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i第一節 土壤的物理性質土壤物理性質與植物的生態關系非常密切。土壤的物理性質是指土壤孔性、 土壤結構性、土壤耕性、土壤熱性質等。本節著重討論土壤孔性、土壤結構性、 土壤耕性、土壤熱性質的變化情況,并由此引起的土壤水分、土壤空氣和土壤 熱量等變化規律。了解土壤物理性質與植物的關系,可以為園林植物合理耕作、 施肥、灌溉、排水等措施提供理論依據。一、土壤孔性土壤孔性是土壤的一項重要物理性質,對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響。土壤 孔性反映在土壤的孔度、大小孔隙的分配及其在各土層中的分布情況等方面。 土壤的孔性如何,決定于土壤的質地、有機質含量、松緊度和結構性。調節土 壤的孔性, 極其有利于土壤肥力的發揮和
2、作物的生長發育,是土壤耕作管理的 重要任務之一。(一)土壤密度、容重的概念.土壤密度 單位體積的固體土粗不包括粒間孔隙)的質量叫做土壤密度或土粒 密度,單位g/cm3 土壤密度的數值大小,主要決定于土壤礦物質顆粒組成和腐 殖質含量的多少。一般土壤的密度在2.60-2.70g/cm3范圍內,通常取其平均值2.65g/cm3, 一般土壤有機質的密度為1.251.40g /cm3,故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愈高,土壤密 度愈小。.土壤容重(1)概念土壤容重即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干燥土壤(包括土壤孔隙在內)的質量。單位g/cm3。其數值大小隨孔隙而變化,不是常數,大體為1.001.80g/cm3。它與土壤內部性
3、狀如土壤結構、腐殖質含量及土壤松緊狀況有關。水田土壤水分飽和時的單位體積土壤(折成烘干土)質量稱浸水容重。浸水容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水稻土在泡水時的淀漿、板結和肥沃程度。特點土壤容重的數值小于土粒密度。因為計算容重的體積包括土粒間的孔隙部分。 土壤容重可反映土壤的孔隙狀況和松緊程度。砂土孔隙粗大,但數目較 少,總的孔隙容積較小,容重較大;反之,黏土的孔隙容積較大,容重較小; 壤土的情況介于兩者之間。土壤愈疏松,或是土壤中有大量的根孔、小動物穴 或裂隙,則孔 度大而容重小;反之,土壤愈緊實則容重愈大。土壤容重值經常變化。由于經常受外部因素,如降雨、灌水、耕作活動 的影 響,因此土壤容重值
4、經常發生變化。一般說來,砂質土壤的容重變化于1.2 1.8g/ cm3之間,黏質土壤的容重變化于1.0 1.5g/cm3。之間。一定條件下,土壤容重值的 大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3)應用土壤容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數據。生產實踐中有多種用途。根據容重判斷土壤的松緊狀況在土壤質地相同的條件下,容重的大小可以反映土壤的松緊度。容重小,表明土壤疏松多孔,結構性良好;反之,表明土壤緊實板結而缺少團粒結構。各種作物對土壤松緊度有一定的要求,過松過緊 均不相宜。適宜于作物生長發育的土壤松緊度,因氣候條件、土壤類型、質地 和作物種類而異(2表3-1)。適宜于作物生長發育的土壤孔性:總隙度 50-
5、60%,容重1.141.26。計算土壤重量例如,1hm2土地,耕層厚度為20cm,土壤容重為1.15g /cm3,貝S它的總重量為:100 X100 X0.2 X106X1.15=2.3 X109 (g) =2.3 X106kg表3-1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松緊狀況的關系3土壤容重/(g/cm )1.30孔隙度/%6060 565652525050松緊程度最松松適當稍緊緊資料來源于原北京農業大學,為華北平原旱地土壤數據我國對土壤疏松程度上用容重用做肥力指標標準容重分級容重(g/cm3)過松1.55計算土壤中一定土層內各種組分的數量根據土壤容重可以計算單位面積土壤的含水量、 有機質含量、養分
