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與總產出波動課件_第1頁
貨幣與總產出波動課件_第2頁
貨幣與總產出波動課件_第3頁
貨幣與總產出波動課件_第4頁
貨幣與總產出波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講 為什么要學習貨幣經濟學田素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第一節 經濟活動中的貨幣現象第二節 貨幣理論發展脈絡第三節 貨幣經濟學課程框架2009SUHUA TIAN2一、兩個問題二、美國金融危機與經濟事實三、貨幣與經濟波動四、貨幣與通貨膨脹五、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2009SUHUA TIAN3第一節 經濟活動中的貨幣現象(1)貨幣對經濟活動有影響嗎?(2)政府為什么要干預經濟?2009SUHUA TIAN4兩個問題爭論以馬歇爾和皮古為代表的古典學派:貨幣是交易媒介,不需要政府干預經濟活動以凱恩斯為代表的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貨幣作為價值貯藏手段,需要政府干預經濟活動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的經濟學家

2、:貨幣是眾多資產中的一種,不需要政府干預經濟活動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學派:政府需要對經濟活動實施有條件的干預 2009SUHUA TIAN5政府干預經濟的理由市場價格調節過程比較緩慢,政府干預可以縮短經濟活動恢復到有效均衡狀態的時間,減少經濟波動對社會福利造成的損失。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區別。 (1)個體經濟行為的多樣性使得經濟均衡過程和達到均衡的時序千差萬別,并且會相互影響。 (2)個體經濟的最優化行為,往往難以達到社會整體所期待的最優狀態。 2009SUHUA TIAN6干預時機家庭和企業都會有(買者和賣者)大量的貨物貯存和金融資產貯存。經濟體系對大的均衡偏離所作出的反應和

3、對小的均衡偏離所作出的反應并不相同,取決于存貨調整對經濟波動的吸收能力,并有均衡收斂和非均衡收斂兩種調整情形。 緩沖存貨與萊瓊赫夫沃德(A.Leijonhufvud) “走廊 ” 。在“走廊”之外,當經濟體系中的流動性已被擠干時,實施財政擴張政策對產出水平會有顯著影響。 2009SUHUA TIAN7短期與長期 2009SUHUA TIAN82009SUHUA TIAN92009SUHUA TIAN10政策工具(1)在經濟正常運轉時期,貨幣政策可起到經濟運行潤滑劑的作用,是最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之一。在經濟非正常時期,貨幣政策的運用要區分實際經濟運行狀態,并要與財政政策等其它宏觀經濟管理手段加以比

4、較后加以運用。 2009SUHUA TIAN11政策工具(2)在經濟蕭條時期,貨幣政策可能沒有效力,因為它雖然能使流動資產存貨增加,但它不能把這些流動資產置于那些需要流動資金的交易者手中。在貨幣政策可能有效的經濟波動范圍以內,因為存在著較大的緩沖存貨,在中央銀行能夠將注入的流動資產通過金融市場流入到需要用錢的交易者手中時,市場機制本身也能夠在交易者之間調劑緩沖存貨。 2009SUHUA TIAN12政策工具(3)在實際經濟中,世界各國有的以財政政策為主,有的以貨幣政策為主,并沒有統一的經濟管理模式。 但是,我們不能用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私人部門的生產活動,政府的公共支出只能充當經濟運行的起動作用

5、。 政府政策要做的是,在經濟的各個不同部門中正確地分配需求而不是簡單地增加需求。 2009SUHUA TIAN13政策工具(4)在實踐當中,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貨幣政策都會影響實際經濟運行。貨幣政策通過影響利率水平和貨幣總量規模,會引起整個銀行系統的經營活動發生變化,并通過銀行信貸投放過程和銀行信息管理等渠道,使經濟活動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發生變動,進而引起總產出和物價水平發生均衡調節。 2009SUHUA TIAN14政策工具(5)影響貨幣政策作用于實際經濟活動效果的因素很多,比如,要有相對獨立的中央銀行,要有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銀行體系,以及比較發達的金融市場等。 在不同的國家,貨幣政策對經濟

