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培訓課件(拌糖教育)_第1頁
心理學培訓課件(拌糖教育)_第2頁
心理學培訓課件(拌糖教育)_第3頁
心理學培訓課件(拌糖教育)_第4頁
心理學培訓課件(拌糖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 理 學教師資格認定(rndng)考試考 前 輔 導共八十三頁第一章概論(giln)共八十三頁第一章 概論:一、心理學的概念 P3-P4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以解釋(jish)、預測和調控人的行為為目的,通過研究分析人的行為,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2、心理學的科學性質 P5 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始于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的心理實驗室。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性質。共八十三頁二、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與流派1、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及構造主義心理學 P6-71)標志(biozh):馮特于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2)馮特

2、用實驗的方法來分析人的心理結構,因此被稱為“構造主義心理學”。另一個代表人物是鐵欽納。3)主要觀點:認為意識的內容可以分解為基本的要素,再找出要素間的關系和規律,就可以理解心理實質;強調內省方法。共八十三頁2、機能主義心理學 P71)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2)主要觀點:強調研究意識的功能(gngnng)。詹姆斯明確指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結構。共八十三頁3、行為主義心理學 P81)代表人物:華生,誕生標志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學。另一代表人物:斯金納2)主要(zhyo)觀點:研究可觀察的行為;刺激反應(S-R)的研究路線;認為人的一切行

3、為都是在后天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共八十三頁4、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心理學)P91)創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2)德文gestalt的譯音,含義是整體或“完形”3)主要觀點: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知覺(zhju)大于感覺的總和。共八十三頁5、精神分析學派 P101)產生于19世界后期的歐洲,創始人弗洛伊德2)主要觀點:心理學應研究無意識現象,重視(zhngsh)對人類異常行為的分析。處于下意識中的個人心理沖突正是發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共八十三頁6、人本主義心理學 P111)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2)主要觀點:注重人的獨特性,主張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個人發展潛能,與動物本質上完全(wnqun)

4、不同。人的行為主要受自我意識的支配,有自我實現的基本需要。共八十三頁7、認知心理學P11-121)標志:1967年,奈瑟出版認知心理學2)認知:獲取知識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心理活動,主要包括知覺、記憶、言語、思維等,即通常所謂的認識(rn shi)過程。3)主要觀點:研究內部心理活動,并未忽略對動機和情感的研究。共八十三頁三、心理學的主要分支 1)理論領域:P13 實驗與認知心理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生理心理學2)應用領域:P14 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教育(jioy)與學校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廣告與消費心理學;法律與犯罪心理學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四、心

5、理學的研究方法 P15-171)觀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并記錄,然后對所有記錄進行分析,以期發現心理活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優點:客觀(kgun)、真實;缺點:觀察者被動共八十三頁2)測驗法:使用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特征進行間接(jin ji)了解,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方法。注意:測驗內容必須具備適用性和科學性,測驗的實施、計分和解釋要有統一標準。共八十三頁3)實驗法:在控制(kngzh)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實驗法的分類:自然實驗和實驗室實驗 區別:實驗情境不同。自然實驗:現場實驗,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由實驗者創設或改變某些

6、條件,以引起被試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實驗室實驗:在實驗條件嚴格控制下,借助于專門的實驗設備,引起和記錄被試的心理現象。共八十三頁4)調查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的態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調查法可分為問卷法和談話法問卷法:采用(ciyng)預先擬定好的問題表,由被試自行填寫來搜集資料進行研究的方法。談話法:研究者根據預先擬定好的問題向被調查者提出,在面對面的一問一答中搜集資料,然后對群體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和推測。共八十三頁五、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作用 P181、認識內外世界(shji);2、調整和控制行為;3、直接應用于實際工作上共八

7、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一章 概論部分復習題:一、名詞解釋:心理學P4;認知P12;實驗法P17;談話(tn hu)法P18二、簡答題:1、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02、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測驗法?使用時應注意什么問題?P163、自然實驗法與實驗室實驗法的區別 P17三、論述題:1、舉例說明心理學在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意義。P18-20共八十三頁第二章意識(y sh)與注意共八十三頁第二章 意識與注意:一、意識的性質 P221、意識: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對自己內在的身心狀態和環境中外在的人、事、物變化的覺知。包括:

