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及對策 畢業論文(共29頁)_第1頁
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及對策 畢業論文(共29頁)_第2頁
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及對策 畢業論文(共29頁)_第3頁
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及對策 畢業論文(共29頁)_第4頁
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及對策 畢業論文(共2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沈陽大學科技工程學院畢業設計論文(論文) 遼寧產業(chny)集群發展瓶頸問題及對策研究 專業(zhuny):XX學 班級(bnj):XX 姓名:XX 沈陽大學科技工程學院畢業設計論文(論文) 目 錄引言(ynyn) 4 1產業(chny)集群的基本理論 7 1.1產業(chny)集群的概念 71.2產業集群的特征 111.3產業集群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2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實證分析 142.1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情況 142.2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 152.3案例分析:大連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 183解決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措施和政策建議243.1解決措施

2、 243.2政策建議 24結論 25 致謝 26 參考文獻 27 沈陽大學科技工程學院畢業設計論文(論文) NO PAGE 28摘 要產業(chny)集群是世界性的經濟現象,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它不僅支撐了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dq)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正在成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騰飛的重要途徑。研究遼寧省產業集群的現狀,解決(jiju)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對于加快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實現遼寧產業集群發展和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選取了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了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重點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對該問題進行了系

3、統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本文對產業集群概念、產業集群的特征、產業集群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理論分析,作為分析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對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并指出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都有哪些,且以大連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為分析對象,從一個具體案例探討了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都有哪些。第三部分,綜合本文的理論、實證和案例分析提出結論,并相應提出解決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政策建議: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提搞企業競爭效率;提升集群專業化服務層次和水平,促進集群升級;加大國家和省市的財政扶持力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等。關鍵詞:遼寧;產業集群;發展

4、瓶頸Abstract The industrial colony is the worldwide basis economic phenomena, and it is the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character. It not only has supported the world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 local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is also becoming the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area realizes the

5、 important way which the economy soars. Studies Liaoning Province industry colony the present situation, solves bottleneck problem which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develops, regarding 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 country new Industrial base, realizes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with the

6、Liaoning old Industrial bas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elected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question to take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synthesis has utilized the method whic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

7、is unified, the key utilization case analysiss method, has conducted systems research to this question.This article main minute three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is article to the industrial colony concept, the industrial colonys characteristic, the industrial colonys carried on the theoretical a

8、nalysis in provin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function, the achievement has analyzed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question rationale. The second part, the situation which developed to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has carri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indust

9、rial colony developed which the bottleneck did have, and take Dalian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colony as the analysis object, which discussed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from a concrete case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to have. The third part, the comprehensive this articles theory, the real diagno

10、sis and the case analysis propose the conclusion,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ly solves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question policy to suggest: Strengthens between enterprises relation, raises doe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efficiency; Promotion colony specialization servic

11、e level and level, promotion colony promotion; Enlarges national and provinces and cities financial support dynamics; Perfect government collective services function and so on.Keywords:Liaoning; Industrial colony; Develops the bottleneck引 言產業(chny)集群現象由來已久,從其初現端倪到研究理論(lln)盛行大致經歷了10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qjin)學者

12、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著產業集群的界定、成因、及其具體的經濟效用1。如今,在我國30年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產業集群描繪了讓世界羨慕不已的經濟發展曲線1,產業集群的發展己經成為引人矚目的區域發展趨勢。遼寧產業集群的發展突飛猛進,是國內經濟發展最具生機和活力的區域之一,但是同國家其他地區一樣,其發展的瓶頸問題也日益凸顯。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支持遼寧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的重大戰略決策和戰略部署,而要把一個老的工業基地轉換成新的工業基地,必須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重建企業之間的產業聯系,解決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關于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問題深受各級政府和產業界的高度重視,積極培育產業集群發展能有效增強區域