6、活動的管理作用會有不同。 2009SUHUA TIAN15政策工具(6)1984年,中國開始將商業銀行職能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1995年,中國公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法,進一步強調了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1992-2003年,中國陸續地將金融市場監管職能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剝離出來,使得中國人民銀行能夠集中精力從事貨幣政策的管理工作。 2009SUHUA TIAN16政策工具(7)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陸續完成,以及眾多城市商業銀行和新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功運行,眾多外資銀行的進入,資本市場的全面發展,等等,都為中國貨幣當局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管理實際經濟運行提供了必須的

7、市場基礎。市場成分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政府部門對宏觀經濟的調節與管理也在逐漸與市場接軌,貨幣因素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影響明顯增強,貨幣政策工具在中國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2009SUHUA TIAN17貨幣與總產出波動2009SUHUA TIAN18貨幣與總產出波動(3)經濟活動經常表現出繁榮、衰退、危機和復蘇等周期性的波動特征。經濟活動的周期性波動給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宏觀經濟為什么會經常大起大落呢?2009SUHUA TIAN19圖1-1 中國的貨幣供應量變化與經濟周期波動2009SUHUA TIAN20說明:貨幣范疇包括貨幣和準貨幣,相當于

8、廣義M2。數據來源:IMF Statistical Databases。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的資本主義再生產經濟周期理論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創新經濟周期理論太陽黑子理論其他經濟周期理論?貨幣對經濟周期的影響2009SUHUA TIAN21貨幣與總產出波動(5)貨幣供應量變化與經濟周期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呢?是貨幣供應量變化引起了經濟周期性變化,還是經濟周期性波動引起了貨幣供應量順周期變化呢?需要研究貨幣數量變化對總體經濟(總產出)運行的影響機制。我們將分析貨幣供應量順周期變化特征,以及貨幣流通速度順周期變化特征,并將分析政府實施逆

9、經濟風向的貨幣政策的理論依據。 2009SUHUA TIAN22貨幣與總產出波動(6)貨幣與通貨膨脹2009SUHUA TIAN23貨幣與通貨膨脹(1)經濟學家把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現象稱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發生以后會給經濟生活帶來許多影響。通貨膨脹的反面是通貨緊縮。 “在任何時空條件下,通貨膨脹都是一種貨幣現象。”2009SUHUA TIAN24圖1-2 中國的貨幣供應量變化與物價水平變動2009SUHUA TIAN25說明:(1)此處為名義GDP,貨幣范疇包括貨幣和準貨幣,相當于廣義M2。(2)1980-1986年的CPI為零售價格指數年度變化率。數據來源:零售價格指數來自中國數據在線,其余

10、數據來自IMF Statistical Databases。-5051015202530354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貨幣和準貨幣增長率(%)CPI年增長率(%)貨幣與通貨膨脹(2)2009SUHUA TIAN26需要結合各種通貨膨脹現象來分析通貨膨脹的發生原因。特別需要分析貨幣供應量變化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需要分析政府部門管理通貨膨脹的各種可能措施。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2009SUHUA TIAN27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1)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政府部門管理現代經濟運行的主要手段,而在現實經濟中貨

11、幣政策的使用頻繁程度要超過財政政策。 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引起通貨膨脹壓力時,政府部門往往會緊縮銀根,以減少經濟中的流動性。 貨幣政策多與財政政策搭配使用。2009SUHUA TIAN28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2)利率調整(1)利率是利用資金所支付的價格,是最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2)利率與貨幣供應量密切相關,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在短期會引起銀行貸款利率下降,當貨幣供應量增加一段時間后引起物價水平普遍上漲時,則會引起市場利率水平上升。 2009SUHUA TIAN292009SUHUA TIAN30說明:(1)貨幣范疇包括貨幣和準貨幣,相當于廣義M2。(2)存款年基準利率沒有扣除通貨膨脹因素。數據來源

12、:IMF Statistical Databases。圖1-3 中國的貨幣供應量變化與存款基準利率水平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3)我們將分析貨幣需求問題和貨幣供給過程,研究貨幣當局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措施,并對貨幣當局在利率和貨幣供應量兩者之間的權衡進行討論;我們將討論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目標和貨幣政策規則等方面的內容,并將結合主要國家的實踐經驗做案例分析。我們還要討論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貨幣政策選擇問題,以及在經濟正常運轉時期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與貨幣政策實施戰略問題。 2009SUHUA TIAN31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4)財政赤字與通貨膨脹壓力 (1)財政赤字(Budget Deficit)指在某

