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茯苓?茯苓種植技術總結_第1頁
如何種植茯苓?茯苓種植技術總結_第2頁
如何種植茯苓?茯苓種植技術總結_第3頁
如何種植茯苓?茯苓種植技術總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第 頁如何種植茯苓?茯苓種植技術總結 茯苓為常用中藥材之一,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功能。野生茯苓主要分布于云南麗江地區;家種茯苓主產湖北、安徽、河南三省,此外,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亦產。 生長環境 茯苓一般生于海拔4001500m氣溫較高、光照較強、濕度較小的同山區,多見于陽坡。土壤以沙質為主。植被為松屬針葉林,掩蓋率在50%以上。 種植技術 1、選場建場:栽種茯苓的場地應選擇沙質土壤,坡向南、西南或東南,坡度15 ;25 ;。無白蟻滋生,未種過莊稼或3年內未栽種茯苓的生荒地。選好的苓場應準時深挖,深度不能淺于50cm,并揀凈石塊、樹根、

2、雜草。挖場一般在冬季進行。苓場翻挖后經暴曬、干燥備用。按種前順坡挖窖,窖距20cm左右。接種后依據苓場坡度及山勢,修挖30cm左右的排水溝,形成廂場,以便于管理。 2、種植方法: (1)菌種的預備:栽培茯苓的菌種有3種類型即鮮菌核、木筒型菌絲菌種、木片型菌絲菌種。鮮菌核:俗稱肉引,要求新奇、完整、無損傷,重23.5kg,生長旺盛,表面裂紋明顯,外皮淺棕色,內部色白,漿汁充分。木筒型菌絲菌種:俗稱木引,是傳統產區用直徑4cm左右松樹粗枝或幼樹干為培育料,以鮮菌做種培育而成。優質木引表面灰黃色,質稍泡松(但未軟腐),香味深厚,無雜菌污染。木片型菌絲菌種:俗稱菌引,是用微生物組織分別方法,由菌絲中分

3、別出菌絲體,經篩選、擴大培育而成。 (2)備料:一般選用樹齡20年左右的松樹,直徑1020cm的樹干及蔸、粗枝等。備料于冬、夏兩季,北方及中原地區在立冬前后,苓農有“備料十冬臘,正月只能掃尾巴”之說。南方有的在小暑進行。 伐樹有全伐和選伐兩種。全伐是將選好的一片松林砍光,用林場做苓場,選伐是在松材內選擇相宜的松樹進行間伐,然后運到另外的苓場進行栽種。伐樹時應留意砍彎留直、砍密留稀、砍大留小,利用蔸梢和砍栽結合。樹伐后,隨即剔去較大的樹枝。待略干燥后,用板斧將樹干從蔸至梢縱向削去3cm左右寬的樹枝,然后每間隔3cm各削去一道,使樹干呈68邊形(俗稱削皮留筋),促其加快干燥,以利茯苓菌絲生長。削皮

4、留筋后的松樹集攏到茯苓栽培場四周,鋸成長60cm左右的段木(俗稱料筒),并選擇通風向陽處按井字型堆碼,日曬干燥。 挖出的樹蔸,可用同樣方法進行削皮留筋及碼曬。未挖出的樹蔸,應選擇伐過不久、尚未腐朽、無白蟻棲居者,將地上部分削皮留筋,同時挖開蔸旁土層,砍斷根1m以外的側根,將露出土面的較粗側根削去部分根皮,進行日曬干燥。 (3)接種:冬季備的料,多在6月初前后接種,稱夏栽。夏季備的料,多在8月末至9月初接種,稱秋栽。用段木栽種茯苓,每15kg松材用菌引8片左右或短木引(56cm長的木引塊)五六塊,或用引150250g,直徑20cm的樹蔸,一般用菌引1520片,或肉引0.5kg,直徑較粗,側根較多

