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知識目標第十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掌握均衡產出的概念;理解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及其關系;掌握兩部門經濟、三部門經濟和四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模型;掌握各類乘數的含義。一、 最簡單的經濟關系 要說明一個國家的生產或收入如何決定,需要從分析最簡單的經濟關系開始。因此,先做以下三點假設:(1) 假設所分析的經濟中只有家庭部門(居民戶)和企業部門(廠商),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對外貿易。消費行為和儲蓄行為都發生在家庭部門,生產和投資行為都發生在企業部門,還假定企業投資是自發的或外生的,即不隨利率和產量而變動。第一節均 衡 產 出 這樣簡單的經濟關系稱為兩部門經濟。(2) 假
2、設整個經濟的生產是由需求來決定的。不論需求量為多少,經濟制度均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相應的供給量。這就是說社會總需求變動時,只會引起產量變動,不會引起價格變動。這在西方經濟學中有時被稱為凱恩斯定律。凱恩斯寫作通論時,面對的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工人大批失業,資源大量閑置。第一節均 衡 產 出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增加時,只會使閑置的資源得到利用,使生產增加,而不會使資源價格上升,從而產品成本和價格能保持不變。這條所謂凱恩斯定律被認為適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內的收入和就業如何決定,由于在短期中,價格不易變動,當社會需求變動時,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調整產量,而不是改變價格。換句話說,就是
3、假定經濟中的價格水平不變。第一節均 衡 產 出 (3) 假定折舊和公司未分配利潤為零。這樣,GNP、NNP、NI和PI就都相等。第一節均 衡 產 出二、 均衡產出的概念第一節均 衡 產 出均衡是指一種相對穩定、不再變動的狀態。當經濟中的產出水平等于總需求水平時,企業生產就會穩定下來。若生產(供給)超過需求,企業所不愿意有的過多的存貨會增加,企業就會減少生產;若生產低于需求,企業庫存會減少,企業就會增加生產??傊?,由于企業要根據產品的銷路來安排生產,一定會把產出定在和產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第一節均 衡 產 出所以,均衡產出是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
4、的支出。支出實際上就是貨幣表現的需求。假定企業生產120億元的產品,居民和企業對該產品的購買支出也是120億元,則此120億元的產品就是均衡產出或均衡的國民收入。換句話說,社會經濟要處于均衡收入水平上,就有必要使實際收入水平引起一個相等的計劃支出量。第一節均 衡 產 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這一收入水平繼續被維持下去。若用AE代表總支出,y代表總收入,則經濟均衡的條件是AEy(10-1)如圖10-1所示,縱軸表示支出,橫軸表示收入,從原點出發的45線上的各點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例如,A點表示支出和收入各為100億元。第一節均 衡 產 出第一節均 衡 產 出在兩部門經濟中,沒有政府和對外貿易,總需
5、求由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構成。支出也就包括這兩部分:居民購買消費品的支出,即消費c;企業購買投資品的支出,即投資i,AEci。因此,經濟均衡的條件又可表示為yci(10-2)均衡產出是指與總需求相等的產出這一點,如圖10-2中的E點。第一節均 衡 產 出第一節均 衡 產 出需要說明的是,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分析中,y、c、i分別代表剔除了價格變動的實際產出或收入、實際消費和實際投資。yci中的c和i分別代表的是居民和企業實際想要的消費和投資,即意愿消費和意愿投資的數量,而不是國民收入核算構成公式中實際已經發生的消費和投資。舉例來說,假定企業部門由于錯誤估計形勢,生產了1 200億元的產品,第一節均
6、 衡 產 出但市場實際需要的只是1 000億元的產品,于是就有200億元的產品成為企業中非意愿存貨投資或稱非計劃存貨投資。這部分存貨投資在國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資支出的一部分,但不是計劃投資的部分,因此,在國民收入核算中,實際發生的產出就等于計劃支出(或稱計劃需求)加非計劃存貨投資。但均衡產出是指和計劃需求相一致的產出,因此,在均衡產出水平上計劃支出和計劃產出正好相等,這時,非計劃存貨投資等于零。三、 投資等于儲蓄第一節均 衡 產 出均衡產出或收入的實現條件AEy,也可用is表示,因為這里的計劃支出等于計劃消費加計劃投資,即AEci。而生產創造的收入等于計劃消費加計劃儲蓄,即ycs(這里的 y、c