13、一時期中(如一年),政府的支出對其稅收收入的超過部分。 (2)政府彌補財政赤字的渠道主要有三種。第一,向居民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在將來通過增加稅收收入來償還;第二,增加稅收收入來彌補公共開支的短期擴大;第三,通過向貨幣當局借入資金來籌集流動性。(3)財政赤字往往會誘發通貨膨脹。在尚未根本解決中央銀行從屬于政府財政這一問題的情形下,政府財政出現赤字即相當于向中央銀行透支。 2009SUHUA TIAN322009SUHUA TIAN33說明:貨幣主要指狹義貨幣M1。數據來源:(1)稅收來自中國數據在線;(2)其余數據來自IMF Statistical Databases。圖1-4 中國的貨幣供應量

14、變化與政府財政赤字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5)控制通貨膨脹是政府的重要經濟運行目標。為了管理通貨膨脹必須掌握財政赤字對物價上漲的影響機制。在課程學習中,我們將介紹政府部門不同的財政赤字彌補方式對貨幣政策的影響,討論政府財政赤字引發通貨膨脹的原因,特別是政府財政赤字引發貨幣投放增加的機制和導致利率上升的原因。 2009SUHUA TIAN34第二節 貨幣理論發展脈絡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2009SUHUA TIAN35第二節 貨幣理論發展脈絡貨幣理論的發展大致上可分為兩個時期:20世紀30年代以前為一個時期,20世紀30年代以后為另一個時期。 其標志是,

15、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導致金屬貨幣流通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各國相繼放棄了金本位制,開始實行紙幣流通制度。盡管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后確定了“雙掛鉤制度”,但只是維持各國貨幣對外匯率水平的一種措施。在20世紀30年代以后,紙幣已經完全不再代表黃金價值。 2009SUHUA TIAN36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1)20世紀30年代以前,紙幣通常是以足額兌換的方式附屬于金屬貨幣,在此時期的貨幣理論以金屬貨幣為主要討論對象。早期的貨幣理論,傾向于把貨幣問題和經濟問題分開,并以法國經濟學家薩伊(J. B. Say)的“貨幣面紗觀”最具有代表性。 2009SUHUA TIAN37一、

16、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2)“貨幣面紗觀”認為,貨幣只是覆蓋在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商品供給所取得的貨幣可自動形成對商品的需求,商品供給和商品需求能夠自動相等,貨幣只是商品交換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環節而已;貨幣的使用只會影響經濟活動的局部均衡,而不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再生產過程。貨幣面紗觀認為,商品交易總量由外生因素決定,不受貨幣因素影響,一般物價水平只與貨幣總量有關,社會總產量變化與貨幣供應量變化無關。 2009SUHUA TIAN38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3)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討論的問題主要有: (1)貨幣的本質是什么? (2)貨幣起什么作用? (3)貨幣的價值如

17、何決定? (4)貨幣價值的變化對財富分配有何影響? (5)怎樣建立穩定的貨幣制度?2009SUHUA TIAN39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4)(一)貨幣起源理論 早期的貨幣理論認為,物物交換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是導致貨幣產生的主要原因。在物物交換過程中,使用貨幣作為交易媒介能夠降低交易費用,其收益遠大于因引入貨幣而增加的各種費用總和。(二)貨幣職能理論 亞當斯密(A. Smith)認為,貨幣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大職能。馬克思認為,貨幣具有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儲蓄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等五大職能。2009SUHUA TIAN40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5)(三)貨幣本質理

18、論金屬主義貨幣論 金屬主義貨幣論也稱貨幣金屬論。金屬主義貨幣論認為: (1)應將貨幣和貨幣金屬等同,強調貨幣金屬的使用價值; (2)貨幣是一種商品,其價值由貨幣材料的價值決定; (3) 重視貨幣的價值尺度和貯藏手段職能; (4) 反對鑄幣減重和不兌換紙幣流通。2009SUHUA TIAN41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6)(三)貨幣本質理論名目主義貨幣論 名目主義貨幣論認為: (1) 貨幣僅是一種符號,本身不一定是商品,也不一定具有價值; (2) 幣材的價值不等于貨幣的價值(也稱貨幣國定論),貨幣的價值由國家規定或在流通中形成,取決于發行者信用(也稱職能價值論); (3) 重視貨幣的流