13、和地方經濟的競爭力,這已成為政府、產學研界的共識。但是,通過文獻調研和檢索發現,目前國內的理論研究主要是針對產業集群的定性研究和各種專業性產業集群的研究,對于一個地區的整體產業集群發展的研究還很少。本文針對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具體情況,對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發展瓶頸都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進一步豐富了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相關研究,并為如何解決其瓶頸問題提供了相關政策建議。因此,本文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本文主要運用了理論、實證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先從理論上介紹了產業集群的相關概念和產業集群的發展,又結合實證分析法,分析了遼寧產業集群的現狀和發展的瓶頸問題,從而總結出帶有

14、規律性的結論。最后運用的是管理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案例分析,本文對遼寧大連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的現狀、發展、以及產業集群存在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遵循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借鑒和參考國內產業集群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產業經濟學有關知識的理論分析,結合遼寧產業集群發展(fzhn)現狀的實證分析,研究影響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同時使用案例:大連石油化工(sh yu hu n)產業集群進行(jnxng)分析,證明文中所得的一般結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三種方法共同使用,使分析結果更具準確性、說服力和推廣性。最后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

15、提搞企業競爭效率;提升集群專業化服務層次和水平,促進集群升級;加大國家和省市的財政扶持力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等,對解決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具有指導的意義。1 產業(chny)集群的基本理論(lln)1.1 產業(chny)集群的概念關于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雖然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從研究文獻上看,“產業集群”又被稱為“產業群(industrial cluster)”“地方企業集群(loc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地方生產系統(local production system)”“區域集群(regional c

16、luster)”“產業區(industrial district)”等,有的術語還延伸到“地方創新環境(local innovation milieu)”“區域創新系統”(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等。但還缺乏一個統一明確的說法,下面就分兩個部分來介紹。1.1.1國外學者觀點最早對產業集群進行分析的是,美國戰略管理專家邁克波特(MEPorter),在他1990年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運用 “鉆石”理論,以10個國家為案例。波特(1998)認為,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殊領域中,相互聯系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在地理上的集聚形式。產業集群通常包括下游產業的公司、互補產品的生產商、專

17、業化基礎結構的供應者和提供培訓、教育、信息、研究、技術支持的其他機構,例如大學、智囊團、職業訓練提供者、技術標準機構等。很多集群還包括上會和涵蓋集群成員的其他集體組織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2001年指出,產業集群是企業在相關的商會聯系基礎上存在的地理組合現象。集群包含的企業數可以不同,大小企業占有的比例也可以不同。一些集群,如意大利的產業區,是有大量的中小企業構成。其他集群的核心可能是大企業。在不同的集群里,企業之間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從松散的企業網絡協會到多種形式的合作與競爭3。聯合國工業(gngy)發展組織同在2001年指出,產業集群是生產和銷售一系列相同或相關的產品而面臨共同的挑戰和

18、機遇的企業部門上和地理(dl)上的集中。這些集中能夠提高外部經濟性。1.1.2國內學者(xuzh)觀點我國學者馬建會在產業集群成長機理研究中將產業集群定義為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系的公司和關聯的機構,他們同處或相關于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既競爭又合作,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是彼此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其他機構(如大學、標準制定機構、智囊團、職業培訓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等)的積聚體。我國學者王緝慈在2002年提出,產業集群是指再摸以特定的產業及相關領域中,大量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如行業協會、金融機構、職業培訓和科研機構等,在空間上集聚,

19、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4。我國學者楊公樸、夏大慰在現代產業經濟學中提出,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產業(通常為主導產業或優勢產業)中的大量企業及相關企業高度集聚為標志,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職業培訓和科研機構、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作用的空間幾何5。1.1.3產業集群的基本構成在典型的產業(chny)集群中,一般有以下五類機構,如圖1所示。這五大類機構構成了產業集群的五大行動主體,它們的共同作用導致該產業集群成為一個相互作用的網絡。其中,成品商該產業集群最終產品的生產者,客商是最終產品的銷售者,供應商是最終產品生產所需要的中間投入品的生產與供應者,中介服務(fw)機構是指成品商、供應商與客