7、、s 都是相對于名義收入而言,剔除了價格變動的實際收入、實際消費和實際儲蓄),因此,AEy,就是cics,等式兩邊同時消去c,則得is(10-3)第一節均 衡 產 出需要再次說明,這里的投資等于儲蓄,是指經濟要達到均衡,計劃投資必須等于計劃儲蓄,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IS,則是指實際已經發生的投資(包括計劃和非計劃存貨投資在內)始終等于實際儲蓄。前者為均衡的實現條件,通常計劃投資不一定等于計劃儲蓄,只有兩者相等時,收入才處于均衡狀態;而后者所指的實際投資和實際儲蓄是根據定義得到的實際數字,兩者必然是相等的。一、 消費函數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關于收入和消費的關系,凱恩斯認為存在一條基本心理規律:在
8、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與收入同方向變動,即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沒有收入增加的多,消費和收入的這種關系被稱為消費函數或消費傾向。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消費函數的公式為cc(y)(10-4)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消費函數的一般公式為caby (a0,0b1)(10-5)其中,a為自主消費,即現實生活中當人們收入為零時,消費也要進行。1. 消費函數的公式表示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對一個家庭來說,通常是為了生存而必需的消費;對一個國家來說,這一部分代表為了維持該國的基本國計民生所需要的消費,它是個常數,是不隨收入的變化而變化的消費。b為邊際消費傾向;by為引致消
9、費,在這里y表示的是居民收入,而by 表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caby的經濟含義是:消費是自主消費和引致消費之和。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因此,全部消費可以分為兩部分,即不取決于收入的自主消費和隨收入的變動而變動的引致消費。例如,當已知a100,b0.8,則c1000.8y。這就是說,若收入增加1個單位,其中就有80%用于增加消費,只要y為已知,就可算出全部消費量。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邊際消費傾向是指在收入增量中消費增量所占的比重,表示每增加1個單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如果用c代表增加的消費,用y代表增加的收入,則有MPC=c/y(10-6)如果收入與消費增量極小,上述公式可以寫成MPC=dc
10、/dy(10-7)由于消費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2. 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所以邊際消費傾向通常為正值,總是大于零而小于1,即0MPC1。平均消費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e,APC)是指在收入中消費所占的比重。公式表示為APC=cy(10-8)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為消費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假定某家庭的消費和收入之間的關系如表10-1所示,則從中可以看到收入、消費、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的變動情況。表10-1的數字表明,當收入是9 000元時,消費為9 110元,入不敷出。當收入
11、為10 000元時,消費為10 000元,收支平衡。當收入依次增至11 000元、12 000元、13 000元、14 000元和15 000元時,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消費依次增加到10 850元、11 600元、12 240元、12 830元和13 360元。這就是說,收入增加時,消費也隨著增加,但增加得越來越少。在表中,收入依次增加1 000元時,消費依次增加890元、850元、750元、640元、590元和530元,能夠看出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呈現遞減趨勢。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根據表10-1可以得出消費曲線c=c(y),如圖10-3所示。圖10-3中cc(
12、y)曲線是消費曲線,表示消費和收入之間的函數關系。B點是消費曲線和45線的交點,表示此時消費支出和收入相等。B點左方表示消費大于收入;B點右方表示消費小于收入。隨著消費曲線向右延伸,這條曲線和45線的距離越來越大,表示消費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3. 消費曲線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消費曲線上任一點的斜率,都是與這點相對應的邊際消費傾向,而消費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相連而成的斜線的斜率,則是與這一點相對應的平均消費傾向。當消費和收入之間呈線性關系時,消費函數就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直線上每一點的斜率都相等,如圖10-4所示。第二節凱恩斯的消