8、對外部事物的覺知,對內部刺激的覺知,對自身的覺知。2、意識的狀態 P22-23可控制的意識狀態: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自動化的意識狀態:似乎有所意識,但又不太清楚。白日夢狀態;低水平意識狀態,介于主動意識狀態和睡眠中做夢二者間。睡眠狀態:人在睡眠時意識仍存在,它的研究主要通過(tnggu)電腦來進行。共八十三頁二、注意 P241)注意: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刻所處狀態(zhungti),表現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2)注意的特點: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間的心理活動或意識選擇了某個對象,而忽略了其余對象。集中性當心理活動指向某個對象時,它們會在這個對象上集中起來,即精神貫注,興奮性提高。

9、3)注意的功能:選擇功能、維持功能、調節功能。4)注意的種類: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和隨意后注意。共八十三頁注意與意識的關系1)區別: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或“心理動作”,而意識是一種心理內容或體驗。2)聯系:注意的分配和緊張程度的不同,顯示(xinsh)了個體處在什么樣的意識狀態。(四種意識狀態下與注意分配的關系)P26共八十三頁注意的種類:按照注意選擇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確,以及(yj)意志努力的參與程度上的差異:不隨意注意。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P27隨意注意。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P28隨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個對象后期出現的一種特殊形式。P29共八十三頁三、

10、生物節律、睡眠與夢 P291)生物節律:是有機體生理功能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它們的存在表明有機體內部存在一個“生物鐘”,隨時監視著時間的進程。 人的行為與四種時間循環相聯系,即人的生物節律分為1年、28天、24小時和90分鐘四種時間長短,其中日周期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影響最大 日節律:在人和動物(dngw)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現為睡與醒的周期性循環,此外,也還有一些生理方面的節律變化,如血壓、排尿、荷爾蒙分泌等。 飛行時時差造成的身心困擾絕非產生于旅途疲勞,而是人自身生物節律被干擾的結果。共八十三頁2)睡眠與失眠 人在正常(zhngchng)情況下的腦電波為波,冥想狀態為波,輕度睡眠為波,深度睡眠為波

11、。 睡眠的5個階段 A、過渡期;B、輕睡期; C、D、沉睡期;E、快速眼動睡眠 P32 失眠的表現 P33 失眠的類型: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藥物性失眠。 飛行時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難,屬于失律性失眠。共八十三頁3)夢 夢主要出現(chxin)在快速眼動睡眠時期,是神經系統活動的結果,也是一種心理活動,是意識的一個層面活動的結果。 人的心理可劃分為:意識無意識前意識 無意識:個體不能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和過程。無意識中包含了大量的觀念、想法、欲望、沖動等,這些觀念和想法因為與社會倫理道德相沖突而被個體壓抑在無意識中,個體無法察覺到。 前意識:介于意識和無意識之間。 夢的特征:自我中心;夢境

12、受生活環境影響;夢的內容受睡眠中外在或內在刺激的影響。P36共八十三頁四、意識的特殊現象 P371、催眠:一種類似睡眠又實非睡眠的意識恍惚狀態。這種恍惚的意識狀態是在一種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師誘導形成的。1)蘇格蘭醫生布瑞德提出“催眠”一詞2)催眠原理:受暗示性;催眠誘導3)催眠狀態下的心理特征 P384)催眠理論:角色扮演理論;意識分離理論 P392、心理促動藥物的影響(yngxing) P39-40心理促動藥物的類型:鎮靜劑興奮劑迷幻劑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二章 意識與注意復習題:一、名詞解釋:意識P22、注意P25、生物節律P29、日節律P30、無意識P35、催眠P37二

