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隨筆記錄《我看家庭教育》_第1頁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我看家庭教育》_第2頁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我看家庭教育》_第3頁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我看家庭教育》_第4頁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我看家庭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6大班教育隨筆記錄我看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將來素質的高低,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決于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師和任何學校所不能代替的。有些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在孩子面前說臟話的家長大有人在,給孩子灌輸勝者為王、不吃虧的家長也不算少數,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長把孩子將別人的東西拿回家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長的這些行為都一一說明家長們沒有認識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著家教誤區。我們班有個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潑,而且聰明過人,唯一的缺點是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占為己有。周五早

2、上,我晨檢完畢帶孩子們小便,把鋼筆隨手放到了桌子上。可當我帶著孩子從廁所回來,桌子上的鋼筆不翼而飛了。我問孩子們:你們看到老師把鋼筆放哪兒了嗎?孩子們都說:沒有。當我懷疑自己放錯地方時,忽然聽到東西落地的聲音,循著聲響,孩子們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原來,琳琳出去小便時,經過我的桌子邊,順手將鋼筆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鋼筆掉地,事情露餡了。當時我沒有批評她,只是告訴她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我認為孩子就此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下午發生的事情更令我吃驚,讓我不可思議。放學時,孩子們紛紛被家長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滿心歡喜等著媽媽的到來。終于媽媽出現在了校門口,琳琳飛快地跑過去,投進媽媽懷里。接

3、著孩子從褲兜里掏出什么東西遞給媽媽,媽媽臉上立刻洋溢出燦爛的笑容。我由于害怕孩子飛跑,摔倒了傷著也跟了過去,正好看到了這一幕。看到我的出現,琳琳媽媽臉上的笑容頓時變得僵硬。同時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剎那我還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著幾支彩色粉筆。此情此景,我還能說些什么?晚上,我經過一番思索。第二天,當琳琳的媽媽送琳琳到園時,我把一本現代家教遞給了她,并對她說:您若有時間,多看看這本雜志。一周后,琳琳的媽媽領著琳琳把一盒彩筆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謝:謝謝你讓我認識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讓我知道了怎樣正確教育孩子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每位家長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

4、是我們教師,我們有責任引領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積極地與家長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讓每一位家長明白,不能過分地遷就孩子,否則將會使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責任的人,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對家庭、社會都是不利的。年幼的孩子并沒有我的、你的這樣的所有權概念,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便伸手拿來放進口袋或帶回家里。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態度不一:1.稱贊孩子能干、聰明;(這樣做無疑是鼓勵孩子拿別人的東西!)2.在他人面前大聲斥責孩子,甚至指責孩子為小偷;(這樣做夸大了孩子行為的嚴重性,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3.不表示意見,任其自由發展。(這樣做可能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所有權觀念。)正

5、確的做法應該是:限制孩子的自我中心主義。4歲左右的幼兒正是自我中心的時期,言行中處處表現出占有欲。尤其是給父母寵壞了的獨生子女,常認為身邊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誰的東西都可以隨便拿。家長必須限制孩子這種自我中心思想,讓他明白并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拿。可以將家庭成員的東西分門別類,告訴孩子哪些是爸爸的,如剃須刀等;哪些是媽媽的,如唇膏等。這些專屬于爸爸媽媽的東西要得到允許才能拿。而在孩子自己所用的東西上貼上特別的標記,使孩子一看就知道這件東西是屬于他的。教孩子區分借用與拿走小明老是借表哥的鉛筆用,卻總不記得物歸原主,表哥就不肯再把東西借給他。小明認為表哥太小氣,一支鉛筆用用又有何妨?索性來個不問自取。

6、有時僥幸沒有被表哥發現,還洋洋得意,自以為聰明。殊不知,孩子在家隨意取用別人的東西,上學后也會拿同學的東西,從而逐漸養成不良的習慣。因此,父母應尋找時機盡早告訴孩子借用和拿走的區別:借用的東西一定要歸還原主,只有屬于自己的東西才可以拿走或隨意處理。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孩子也有所有權,有些家長時常提醒孩子尊重別人的所有權,自己卻很少注意尊重孩子的所有權。例如幼兒很喜歡收集火柴盒、圖片、貝殼等各種各樣的小東西,又不懂得保管整理。有些家長覺得這些東西既無用又不衛生,就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把它們扔掉。其實,很多大人以為毫無價值的東西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寶貴的。不經孩子的同意就扔掉孩子的東西,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所