6、 含量和鹽分含量等,作為灌溉排水、養分和鹽分平衡計算以及施肥的依據。例如,上例中的土壤耕層,現有土壤含水量為5%,要求灌水后達到 25%,則每公頃的灌水定額應為:2.3 xi06kg x(25%-5%)=4.6 xi05kg計算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土壤孔隙的數量標度,是指單位體積自然狀態的土壤 中所有孔隙容積占土壤總容積的百分數。土壤孔隙度二(1-土壤容重/土粒密度)100%土壤孔隙度的變幅一般在30%60% ,適宜的孔隙度為50% 60%。(二)孔隙的類型和性質1 .土壤孔隙的分級(1)非活性孔隙 非活性孔隙是指土壤當量孔徑 0.002mm的孔隙。這 樣的孔隙中 充滿著土粒吸附水(束縛水)
7、,水分移動極慢且極難被植物 利用,通氣性差,所以稱非活性孔或無效孔。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是指土壤中毛管水所占據的孔隙。土 壤當量孔徑為0.020.002mm。這種孔隙具有毛管作用,水在其中的傳導率大,且 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通氣孔隙(非毛管孔隙)通氣孔隙是指當量孔徑0.02mm的孔隙。這 種孔隙中的 水分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 因而成為空氣的過道,所以叫做通 氣孔隙或非毛管孔隙。2土壤的分級孔隙度按照土壤中各級孔隙占的的容積,可以計算各級孔隙度如下:P28(1)非毛管孔隙度(2)毛管孔隙度(3)通氣孔隙度 土壤總孔隙度 = 非活性孔隙度 +毛管孔隙度 + 通氣孔隙度3、土壤松緊和孔隙狀況與土壤肥力、
8、作物生長的關系(1)土壤松緊和孔隙狀況與土壤肥力的關系 土壤孔隙的大小和數量影響著土壤的松緊狀況,土壤松緊狀況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土壤孔隙的大小和數量。 土壤緊實時, 總孔隙度小, 其中小孔隙多,大孔隙少,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疏松時,土壤孔 隙度 增大,容重下降。土壤的松緊、孔隙狀況,密切影響著土壤保水透水能力、影響水 氣含量、養分 的有效化和保肥供肥性能,還影響土壤的增溫與穩溫, 因此土壤松緊狀況對土壤肥 力的影響是巨大的。(2)土壤松緊和孔隙狀況與作物生長的關系各種植物對土壤松緊和孔隙狀況的 要求是不同的, 因為各種作物的生物學特性不同, 根系 的穿透能力不同,如小麥為 須根系,其穿透能力較強
9、,當土壤孔隙度為 38.7%,容重為1.63g /cm3時,根系才不易透過;蔬菜中的黃瓜,其根 系穿透能力較弱,當土壤容重為1.45g /cm3,孔隙度 為45.5%時,即 不易透過。 另外,同一種作物, 在不同的地區, 由于自然條件的懸 殊, 對土壤的松緊和孔隙狀況要求也不同。緊實黏重的土壤,種子發芽與幼苗出土均較困難,出苗比一般較疏松土壤遲12d,特別是播種后遇雨,幼苗出土更為困難,易造 成缺苗斷壟,因此黏重土壤 播種量要適當加大。耕層“坷垃”較多、土壤孔隙過大的土壤,植物根系往往不能 與 土壤緊密接觸,吸收水分均感困難,作物幼苗往往因下層土壤沉陷將 根拉斷出現 “吊死”現象。有時由于土質
10、過松,植物扎根不穩,容易 倒伏,因此在干旱季節, 在過松與孔隙過大的土壤上播種,往往采取深播淺蓋鎮壓措施,保墑、提墑,以利 于作物苗齊苗壯。土壤孔性的調節 影響土壤孔性的因素多種多樣,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面。1土壤本身性狀及其調節土壤結構有良好團粒結構的土壤,大小孔隙比例適當(毛:非為1:0.5 )。孔隙度可達50%60%。才有利于植物生長發充育。其他不良結構的土壤中土壤孔 隙都過大或過小,而且大小孔隙比例失調,對 植物生長不利。土壤有機物質有機物質能促進土壤結構的形成。所以,有機質多的土壤孔隙度較高,大孔隙也較多,并對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有良好作用。 在生產中,通過施 有機肥、 秸稈還田、 翻壓綠肥