13、、簡答;1)注意有哪些主要功能?P25-262)簡述(jin sh)注意和意識的關系。P263)人的整個睡眠過程可以分為哪五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P324)簡述失眠的表現及其類型。P335)夢有哪些基本特征?P366)簡述催眠的基本原理。P387)催眠狀態下有哪些心理特征?P38.共八十三頁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一、感覺概述1、感覺的一般概念 P42人們從外部世界,同時也可以從身體內部獲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覺是人們的感官對各種不同刺激能量的覺察,并將它們轉換成神經沖動傳往大腦而產生的。(遠距離、近距離、內部感覺)2、感受性與感覺閾yu限 P451)感受性: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2)感覺閾限:檢驗感受

14、性大小的基本指標,是人感到某個(mu )刺激存在或刺激發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3)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關系。P45共八十三頁4)閾限的分類:絕對(judu)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絕對感覺閾限: 指最小可覺察的刺激量,即光、聲、壓力或其他物理量為了引起剛能覺察的感覺所需要的最小數量。感覺閾限越低,感受性越高。有50%機會被覺察的最小刺激量。差別感覺閾限:表示人們對兩個刺激間最小差異的察覺能力。差別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別感覺所需要的刺激差別越小,即差別感覺閾限越低。P46共八十三頁二、視覺1、基本的視覺現象 P501)視覺適應:在刺激物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的變化,適應既可以提高感

15、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2)顏色感覺具有三種屬性:色調、飽和度和亮度(lingd) 色調是顏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現; 飽和度與光的強度有關; 亮度指構成該顏色的全部光波的總強度。共八十三頁2、視覺的機制1)明適應:(又稱光適應) P522)暗適應:P52 暗適應主要是棒體細胞的功能3)電影的原理就是利用人們的正后像,使快速呈現(chngxin)的一組斷續的圖像被看成了連續的動景。4)拮抗原理又稱四色說,既能解釋顏色對比現象,也能解釋顏色互補現象。共八十三頁三、聽覺純音:由正弦波得到的聲音叫純音。P551、基本的聽覺現象1)聲音的三個屬性:音強、音高、音色(yns) P56音強:指聲音的大小,由聲波

16、的物理特性振幅,即振 動的大小所決定。音強的單位是分貝。音高:指聲音的高低,由聲波的頻率,即每秒振動次數決定。音色:是人能夠區分發自不同聲源的同一個音高的主要依據。2)聲音的混合與掩蔽:P57共八十三頁2、聽覺的機制聽覺理論位置(wi zhi)學說;頻率匹配學說P58-59四、知覺感覺的整合1、知覺的一般概念 P602、知覺的特性:P61 整體性、選擇性、理解性、恒常性3、幾種復雜的知覺及其機制 P661)深度知覺:距離知覺2)運動知覺: P683)時間知覺:影響因素 P71共八十三頁五、社會知覺1、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 個人在社會環境中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向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社會

17、知覺的獨特性 P722、社會認知的過程 P731)過程:信息的搜集和選擇過程;信息的整合過程2)整合過程中的幾種效應:P74 首因效應和近因(jnyn)效應;暈輪效應;社會刻板效應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復習題:一、名詞解釋:感覺P42、感覺閾限(絕對/差別)P45-46、視覺適應P50、明適應P52、暗適應P53、知覺P60、社會知覺P72二、簡答:1)形成知覺整體性的主要規律有哪些?P622)利用深度知覺的知識說明立體電影的成像原理。P663)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有哪些?P714)簡述(jin sh)社會知覺的獨特性。P72三、論述題:1)說明聽覺理論P57-

18、59 2)說明社會認知的過程P73-77共八十三頁第四章 記憶與學習:一、記憶概述 P791、記憶:在頭腦中積累、保存(bocn)和提取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2、記憶的基本過程:編碼保持提取 P803、記憶的類型: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二、記憶系統 P831、感覺記憶: 儲存形式-視象和聲象2、短時記憶: 儲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一般只保持20-30秒。3、長時記憶: 在頭腦中保持很長時間的記憶。特點:容量大、時間長圖式是一種心理網絡結構,它表示的不是許許多多的具體事物,而是各種知識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共八十三頁三、遺忘 P921、遺忘的進程與遺忘曲線1)根據再學習方法

