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習題(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_第1頁
生物化學習題(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_第2頁
生物化學習題(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_第3頁
生物化學習題(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_第4頁
生物化學習題(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6生物化學習題生物能學與生物氧化一、名詞解釋:1.生物氧化bioogical oxidation生物體內有機物質氧化而產生大量能量的過程稱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細胞內進展,氧化過程耗費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時也稱之為“細胞呼吸或“細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機碳氧化變成CO2;底物氧化脫氫、氫及電子經過呼吸鏈傳送、分子氧與傳送的氫結成水;在有機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時,釋放的能量使ADP轉變成ATP。2.呼吸鏈respiratory chain有機物在生物體內氧化過程中所脫下的氫原子,經過一系列有嚴厲陳列順序的傳送體組成的傳送體系進展傳送,最終與氧結合生成水

2、,這樣的電子或氫原子的傳送體系稱為呼吸鏈或電子傳送鏈。電子在逐漸的傳送過程中釋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為生物體的能量來源。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脫氫被氧化時,電子或氫原子在呼吸鏈上的傳送過程中伴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稱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4.磷氧比P/O電子經過呼吸鏈的傳送作用最終與氧結合生成水,在此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經此過程耗費一個原子的氧所要耗費的無機磷酸的分子數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數稱為磷氧比值PO。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

3、的磷氧比值是2。5.底物程度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被氧化的過程中,底物分子內部能量重新分布產生高能磷酸鍵或高能硫酯鍵,由此高能鍵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過程稱為底物程度磷酸化。此過程與呼吸鏈的作用無關,以底物程度磷酸化方式只產生少量ATP。如在糖酵解EMP的過程中,3-磷酸甘油醛脫氫后產生的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催化下構成ATP的反響,以及在2-磷酸甘油酸脫水后產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構成ATP的反響均屬底物程度的磷酸化反響。另外,在三羧酸環TCA中,也有一步反響屬底物程度磷酸化反響,如

4、-酮戊二酸經氧化脫羧后生成高能化合物琥珀酰CoA,其高能硫酯鍵在琥珀酰CoA合成酶的催化下轉移給GDP生成GTP。然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下,GTP又將末端的高能磷酸根轉給ADP生成ATP。6.能荷rnergy charge能荷是細胞中高能磷酸形狀的一種數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闡明生物體中ATP-ADP-AMP系統的能量形狀。7.化學浸透實際chemiosmotic theory當電子傳送被泵出的質子,在H+濃度梯度的驅動下,經過F0F1ATP酶中的特異的H+通道或“孔道流動前往線粒體基質時,那么由于H+流動前往所釋放的自在能提供F0F1ATP酶催化ADP與Pi偶聯生成ATP。此假說假設在電

5、子傳送驅動下,H+循環出、進線粒體,同時生成ATP,雖能解釋氧化磷酸化過程的許多性質,但仍有許多問題未能完全闡明。8.解偶聯劑uncoupling agent氧化磷酸化反響中的一種抑制劑,使磷酸化作用與電子傳送在一個或多個電子傳送鏈的位點解除偶聯。如二硝基酚,經過引起線粒體內膜上質子的滲漏,從而使推進氧化磷酸化的質子梯度消逝而起作用。9.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compound指體內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52756.htm t _blank 氧化分解中,一些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63037.htm t _blank

6、化合物經過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14394.htm t _blank 能量轉移得到了部分能量,把這類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843566.htm t _blank 儲存了較高能量的化合物,如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46441.htm t _blank 三磷酸腺苷ATP),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175189.htm t _blank 磷酸肌酸,稱為高能化合物.它們是生物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22211.htm t _blank 釋放

7、,儲存和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48413.htm t _blank 利用能量的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296558.htm t _blank 媒介,是生物界直接的供能物質. 生物體內,鍵水解時能釋放21 kJ/mol 以上鍵能的化合物稱為高能化合物10.電子呼吸傳送鏈re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存在于線粒體內膜上的一系列電子傳送體,如FMN、CoQ和各種細胞色素等,分子氧是電子傳送鏈中最后的電子受體二、填空題:1、生物氧化有3種方式: 脫氫 、 脫質子 和 與氧結合 。2、生物氧化是氧化

8、復原過程,在此過程中有 酶 、 輔酶 和 電子傳送體 參與。3、原核生物的呼吸鏈位于 細胞質膜上 。4、G0為負值是 放能 反響,可以 自發 進展。5、生物分子的E0 值小,那么電負性_大_ ,供出電子的傾向 大 。6、生物體高能化合物有 焦磷酸化合物 、 ?;姿峄衔?、 烯醇磷酸化合物 、 胍基磷酸化合物 、 硫酯化合物 、 甲硫鍵化合物 等類。7、細胞色素a的輔基是 血紅素A 與蛋白質以 非共價 鍵結合。8、無氧條件下,呼吸鏈各傳送體都處于 氧化 形狀。9、NADH呼吸鏈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聯部位是FMN CoQ 復合物I 、 Cytb Cytc 復合物 、 Cytaa3 O 復合物 。1

9、0、舉出3種氧化磷酸化解偶聯劑 2,4-二硝基苯酚、 纈氨霉素 和 解偶聯蛋白 。11、舉出2例生物細胞中氧化脫羧反響 丙酮酸脫氫酶 、 異檸檬酸脫氫酶 。12、生物氧化是 燃料分子 在細胞中 分解氧化 ,同時產生 可供利用的化學能 的過程。1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 釋放的自在能大于20.92kJmol 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 ATP ,被稱為能量代謝的 即時供體 。14、真核細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場所是 線粒體內膜 ,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偶聯因子都定位于 線粒體內膜上 。15、以NADH為輔酶的脫氫酶類主要參與 呼吸 作用,即參與從底物 到 氧 的電子傳送作用;以NADPH為輔酶的脫氫酶類