11、以及調節有機質轉化速度與強度, 均可影響以上兩 因素。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密切影響著土壤孔隙狀況, 土質細, 土壤總孔隙度 大而 土壤容重小;土質粗,土壤總孔隙度小而土壤容重大。土粒排列狀況 一定容積土壤中由于土粒排列的松緊不同,孔度有 很大差 異。土粒排列緊的孔度低,排列疏松的孔度高。一般耕翻、耙、鋤、 灌溉、降雨、 鎮壓都可影響土粒排列的松緊。2外部因素及其調節 土壤孔性除受土壤本身性狀影響外,還受諸多外部因素如降雨、灌溉、施 肥、耕作等影響。對于某一特定地塊,由于其本身性狀相對穩定,該土壤孔性 則因氣象變化、農田土壤管理措施的影響而時刻發生著改變,并在水平和垂直 分布上都有較 大的差異。人
12、們可以根據生產實際的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對土壤 孔性進行調控。二、土壤結構性土壤結構體自然界中,土壤固體顆粒在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相互團聚成大小、形 狀和性質不同的土團、土塊、土片等團聚體,稱為土壤結構,或土壤結構體。 土壤結構 性是指土壤中單粒和復粒 (包括結構體 )的數量、大小、形狀、性質 及其相互排列和 相應的孔隙狀況等的綜合特性。它是一項重要的土壤物理性 質。通常根據土壤結構 體的大小和形狀劃分土壤結構體類型。常見的結構體有以下幾種。塊狀結構 塊狀結構體屬立方體形,縱軸與橫軸大體相等,邊、面一般不明 顯,但 也不呈球形,內部較緊實。按照其大小分為大塊狀(軸長大于5cm)、塊狀(35cm
13、) 和碎塊狀(0.53cm)。此類結構體多出現在有機質缺乏而耕性不良的黏質土壤 中,一般表土中多為大塊和塊狀結構體,心土和底土中多為塊狀和碎塊狀結構 體。核狀結構 結構體長、寬、高三軸大體近似,邊、面棱角明顯,較塊狀小,大的直徑為1020mm或稍大,小的直徑為510mm。核狀結構一般多以 石灰與鐵質 作為膠結劑, 在結構面上往往有膠膜出現, 故常具水穩性, 在黏重而缺乏有機質的底土層中較多。柱狀和棱柱狀結構縱軸遠大于橫軸,在土體中直立,棱角不明顯的叫做柱狀結構體,棱角明顯的叫棱柱狀結構體。柱狀結構體常出現于半干旱地帶的 心土和 底土中,以堿土和堿化層中的最為典型。棱柱狀結構體常見于 黏重且有干
14、濕交替的 心土和底土中。片狀結構 橫軸遠大于縱軸,呈扁平薄片狀,常出現于森林土壤的灰化層和老耕地的犁底層中。此外,在雨后或灌水后所形成的地表結殼和板結 層,也屬片狀 結構體。這種結構體不利于通氣透水,會阻礙種子發芽 和幼苗出土。因此,生產上 要進行雨后中耕松土,以破除 地表結殼。團粒結構包括團粒和微 團粒 。 團粒指的 是近 似球 形 、 疏 松 多孔 的 小團聚體,直徑為0.2510mm。粒徑在0.25mm以下的稱為微團粒。 上述五種結構比較,從協調水、肥、氣、熱方面進行。結論:農業生產上最為理想的結構:團粒結 構。粒徑為 23mm 。 團 粒 和 微團 粒 是 結構 體中比較好的類型,尤其
15、是團粒。改良土壤結 構性就是指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土壤結構是成土過程的產物,不同 的土壤及其發生層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結構,如圖 3-1 所示。團粒結構是一種優良的土壤結構其主要特點和肥力特征如下。良好的孔隙性質 團粒結構體之間主要為通氣孔隙,起到通氣透水的作用。 結構 體內部以毛管孔隙為主,這 種狀況為土壤水、肥 、氣 、熱 的協 調創造了條件(表3-2)。P30良好的土壤水氣狀況有團粒結構的土壤中,水和空氣能同時并存。水能保存 在團粒內部的 小孔隙中,空氣存在于團粒間的大孔隙中,所以能同時供給植物水分 和空 氣。每一個團粒就是一個“小水庫”。因此,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其通透 性和保蓄性適當,有利
16、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和作物的生長。養分供應和貯藏比例適當 由于團粒間的大孔隙內有空氣存在,故團粒表面的有機質能夠被微生 物進行好氧分解,成為植物可以利用的養分;團粒內部因為有水分充塞, 又因為外部進行的好氧分解作用消耗了氧氣而造成厭氣環境,則腐殖質得 以累積,養分可以得到保存。團粒結構起到“小肥料庫”的作用。生產上創造土壤團粒結構的措施 有效而切實可行的恢復和創造團粒結構有以下措施:(1) 精耕細作、增施有機肥料 精耕細作、增施有機肥料是我國目前絕大多數地區創造良好結構的主 要方法。施用有機肥料必須與精耕細作相結合,使土粒與有機質混合均 勻,做到土肥相融,才能充分發揮腐殖質的膠結作用。通過曬垡