20、商服務的金融保險、運輸、教育培訓、研究所、行業協會等,規制管理機構是指為集群中各類經營性單位服務的本地政府、部門及時檢測與監督機構等。供應商 規制管理機構中介服務機構成品商客商資料(zlio)來源:“產業集群是一種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2003年第125期。 圖1產業集群的基本構成單位1.2 產業集群的特征1.2.1聚集經濟產業集群是由大量的企業和產業在一個特定空間區域范圍內的聚集,這樣便能夠產生廣泛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如共同利用各種基礎設施、原材料、服務設施、公共信息資源和市場網絡;可以面對面的交談,增進了解和信任,并互通情報,減少信息搜尋和交易成本;可以增

21、加本地市場需求,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也可以促進技術創新,加快觀念、思想和知識的擴散等。1.2.2彈性(tnxng)專精所謂彈性專精,即靈活專業化,是產業集群的另一個重要(zhngyo)特征。在產業集群內,大量的中小企業相互集中在一起,企業間形成密切而靈活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例如在意大利產業區,通過產品分包和協作,整個價值鏈存在明顯的地方化趨勢。1.2.3周期性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階段劃分一般(ybn)是要根據企業成長和集聚發展的態勢、產品和技術發展的生命周期、產業發展的規律等進行的。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劃分為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6。可以看出產業集群的發展具有自我循環的生命周期,

22、即集群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形成期(新循環)。之所以集群在進入衰退期后,仍然可以進入到新循環的集群形成期,是由于產業集群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或者主導產業的轉變。1.2.4學習和創新性在產業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業間密切合作,可以彼此交流學習,有利于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傳播,由此形成知識的溢出效應,獲取“學習經濟”,增強創新能力。產業集群可以為企業提供交換非編碼知識和信息的機制,通過區域內個人接觸和交往,企業可以獲得一些隱含的、難以編碼的知識或者技術訣竅。1.2.5合作競爭在產業集群內,大量企業相互集中,即展開積累的市場競爭,又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由此形成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

23、合作競爭機制。這種合作競爭機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動互助、集體行動。通過這種合作競爭方式,中小企業可以在培訓、金融、技術開發、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出口、分配等方面,實現高效的網絡化機制的互動和合作,以克服其內部規模經濟的劣勢,從而能夠與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相抗衡。1.2.6 自組織性自組織性,又叫“自我(zw)創新機制”。集群一旦形成,就能通過發揮其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以及區域(qy)創新環境彌漫的“產業(chny)空氣”,使各種要素進一步向該地區集中,從而使這種集群優勢進一步強化。正如波特所指出的:一旦一個產業集群開始形成,一種自我強化的過程會促進它的成長。這種特征也被稱為路徑依賴,即技術發展或制度

24、變遷受到其初始選擇的影響和制約,人們一旦確定了某種選擇,就會對這種選擇產生依賴性,這種選擇的本身也具有發展的慣性,具有自我加強的放大效應,從而不斷強化這種初始選擇。1.3 產業集群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005 年6 月,中國(青島) 產業集群高層論壇上,國務院發展中心副主任張玉臺指出:產業集群“概括了產業和地區發展中一個普遍規律”,“它將產業布局、技術創新、地區產業發展、企業競爭力等問題有機聯系起來,對政府制定經濟政策和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產業集群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可以使產業和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產業集群形成后,可以通過降低成本

25、、刺激創新、提高效率、加劇競爭等途徑,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并形成一種集群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業所無法擁有的。1.3.1提高(t go)生產率由于(yuy)存在外部經濟,產業集群的形成可以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從而提高以地區為基礎的企業生產率。在產業集群內,各種相關企業相互集中在一起,進行靈活的專業化分工,不僅可以降低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成本,節約生產時間,還能減少能源和原來的小號,減少庫存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由于存在信息溢出效應、專業化供應商、熟練勞動力市場以及社會化的市場組織網絡,各種企業的地理集中也能夠降低信息搜尋和交易成本。企業的地理集中以及建立在信任和規范基礎上

