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微生物及發酵工程_第1頁
Y微生物及發酵工程_第2頁
Y微生物及發酵工程_第3頁
Y微生物及發酵工程_第4頁
Y微生物及發酵工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物及發酵工程3右圖是某種微生物體內某一物質代謝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酶活性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丁物質既是酶催化生成的產物,又是酶的反饋抑制物B戊物質通過與酶結合導致酶結構變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當丁物質和戊物質中任意一種過量時,酶的活性都將受到抑制D若此代謝途徑的終產物不斷排出菌體外,則可消除丙物質對酶的抑制作用4.下列關于幾種微生物的營養代謝和生長繁殖的描述,正確的是A. 根瘤菌通過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養料和含碳有機物B接種到培養基上的青霉菌,進入對數期能大量積累有毒素C培養液中溶氧量的變化,會影響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和代謝途徑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都能檢測到5.下

2、列有關大腸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A. 大腸桿菌以復制方式進行繁殖,其你擬核實一個環狀DNA分子B. 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養基上,大腸桿菌首先利用乳糖作碳源C. 用大腸桿菌工程菌生產干擾素時,應及時添加核酸等生長基因子D.處于對數期的大腸桿菌,常作為生產作用的菌種和科研的材料6下列關于通過發酵工程生產谷氨酸的敘述,錯誤的是A發酵時需不斷通入無菌空氣,否則會積累乳酸B發酵時常采用的培養基偉液體天然培養基C從自然界分離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產D當菌體生長進入穩定期時,補充營養物可提高谷氨酸產量7.在光照下,將等細胞數量的衣藻和大腸桿菌分別接種到只含無機鹽的培養液中培養,結果是(虛線和實線分別表示大腸

3、桿菌和衣藻的生長曲線)C8.通過發酵到大規模生產谷氨酸,生產中常用的菌種是溶氧的氨酸棒狀桿菌。下面在有關谷氨酸發酵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溶氧充足時,發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積B.發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變化不影響谷氨酸的產量C.菌體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產量的提高D.發酵液pH呈堿性時,有利于谷氨酸棒狀桿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9.在細菌的連續培養過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斷添加新的培養基,同時以同樣速度放出老的培養基。右下圖表示培養基的稀釋率(培養基的更新速率)與培養容器中營養物質濃度、細菌代時(細菌數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時間)、細菌密謀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在稀釋率很低的情況下,稀

4、釋率的增加會導致細菌密度增加B稀釋率從a到b的變化過程中,細菌生長速度不斷提高C稀釋率超過b點后,營養物質濃度過高導致細菌死亡率增大,細菌密度降低D為持續高效地獲得發酵產品,應將稀釋率控制在b點附近10不同的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關一種以CO2為惟一碳源的自養微生物營養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氮源物質為該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質也是該微生物的能源物質無機鹽是該微生物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D水是該微生物的營養要素之11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的關系是(多選) A根瘤菌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內才能固氮 B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之間是寄生關系 C豆科植物供給根瘤菌有機物,根瘤茵供給豆科植物氨 D

5、根瘤菌為豆科植物提供生長素12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A煙草花葉病毒可以不依賴宿主細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殼外面的囊膜上C腸道病毒可在經高溫滅菌的培養基上生長增殖D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1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有核膜 B酵母菌有細胞膜,而固氮菌沒有C黑藻細胞有線粒體,而藍藻細胞沒有 D黑藻細胞有內質網,而藍藻細胞沒有14下列關于病毒的描述,正確的是A噬菌體通常在植物細胞中增殖 B病毒可作為基因工程的運載體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水流感病毒增殖 D癌癥的發生與病毒感染完全無關15抗生素能抑制或殺滅細菌、霉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微生物,它的使用幫助人