17、、 凍垡以及在適耕期內進行深耕, 耙、耱等耕作措施使土壤 散碎,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注意灌水方法大水漫灌或畦灌都易引起團粒結構破壞,使土壤板結龜裂; 細流溝 灌、地下灌溉等對團粒結構的破壞作用最小;進行噴灌,要注意控制水滴 大小和噴水強度,盡量減輕對團粒結構的破壞。在尚無地下灌溉和噴灌條 件的地區,對于密植作物只能采用畦灌,宜改大畦為小畦,以減輕破壞作 用,并盡量在灌后及時松土。擴種綠肥或牧草,實行合理輪作作物本身的根系活動和相應的耕作管理制度, 對土壤結構性可以起很 好的影響。一般說來,不論禾本科或豆科作物,一年生 作物或多年生牧 草,只要生長健壯、根系發達,都能促進土壤團粒形成,只是它們的
18、具體 作用仍有很大區別。種植綠肥、實行牧草與作物輪作、水旱輪作,對于改良土壤結構,培 養地力, 促進增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都是改良土壤結構性的有效途徑 (表 3-4) 。(4)石灰、石膏等的施用 酸性土施用 石灰,鈉離子飽和度高的,堿性土施用石 膏,均有改 良土壤結構性的效果。土(5) 土壤結構改良劑的應用 土壤結構改良劑有兩種類型,一是以壤 植物殘體、泥 炭、褐煤等為原料,從中提取腐殖酸、纖維素、木質素 肥 等物質,作為團聚土粒的膠 結劑;二是模擬天然團粒膠結劑的分子結 構和性質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 醇、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 等。結構改良劑的優點是:使用濃度低(一般為0.01%0.
19、1%),形成結 構的速度快, 能提高土壤貯水率和滲透率, 減少土壤蒸發, 改善土 壤 物理性,且效果可維持 2 3年,對改良鹽堿土理化性狀及防止水土流 失均有很大 作用。但是,改良劑不能代替有機、無機肥料。改良劑的 使用方法有干施和液施兩 種,施后需要耕耙土壤,使其與土壤充分混 勻。三、土壤耕性(一)土壤的物理機械性土壤黏結性 黏結性是指土粒間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黏結在一起的性質, 這種性 質使土壤具 有抵抗外力不被破碎的能力,是耕作時產生阻力的重要原 因之一。黏結性的大小因土壤質地與水分含量而不同。 黏性土壤土粒黏結力 強,濕潤土壤水膜愈薄,黏結力愈強;水分增加,水膜增厚,分子引 力減弱,黏結
20、性較小;砂 性土因土粒間分子引力弱,故黏結性小,但 水分增加時,由于水膜拉力而產生微弱 的黏結性。2土壤黏著性 黏著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情況下, 土粒黏著其他物質的性質, 因此土壤過濕 時進行耕作,土壤黏著性大,增加耕作阻力。黏著性是由于土粒分子與接觸物體表面分子之間通過水分子引力所產生。當土壤含水量低、水膜很薄時,土壤主要表現黏結現象;當含水量增加、水膜 加厚到一 定程度時,水分子除了能被土粒吸引外,也能為各種物質(如 農具、木器或人體)所 吸引,表現出黏著性;隨著含水量的增加黏著性 增強,達到最高后又逐漸降低。所 以,土壤黏著性是在一定含水量范圍 內表現出來的性質。3 .土壤可塑性土壤在一
21、定的含水量范圍內可由外力塑成任何形狀,當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 仍能保持其形狀,這種性質稱為可塑性。開始表現可塑性的最低含水量稱為下塑限;隨著土壤含水量增加, 使土壤可塑 性消失時的土壤含水量稱為上塑限,二者間的含水范圍稱 為塑性范圍。二者的差數 稱為塑性值,塑性值大的土壤則可塑性強。土壤的可塑性除與水分含量有密切關系外,還與黏粒含量及其類型 密切相關。如表3-5所示。表3-5 土壤質地與可塑性的關系 %土壤質地物理黏粒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中壤偏重4016 1934 4018 21中壤28 4018 2032 3412 16輕壤偏重243021 31 10輕壤偏砂202522 30 8砂壤2023