19、通手段職能,把流通手段看作為貨幣的本質; (4) 要求擺脫金屬材料對貨幣的束縛。 2009SUHUA TIAN42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7)(四)貨幣價值理論 早期流行的貨幣價值理論主要是貨幣數量說。 貨幣數量說認為:(1)貨幣只有通過流通才有價值,貨幣數量決定物價水平;(2)可將貨幣歸結為流通手段,貯藏貨幣對貨幣流通數量不具有調節作用;(3)貨幣數量等同于商品數量。 費雪(Fisher,1911)的“現金交易數量說” 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英國劍橋學派的“現金余額數量說”。 2009SUHUA TIAN43一、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貨幣理論(8)(五)貨幣制度理論 貨幣本位(Sta

20、ndard)是指以什么作為價值尺度。歷史上出現過的貨幣本位制度包括:金銀復本位制、銀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金塊本位制等。 最理想的貨幣本位制度是金本位制。 典型的金本位制有三個標準:(1)主幣可自由鑄造和自由銷毀。(2)黃金可自由輸出和輸入。(3)區分主幣和輔幣,主幣為無限法償。在金本位制度下也可以發行紙幣,但紙幣必須能夠足額兌現。 2009SUHUA TIAN44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1)20世紀30年代以后,紙幣流通成為常態。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反對將貨幣問題和經濟問題實行兩分的研究方法,并形成了新的貨幣理論,使貨幣經濟學科的創立有了現實的可能。2009S

21、UHUA TIAN45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2)魏克塞爾的觀點(1)反對貨幣面紗觀,認為貨幣的使用會顯著地影響實體經濟運行。(2) 自然利率理論。自然利率為借貸資本供給與需求相等時的利率。當貨幣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水平時,并會縮減生產規模,經濟活動進入到累積下降過程;當貨幣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水平時,企業會擴大生產規模,使經濟活動進入到累積上升過程。(3)為了使經濟保持均衡運行狀態,應設法使貨幣保持中立。(4)廢除金本位制,實行紙幣流通制度。 2009SUHUA TIAN46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3)(一)金本位制度的崩潰 金本位制度的崩潰肇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期間,

22、各國雖然沒有公開廢除金本位制,但它們紛紛對黃金跨國流動實行了管制,或是背離黃金儲備基礎,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維持戰爭開支。 在戰爭結束以后,各國又都希望重建金本位貨幣體系。美國在一戰期間從債務國變為最大的債權國。在美國拒絕承擔責任的情況下,英、法、意、日等國于1922年在熱那亞達成全面恢復金本位制度的協議。為了解決黃金產量不足問題,其它國家同意以英鎊作為儲備貨幣,并把英鎊儲備存放在倫敦。2009SUHUA TIAN47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4)(一)金本位制度的崩潰(續) 在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以后,各國紛紛放棄英鎊儲備,增加黃金持有。1931年9月,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度,葡

23、萄牙、愛爾蘭、埃及、日本等國緊隨其后,并采取了相應的行動。 2009SUHUA TIAN48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5)(二)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的貨幣理論1貨幣本質和貨幣職能理論20世紀30年代以后,紙幣成為流通手段,貨幣的本質和職能被歸納為兩個方面:(1)商品交換媒介,其中包括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充當商品交易媒介的貨幣主要為狹義貨幣M1。(2)價值貯藏手段。充當價值貯藏手段的貨幣范疇從M1拓展到了廣義貨幣M2和M3。2009SUHUA TIAN49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6)(二)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的貨幣理論(續) 2貨幣供給理論在現代經濟中,貨幣供應遵循“四位一體”

24、的運作模式,貨幣供應量由存款供給、貸款需求,以及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共同決定。 菲利普斯研究發現,當銀行不持有超額準備金且居民只持有活期存款時,活期存款增加額等于法定存款準備金增加額乘以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的倒數。 2009SUHUA TIAN50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6)(二)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的貨幣理論(續) 3貨幣需求理論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6)將人們保存貨幣的動機歸納為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三個方面,并給出了貨幣需求函數。 弗里德曼(M. Friedman,1956)認為,經濟活動中的貨幣需求取決于以下因素:持有貨幣的預期回報率、債券