7、有權。也有些家長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就用孩子的東西,這也是一種不尊重孩子所有權的行為。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教導他先得到別人的允許再取用別人的東西,自然會加倍困難。調節孩子的心理需求。幼兒容易對新奇的事物產生興趣,見別人有好玩的東西,自己也想要。得不到的時候,就索性把別人的東西拿走。對此,父母應適時調節孩子的心理需求。小英的朋友有一個很漂亮的洋娃娃,小英也很想買一個。媽媽的做法就是告訴小英:有的東西別人家里有,我們家里沒有;有的東西我們家里有,別人家里不一定有。我們不應該處處跟別人攀比。冷靜、明確地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發現孩子有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千萬不能叫嚷打罵或冷言譏諷。最好對孩子冷靜、嚴

8、肅、明確地說:這個娃娃是別人的,快拿去還給人家。這件玩具是學校的,送回去給老師。媽媽已經告訴你,要先問過大人才能吃糖。你這次沒有問,媽媽很不高興。家長這樣直接表達自己的態度,并給孩子作出明確指示,可以強化正確信息,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一次,我在幫4歲孩子清理玩具箱時,意外地發現多了24色蠟筆和超人奧克曼玩具,于是找來兒子問明原因,孩子天真、坦率地說:這都是我從幼兒園拿的。我追問:你經過老師允許了嗎?孩子搖搖腦袋,說:沒有,老師都不知道。看來,孩子所謂的拿,其實是一種偷的行為。我急了,呵斥道:你這孩子,小小年紀怎么就開始偷東西了!孩子委屈地看著我:媽媽為什么生氣?什

9、么叫偷東西?聽到孩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原來在孩子的意識里,根本還沒有偷的概念。當時,我心想,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存在惡意,叫他歸還就行了。可沒多久,孩子又從幼兒園拿回了新贓物。看來,孩子的這種拿來主義問題并非如我想像的簡單,其中蘊藏的深遠后果將是我始料不及的。于是,針對糾正孩子的 拿來主義行為,我施出了一系列教育措施。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要。孩子拿的思想從何而來?因為沒有,所以才拿,這就是孩子最簡單的邏輯。對于孩子的基本物質需要,我們全都給予滿足了嗎?兒子曾一度吵著要買蠟筆,我由于工作忙,沒及時買給他,后來在兒子的贓物里就有蠟筆。經了解才知道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畫蠟筆畫,兒子沒有蠟筆,所以才拿

10、別人的。從這件事之后,我開始非常關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兒子鬧著要買東西時,我都會耐心詢問他購買的理由,如果出于正當的需要,我一定會慷慨解囊,對于不必要的購買要求,我在拒絕時,也會耐心地與他說理,讓他懂得不買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對待。要限制孩子的物質欲望。人的物質欲望是無止境的,家長從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質欲望。若在物質方面對孩子百依百順,長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走向極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來主義行為,也有這個原因。于是,我對兒子實行承包責任制,讓他懂得愛惜自己的物品,物盡其用。經過這樣的教育,孩子認識到,在要任何東西之前,都要考慮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將它們處理好。培養

11、孩子通過勞動獲得物質滿足的習慣。孩子對于拿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物質渴望,然而當他在這種拿的習慣中慢慢成長后,懶惰的習氣便已根深蒂固。生活中我有意識教兒子學做簡單的家務,培養他的勞動觀念。無論他最終做得好不好,我都會及時送上表揚,給予他精神鼓勵或物質獎賞。兒子嘗到了勞動后的快樂與滿足后,經常向我討事情做。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兒子漸漸意識到,通過自己的勞動與努力來獲得報酬是快樂且光榮的。應告訴孩子偷竊是可恥的。孩子之所以拿,因為他尚未意識到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作為家長,應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一次,我和兒子逛書店,兒子經過千挑萬選,決定買安徒生童話選,在回家的路上,兒子則緊緊抱住書,生怕丟了。我趁機問他:不經過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