22、 28 54 .土壤脹縮性土壤吸水后體積膨脹、干燥后體積收縮的性質稱為土壤脹縮性。 影響脹縮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質地、黏土礦物類型、土壤有機質含 量、土壤膠體上交換性陽離子種類以及土壤結構等。一般具有脹縮性 的土壤均是黏重而貧瘠的土壤。土壤脹縮性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脹縮性大的土壤,濕時黏閉泥濘, 土壤透水困難,通氣性較差;土壤干旱時,體積收縮,土表發生龜裂, 造成漏風跑墑,扯斷植物根系。(二)土壤耕性1、土壤耕性概念是土壤在耕作時反映出來的特性, 叫土壤耕性。它是一系列土壤物 理性質和物理機械性的綜合反映,它是土壤的物理性與物理機械性的 綜合表現。2、土壤耕性的評價(1 )耕作難易耕作難易常作為
23、判斷土壤耕性好壞的首要條件。凡是耕作時省工、 省勁、易耕的土壤,群眾稱之為“土輕”、“口松”、“綿軟”;耕 作時費工、費勁、難耕的 土壤,群眾稱之為“土重”、“口緊”、“僵 硬”等。通常黏質土、有機質含量少及結構不良的土壤耕作較難。(2)耕作質量好壞即土壤經耕作后所表現出來的土壤狀況。凡是耕后土垡松散,容易 耙碎,不成 坷垃,土壤松緊、孔隙狀況適中,有利于種子發芽、出土 及幼苗生長的,謂之耕作 質量好,相反即稱為耕作質量差。(3)適耕期長短耕性良好的土壤,適宜耕作時間長,表現為“干好耕,濕好耕,不 干不濕更好耕“;耕性不良的土壤則適耕期短,一般只有一兩天,錯 過適耕期不僅耕作困難,費工費勁,而
24、且耕作質量差,表現為“早上軟,晌午硬,至打下午鋤不動”,群眾稱為“時辰土”。適耕期長短與土壤質地及土壤含水量密切相關(表3-6)。表3-6 土壤水分狀態與土壤結持性及耕性的關系項目水分狀干濕潮濘多極多水土壤結持性堅酥可黏濃泥漿薄漿主要性狀具有固體的性松散,無可塑有可塑性,但有可塑性黏著成濃泥漿,成懸浮體,質,不能捏成性,黏結性無黏著性性可受重力影響1如液體一團,強黏結性低,不成性塊.而流動樣歇易流動耕作阻力大小大大大小耕作質量成硬土塊成小土塊成大土塊成大土塊成浮泥狀成泥漿宜耕性不宜宜不宜不宜不宜宜稻田耕土壤耕性的改良土壤耕性改良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增施有機肥料有機肥料能夠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25、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從而降低黏質土的黏結性、黏著性與可塑性,而對砂質土則略 有增加,因 此增施有機肥料,對砂、黏、壤土的耕性均有改善。客土法過砂過黏的土壤,均可通過客土摻砂或摻黏改善其耕性。客土可與施用 有機肥料結合進行。另外還可根據土層質地排列狀況,采取翻砂壓黏或翻黏 壓砂的辦法。(3)合理灌排,適時耕作 根據土壤水分狀況合理灌排,可以調節與控制土壤水分,維持在宜耕范圍內,以達到改善耕性、提高耕 作質量的目的。四、土壤的熱特性土壤的熱容和導熱性1.土壤熱容土壤熱容是指單位質量或體積的土壤,溫度每升高或降低 1C所吸 收或放出的熱量。可分為質量熱容(c )和容積熱容(c )兩種,單位分
26、別 是 J/ (g 。和 J/(cm3c)。在干燥土壤中,土壤容積熱容等于土壤質量熱容與土壤容重之積:Cv=Cm x 土壤容重土壤是一個多相混合體,不同組分的熱容不同 (表3-7)。但土壤熱容的大小,主要決定于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在得到同等熱量的條 件下,土壤熱容大的升溫慢,熱容小的升溫快。反之,降溫時,失掉同等熱量,熱容大的降溫慢,熱容小的降溫快。生產上,對園林植物育苗,考慮土壤熱容量。選土壤熱容量小的 土壤。沙土、壤土為宜。表3-7 土壤不同組分的密度和熱容十壤組密度/ (g質量熱容/ J/容積熱容/ J/礦物質2 . 60 0. 71 1 . 091有機質112土壤固相202土壤水分144