19、,艾賓浩斯繪制(huzh)了不同時間間隔的記憶節省圖,通稱之為保持曲線或遺忘曲線。2)遺忘的過程是先信息迅速減少,后遺忘速度逐漸變慢2、遺忘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1)消退理論和干擾理論(前攝與倒攝)P942)情境依存性記憶: P953、有意遺忘的作用 P964、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地點法;韻律法;記筆記P96-97共八十三頁四、學習1、定義:P98 學習首先是一種適應活動,是通過相應的行為變化得以(dy)體現的,而且這種變化是相對持久的。通過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在主體頭腦內部積累經驗、構建心理結構以積極適應環境的過程,它可以通過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持久變化而有所表現。2、學習過程的一般模式 P99 A

20、BCDE3、學習的分類:P100根據學習方式劃分:接受學習;發現學習;意義學習; 機械學習根據學習方式劃分:知識學習;技能學習;社會規范學習共八十三頁4、學習的策略與方法(fngf)1)復習策略 解決如何對所學內容進行適當的重復學習,主要用于信息的長時記憶與保持。復習時間:及時復習和系統復習復習次數:過度學習的程度達50%時效果最好復習方法:選擇有效的復習方法2)組織策略 P103:常用的組織策略:群集、摘錄、劃線、列提綱等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四章 記憶與學習(xux)復習題:一、名詞解釋:記憶P79、圖式P90、學習P98二、簡答:1)簡述記憶的基本過程。 P802)為什

21、么說長時記憶儲存是一個對信息的建構過程?P903)簡要說明遺忘產生的原因。P944)怎樣有效地提高記憶能力?P96-975)簡述學習過程的一般模式。P99-1006)復習時應注意哪些問題?P102三、論述題:試述學習的兩種有效策略與方法?P102-104共八十三頁第五章 思維與創造性:一、思維及其基本特征 P1051、思維: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它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是認知活動的高級形式。2、特征:間接性;概括性;思維和語言有密切關系3、思維的過程和種類 P1061)過程:分析和綜合(基本過程);比較(重要過程); 抽象和概括。2)種類:直覺動作思維、具體

22、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lu j s wi)、聚合思維、發散思維、常規思維、創造性思維共八十三頁二、概念的形成過程 P1091、概念: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特點與本質屬性的思維(swi)形式,是高級認知活動的基本單元,以一個符號,就是詞的形式來表現。2、概念的兩個方面:內涵;外延 概念的分類:日常概念;科學概念3、概念形成過程的研究 P1101)從個人角度來看,概念形成過程是指個體學會概念的過程2)人工概念是人為的、在程序上模擬的概念,創始人赫爾3)布魯納提出了概念形成的假設檢驗模型共八十三頁三、推理和問題解決1、推理 P1121)推理是從一組具體事物經過(jnggu)分析綜合得出一

23、般規律,或者從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體結論的思維活動。前者叫歸納推理,后者叫演繹推理。2)三段論推理:P112 3)線性推理:線性三段論 P113 4)條件推理:假言推理 P1142、問題解決的定義 P114-1151)問題是尚未被人們解決的某種思維任務2)問題可分為三個部分:初始狀態;目標狀態;認知操作3)思維過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斷縮小問題空間,以致問題解決的過程。共八十三頁3、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法 P1161)算法式:費時、費力和缺乏效率2)啟發式:常用(chn yn)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 法;逆向工作法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P1181)問題表征的方式:2)無關信息的干擾:3

24、)功能固著性:4)心向(心理定勢):堅持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共八十三頁四、想像和創造性培養1、想像:P121 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hu dng)。1)想像的基本特征:新穎性和形象性 P1222)創造性思維:P122 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3)創造性思維的特征: P122 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再定義性,洞察性2、創造性的影響因素 P124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環境因素 4)動機因素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五章 思維與創造性復習題:一、