13、費理論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凱恩斯認為,在短期內,由于人們愛好儲蓄的天性和消費習慣的相對穩定性,當人們收入增加時,消費也會隨之增加,但是消費增長的速度沒有收入增長的速度快,即隨著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單位收入中,消費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儲蓄所占的比重卻越來越大。4.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這意味著,消費曲線是一條逐漸向下彎曲的曲線,如圖10-3所示。但是,在后面的分析中,為了簡便,將一直采用線性消費函數。表10-1中的第10列的數據也反映了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的內容。二、 儲蓄函數 儲蓄函數的公式為ss(y)(10-9)由于ycs,所以,sy-c。在線性條件下,能夠推導出儲蓄
14、函數的一般形式為sy-(aby)-a(1-b)y(10-10)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1. 儲蓄函數 邊際儲蓄傾向是指在收入增量中儲蓄增量所占的比重,其公式為MPS=sy(10-11)如果收入與儲蓄增量極小,上述公式可寫成MPS=dsdy(0MPS1)(10-12)平均儲蓄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APS)是指儲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其公式為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2. 邊際儲蓄傾向和平均儲蓄傾向 APS=sy(10-13)從表10-2中可以看到邊際儲蓄傾向和平均儲蓄傾向的變動情況,即隨著收入的增加,儲蓄、邊際儲蓄傾向和平均儲蓄傾向都增加。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
15、論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根據表10-2可以得到儲蓄曲線,如圖10-5所示。在圖10-5中,ss(y)曲線表示儲蓄和收入之間的函數關系。B點是儲蓄曲線和橫軸的交點,表示這時收支平衡。B點以右有正儲蓄,B點以左有負儲蓄,隨著儲蓄曲線向右延伸,它和橫軸的距離越來越大,表示儲蓄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大。儲蓄曲線上任一點的斜率是與這點相對應的邊際儲蓄傾向,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3. 儲蓄曲線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儲蓄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相連而成斜線的斜率是與這一點相對應的平均儲蓄傾向。圖10-6為線性儲蓄函數的圖形。在圖10-6中,B點是儲蓄曲線與橫軸的交點,即收支平衡點。在該點s為0
16、,表示收入全部用于消費,此時沒有儲蓄;在收入為0時,由于存在自主消費a,所以,s為-a。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由于儲蓄被定義為收入和消費之差,所以存在下述三方面的關系。(1)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互為補數,兩者之和等于收入,由以下計算可得出:cabys-a(1-b)ycsaby-a(1-b)yy三、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同時,兩函數的互補關系可以通過圖10-7來反映。當收入為y0時,表示收支平衡,即消費支出等于收入,儲蓄為零。E點是45線和消費曲線c的交點,表示收支相抵。在E點左方,消費曲線c位于45線之上,表明消費大于收入,
17、因此,儲蓄曲線s位于橫軸下方,儲蓄為負值;在E點右方,消費曲線c位于45線之下,表明消費小于收入,因此,儲蓄曲線s位于橫軸上方,儲蓄為正值。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2) 若APC和MPC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且APCMPC,則APS和MPS都隨收入增加而遞增,且APSMPS。表現在圖形上,在y0的右方,儲蓄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成的斜線的斜率總小于儲蓄曲線的斜率。(3) 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即APCAPS1(10-14)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MPCMPS1(10-15)可證明如下:csyAPC+APS=c/y+s/y=yy=1由此可知:1
