欄邊,一手插進褲袋,斜倚著身子看窗外,窗外并沒有什么好看的,他自己也象什么都不存在似的,隱在那個角落了。 (衛慧葵花盛開) 這個女孩喜歡喝冰水。喜歡的裝束是白棉布裙子,光腳穿球鞋。頭發很長。有漆黑明亮的眼睛。 她穿灰綠色的純棉繡花上衣,那種綠,像潮濕的沒有見過陽光的苔蘚,寄生在幽涼的墻角里。墻角是能帶來安全感的地方。我們把書本豎起來,埋下頭,恍若回到少年的校園時光。 (安妮寶貝作品集) 文中男女形象的刻畫塑造都有一種自
20、戀的傾向。應該說,自戀的實質是對生命的珍惜。突出的自戀情結是強烈的生命意識的一種表征。自戀是一種激情,通過自戀喚起的這種生命激情,是從事藝術創作的基本方式,因為“沒有生命就沒有藝術”(羅丹),自戀是內心豐富、情感敏銳的“人”的覺醒,是美感發生的邏輯起點。 自戀者的作品幾乎都流淌著憂郁、悲傷、痛苦的情懷。這種情懷,或產生于人與一種無形的自然力量的矛盾沖突,或表現為一種愿望與理想的不能實現的失意。這樣一種情懷給予人的是柔性的、韌性的,哲學的、超越的感受,在輕輕的嘆息、獨自的感傷中升華為人生意義與宇宙真諦的獲得。以對不可抗拒的對象的超越,成就悲情之美。 因而,我們說自戀是人類生命的守護神,也是我們的
21、審美意識的發源地。弗洛姆曾指出,所有“正常人”或多或少地都具有自戀傾向。但是,自戀固然是美感發生的邏輯起點,卻并非就是其文化歸宿。那喀索斯的故事告訴我們,自戀只是審美活動的生成胎盤,美感體驗的真正發展意味著從這種絕對自我中心的自戀意識的范囿作出突圍。否則,僅僅停留于自戀之中,結局只能是美的毀滅而非誕生。 經驗表明,生活里的自戀主義者大多是一些自憐自艾的人,在他們身上生命力不僅沒有強化反而大大被削弱了。缺乏自立精神導致了他們也缺乏真正的自尊品格。自戀者雖然熱愛生命,但愛的只是自己,這個世界對他沒有意義。這就導致了自戀情結的一個內在的生存悖論:它既是個體生命所必需的,又對其生存構成一種威脅,徹底的
22、自戀具有一種排他性。 人啊,只有超越狹隘的自戀才能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人。 (四)莎士比亞與文藝復興 但丁、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提香;薄加丘、拉伯雷、塞萬提斯、莎士比亞、蒙田;馬基雅弗利、托馬斯莫爾這一串長長的名字可以一直列下去,每一個都標志著一個不可企及的巔峰,而在他們的周圍還旋轉著千萬顆璀璨的星辰,他們合在一起構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代,一個需要巨人也產生巨人的時代,這就是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名義上是為了恢復古典的文學藝術,實際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借此名義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縛,以人學來反對神學,尊重人性、以人為本,給人以人身自由和個性自由,棄絕中世紀看待世界和人生的神性
23、眼光,認為人是偉大的,人應享用人生的快樂,人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這種思想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因而,文藝復興一詞的真正涵義是自由的新生人類精神恢復意識和自我決定的力量,經由藝術認識外部世界和人體的美,解放科學中的理性和宗教上的良知,將文化重返智性,建立政治自由的原則。從文藝復興以來,人性一直朝著這個方向運行。 于是,那些文藝復興的巨人們,對奇妙的世界睜開了雙眼,經受了我們可稱之為現代世界的第一個偉大的春潮。世上沒有什么比在他們身上顫動的完滿生命更奇妙的了:他們天生富于各種能力和感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限制他們個性在行動中的作用。行走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盡管饑餓,疾病,疲憊,危險,失望
24、,但他們從未有那種產生于懷疑主義的厭倦疲困,從不知道那種受到挫折而引起的絕望,他們那清新而純正的感覺,使他們對美和自然的東西具有敏銳的眼光。他們渴望宏偉壯麗,他們能夠憑直覺領悟豪華顯赫,與此同時,饜足的時期還遠在后面。他們的青春活力似乎所向披靡;沒有一種快樂曾減弱他們的胃口。他們好像出生在一個欲望和能力勢均力敵的時刻,一個知覺沒有遲鈍、感覺沒有膩煩的時刻,他們以全部的生命與激情追尋甜蜜的幸福。被成為“人文主義之父”的詩人彼特拉克說:“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懷抱里。屬于人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這里,世俗的榮譽和幸福成為人的最高理想,塵世的享樂成為人類追求的最高價值。在文藝復興時代的文藝作品里,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對人性的贊揚和對世俗欲求的肯定。 但是,樂觀主義和享樂主義并不是人文主義的全部。實際上,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而言,神性維度的隱退,或者說換用人的眼光看世界只會使人的眼睛看到更加真切的東西。當神性的維度消失之后,人的價值和感性需求固然只能從人的方面來解釋,但隨之而來的是,人的罪惡和渺小從此也只能歸屬于人本身,這就是人的真實處境。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那段著名的臺詞最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