25、名詞解釋:具體形象思維P108、發散思維P108、創造性思維P108、概念P109、推理P112、心向P121、想像P121、二、簡答:1)思維有哪些基本特征。P1062)問題(wnt)解決的過程中問題(wnt)一般可分為哪三個部分?P1153)簡要說明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法。P115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P118-1205)簡述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特征。P1226)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哪些?P124-125共八十三頁第六章 智力:一、智力概述1、智力的性質1)智力:是人的一種綜合認知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P1302)能力:指人們成功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3

26、)能力的分類(fn li):P130-131 按傾向性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按功能分:認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按結果與知識經驗分:模仿能力;創造能力共八十三頁2、智商與智力差異P132-1341)利用科學方法編制智力測驗的第一個人是法國心理學家比內。2)智商是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的比例(bl)。3)離差智商是確定個體在相同條件的團體中的相對位置,實質上是將個體的成績和同年齡組被試的平均成績比較而得出的相對分數。4)智力的差異:個體差異;團體差異共八十三頁3、智力發展的特征(tzhng) P1351)智力發展的三個階段:增長階段,穩定階段,衰退階段2)智力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二、智力的理論

27、1、智力的因素論 P1371)智力二因素說:斯皮爾曼 (g因素;s因素)P1382)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說:卡特爾 P138 3)智力多因素論:瑟斯頓 P139共八十三頁2、多元智力理論 P1391)加德納: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由7種相對獨立(dl)的智力成分構成2)7種智力: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智力、內省智力3、智力結構論:P140 吉爾福特,智力活動可區分出三個維度,即內容、操作和產物4、智力的認知理論 P141-1421)智力的三元理論:斯騰伯格,智力的內部構成涉及思維的三種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識獲得成分2)情境智力:適應環境

28、、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共八十三頁三、智力的測量1、智力測驗概述1)高爾頓對智力進行了第一個系統性研究。P1442)智力測驗的種類: 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 P1453)心理測驗的性質 P1472、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信度、效度、測驗的標準化 P148-1513、經典智力測驗1)目前廣泛應用的團體智力測驗是英國的瑞文標準(biozhn)推理測驗P1542)性向測驗:測量潛在才能 P155四、智力的影響因素:遺傳與環境(家庭、學校教育、社會)P155-161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六章 智力復習題:一、名詞解釋:智力P130、能力P130

29、、離差智商P132、智力二因素說P138、內省智力P140、元成分P142、心理特質P147、常模P151二、簡答:1)簡述多元智力理論(lln)的主要觀點。P1392)簡述心理測驗的基本特征。P147三、論述題論述影響智力的諸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P155共八十三頁第七章 動機與情緒情感:一、動機與行為1、動機的定義 P1621)激發、維持、調節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2)功能:激活、指向、調節與維持 P1632、動機的產生 p1631)個體內在的某種需要(xyo)是動機產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環境則作為誘因,引導個體趨向于特定的目標。2)誘因:是指能夠

30、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P1643)需要與誘因的關系:緊密相連 P164共八十三頁3、動機的種類 P1641)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2)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P1663)主導動機與從屬動機4、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1)中等(zhngdng)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發揮最佳工作效率2)簡單容易的活動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活動難度加大時,動機強度要降低 。共八十三頁二、社會性動機1、交往動機: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P168 交往動機產生的原因:合作;情誼;歸屬。P169-1702、成就動機: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

31、內在動力。P1701)成就動機的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2)成就動機的特征: P1713、工作(gngzu)動機:使個體努力工作(gngzu),高質量創新并不斷完善自己工作(gngzu)的動機,最有效能、最為復雜的社會性動機之一。P172共八十三頁三、動機理論1、本能理論: P1732、匱乏與成長動機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5個)P1743、認知與期待理論:重要的人類動機不是來自客觀的事實,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事實的解釋。強調期待在引發行為上的重要作用。動機的強度和目標的價值與期待有關,目標對個體的意義越大,個體對實現目標的概率估計(gj)或期待越大,動機力量就越強。P174