26、的分工合作關系,也有利于降低企業之間的合作成本,尤其是合同談判能和執行成本。1.3.2刺激(cj)企業創新產業集群不僅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也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創新。這種創新具體體現在觀念、管理、技術、制度和環境等許多方面。一般來說,產業集群對創新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產業集群能夠為企業提供一種良好的創新氛圍。由于存在著競爭壓力和挑戰,產業集群內企業需要在產品設計、開發、包裝、技術和管理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以適應迅速變化的市場需要。第二,汲取有利于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擴散。各種企業的相互集中以及順暢的市場組織網絡,有利于信息和知識尤其是隱含經驗類知識的傳播,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擴

27、散,為企業創新創造條件,并提供學習機會。第三,產業集群可以降低企業創新的成本。由于存在“學習曲線”,使產業集群內專業化的小企業學習新技術變得更容易和成本更低。他那個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經這個合作機制,也有助于加強企業間進行技術創新的合作,從而降低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成本。1.3.3循環(xnhun)累積一旦一種新的工業配置于一個地區,就會發生連鎖效應(xioyng),從而進一步吸引新的工業,而且(r qi)產業集群內良好的創新氛圍、積累的競爭環境以及完善的地方配套體系,使企業集群在吸引新企業進入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同時,地理集中性和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僅鼓勵產業新手的出現,也有利于現有企業

28、的增長和規模擴張。Audretsch和Feldman發現,一個地區的激烈競爭環境對新企業來說是加入的吸引力。企業聚集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享受研發的溢出效應而提高利潤。而且,越是激烈的競爭,創新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意義越大。1.3.4增強競合性產業集群內部的企業是通過專業化的分工與合作結合在一起的。由于集群內企業的產品性能、品質具有相似性,所以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但是這種競爭與開放性市場競爭有所區別,不是簡單的“你死我活”的競爭。競爭的同時存在著廣泛合作,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集群內企業不是簡單的競爭對手,而是共同發展的合作伙伴。這一特征在產業集群自我形成初期也沒有想到產業集群內部會形成協同競爭

29、的局面。但是隨著產業集群逐漸發展產業集群內部逐漸意識到共同發展是最終目標,產業集群是一個共生體,所以不僅僅是競爭還有合作。1.3.5形成地區品牌在產業集群內,由于產業領域比較集中,各產業領域所生產的一些主要(zhyo)產品,一般都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占有較高市場份額,享有相當的知名度。如美國的硅谷生產的IT產品,我國溫州生產的打火機,印度班加羅爾設計的軟件等等,都在世界上具有較好的聲譽。隨著產業集群的成功,產業集群所依托的產業和產品不斷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種世界性的區域品牌。區域品牌更形象、直接,是眾多企業品牌精華的濃縮和提煉(tlin),具有更廣泛、持續的品牌效應,一

30、旦形成后,就可以為區域內所有的企業所享受。2 遼寧產業(chny)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實證分析2.1 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遼寧省有中小企業產業集群105個,年銷售收入3000多億元,稅金約90億元,出口交貨值350多億元。這105個產業集群,平均每個集群有125戶企業,集群企業戶數最多的是海城紡織服裝集群有6200戶企業,有20個產業集群企業戶數超過100戶。沈陽、大連、鞍山三市產業集群經濟總量占全部產業集群經濟總量的53.1%;營口、遼陽、錦州、盤錦、葫蘆島五市占39.9%;其他六市僅占7%。遼寧產業集群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按形成的方式劃分,可分為招商引資增量型、置換式專

31、業園區布局型、龍頭企業帶動型、優勢產業擴張型和專業市場先導拉動型五種類型。沈陽市是招商引資增量型和置換式專業園區布局型最成功、最典型的代表,大連市龍頭企業帶動型較多,而鞍山市的產業集群多為優勢產業擴張型。實際上,我省許多市都有立足于優勢產業發展起來的優勢產業擴張型,優勢產業擴張型往往比龍頭企業帶動型的牽動作用更大更持久。如沈陽和大連裝備制造業產業優勢發展起來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撫順、遼陽立足于石化產業原料優勢發展的石化深加工產業集群等等。專業市場先導拉動型在沿海發達省較多,特別是以民用產品為主的產業。我省鞍山海城西柳市場帶動附近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屬于此種類型。 目前(mqin),遼寧省產

