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秋 水莊子莊子塑像教學目的1、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2、把握莊子散文的文體特點、語言風格 和藝術特征。3、了解道家學派在人生理想方面的復雜 傾向。教學重點 1、了解和掌握莊子思想的精髓,并汲取 精華,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2、理解重點詞句段。 3、本文的寓言特色,景物描寫的作用, 莊子散文善于援譬設喻的特點, 逐層推進的論證方法。教學內容 一、導入二、莊子及其思想概述三、秋水解讀四、拓展學習五、前沿研究一、導 入 二、莊子及其思想概述 1)先秦散文的分類一是諸子散文:各學派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或進行爭論的論說文。(以議論說理為主) 二是歷史散文:由各朝、各國史官積累了大量檔案資料,經過加工整
2、理編纂成書,記載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及統治者和謀臣策士的言論。(以敘事記言為主 ) 2)諸子散文的形成和階段劃分第一階段是春秋末年到戰國初期,以論語和墨子為代表。第二階段是戰國中期,以孟子和莊子為代表 。第三階段是戰國后期,以荀子和韓非子為代表。 3)莊子的歷史影響莊子是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瑰寶,無論是在思想史上還是在文學史上,都具有極重要的地位,它對后世的影響,無論是積極方面還是消極方面也都十分深遠廣泛。主要有四個方面:一、關于道的理論;二、關于逍遙齊物的論述;三、對生死問題的看法;四、關于社會政治文化的學說 1)生平 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前286年),戰國時代哲學家,
3、散文家,宋國蒙城(河南商丘縣附近)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后。 1)生平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前268年),名周,戰國中期宋國蒙城人。據史記記載,莊子年輕時曾任蒙地的漆園小吏。楚威王聞其有賢才,以厚禮聘其為相。莊子不就,并表示“終身不仕”,“以快吾志”,后一直過著織履糊口的隱居生活。莊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繼承者,后世將其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莊子的主要思想主張:1、自然而自在的人: 莊子將天賦的、自然的、自由的個體生命存在當作“人”的根本依據,所以他時時以“天”的自在狀態來論證“人”的存在狀態,而反對人為的道德和倫理原則對這種狀態的損傷。在莊子看來,自然的“天性”消失之后,才會
4、出現含有道德良知的“人性”,而所謂的“人性”的產生恰恰就斷送了“天性”。在秋水篇中莊子說:“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莊子的主要思想主張:2、超越價值標準:齊萬物一死生,物我兩忘,與道合一;3、通向自由境界之路的“無用之用”。莊子追求“無待”,實際上追求一種在精神上超越了一切是非榮辱、功名利祿、完全與天地之氣融為一體的自在狀態,如“莊生夢蝶”,全然物我兩忘,身與物化了。莊子思想的出發點與關心點: 1、出于對所處的社會現實的徹底絕望,莊子對當時的統治者不再抱任何的幻想,莊子哲學因而也與老子學說在出發點上出現了明顯的區別。老子倡導“無為而無不為”的“
5、道”,總有點為治國治民出謀劃策的道術的意味。 2、莊子的全部關心點卻是在于人類個體命運的生存狀態,他要探討的,所要強調的都只在于作為個體的人,在當時物欲、名欲橫流的世道里,如何擺脫異化,回歸自然,以達到全真保性、不為外物所累的絕對自由的境界。 3、 這種超越現實功利、追求自由獲得的態度本身,就進入了審美的層次,所以莊子全部的心思,是教人怎樣“審美”地活著適意、逍遙、自由。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
6、!吾將曳尾于涂中。”翻譯 莊子在濮水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以管理全國的重任相委任。”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珍藏在宗廟里。這只神龜,它是寧愿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兩個大夫說:“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 2)哲學思想莊子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心就是“道”。 “道”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概念,又多種含義,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宇宙萬物的總體性和同一性,事物發展變化所依循的規律,哲學領域的一種境界等。莊子一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7、、全生保身,逍遙無為2、與道合一 3、無為而治3)后世評價 (一)莊子是一個身處亂世,博學多才,家境貧寒而又有志節的知識分子。 (二)莊子服膺老子學說,繼承與發展了老子關于“天道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三)莊子的內心充滿著矛盾,他的哲學思想是作為一個因憤慨之極由積極用世而走向消極應世之心理轉變的古代知識分子的特性所使然的。 三、秋水授課(一)基礎掌握 范讀全文 課文翻譯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1 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水流巨大,兩岸的水邊、洲島之間,不能辨別牛馬。于是乎黃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
8、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里了。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2 順著流水往東走,到了渤海,臉朝東望去,看不到水邊。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變)了欣喜的臉色,抬頭看著渤海神若嘆息道:“有句俗話說,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說的我呀。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 并且我曾經聽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見聞、輕視伯夷的義行,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見您的大海難以窮盡,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來,那就危險了,我會永
9、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譏笑。”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4 渤海神若說:“對井里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于大道理的問題,是由于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 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 5 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向大海觀看,才知道你的淺陋,這就可以與你談論大道理
10、了。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萬千條江河歸向大海,不知什么時候停止,可它不滿盈;尾閭排泄它,不知什么時候停止,可它不虛空;春天、秋天它沒有變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 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6 這表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黃河的容量,不可計數。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為自以為列身于天地之間,從那里汲取陰陽之氣,我在天地里面,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正存有自己所見很少的想法,又怎么會自我夸耀呢? 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
