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通解第十課辨證思路_第1頁
傷寒論通解第十課辨證思路_第2頁
傷寒論通解第十課辨證思路_第3頁
傷寒論通解第十課辨證思路_第4頁
傷寒論通解第十課辨證思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通解第十課:傷寒論辨證思路主講:程劉海“方書”,一證一方,或者一證一法。傷寒論方書之祖。具備規(guī)律性:以“三陰三陽”為提綱,統(tǒng)御諸多方證。傷寒論也是一本“救誤”之書。“辨證”二字,此才是傷寒論的根本。一、辨證模式:癥證方(方證模式)“辨證”,辨的是“證”,而不是“病”。“證”,具有“特異性”“映射”。 具有“時效性”當下,“刻診”。“癥”,多數(shù)是陽性癥狀。1.自覺癥狀2.他覺癥狀。具有辨證意義的陰性癥狀:飲食、二便。“證候”,由“癥狀”構成,是一種“癥狀群”。臨床辨證,對基礎理論靈活運用。關鍵怎樣運用?以“胃氣論”為例子,關鍵在于“化物”與“運轉”。“胃氣為病,熱則陽明,寒則太陰”。建立:“癥

2、證”模式由癥而辨,辨后“證”出。“方”,統(tǒng)御在“三陰三陽”中。方證對應,建立“癥證方”辨證模式,(認真結合前面九課來學習)太陽病三日,已發(fā)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 。常須識此,勿令誤也。(宋16)此條描述“壞病”之后的臨床思路“隨證治之”。“太陽病三日”,本有太陽病。“三日”,是時間舉例,不必拘泥。“已發(fā)汗”,患者經發(fā)汗,結果如何?不愈,反“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仍”,是“仍然”、“依舊”的意思。“不解”,是太陽病解,轉他證,“此為壞病”。“壞”,也是敗、毀的意思

3、,“壞病”,提示“病傳”。應該如何去做?解決方案:仲景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證”,通假字,通“癥”,“觀”,觀察、收集。若是“壞病”,則為“逆”。“知”,是明辨的意思。“知犯何逆”,患者目前是什么證候。“隨”,說文解字:“從也”。“證”,是證候的意思,仲景也說“以法治之”,所以也是治法。“隨證治之”,依從當下證候確定治法,給予治療。“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 。”,為“隨證治之”舉例。“桂枝”,應該是桂枝湯,“解肌”,“肌”,是肌表的意思,發(fā)汗解表。如果出現(xiàn)“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則是太陽傷寒證,應該使用麻黃湯,所以桂枝湯是“不可與之”。“常須

4、識此,勿令誤也”,“常”是應當?shù)囊馑肌!按恕保?.就診,需“隨證治之”。2.“桂枝”不可用于太陽傷寒證。所以,臨床的時候,應當以辨證準,做到“勿令誤也”。二、辨證重心:“三陰三陽”表里傷寒論辨證核心是“方證對應”,“靈魂”是“三陰三陽”。運用其證候病機與提綱癥狀群:太陽病,主表性寒,營衛(wèi)充足。證候病機:外邪侵體,衛(wèi)氣外聚以抗邪。癥狀群:脈浮(或緊,或緩)、惡寒(或惡風)、頭項強痛、全身不適、流涕噴嚏等。少陰病,主表性寒,營衛(wèi)虧虛。證候病機:營衛(wèi)虧虛,機體失養(yǎng)。癥狀群:脈微、細,但欲寐,或關節(jié)肌肉麻木、疼痛。若有外邪者,可見“類太陽病”癥狀。陽明病,主里性熱。證候病機:邪熱內生,津液虧損。癥狀群