32、業集群發展基礎扎實、態勢強勁。全省產業集群正在以年均遞增超過50%的速度成長。近兩年我省產業集群每年(minin)項目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連續三年投資額實現一年翻一番。法庫陶瓷、瓦房店軸承、岫巖玉器、大石橋鎂制品、遼陽鋼管等一批區域品牌和龍頭企業大楊服裝、華豐實木家具、盼盼防盜門、輝山乳品等一大批著名商標聞名全國。法庫陶瓷、沈陽于洪家具、瓦房店軸承、岫巖玉器等產業集群基本形成了系列化配套、產業成鏈、部分公共服務良性運轉的優良載體。沈陽市產業集群數量達到30個,實現超百億產出的集群達到10個。大連、鞍山等市也將加速發展產業集群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戰略重點。撫順、遼陽市的石化產業深加工產

33、業集群規劃宏偉,已經迅速起動。“五點一線”之中的一些重點產業集群規模化發展初具雛形,實現階段突破性發展。2.2 遼寧產業(chny)集群發展發展的瓶頸問題2.2.1集群內部企業間競爭多聯系少產業集群內部應形成一種相互信賴的關系,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交易上所要支付的成本,同時也能夠使得企業之間的相互協調與溝通變得更加容易,企業之間的深度分工也能夠得到更好的執行。然而在遼寧產業集群內部卻尚未建成良好的競爭和信賴的溝通。集群內的核心企業并沒有起到正面的積極作用,這些核心企業在忙于不斷的加強自己的力量,對自身進行各種創新,但是卻忽視了與集群內中小企業的聯系,而小企業之間也彼此惡性競爭,再加上企業

34、之間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不足,沒有形成企業之間的信賴關系,因此遼寧產業集群的發展遇到了瓶頸。2.2.2企業(qy)外包意識差,分工、產業鏈不完善目前(mqin),遼寧的產業集群“外包意識(y sh)”還普遍較弱,大量“小而全”的企業在同一集群中,盡管有些集群特色明顯,但是集群內部卻缺乏細致的分工1。如大連的石化產業,鞍山的煤炭產業等,都具有相當的經濟規模,但很多這是行業扎堆,多數產成品及其零部件都只在單一企業內部完成,而配套企業就得不到充分發展。另外,很多產業集群也缺乏一系列相關產業集群的支持。這樣,不僅分工得不到細化,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發函和競爭力的提升7。2.2.3集群內企

35、業自主創新不夠遼寧省集群內的主導企業在自身的優化下和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但是,依然還有一些問題。第一,由于高素質人才的缺乏、產業配套不完善等原因,集群大多尚未形成應有的健全的創新機制,企業缺乏自主技術創新人才、資金、體制和環境基礎。在無法通過地方集群活的內部發展動力的情況下,一些集群企業轉而尋求外援之路,從而在技術創新上對外部資源產生了依賴。第二,集群內的非核心企業往往依賴于核心企業,缺失自主創新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差,使得集群內中小企業往往在經歷短暫的輝煌后,由于自身發展后勁不足,導致最終的消亡。2.2.4區域環境不完善,軟環境建設落后遼寧產業(chny)集

36、群的建設主要把重點放在發展(fzhn)環境的建設上,像擴大園區的規模、提高園區內基礎設施(j ch sh sh)水平等這些硬環境建設上。這些工業園區的建設為該產業集群的創新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條件。但是集群發展不僅僅依靠硬件環境的建設,它還需要軟環境的配合,然而遼寧產業集群內的軟環境建設卻比較落后,如集群內部企業管理機構不健全和管理體制相對落后、集群內有效的市場監督體系沒有建立、集群內有效的投融資機制沒有建立、科研機構與企業聯系不緊密等等,這些軟環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對集群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遼寧產業集群要想得到全面的、快速的發展就應該兼顧軟硬環境,真正做到做到兩個環境齊頭并進。2.

