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飛向太空的航程_第1頁
12.飛向太空的航程_第2頁
12.飛向太空的航程_第3頁
12.飛向太空的航程_第4頁
12.飛向太空的航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飛向太空的航程 飛 天、 騰去駕霧,呼風喚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遙于九重天外:這是龍的形象。中華民族自稱為“龍的傳人”,在我們的祖先心中,很早就產生了像神龍那樣凌云御風、翱翔天宇的渴望。 飛天夢之一嫦娥奔月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子,相傳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覽冥訓中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仙了,身不由己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在那荒無的月宮之中度著無邊的寂寞歲月。 飛天夢之二敦煌飛天敦煌地區約5OO多個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 飛天,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闥婆,緊那羅,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是一對夫妻,

2、后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一。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里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于花叢,飛翔于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里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于云霄。后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飛天夢之三飛天夢之四萬戶上天 太空探索其實就是從個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進行載人航天技術實踐的,是我國明朝的萬戶(又名萬福)。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一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竄天猴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大風箏,試圖借助火藥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盡管這次試驗是一次失敗的悲劇,但萬戶被公認是載人航天技術的世界第一人。為了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

3、的名字命名。 我國古代的萬戶,身綁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飛向天空,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萬戶可以算是人類歷史上嘗試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們的航天人終于實現了飛天夢。 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從遠古的嫦娥奔月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做了幾千年。今天,隨著國家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這一夢想終于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

4、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讀音字義聳 (sng) 入云天 噴 (pn) 射 橫亙 (gn) 橘 (j) 紅 翌 (y) 年 苛 刻 (k k) 一、新聞結構結構梳理 讀新聞 析結構段落結構內 容1-3導語 “神舟”五號飛船發射,舉國關注,不同凡響。4-26 中國航天歷史回顧. 主 體新聞事實27-29“神舟”五號發射成功結語中華民族飛天夢圓30新聞背景1、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請概括第二部分具有重大意義的六件大事3、主體部分用大量篇幅寫背景材料有什么好處?6、標題有何含義?二、內容探討回顧重大意義的事件 一、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 二、1960

5、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 三、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太空。 四、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五、 “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六、 “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語部分,神舟五號發射成功,飛天夢圓。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對中國航天史的回顧,是建立在敘述“神五”飛天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來寫的,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對新聞事實起補充說明的作用。把航天史的材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能及時滿足讀者閱讀的需求。同時按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

6、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這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3、第二部分用大量篇幅寫背景材料有何意義?4、標題有何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神舟六號返回,飛天夢更進一層神舟五號升空飛天夢終實現神舟一號至四號的順利升空20世紀80年代”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的催化五十年代末開始對人造衛星的探索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神舟七號成功出艙怎樣寫新聞 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

7、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復合型結構,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四、延伸拓展(10分)一錘定音閱讀下面的材料,依材料擬一條一句話新聞。(不超過30字)。北京市公安機關在追逃專項斗爭中,采取“網上作戰”等高科技手段和對在逃人員的分級督捕,自7月1日至8月1日,將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緝拿歸案。 據介紹,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開始對全市1990年以來的負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從監管等場所

8、逃脫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進行了全面調查,將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員的情況全部輸入計算機上網,并與公安部聯網。 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網上作戰”分級督捕等措施緝拿逃犯211名。(或:“網上作戰”分級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緝捕逃犯211名。) 答案神舟五號降落楊利偉 首名中國太空人楊利偉在“神五”飛船中工作。 “神舟五號”勝利歸來!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首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這是費俊龍拍攝的作品,照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瑪干沙漠。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升空,計劃繞月飛行一年。2008年9月25日21:10分,神舟七號點火升空,28日17:13分著陸。神舟七號航天員:劉伯明、翟志剛、景海鵬翟志剛走出航天倉。 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船2003年2月1日9:00在預定著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