11、數謂之萬,人處一焉; 7 計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間,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澤里嗎?計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也就象在大倉里一顆稗草籽嗎?稱事物的數量叫做萬,人類只是占其中的一類;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8 人類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長的地方,車船所通達的地方都有人,個人只是其中的一個;人與萬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嗎? 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9 五帝所連續統治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擔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全不過如此而已。伯夷以辭
12、讓君王位置而博得名聲,孔子以談論天下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剛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樣嗎?” 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莊子散文的總體藝術特色:深邃的哲理以審美化的文學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1)寓言的體式:莊子擅長以寓言故事來闡發道理,且大多是根據表達的需要而虛構的,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創造。 本文整篇就是一個虛構的寓言故事,文中將黃河擬人化為河伯,將大海擬人化為北海若,通過其對話來架構全篇,構思可謂相當巧妙。莊子將河伯假設為自己思想的對立面,讓北海若代表自己的思想,通過兩種視野、精神境界的交鋒與對比,鮮明地表現認識無止境的哲理。寓言說理的方式,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含蓄雋永。莊子散文的藝術特
13、色:(2)形象的描繪:寓言故事的說理方式離不開形象的描繪。以生動的形象的方式表達,這顯然是文學藝術的審美表達途徑。河景與海景的描繪與比照;河伯與北海若擬人化的形象;海水不可為量數、小石小木之在大山等景象,都是形象描繪、意境呈現的表達,具有化抽象、艱澀為具體可感的功效。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3)比喻中的隱喻意義:莊子擅長比喻,而且往往是連類而及,層出疊出。但這些比喻的意義,不在喻體,也不在被喻體,而在于其隱喻的意義。例如“吾在于天地之間(被喻體),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喻體),這個 比喻的意義決不是為了說明天地大而自我渺小,而是讓讀者由此而連類升華出宇宙無限大而個人十分渺小、認識無止境而個人的認
14、識十分有限的哲理。本文的所有比喻,其喻義都不在喻指本身,而在于其隱喻的意義。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一切說明普遍事物的比喻,都具有隱喻與象征的功能。宇宙無限、認識無止境是普遍性哲理,其具體內容和現實體現是無法用語言來窮盡的,故略舉三四,便有了連類生發、以一寓萬的功效。因此,本文實際上是整體性設喻、整體以例喻理、整體隱喻象征。本文援譬設喻、隱喻象征的過程,也就是論證說理、連類生發、升華哲理的過程。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4)對比:從局部到整體都應用對比的論證方法。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這一中心旨意,本身就是一個對比見義的哲理,兩者構成一種關系,并互為依存,沒有對比,自然也就無法具體說明。因此全文的意理
15、內容、思想方法與表現方法,都是建立在對比的基礎之上的。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5)排比與反詰:大量使用排比句,有些排比在意義表達上還有層遞的意味,有些排比又以反詰的語氣表達,從而增強了行文的氣勢與說理的力度。(6)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逐層論證方法。從“河”“海”“天地萬物”“社會人事”,體現出內在邏輯的嚴謹性。需要掌握翻譯的句子 1、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2、今我睹子之難窮也。3、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4、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5、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請從課文中找出1、詞類活用 2、通假字 3、虛詞 4、古今異義 5、成語6、特殊句式 7、固定格式 根據課文注釋自讀課文,完成下列
16、問題:答案:1、詞類活用秋水時至:名狀,隨時令,按時。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形做名,美景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東面而視(名詞用為動詞,面對。)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詞,以)2、 通假字 不辯牛馬辯同辨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虛同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豪同毫 3、虛詞的用法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語氣助詞,放在句中表停頓。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介詞,當“在”講。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介詞,引出行為的對 象。東面而視,不見水端:連詞,用在中心語與修飾語之間。4、古今異義河: 古義特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 于是:古義在這時,這時候;今義表 承接。 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
17、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河:古義北方的大海;今義我 國的一部分海域,即東海的北部。 東面:古義面朝東;今義 東邊。 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 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專通某種學 問的人;今義1) 不吝嗇 2)自然, 不拘束,不俗氣。5、成語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抬頭向上看的樣子。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見笑大方: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狹小的人。 6、 特殊句式定語后置聞道百;賓語前置莫己若,我之謂;被動句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7、 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為:“不是就”
18、。)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再說,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意思。)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于”,被所)歸納修辭句1、比喻: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以上比喻,說明人的認識受條件和環境的制約,世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目地自夸是愚蠢的,必定會見笑于大方之家。 這些比喻以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形象,把深奧而抽象的哲理表達得淺顯易懂。排比:井蛙不可