5、:脈滑、數(shù)、洪,惡熱喜冷、汗出、小便黃,舌質紅、苔黃。太陰病,主里性寒。證候病機:寒飲內生,津血虧損。癥狀群:脈弦、緊,畏寒喜暖、小便色白,舌質淡、苔白。少陽病,主里性寒熱,上熱多中寒少。證候病機:邪阻胸脅,上中不通。癥狀群:上熱:口苦、咽干、心煩、目赤;中寒:眩暈、胃滿(或者胸脅滿)、呃逆。厥陰病,主里性寒熱,上熱少下寒多中間痞。證候病機:邪阻中焦,上下不通。癥狀群:上熱(輕微):口苦(或口干)、咽干、心煩、目赤;下寒(明顯):脹、嘔、利。首先辨證“表里”證候:“表證”的癥狀群:惡寒(或惡風)、頭項強痛、全身不適、流涕噴嚏、關節(jié)肌肉麻木、疼痛。“里證”的癥狀群:“里病三癥”(脹、嘔、利)。快

6、速斷定“表里”,使用排除法:相互排除。最后:先排除“里證”。患者沒有“表證”,也沒有“里病三癥”。基本判斷:存在少陰病。“脈微、細”,則可完全確定。要不然,則可能是少陰陽明合病,以少陰為主。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fā)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宋56)此條存在倒裝結構,修改為: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fā)汗,宜桂枝湯。若頭痛者,必衄。“傷寒”,說的是表證。出現(xiàn)“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該如何辯證?關鍵:小便。“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fā)汗”。“小便清”,色白或微黃的,疾

7、病在表。“宜桂枝湯”提示:小便色黃或深黃、黃赤,是陽明病。本條則是陽明里實證,“與承氣湯”。“若頭痛者必衄”,“必”,理解為“多”的意思。說明不管是陽明還是太陽,如果是頭痛的病人,都會有鼻衄的可能性。三、辨表證,定虛實“表證”,關鍵在于“表”。“表證”,有太陰病與少陰病。關鍵脈象:太陽病脈浮(或緊,或緩),少陰病脈微、細(或兼微浮,或沉,或緩,或緊)。在傷寒論第70條:“發(fā)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是對正邪盛衰進行判斷,并非“表證”區(qū)別。四、辨里證,識寒熱里證,識別寒熱證候。分為兩步:第一步:辨證寒熱。陽熱證候:身熱(手足煩熱、煩躁不寧、面赤煩躁)

8、汗多、貪涼喜冷(口渴喜冷飲)、口苦咽干、目赤,便秘或泄瀉熱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及脈洪、滑、數(shù)等。陰寒證候:形寒肢冷,面色蒼白,口淡不渴,喜熱飲,小便清長(色白),舌淡苔白潤,脈沉遲等。純寒證候太陰病 純熱證侯陽明病如果寒熱證錯雜,則需要進行第二步辨證。第二步:分清寒熱真假。寒熱錯雜,三種情況:1.真寒真熱證:少陽病,或者厥陰病。2.真寒假熱證:也叫做“真厥陰證”,或者真陽外越證。此為通脈四逆湯證,或者白通湯證。3.真熱假寒證:多數(shù)為陽明病大承氣湯證,或者大柴胡湯證。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宋11)此條具體說是辯證“寒熱真

9、假”。認識本質:“藏象”理論。“藏”是本質,證候病機。“骨髓”“象”,就是現(xiàn)象,癥狀。“皮膚”“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真寒假熱證。病機:寒飲太盛,真陽微弱,中焦?jié)。ǔ校骊柋魂幒畤乐馗窬埽蛏舷蛲馄。凇氨怼北憩F(xiàn)出假“熱”的癥狀。回陽救逆。“承氣入胃,陰盛以亡。”。“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是真熱假寒證。病機:陽明熱邪太盛,津血耗盡,中焦?jié)。ǔ校幰罕粺嵝皣乐馗窬埽∮诒恚蛘叱霈F(xiàn)陽明邪熱閉脈,閉阻氣機造成的,表現(xiàn)出假“寒”的癥狀。大承氣湯、大柴胡湯。“病者身大熱,反欲得衣者”,是“真寒假熱證”。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高熱,還有出汗,煩躁,甚至面色通紅,反而怕風怕冷,穿的衣服很多,夏日穿冬衣。“身大寒,反不欲得衣者”,是“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