32、-175共八十三頁四、情緒情感及其種類1、情緒情感: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P1751)主觀體驗是人的一種自我察覺(chju),即大腦的一種感受狀態2)人在情緒反應時,常常會伴有一定的生理喚醒3)情緒產生時出現的情緒表達過程是外部行為2、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P1763、情緒情感的種類:P177-179基本情緒:快樂、憤怒、恐懼、悲哀;情緒狀態:心境、激情、應激;情感種類: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共八十三頁4、情緒情感的表達:表情的種類: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語調表情 P179五、情緒情感的功能 P181-1831、情緒情感的動機作用(激勵、指標)2、情緒情感的調控功能(促進(cjn)、

33、瓦解)3、情緒情感的健康功能4、情緒情感的信號功能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七章 動機與情緒情感復習題:一、名詞解釋: 動機P162、誘因P164、工作動機P172、匱乏動機P173、道德感P178二、簡答:1)動機有哪些基本功能?P1632)簡述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P1673)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P176三、論述題1)論述需要(xyo)與誘因之間的關系。P1642)闡述認知與期待理論中動機的產生過程。P174-1753)情緒情感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重要功能。P181-183共八十三頁第八章 人格:一、人格性質1、人格的界定 P1851)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x

34、ngwi)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2)本質特征:獨特性、穩定性、綜合性、復雜性、功能性2、人格的結構 P187-188 知情意系統;心理狀態系統;人格動力系統; 心理特征系統; 自我調控系統共八十三頁二、人格差異1、認知方式差異1)認知方式:人們在對事物、現象或人進行認識的過程中,個人所偏愛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認知風格。2)認知類型:沖動型與沉思型;系列型與同時型; 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 P188-1902、氣質差異 P191-1941)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2)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

35、、抑郁質 P191-1923、性格差異的特征:態度特征、意志(yzh)特征、情緒特征、理智特征共八十三頁三、人格理論1、人格特質說 P1951)代表人物:奧爾波特和卡特爾2)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共性和個性(首要特質、中心特質、次要特質)P1953)卡特爾人格特質理論的主要貢獻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質。4)現代“五因素”特質理論 P1962、人格類型說 P197-1981)單一型模式T型人格2)對立(dul)型模式內向與外向人格3)多元型模式陰陽五行說共八十三頁四、人格成因1、生物遺傳因素:P199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員的人格結構朝著相似的方向發展,而這種相似

36、性又具有一個維系社會穩定(wndng)的功能。3、家庭環境因素(權威型、放縱型、民主型)P2024、早期童年經驗 P2035、自然物理因素 P203-204 人格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遺傳決定了人格發展的可能性,環境決定了人格發展的現實性。共八十三頁五、人格測量1、測驗法:在標準化的技術條件下,對受測者的行為和內部心理變化進行探察(tn ch)和鑒別的方法。 P205 主要形式:自陳問卷法2、投射法: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論為依據。P207 著名的投射測驗: 羅夏克墨漬測驗;主體統覺測驗; 句子完成法。P208-210共八十三頁心理學重點(zhngdin)第八章 人格(rng)復習

37、題:一、名詞解釋:人格P185、認知方式P188、場獨立性P190、氣質P191、個性特質P195二、簡答:1)簡述人格的本質特征P1852)人格結構的自我調控系統是怎樣構成的?P188三、論述題分析人格成因的各種因素,談談該如何塑造優良的人格。P198-204共八十三頁第九章 人際交往與社會影響:一、人際交往概述1、人際關系 P2112、人際交往的心理需要 P211-216三個方面:本能;合群需要;自我肯定(kndng)的需要。 人際交往需要是一種本能,通過遺傳直接傳遞給后代 3、人際交往的理論1)人際需要的三維理論:社會學家舒茨提出 P216 每個個體在人際互動過程中,都有三種基本的需要,

38、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2)社會交換理論:社會學家霍曼斯提出 P218共八十三頁二、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1、人際溝通1)定義:P2202)功能:溝通最基本的功能是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協調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人們的行為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從而使社會生活維持動態的平衡。3)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標靶、反饋(fnku)、障礙、溝通背景4)類型 P223-224 言語溝通:口語溝通和書面言語溝通 非言語溝通:表情、眼行為、身體語言或身體動作、服飾、講話風格、人際空間共八十三頁2、人際吸引的條件(tiojin) P227-2301)相似性與互補性:相似性起決定作用2)個人品質:隨著