10、主要是將分解代謝中間產物的 電子 轉移到 生物合成 反響中需電子的中間物上。16、呼吸鏈中,氫或電子從 低氧還電勢 氧化復原電勢的載體依次向 高氧還電勢 氧化復原電勢的載體傳送。17、魚藤酮、抗霉素A、CN-、N3-、CO抑制造用分別是 NADH和CoQ之間 、Cytb和Cytc1之間 和 Cytaa3和O2 。18、典型呼吸鏈包括 NADH 和 FADH2 兩種,根據接受代謝物脫下的氫的 初始受體 不同而區別的。19、氧化磷酸化作用機制公認學說 化學浸透學說 ,是英國生物化學家 P.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20、化學浸透假說主要論點以為:呼吸鏈組分定位于 線粒體 內膜上,其遞

11、氫體有 質子泵 作用,因此呵斥內膜兩側的 氧化復原電位 差,同時被膜上 ATP 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PiATP。21、體內CO2的生成不是碳與氧的直接結合,而是 有機酸脫羧生成的 。22、動物體內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 氧化磷酸化 和 底物程度磷酸化 。23、跨膜質子梯度除可被用來合成ATP之外,還可直接用來驅動 過程。24、呼吸鏈上細胞色素C1前一個成分是 ,后一個成分是 。25、解釋氧化磷酸化機制的假說主要有 、 ,根本正確的假說是其中的 。三、選擇題1、以下物質都是線粒體電子傳送的組分,只需 不是A、NAD+ B、輔酶A C、細胞色素b D、輔酶Q E、鐵硫蛋白2、目前公認的氧

12、化磷酸化機制的假說是 D A、直接合成假說 B、化學偶聯假說 C、構象偶聯假說 D、化學浸透假說3、酵母在酒精發酵時,獲得能量的方式是 A、氧化磷酸化 B、光合磷酸化 C、底物程度磷酸化 D、電子傳送磷酸化4、CO是呼吸鏈的毒害劑,其作用部位是 A、電子傳送的最后一步,從細胞色素c氧化酶到O2的途徑中B、電子傳送的第一步,從NADH到NADH酶復原酶的途徑中C、從細胞色素b到細胞色素c1的途徑中D、從細胞色素c到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途徑中E、從細胞色素a到細胞色素a3的途徑中5、肌肉收縮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在肌肉中的儲存方式是 A 當ATP的濃度較高時,ATP的高能磷酸鍵被轉移到肌酸分子之中構成磷酸

13、肌酸A、磷酸肌酸 B、ATP C、GTP D、NADH6、呼吸鏈氧化磷酸化是在 進展A、線粒體外膜 B、線粒體內膜 C、線粒體基質 D、細胞質7、細胞色素氧化酶除含血紅素輔基外,尚含 ,它也參與氧化復原A、鎳 B、銅 C、鐵 D、鋅8、2,4-二硝基苯酚是一種氧化磷酸化的 A、激活劑 B、抑制劑 C、解偶聯劑 D、調理劑9、氰化物引起缺氧是由于 A、降低肺泡空氣流量 B、干擾氧載體 C、毛細血管循環變慢 D、抑制細胞呼吸10、以下化合物除哪個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鍵 A、ADP B、磷酸肌酸 C、6-磷酸葡萄糖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1,3-二磷酸甘油酸11、以下物質除哪一種外都參與電子傳送鏈 A

14、、泛醌輔酶Q B、細胞色素c C、NAD D、FAD E、肉堿12、人體活動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質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ATP D、磷酸肌酸13、脊椎動物體內能量的儲存者是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ATP C、乳酸 D、磷酸肌酸 E、都不是14、活細胞不能利用以下哪些能源維持它們的代謝 A、葡萄糖 B、脂肪酸 C、ATP D、周圍的熱能 E、陽光15、假設質子不經過ATP合成酶回到線粒體基質,那么會發生 C 當質子不經過F0進人線粒體基質的時候,ATP就不能被合成,但電子照樣進展傳送,這就意味著發生了解偶聯作用 A、氧化 B、復原 C、解偶聯 D、嚴密偶聯16、以下化合物中,除哪一種外

15、都含有高能磷酸鍵 D NAD + 和NADPH的內部都含有ADP基團,因此與ADP一樣都含有高能磷酸鍵,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也含有高能磷酸鍵,只需FMN沒有高能磷酸鍵。 A、NAD+ B、ADP C、NADPH D、FMN17、以下反響中哪一步伴隨著底物程度的磷酸化反響 ?A、蘋果酸草酰乙酸 B、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C、檸檬酸-酮戊二酸 D、琥珀酸延胡索酸18、乙酰輔酶A徹底氧化過程中的P/O比試 D 乙酰CoA徹底氧化需求耗費兩分子氧氣,即4個氧原子,可產生12分子的ATP,因此PO值是1243 A、2.0 B、2.5 C、3.5 D、3.019、呼吸鏈中的電子傳送體中,不是蛋白質而是脂質的組分為 C CoQ含有一條由n個異戊二烯聚合而成的長鏈,具脂溶性,廣泛存在于生物系統,又稱泛醌。 A、NAD+ B、FMN C、CoQ D、FeS20、胞漿中1分子乳酸徹底氧化,產生ATP的分子數是 D:1分子乳酸徹底氧化經過由乳酸到丙酮酸的一次脫氫、丙酮酸到乙酰CoA和乙酰CoA再經三羧酸循環的五次脫氫,其中一次以FAD為受氫體,經氧化磷酸化可產生ATP為134312=17,此外還有一次底物程度磷酸化產生1個ATP,因此最后產ATP為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