18、-APCAPS1-APSAPC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再看MPC和MPS的情況:csyMPC+MPS=cy+sy=1由此可知:1-MPCMPS1-MPSMPC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根據以上性質,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中只要有一個確定,另一個也隨之確定。當消費函數已知時,就可求得儲蓄函數;反之,當儲蓄函數已知時,就可求得消費函數。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以上分析的是家庭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宏觀經濟學關心的是整個社會的消費函數,即總消費和總收入之間的關系。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社會消費函數并不是家庭消費函數的簡單加總。由家庭消費函數求取社會消費函數時,還要考慮一系列限制條件。四、 家庭消費函數和社會消費函數第
19、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1) 國民收入的分配。(2) 政府稅收政策。(3) 公司未分配利潤在利潤中所占比例。一、 使用消費函數決定國民收入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使用消費函數決定國民收入的方法又稱為收入支出法。假定投資需求為自主投資,即不考慮利息率對投資的影響,設它為一個常數。個人可支配收入是國民收入減去凈稅收以后的余額,由于凈稅收在簡單的模型中等于零,所以可支配收入就等于國民收入,這樣消費函數就可以直接看成是國民收入的函數。則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的簡單模型可以表示為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yci (收入恒等式)caby (消費函數)聯立方程,可以解得均衡收入為y=(a+i
20、)/(1-b)(10-16)可見,如果知道了消費函數和投資量,就可得到均衡的國民收入。二、 使用儲蓄函數決定國民收入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使用儲蓄函數決定國民收入的方法又稱為儲蓄投資法,該方法就是利用經濟均衡的條件is來求得均衡的國民收入,即用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求出均衡收入。同樣假定投資為固定的,儲蓄是收入的函數,聯立兩方程,則有簡單模型:iss-a(1-b)y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同樣可得到均衡的國民收入:y=(a+i)/(1-b)仍以上例來說,當c1000.8y時,s-a(1-b)y-100(1-0.8)y,i100億元,由is,即-100(1-0.8)y100,得到
21、y1 000億元。由此可見,用儲蓄函數決定國民收入與用消費函數決定均衡國民收入的結論相同。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使用儲蓄-投資法求兩部門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也可以用圖形來說明。在圖10-9中,橫軸表示收入,縱軸表示儲蓄和投資,s代表儲蓄曲線,i代表投資曲線,儲蓄曲線與橫軸相交于A點,表示該點處收支相抵,儲蓄s0;另外,因為投資是作為自主投資,它不受利率因素的影響為常數,所以它必然是一條水平線,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總是與橫軸保持著相等的距離。它與儲蓄曲線相交于E點,該點為均衡點,它表明均衡國民收入為1 000億元,投資i是100億元,即家庭部門
22、想要的儲蓄正好等于企業部門想要投資的數量。如果離開了E點,儲蓄與投資之間處于失衡狀態,企業部門銷售量必然會大于或小于其產出量,從而進行存貨負投資或存貨投資。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這必然引起生產的擴大或縮小,導致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或下降,直至回到均衡國民收入水平為止。只有在均衡收入水平上,企業生產才會穩定下來。三、 乘數原理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如果自主消費或自主投資發生變動,總支出曲線將會向上移動或向下移動,則均衡的國民收入也會發生變動,如圖10-10和圖10-11所示。假定最初的總支出AE構成:c2000.8y,i100(億元)。均衡的國民收入:y2000.8y100,則
23、y1 500(億元)。1. 均衡國民收入的變動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假定現在投資增加了10億元,即i110億元,新的均衡國民收入為y2000.8y110,則y1 550(億元)。投資增加了10億元,均衡國民收入增加了50億元(由原來的1 500億元增加到 1 550億元)。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乘數又稱為倍數,是指自發總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或者說是國民收入的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總需求變動量之間的比率。常用k來表示乘數。AE就是由貨幣表示的總需求的變動量,y是由AE引起的國民收入的變動量。則2. 乘數的概念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