25、投資預期回 報率、股票投資預期回報率、預期通脹率和永久性收入水平等因素。 2009SUHUA TIAN51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7)(二)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的貨幣理論(續) 4貨幣數量變化與宏觀經濟運行關系理論早期觀點 休謨(D.Hume)認為,在貨幣數量增加以后,物價上漲會從局部開始,經過一段時間以后才會引起物價水平普遍上漲。在此期間,勞動就業和產出水平等會有增加。 亞當期密(Adam Smith)認為,一國增加紙幣供應時,多余的金銀會流往國外,用于進口外國貨物,并會促使本國生產發展。 費雪(Iving Fisher)認為,當貨幣數量變化引起物價水平變動時,利率、產量和貨幣流通

26、速度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在長期,貨幣數量變化只會影響物價水平。 2009SUHUA TIAN52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8)(二)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的貨幣理論(續) 4貨幣數量變化與宏觀經濟運行關系理論現代觀點 (1)貨幣與勞動就業關系 凱恩斯認為,勞動就業主要決定于企業的投資需求。企業的投資需求與資本邊際效率和利率水平有關,利率水平由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共同決定(參見圖1-5)。 弗里德曼(Friedman,1956)認為,經濟在長期中存在的“自然失業率”,不可能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解決。 希克斯(John R. Hicks)以古典利率理論為基礎,提出了LL(貨幣需求曲線)-IS(投

27、資儲蓄曲線)模型,漢森(A.H. Hansen)則進一步將LL-IS模型發展成了IS-LM模型。 2009SUHUA TIAN532009SUHUA TIAN54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資本邊際效率利率企業投資需求勞動就業圖1-5 貨幣因素對勞動就業的影響機制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9)(二)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的貨幣理論(續) 4貨幣數量變化與宏觀經濟運行關系理論現代觀點(2)貨幣與物價關系而言 凱恩斯認為:(1) 在存在大量的勞動失業和閑置資源時,貨幣供應量增加只會使產出水平增加而不會造成物價上漲和引發通貨膨脹。(2)當存在勞動非充分就業且資源供應不足時,貨幣供應量增加會引起半通貨膨脹

28、。(3)當勞動處于充分就業狀態時,貨幣供應量增加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并會引發真正意義上的通貨膨脹。 2009SUHUA TIAN55二、20世紀30年代以后的貨幣理論(10)(二)金本位制度崩潰以后的貨幣理論(續) 4貨幣數量變化與宏觀經濟運行關系理論現代觀點(2)貨幣與物價關系而言弗里德曼認為,貨幣存量變動會引起物價水平變化,但非線形關系。物價水平變化既決定于總產出變動,也決定于居民愿意保持的現金余額與收入之間的比例關系。在長期,貨幣供應量增加只會引起物價水平上升。 在紙幣流通時期,通貨膨脹的本質是,流通中的信用貨幣供應量超過了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通貨貶值。現代經濟中的通貨膨脹主要有需求拉上型通

29、貨膨脹、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和結構性通貨膨脹三種類型。 2009SUHUA TIAN56第三節 貨幣經濟學課程框架一、貨幣經濟學課程內容二、貨幣經濟學課程安排三、教材與閱讀材料2009SUHUA TIAN57一、貨幣經濟學課程內容貨幣經濟學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貨幣基本理論;(2)貨幣需求理論;(3)貨幣供給理論;(4)利率和匯率理論;(5)貨幣與經濟均衡及經濟波動理論;(6)通貨膨脹理論;(7)貨幣政策理論。2009SUHUA TIAN58二、貨幣經濟學課程安排(1)2009SUHUA TIAN59第一部分 貨幣理論第七章 利率第八章 匯率第三章 貨幣供應理論第四章 貨幣供應控制第

30、五章 貨幣需求理論第六章 貨幣需求實證第二章 貨幣第二部分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經濟效應第九章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第十章 經濟均衡與宏觀經濟管理第三部分 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第十一章 貨幣政策工具第十三章 貨幣政策規則第十二章 開放經濟下的貨幣政策圖1-6 貨幣經濟活動的理論邏輯與課程結構安排三、教材與閱讀材料(一)教材田素華:貨幣經濟學理論與實踐,教材講義。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貨幣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二)閱讀材料 The Economist The Financial Tim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New York Times China Daily 中國證券報,金融時報(三)其它閱讀材料(課堂提供)2009SUHUA TIAN60本講總結2009SUHUA TIAN61總結(1)貨幣經濟學主要探討兩個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