6、類戰勝了多種疾病。關于抗生素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周圍有人感冒發燒時,可以吃些抗生素以防被傳染B上呼吸道感染、咽痛等病毒性疾病應抗生素治療C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時也有副作用,沒有一種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D使用某抗生素一兩天后病情沒有明顯好轉,應盡快用其他抗生素答案:C16下圖中的圓分別表示:a-生產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藍藻、e-腐生細菌。能正確表示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是 A17. 3下列關于細菌的敘述,錯誤的是A硝化細菌能以NH,作為氮源和能源物質B某些細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機物C生長因子是某些細菌生長過程中需要額外補棄的營養物質D含伊紅和美藍試劑的培養基不能用

7、來簽別牛奶中的大腸桿菌18.(08廣東理基)39取少量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計數板直接記數,測得的數目是A活細胞數B死細胞數 C菌落數D細胞總數19圖甲是果醋發酵裝置。發酵初期不通氣,溶液中有氣泡產生;中期可以聞到酒香;后期接種醋酸菌,適當升高溫度并通氣,酒香逐漸變成醋香。圖乙中能表示整個發酵過程培養液pH變化的曲線是A B C D19對微生物代謝產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初級代謝產物的種類在不同微生物細胞中不同B抗生素、維生素、激素是微生物生長到一定階段才產生C次級代謝產物在細胞內、外都可能存在D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是自身生長、繁殖所必需的20下列關于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的比較,其中正確的是A初級代謝

8、產物只在微生物生長初期產生,次級代謝產物在生長到一定階段才產生B兩者都自始至終產生C初級代謝產物始終產生,次級代謝產物在生長到一定階段產生D兩者都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21以下能正確說明酶活性調節的是A只要一種代謝產物積累,酶活性就下降 B代謝產物將使直接形成此化合物的酶活性下降 C細胞膜透性的改變,可解除代謝產物對酶活性的抑制D控制生產條件是人們對酶活性調節的唯一手段22下圖是谷氨酸棒狀桿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徑,要提高谷氨酸的產量必須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葡萄糖 B增加谷氨酸脫氫酶 C改變細胞膜透性,使谷氨酸排放細胞外 D增加酮戊二酸23微生物代謝的調節屬于(C)A神經調節 B激素調節 C酶的調

9、節 D基因調節24將鮮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和營養成分的變化趨勢是A能量增加營養減少B能量減少營養增加C能量減少營養減少 D能量增加營養增加25將兼性厭氧菌(異化作用既可以是需氧也可以是厭氧的細菌)接種到碳水化合物培養基上,先在有氧的環境下培養,然后再轉到無氧環境下培養,得到的實驗數據繪成右圖。下列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無氧呼吸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比有氧呼吸更有效B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產生ATP的速率相同C由有氧呼吸為主轉為無氧呼吸的時間是第15minD第15min時,ATP的消耗開始減少26(多選)下列哪些調節方式是通過反饋調節來實現的(ABCD)A血糖濃度的變化 B甲狀腺激素的分泌C食物鏈上

10、物種數量的變化 D微生物酶活性調節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產糖漿,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現在野生菌株對淀粉的轉 化效率低,某同學嘗試對其進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1)實驗步驟:配置 (固體、半固體、液體)培養基,該培養基的碳源應為 。將 接入已滅菌的培養基平板上。立即用適當劑量的紫外線照射,其目的是 。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觀察菌落周圍培養基的顏色變化和變化范圍的大小。周圍出現 現象的菌落即為初選菌落。經分離、純化后即可達到實驗目的。(2)若已得到二株變異菌株和,其淀粉轉化率較高。經測定菌株淀粉酶人催化活性高,菌體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經進一步研究發現,突變發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編碼區或非編碼區,

11、可推測出菌株的突變發生在 區,菌株的突變發生在 區。1(1)固體玉米淀粉野生菌株對野生菌株進行誘變淺色范圍大(2)編碼 非編碼 4乙醇等綠色能源的開發備受世界關注。利用玉米秸稈生產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為:(1)玉米秸稈預處理后,因該選用_酶進行水解,使之轉化為發酵所需的葡萄糖。(2)從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多選)A.釀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長在腐木上的霉菌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產味精的谷氨酸棒狀桿菌E.反芻動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3)若從土壤中分離生產這種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養基為_(按功能分),培養基中的碳源為_ 。(4)從生物體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檢測 _ ,以便更好地