24、國民收入的決定k=y/AE(10-17)這是乘數最基本的公式,亦稱定義公式。根據這一公式,上例中的乘數大小為k=y/i=50/10=5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投資的變動必然引起國民收入的變動。上例中投資增加10億元,由此引起了國民收入增加50億元,這就是一個變動過程。以投資變動為例來說明乘數作用的發揮過程。投資乘數是指國民收入的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投資變動量的比率。以ki表示投資乘數,則有ki國民收入的變動量/投資的變動量。3. 乘數的作用過程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當總投資增加時,收入的增量將是投資增量的數倍。如果用y代表增加的收入,用i代表增加的投資,則可以推導出一般的公
25、式為由于0b1,所以當n時,bn0,由此可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y=(1/1b)i如上所述,投資增加之所以會引起國民收入有乘數的增加變化,是因為投資增加量的變化會引起資本品生產的變化,從而會引起投資品生產者的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又會引起消費的部分增加。消費的這種增加必然會再次引起物質生產增加,從而又一次引起國民收入的增加,不斷地這樣下去,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國民收入又會達到新的均衡水平。因此,一筆投資帶來的收入變化量必將是投資的若干倍,具有乘數作用。因此,得到投資乘數的表達式為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投資乘數的公式表明,投資乘數的大小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
26、向越高,投資乘數就越大;邊際消費傾向越低,投資乘數就越小。這是因為邊際消費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費,從而使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增加得更多。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從投資乘數的公式還可以看出,因為邊際消費傾向是小于1的,所以,投資乘數一定是大于1的。這也反映了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某一部門自發總需求的增加,不僅會使本部門收入增加,而且會在其他部門引起連鎖反應。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乘數理論反映了現代經濟的特點,即由于經濟各部門之間的密切聯系,某一部門支出(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經濟中引起其他部門的連鎖反應,從而使國民收入有更大的增加。從這種意義上說,乘數
27、理論是適用于各種經濟的一般規律。但是,乘數發揮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這些條件有:4. 乘數發揮作用的條件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1) 經濟中存在沒有充分利用的資源。(2) 要假定投資和儲蓄相互獨立,否則,乘數作用將減弱。(3) 貨幣供給量增加要能適應支出增加的需要。四、 失業與通貨膨脹狀態下均衡國民收入的調整 假定消費函數為c1 5000.8y,投資為i340億元。此時,可求得均衡國民收入為y9 200億元。假定現在存在失業,為實現充分就業,國民收入必須達到9 660億元,國民收入需要增加460億元,即y460億元。若k5,根據乘數原理,此時應增加的總支出為AE=y/k=460/5
28、=92(億元)其中,AE=y/k為缺口公式。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1. 失業狀態下的均衡及其調整 無論是增加消費還是增加投資,或者兩者同時增加,只要使總支出的增加量AE恰好等于92億元,均衡的國民收入就可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9 660億元,失業就會被消除。下面通過計算進行驗證。假定投資增加了92億元(i92億元),新投資總額為i34092432(億元),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新的均衡國民收入為 y1 5000.8y432,求得均衡國民收入為y9 660億元,投資增加 92億元彌補了失業缺口,使經濟達到了充分就業下的均衡狀態,如圖10-12所示。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
29、定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假定投資與消費的情況為c1 5000.8y,i600億元此時,可求得均衡國民收入為 y10 500億元。現在假定存在8%的通貨膨脹,為了消除通貨膨脹,國民收入必須達到 10 500(1-8%)9 660(億元),國民收入需要降低840億元,即y-840億元。根據乘數原理,此時總支出量的變動為AE=y/k=-840/5=-168(億元)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2. 通貨膨脹狀態下的均衡及其調整 如圖10-13所示,國民收入在10 500億元處達到均衡,這時總支出曲線為ci。為了消除8%的通貨膨脹,減少投資168億元,即i-168億元,總支出曲線便會由c