5、,質地較硬的樹蔸,接種量也相應增加。 段木接種方法:在挖好的窖內先挖松底土,再擺放段木12層,使其留筋部位靠緊,四周用沙土填緊,接上引種,使段木與菌種緊密吻合,最終用沙土填實封窖。不同引種接種方法有:菌引栽培。分為順排、聚排及墊枕3種。順排法即將菌引木片從段木間的夾縫處一片片順排夾放。聚排法即將菌引木片集中疊放在段木夾縫的頂端。墊枕法即將菌引木片集中墊放在段木頂端下面。肉引栽培。分為蔸引、貼引及墊引3種。蔸引法即將肉引的白色苓肉部分緊貼在段木截面頂端。貼引法即將肉引塊墊放在段木頂端下方。木引栽培。分為夾引、蔸栽2種。夾引法即將木引從中間橫向對分鋸成段,將其中一段夾種在中間。蔸栽法即將木引鋸成5

6、6cm長的短塊,每根段木頂端種1塊。 樹蔸栽苓接種法:蔸頂接種法。將菌種(菌引或肉引)集中接種在樹蔸頂端邊緣靠傳菌線部位(削皮留筋處),上面掩蓋松木片或薄松樹皮,加以愛護,然后用土淹埋,堆成龜背形,四周修挖排水溝。坎口填引法。對蔸頂凹凸不平或殘莖過高的樹蔸,在近地面部位砍或鋸1個深約10cm的L形缺口,將菌種填放在缺口內,外用松樹皮或干松枝遮蓋,然后用土掩埋至接種缺口以上部位,并向外緩緩傾斜,呈圓土堆狀。側根夾種法。在已干燥的樹蔸上,選較粗的側枝一個至數個,削去部格外皮,將引種夾放在側根間隙中,若間隙較大,可用細料筒或干松枝填在側枝中間,再接種。接種后用松木片或樹皮遮蓋愛護,覆土封蔸。根下墊種

7、法。選較粗的側根一個至數個,將側根下的土層掏空,并削去根下方的部分根皮,然后將引種墊放在根下,用沙土填緊固定,覆土封蔸。 栽培管理 1、查窖補種:接種1周后適時檢查,若未傳引或引種被雜菌污染,應馬上換補。 2、清溝排漬:接種后常常疏通排水溝,防止水漬及窖面水土流失。 3、準時覆土:隨著菌核漸漸生長膨大,窖面表土常發生龜裂,使水分滲入,導致菌核腐爛。離土表較淺的菌核常長出土面,應常常檢查,準時覆土,加以愛護。 4、修筑圍欄:在苓場四周修圍欄,防止人畜踐踏,影響菌核生長。 5、病蟲害防治: (1)病害:茯苓生長期間,木霉、青霉、根霉等易浸染料筒及菌核,造成病害。防治方法:種植前苓場要翻曬多日。料筒

8、及菌種要嚴格選擇;菌核生長期留意防漬。發覺污染準時處理。 (2)蟲害:主要有白蟻、螨及茯苓虱(一種昆蟲),噬害木片菌引及茵核。防止白蟻方法:選場忌北向及無白蟻潛居的場地。發覺白蟻為害,馬上挖除蟻巢,或用亞砒酸、西維因等藥物毒殺。螨類使用氯殺螨砜或洗衣粉(烷基苯磺酸鈉),茯苓虱使用西維西水劑驅殺。 收獲與加工 家種的一般78月開頭起窖。茯苓接種后,經1012個月的生長,材質呈腐朽狀,菌核皮色開頭變深,表皮裂紋慢慢彌合(俗稱封頂),呈淡棕色;苓場不再連續消失新裂紋時,即可選晴天采挖,并留意從中選出優質菌核,做菌種擴大繁殖。 采收野生茯苓,可在松林中觀看松樹生長狀況和樹樁四周地面狀況,使用鐵制鉗狀探試器,進行刺探查找、采挖。生長有野生茯苓的四周松樹,有明顯枯萎或衰敗現象;有的樹樁靠地面處有白色或淡棕色菌絲或菌絲膜狀物,揭開樹根皮,可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