12、將酶用于生產實踐。 (5)發酵階段需要的菌種是_,生產酒精是要控制的必要條件是_ 。(1)纖維素(酶) (2)B、E (3)選擇培養基 纖維素 (4)酶的活力(活性)固定化酶(固定化細胞) (5)酵母菌 無氧(密閉、密封)5科學家發現家蠅體內存在一種抗菌活性蛋白。這種蛋白質具有極強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視。(1)分離該抗菌蛋白可用電泳法其原理是根據蛋日質分子的 、大小及形狀不同,在電場中的 不同而實現分離。(2)可用金黃色葡萄球菌來檢驗該蛋白的體外抗菌特性。抗菌實驗所用培養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為細菌生長提供 和 。(3)分別在加入和未加入該抗菌蛋白的培養基中接種等量的菌液培養基中菌落的

13、,確定該蛋白的抗菌效果。(4)細菌培養常用的接種方法有 和 。實驗結束后,對使用過的培養基應進行 處理。(1)電荷(帶電情況) 遷移速度(2)碳源 氮源(3)數量(4)平板劃線法 稀釋涂布平板法(稀釋混合平板法) 滅菌(5)培養基滅菌、接種環境滅菌、接種過程無菌操作7.莠去津是一種含氮的有機化合物,它是廣泛使用的除草劑之一。(1)莠去津的作用機理之一是阻斷光反應中的電子傳遞過程,影響NADP形成,進而影響在中進行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最終抑制雜草生長。(2)從使用莠去津農田中,選到了能遺傳的耐莠去津雜草,將它與敏感莠去津植株雜交,結堅果見下表:雜交親本后代中耐藥型植株比例(%)后代中敏感型植株

14、比例(%)耐藥型敏感型1000敏感型耐藥型0100由表推斷,控制該耐藥性狀的基因位于。(3)莠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為修復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面程序選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細菌(目的菌)。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過量莠去津的固體培養基不透明。據圖回答:由于莠去津的作用,在長期使用莠去津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OA瓶B瓶C瓶乙類細菌丙類細菌甲類細菌最大密度下圖是AC瓶中三類細菌的最大密度柱形圖,由圖推斷,從A瓶到C瓶液體培養的目的是;甲類細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從A瓶中應選擇細菌生長處于期的菌液加入到B瓶中,培養效果會更好。在固體培養基中,無透明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有透明帶菌落利用的氮源主

15、要是,據此可篩選出目的菌NADPH葉綠體基質細胞質中自然選擇初步選擇能降解莠去津的細菌(目的菌)并提高其密度培養液中缺少甲類細菌可利用的氮源或(和)有氧條件抑制了甲類細菌的生長 對數 氮氣莠去津8(8分)為研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某同學按下表所列條件進行了A、B、C和D 共4組實驗,用1 000mL錐形瓶作為培養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靜置培養,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定時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根據實驗結果繪出的酵母菌種群密度變化曲線圖如下,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圖中曲線、和分別是_組、_組和_組的結果。(2)B組和A組的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B組_。(3)D組和B組的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D組_。(4)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直接從靜置的培養瓶中取培養原液計數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 和 。(5)實驗結束后,用試管刷蘸洗滌劑擦洗血球計數板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 。5答案:(1)B A D (2)培養液較多,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小,故供氧較少 (3)葡萄糖濃度較低,故營養物供應較少 (4)搖勻培養液后再取樣 培養后期的樣液稀釋后再計數(5)浸泡和沖洗【例1】下圖為微生物代謝調節的兩種情況。請據此回答:( 1 )在圖 A 中,谷氨酸含量的增加可以抑制 過程, 在圖 B 中 的共同積累,可抑制了 過程。上述事實說明代謝產物的積累,會使代謝中斷,從而使 下降。 這稱之為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