39、人際交往的深入,外在的因素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內在品質卻變得越來越重要。3)接近性與熟悉性:接近性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作用將越來越少。共八十三頁3、人際關系的測量1)社會測量法:由心理學家莫雷諾首創。P231 最基本的技術包含兩個步驟:一是社會測量問卷或訪談,二是對問卷或訪談結果的分析處理。2)人際關系圖 P233三、群體及其對個人行為的影響(yngxing)1、群體1)定義: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集合體。P2332)主要功能:歸屬感、認同感、社會性支持 P234共八十三頁2、群體的一般特性 P2341)群體規范:為了(wi le)保證目標的實現,每個群體成員都必須嚴格遵守的思

40、想、信念和行為的準則。2)群體的凝聚力:能夠使成員繼續留在群體中的力量3)群體中的角色 4)群體的領導(個人特質論/情境特質論)共八十三頁3、社會影響1)社會助長:個體與別人在一起活動或有別人在場時,個體的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P2372)社會干擾:行為效率下降 P2373)社會惰化:當群體中的成員每人所付出(fch)的努力比個體在單獨情況下完成任務時偏少的現象。P2384)去個體化:P2395)群體的決策行為:群體極化P240、群體思維P2426)從眾P244與服從P246共八十三頁第九章 人際交往與社會影響復習題:一、名詞解釋:人際關系P211、人際溝通P220、群體P234、群體極化P24

41、0、去個體化P239、社會惰化P239二、簡答:1)簡述人際溝通的基本功能。P2202)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條件有哪些?P2273)簡述群體的一般功能。P234-2364)為什么會出現社會助長或社會干擾?P2375)簡要分析出現社會惰化現象的原因及減少(jinsho)社會惰化的有效途徑。P2386)簡述從眾與服從的區別。P244-246共八十三頁第十章 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標準1、什么是心理健康 P251 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協調,能適應社會。1)三條基本原則:同一性、完整性和協調性、相對穩定性2、心理健康的標準 P252 1)正常的智力水平;

42、2)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與他人建立和諧關系(gun x);4)善于調節與控制情緒;5)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共八十三頁3、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 P253二、心理健康與壓力1、壓力及其來源1)壓力:也叫應激,表現出某種特殊癥狀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由生理系統中因對刺激的反應所引發的非特定(tdng)性變化所組成的。(漢斯薛利)P2542)壓力源:具有威脅性或傷害性并因此帶來壓力感受的事件或環境稱作壓力源。壓力源的類型:軀體性、心理性、社會性、文化性)P255共八十三頁2、壓力的影響因素(yn s)及其應對策略1)主要因素:經驗、準備狀態、認知、性格、環境P259-2602)應對壓力的策略有兩

43、類:處理困擾;減輕不適感。 處理困擾指直接改變壓力來源;減輕不適感不直接解決問題,而是調節自己,消除不良反應。P2623)正確對待壓力的方法 P263三、心理健康與挫折1、挫折:個體在通向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目標不能達到、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不愉快情緒反應。包括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P265共八十三頁2、挫折后的反應:攻擊行為;冷漠;幻想; 心理預防機制。 P2663、挫折的應對策略:正確認識挫折;改變不合理觀念;加強修養(xiyng),勇于實踐;優化自身人格品質。P269四、心理健康與焦慮1、焦慮障礙:受不合乎現實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擾的狀態 P272共八十三頁2、焦慮的主要類型(5種):廣泛性焦慮障礙、恐慌障礙、特殊恐懼癥、強迫癥、創傷后應激癥 P272-2743、焦慮的應對策略 P275-2761)認清焦慮狀況;2)克服焦慮的三個原則(不回避(hub);正面迎戰;做記錄)3)學會放松自己;4)運用想像減輕焦慮;5)進行理性思考6)接受專業治療共八十三頁第十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