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匯總_第1頁
黃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匯總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第 頁黃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匯總 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為膜莢黃芪和內蒙古黃芪,以根入藥。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退腫、托瘡生肌等功能。主治表虛自汗、盜汗、氣虛血脫、脾虛泄瀉、或潰不收斂及一切元氣不足等癥。主產于河北、山西、甘肅、內蒙古和東北三省,現全國各地均有引種栽培。 1、生物學特性 黃芪種子較堅硬,吸水力差,發芽率差,約為70%。種子萌發不喜高溫,當地溫為78時,土壤保持足夠濕度,經10d15d即可出苗,發芽相宜溫度為1415。土壤干旱,種子不易萌發出苗。二年生開花結果。膜莢黃芪花期6月下旬,果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內蒙古黃芪花期5月下旬

2、,果期6月下旬7月中旬。 黃芪為深根性植物。喜涼快氣候,有較強的抗旱、耐寒力量,怕熱、怕澇。氣溫過高常抑制地上植株生長,土壤濕度大常引起根部腐爛。相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土質黏重則主根短,側根多,生長緩慢,產量低。 2、栽培技術 2.1 選地與整地 平地栽培應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忌連作。前作以小麥、玉米為好。豆類、油菜以及新開墾的荒地不宜種植。選地后翻耕深30cm45cm,同時施足基肥,每667施入廄肥1t2t,尿素50kg,整平耙細后作壟。一般壟距50cm60cm,畦寬1.2m。作畦時,最好每兩畦開一深溝,深45cm50cm;淺溝深20c

3、m,作為作業道路,可適當放寬。 2.2 繁殖方法 2.2.1 選種與種子處理 通過風選或水選,剔除秕粒、蟲蛀粒。選飽滿、褐色而有光澤的優良種子。為了提高出苗率,播種前應進行催芽處理,將種子用40溫水浸泡12h24h,撈出裝入袋內催芽后播種。也可用碾米機快速磨一遍,以種皮起毛刺為度,播前再用常溫水浸泡一天,然后播種。 2.2.2 播種 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但以夏季6月中旬播種為宜,采納條播方法:于畦壟上開深3cm的小溝,種子拌適量細沙土,勻稱地撒入溝內,覆土1cm1.5cm,稍加鎮壓。每667播量為1kg1.5kg。 3、田間管理 3.1 中耕除草與定苗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出苗后往往草苗齊長

4、。因此,苗高4cm5cm時,應準時進行中耕除草,同時進行間苗。苗高7cm8cm時進行其次次中耕除草。苗10cm12cm時定苗,內蒙古黃芪按株距6cm7cm進行定苗,而膜莢黃芪按株距9cm10cm進行定苗。畦作株距可適當加大些。定苗后,進行第三次除草。以后可視田間狀況進行。如使用化學除草劑,可在播種時或播種后出苗前噴施氟樂靈,每667用48%氟樂靈乳油100ml,兌水50kg,進行土壤處理。也可667用48%拉索乳油200ml兌水50kg進行土壤處理。 3.2 施肥 第一、二年生長發育旺盛,根部生長也較快,每年可結合中耕除草施肥1次2次,第一次于5月上、中旬,每年667施用尿素15kg,其次次于

5、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667施用尿素10kg,有條件的盡量每667施入廄肥1t2t。施肥方法是在兩行交叉苗的中間開溝,將上述肥料混合拌勻后撒入溝中,再覆土蓋嚴。2年生黃芪,在越冬時,每667施廄肥2t,施后培土防凍。其次年4月再追施一次尿素,每667施用10kg,以后就不再追肥了。 3.3 澆灌與排水 一般不用澆灌,但近年干旱程度加劇,播種后如遇干旱,應準時灌水,以促進種子萌發出苗。雨季濕度過大,根向下生長緩慢,并易爛根,應準時進行疏溝排水,以利根部正常生長。 3.4 打頂 為了掌握植株高度,削減養分消耗,在7月底以前進行打頂。這是黃芪豐產的重要措施。 4、病蟲害防治 4.1 病害 4.1.1

6、 白粉病 一般在7月8月酷熱干旱時發生。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莢果。發病后,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狀斑,隨后如覆白粉,后期在病斑上消失許多小黑點,造成時期落葉或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20%三唑酮乳油2021倍25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150倍200倍液,隔7d10d噴一次,防治一次或兩次。 4.1.2 紫紋羽病。 一般6月8月發生,主要為害2年以上植株。一般高溫多濕、地下水位高、土質黏重時簡單發病。主要為害根部的須根,而后擴散至主根。病斑初呈褐色,最終呈紫褐色,并漸漸由外向內腐爛,爛根的表面有紫色病斑。病株葉片自下而上發黃、脫落,最終整

7、株枯萎。 防治方法:合理選地,不重茬,盡量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加強田間管理,準時排解田間積水;發覺病株準時拔除,并用5%石灰乳澆注病穴進行消毒,防治時可以每667施用石灰氮20kg25kg作基肥,也可以每667用70%敵克松粉劑1.5kg加入25kg細土拌和進行土壤消毒。 4.2 蟲害 4.2.1蚜蟲 6月8月發生,為害上部嫩梢,影響黃芪生長發育。 防治方法: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21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也可用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21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4.2.2 豆莢螟 6月下旬至9月下旬發生。成蟲在黃芪嫩莢或花苞上產卵,孵化后幼蟲即進入莢內食害種子,老熟幼蟲鉆出莢外,入土結繭越冬,一年發生一代。 防治方法:深翻土地,實行輪作;成蟲發生盛期,于傍晚噴灑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幼蟲蛀莢前噴灑敵百蟲晶體1500倍液,每7d10d噴一次,連續數次,直到種子全部成熟。 5、采收與加工 5.1 留種 播后其次年開花結籽,當果莢下垂黃熟,種子變棕褐色時即可采收。種子成熟期不一,應隨熟隨采。如采收過遲,果莢開裂,種子散失。果莢采收后,曬干脫粒,去除雜質,貯藏備用。 5.2 采收 膜莢黃芪播后2年3年采收,內蒙古黃芪須3年4年采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