27、土壤空氣0 . 010.土壤導熱率土壤吸收一定熱量后,一部分用于它本身升溫,一部分傳送給鄰近 其他土層。 土壤傳導熱量的性質稱為導熱性。導熱性的大小用導熱率 來衡量。導熱率是指在單 位厚度(1cm) 土層,溫差為1C時,每秒經單 位斷面(1cm2)通過的熱量,其單位為J/ (cm S C)。土壤導熱率大小 決定于土壤固、液、氣三相組成比例。干土疏松、土壤含水分少、空氣多時,熱量傳導慢;緊實土壤、潮濕土壤,含水多、空氣少時,傳熱快。.土壤導溫率導溫率是指在標準狀況下,在單位厚度 (1cm) 土層,溫差為C時, 每秒經單位 斷面(1cm 2)進入的熱量使單位體積(1cm 3)土壤發生的 溫度變化。
28、它與導熱率的關 系為:式中:入為土壤導熱率,cv為土壤容積熱容,K為土壤導溫率。 由此可知,導 溫率與導熱率成正比,與容積熱容成反比。當土壤熱 容不變時,導溫率與導熱率的 增加是一致的,如因為土壤含水量 變化而影響熱容,則導溫率與導熱率的變化就不 一致。.土壤吸熱性和散熱性土壤吸熱性土壤吸熱性是指土壤吸收太陽輻射的性能。土壤吸熱性的強弱決定于 土壤顏色、濕度和地面狀況等。土壤顏色愈深,濕度愈大;地面凹凸不平, 吸熱性就愈強。對于低溫地區,注意用有機肥加深土壤顏色。育苗有利。土壤散熱性土壤散熱性是指土壤向大氣散失熱量的性能。土壤散熱性主要與土壤水分蒸發和土壤的熱輻射有關。土壤水分蒸發愈強烈,土壤
29、散失的熱量也愈 多。當天氣晴朗無遮蔽物時,土壤輻射強,散熱多,降溫快;如果天 氣有云霧或煙霧,則輻射弱,散熱少。土壤溫度1土壤溫度對土壤肥力的影響(1)土溫升高,土壤養分的溶解度增大,有效性提高,微生物對有機質 的礦化速 率提高,養分釋放量增加。所以,作物吸收養分的能力增強。(2)土溫過低,可導致缺乏氮素,旱地作物顯著減少對磷的吸收,水稻 對磷的吸收力下降。2土壤溫度對作物生長的影響(1)土 壤溫度與種子萌發任何作物種子的萌發必須有一個適宜的土壤溫度范 圍。在這個范圍內土壤溫度愈高,種子萌發就愈快;反之,土 溫愈低就愈慢。當土 溫低于此范圍時,種子就不萌發。(2) 土壤溫度與作物 根系生長 一
30、般作物根系在24 C時開始微弱 生長,土溫 高于10 C以上時,根系生長比較活躍,超過 3035 C,根系 生長受阻。冬季根系可 在土層深處生長, 但土溫過低易產生凍害; 而夏季 土溫過高也常使根系組織加速退 化,甚至發生“燒根”或“燒莖”現象。土壤溫度變化規律與調節1 土壤溫度的變化規律土壤溫度的日變土壤溫度的高低隨晝夜發生周期性變化稱為土壤溫度的日 變化。一般 情況是,最低土溫出現在 5:006:00,最高土溫出現在 13:0014:00。 土壤表層溫度變幅最大,而底層變幅小以至基本穩定。土壤溫度的年變化 土壤溫度隨一年四季發生周期變化稱為土溫的年變化。土壤溫度和四季氣候變化類似,通常全年表土層最低溫出現在 12 月,最高溫度出現在 78月。設施農業土壤溫度的變化規律設施農業保護地中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出 現的時間與露地 相近。由于設施農業容積小, 與外界空氣熱量交換微弱, 所以增溫 快, 最高溫度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腮腺腫瘤圍手術期的護理
- 肝膽病的中醫護理方案
- 獨棟別墅裝修設計合作協議
-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建設項目合同
- 2024漾濞彝族自治縣職業高級中學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網吧裝修工程協議模板
- 2024湖南省衡南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5年度北京市服裝倉儲服務與貨物跟蹤合同
- 藥店店長工作流程
- 高校軍訓合作協議
- 2025年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一套
- 安徽六校2025年高三2月春季素質檢測地理試題及答案
- 音響師培訓教程課件
- 建筑施工技術任務十四混凝土澆筑與振搗02課件講解
- 光伏電站清洗協議書范本
- 中職生崗前培訓
- 《小兒頭皮靜脈輸液》課件
- 體檢中心培訓匯報
- 消防驗收自查手冊+常見問題匯編圖冊正誤做法對比
- 2024新教材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上冊1.2表現形式課件
- 2024年度網絡安全技術知識產權保密協議合同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