37、3案例分析:大連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為了進一步研究遼寧省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故以大連市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為研究對象,進行進一步研究分析。2.3.1大連市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石化產業是大連三大支柱產業之首,石化產業基地又是“一個中心,四個基地”中四個基地之首,可以看出石化產業是大連市經濟持續、快速、穩步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市現在有石油和化工企業約400家,大宗成品油、基本原料化工及精細化工是大連石油化學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大連已經形成的我國中高的石油煉制、油品物流及出口基地,正在規劃布局、籌備建設的構架只有儲備基地、“大石化”2000萬噸煉油、“西太平洋”150萬噸加氫裂化擴能改造、

38、雙島灣100萬噸乙烯、大化50萬噸QTA、齊化6萬噸聚碳酸酯、國家石油儲備大連基地等重大石化產業項目,2009年,大連開發區石油化工千億級產業集群雛形初現。都將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提供有利條件和重要支撐。2.3.2大連市石油化工(sh yu hu n)產業集群發展(fzhn)過程中的瓶頸(pn jn)在加快大連建設和振興老工業基地過程中,石化產業在大連市工業經濟和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主導作用日益凸顯。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大連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的發展也面臨越來越多的瓶頸問題。第一,產業鏈條脫節。產業集群之間基本處于鼓勵發展狀態,上下游和前后向聯系不緊密,沒有形成相互的帶動與支持作

39、用。產業集群內部的企業也是孤軍奮戰,大都各自處在終端產品生產環節,尚未形成一條密切聯系的完整產業鏈條,尤其是表現在產業鏈核心環節、增值率較高環節薄弱。第二,配套能力偏低。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缺枝少葉”,沒有形成建立在專業化分工協作基礎上的配套體系,核心企業與專業化分工的中小企業沒有鏈接成為共生共榮的產業集群關系8。喜好“單打獨斗”,產業鏈發展不健全。第三,協作理念單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結構依然存在,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在朝著“全能型”方向發展,都想唱主角,不愿當配角,企業之間缺乏溝通、協調和默契。大型企業喜歡貪大求全,追求自我配套,不善于利用本地的社會

40、力量和社會資源。中小企業喜歡“單打獨斗”,企業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第四,地區特色不足。大連至今沒有成為哪一個特色產業的代名詞,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主要問題是具有大連特色的產品檔次不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多,不能完全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第五,支持體系缺乏。產業集群發展所需要的政策促使、土地使用(shyng)、人才引進、銀行貸款、信息服務、行業協會、職業學校、培訓中心、技術創新、公共服務等服務支持體系還不完善(wnshn),不僅使得產業自身發展遇到瓶頸,而且導致在外資和成熟產業吸引力上的不足。2.3.3解決大連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發展(fzhn)瓶頸的措施建議 要想解決大連石油化工產

41、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就要樹立產業集群發展的新理念,以著力建設大型石化產業基地尤其是雙島灣石化產業園區為重點,充分發揮現有的石化產業基礎雄厚和大連臨港的區位口岸優勢,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第一,調整產業布局,搞好總體規劃。根據國家對我國石化工業實行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的發展方向和擬在環渤海灣地區建設大型石化基地的的發展規劃構想,以及國家發改委在制定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時提出東北地區要“繼續保持石化工業的突出優勢地位,促進煉油、乙烯向集約化、大型化發展,支持建設大型石化生產基地,并積極發展合成材料及精細化工”的精神,結合大連處于環渤海經濟圈、環黃海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圈三大區域的交匯處的臨港產

42、業優勢,盡快形成區域密切合作的經濟統一體,積極主動地把大連發展石化、船舶、機車及交通運輸裝備、通用機械及基礎部件等“八大產業集群”的總體規劃在三大經濟圈內進行銜接、溝通和融合,爭取早日構建密切協作、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聯動發展的區域格局。第二,調整產品結構,堅持可持續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連就是一個以重化工業為基礎的工業城市,歷史上形成的“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的結構性矛盾一直沒有得到合理解決。現在大連培育的“八大產業集群”多是重化工業,將來勢必帶動重化工業加快發展,進而對全市三次產業構成產生更大影響。但是,由于石化工業在大連發展需要依賴大量原油進口,容易受到國際形勢波蕩、世界經濟波及和原