19、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3、反詰: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詰句(有些既是排比又是反詰)的運用,連貫而下,造成了文章滔滔不絕
20、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雄辯力量。(二)解讀課文 1、 文章的主旨及客觀意義(見提示)2、 重點段落分析 (提問) 1)課文第一節 這里描寫了哪兩種景物? 這兩種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河伯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河伯為什么望洋向若而嘆? 河伯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是如何自責的? 答案描寫了河水上漲、兩岸不能辨別牛馬和海水浩瀚、不見水端兩種自然景物。為河伯心情和認識上的變化及海若的議論提供了形象的背景,襯托了河伯與海若兩種不同的認識境界,形象的渲染了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這一文章主旨。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河伯面對黃河的廣闊,覺得天下之美為盡在自己這里,因此欣然自喜。
21、河伯“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面對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他深深的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與鄙陋,所以望洋而嘆。河伯先引用俗語“聞到百,以為莫己若”來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狂妄自大,繼而說自己曾經不相信有“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現在親眼看到大海的無邊無際,才深深意識到自己目光的短淺,接著,發出了慨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認識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寬廣,那自己的錯誤認識則永遠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淺陋將長久的被大方之家所恥笑。2)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概括這段文字的
22、主旨和三個層次的大意。采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答案: 個人的認識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是有限的。三個層次大意:“井蛙”句受空間限制;“夏蟲”句受時間限制;“曲士”句受后天教育的限制。比喻使說理形象具體;排比增強了文章氣勢比較中的類比論證法 歸納 1、本文的寓言特色(見提示) 2、景物描寫的作用(同重點段落第一段分析) 3、莊子散文善于援譬設喻的特點(見提示+比喻句) 4、逐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見提示第3節) 分組討論: 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提示: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貴有自知之明;2)謙受益,滿招損; 3)自大由于無知;4)知恥近乎勇; 5
23、)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6)有比較才能有鑒別。課文小結 秋水這篇課文雖然僅僅節選了莊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們同樣領略到了莊子散文的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設喻巧妙,機趣橫生的特點。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只有開拓視野,不斷創新,才能有所提高,順應時代的潮流。同學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握機遇,超越自我,用我們的智慧、知識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四、拓展學習1、莊子中的成語朝三暮四 薪火相傳 成者英雄敗者賊東施效顰 盜亦有道 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無中生有枯魚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興嘆運斤成風 標新立異 呆若木雞 題意解說無用之用 明鏡止水 壽長
24、辱多 螳臂擋車 蝸角之爭 每況愈下 以貌取人2、莊子中的名句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3、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兩則莊子故事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n ch),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ch)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隨堂小練習:翻譯這則短文。小組討論:莊子講這則故事用意是什么?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
25、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翻譯: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yun ch (傳說中與鸞鳳同類的鳥),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這則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現在:其一,故事發展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鮮明對照。 其三
26、,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義豐的效果。 莊子講這則故事用意是什么? 故事里,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 翻
27、譯: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分析1、 這個故事在莊子一書里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 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于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1、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2、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3、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分析2 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農業植保員考試現狀試題及答案
- 保障航拍質量的技巧與知識題目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游泳救生員資格考試的科學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紀人資格考試適應性練習試題及答案
- 重要知識點的農業植保員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中的客戶滿意度提升方法試題及答案
- 電腦耗材進貨合同協議
- 電力垃圾清運合同協議
- 特勤工資采購合同協議
- 疫情供應協議書范本
- DB3212∕T 1098-2022 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托管服務規范
- 診所備案申請表格(衛健委備案)
- 環境土壤學PPT課件
- 辦公生活區臨時設施施工方案
- 博世中國14Q價值流的14條質量原則
- GB∕T 40262-2021 金屬鍍膜織物 金屬層結合力的測定 膠帶法
- 視頻監控vcn3000系列技術白皮書
- 小學三年級西師大版數學下冊計算題專題練習題
- 最新獻身國防事業志愿書(士兵版)
- 基于三菱plc的電力系統無功補償設計說明
- 五金沖壓車間質量管理規范(含表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