30、i下降到 cii,均衡點由E下降到E,國民收入的均衡水平由10 500億元調整到了沒有通貨膨脹的均衡水平9 660億元。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一、 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三部門經濟是在兩部門經濟的基礎上,加上了政府部門。加入政府部門后,有了政府的財政收支,即政府支出和稅收。其中,稅收是指總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后所得的凈稅收。在這里,稅收可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定量稅,即稅收量不隨收入而變動,用t來表示;另一種是比例所得稅,它是隨著收入增減而增減的。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為簡化起見,下面只分析定量稅的情況。用收
31、入-支出法將總支出函數代入均衡產出的條件,即可求得均衡收入。即ycigabydigab(y-t)ig所以,求出均衡收入為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上式是三部門均衡收入的表達式。根據這一公式,當知道了有關經濟量和參數的數值時,就可求得均衡收入。三部門經濟國民收入決定模型也可以用圖形來說明,同兩部門分析相似,如圖10-14所示。在圖10-14中,橫坐標表示總產出(或總收入),縱坐標表示總支出,假設投資和政府購買都是外生變量,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那么,由消費曲線、投資曲線與政府支出曲線垂直相加構成的總支出曲線為AEcig,它同45線相交于點E,其所決定的收入水平10 000億元為均
32、衡收入。如果經濟的實際運行離開了該均衡點,則會出現供求失衡的不同情況,社會經濟就會通過增加或減少產量和就業量,使國民收入水平提高或降低,直至達到均衡國民收入為止。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國民收入從支出角度看,包括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而從總收入角度看,則包括消費、儲蓄和稅收。因此,加入政府部門后的均衡收入應是計劃的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總和,是同計劃的消費、儲蓄和凈稅收的總和相等的收入,即cigcst消去上式等號兩邊的c,得igst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也就是說,當計劃儲蓄與計劃稅收之和等于計劃投資與計劃政府支出之和時,經濟處于均衡狀態,此時得到的國民收入就是均衡國民收入。在
33、定量稅收情況下,利用均衡收入的條件igst,同樣可以推導出均衡收入y的表達式為ig-a(1-b)ydt-a(1-b)(y-t)t即(1-b)yaig-bt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可推出:y=(a+i+gbt)/(1b)可以看出,用兩種方法得到的均衡收入是相等的。二、 三部門經濟中的乘數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政府購買乘數也稱為政府支出乘數,是指收入的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以g表示政府購買支出變動,y表示收入變動,kg表示政府購買乘數。根據推導投資乘數計算公式的方法,可以求得政府購買乘數為式中,b為邊際消費傾向??梢?,政府購買乘數與投資乘數相等。1. 政府購買乘數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稅收乘數是指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的比率。稅收乘數有兩種:一種是稅率變動對總收入的影響;另一種是稅收絕對量的變動對總收入的影響,即定量稅對總收入的影響。這里僅分析后一種情況。以t表示政府稅收變動,y表示國民收入變動,以kt表示稅收乘數,則有2. 稅收乘數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是指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考歷史回歸教材必背知識歷史必修二經濟史專題知識梳理
- 《互聯網營銷師》模擬練習題與參考答案
- 國資委業務培訓大綱
-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 中華民族大家庭(二)教學設計 首師大版
- 老年精神病的康復護理
- 開火鍋店流程圖
- 小學英語川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3 Visiting a zooLesson 1 Where are you going教案
- 交警大隊培訓課件
- 培訓機構設計答辯
- 二手房交易合同精簡版樣本
- 2024-2025北京中考英語真題閱讀CD篇
- 眼科護理中的安全與風險管理
- 敏捷項目管理與敏捷方法
- 《社會網絡分析法》課件
- 2024城鎮燃氣用環壓式不銹鋼管道工程技術規程
- word個人簡歷空白
- 2024年江蘇安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防汛防洪裝備器材展示與操作演示
- 如何在Python中創建循環結構
-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題班會課件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