43、油價格波動的嚴重影響。所以,調整產業結構,不僅依靠只石化產業集群的發展,兼顧其他產業;堅持可持續發展,提高原油利用率,積極開發替代產品,增加重復利用率等。第三(d sn),調整(tiozhng)發展(fzhn)戰略,創造品牌優勢。一個現代產業集群成功的重要標志,就是能夠創造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因此,大連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多的“大連制造”和“大連創造”著名商標,加強地區品牌建設9。一是制定嚴格的行業準入制度和產品技術標準,提高地方產品整體質量水平,塑造和提升“大連制造”和“大連創造”形象。二是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組織名牌行業展會等多種途徑,向國內外積極推介大連的產業集

44、群,逐步打響大連的區域品牌和集體商標。三是發揮產業集群內部現有的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優勢,將單個企業品牌發展同區域行業品牌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建設區域行業品牌和推進產業集群提供發展動力。四是加大對能夠促進大連產業集群發展而創造的著名品牌和著名商標獎勵力度,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和增強創新品牌、創造品牌、創立品牌的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和競爭意識。第四,調整創新機制,加大技術比重。逐步加大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的技術創新的比重,由政府主導建立面向所有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全面推廣的公共機構,主要是采取市財力資金補助辦法,加快組織建設一批市級工程研究中心,針對產業集群發展的重點進行共性技術攻關,將具有重要及長遠市場價

45、值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開發,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引進的先進技術,為產業化規模生產提供成套成熟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并能不斷地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培養高水平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進行工程化的輻射推廣和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將政府引入的創新資源直接投放到最具有技術開發能力的大型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通過不斷增強大型企業和龍頭企業的研發能力,使之盡快成為產業集群創新技術和壯大經濟的生長點,實現技術創新在產業集群內部的整體效應和資源共享,在產業集群內部形成技術創新網絡、增強技術創新活力和擴散技術創新成果。加強產學研有機結合,積極引導產業集群內部的中小企業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為

46、重點,與外部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從而帶動關聯產業加快技術進步。3 解決(jiju)遼寧產業(chny)集群發展瓶頸問題的措施(cush)和政策建議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組織體系并不是簡單的企業集合體,它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產物,集群的形成促進了集群內部相關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想要解決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就需要從多方面、各角度入手。3.1 解決措施3.1.1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提搞企業競爭效率產業集群內的企業要努力形成大中小企業緊密配合、專業分工與協作完善的網絡體系。針對遼寧產業集群內現有產業配套能力弱的現狀,可以以大中型高新技術企業或企業

47、集團為龍頭,通過產業環節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與協作關系的關聯企業。特別是要積極為進入高新區的跨國企業提供產品配套與相關服務,以增加這些企業的本地植根性。不要追求產業結構的“大而全”,而應追求較強的專業化及核心技術、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通過專業化分工來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及信息共享優勢。每個產業集群應圍繞一、二個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建設,配套開發,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產業集群,盡量避免產業結構的趨同傾向。3.1.2提升集群專業化服務(fw)層次和水平,促進(cjn)集群升級遼寧產業(chny)集群多走低端道路,主要靠政府優惠和低成本,取得暫時優勢。多數小企業起步于作坊模式,習慣于“小而全”,專業化

48、能力不強,創新動力不足。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集群治理應重點建設專業化的公共配套服務機構,如市場調查機構、技術咨詢機構、專利法律事務所、軟件測試中心等,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才能讓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投入產品研發,提高專業化能力。經驗表明,集群發展的國際化程度越高,開放度越大,發展也較快。要積極與大型跨國軟件企業尋求合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技術先進的企業入住引進國際先進的軟件開發設計理念,提高軟件產品質量水平;積極引導協調產學研合作交流、鼓勵企業兼并和科技公司裂變衍生,能幫助集群克服“惰性”,促進產業升級。3.1.3走高校、科研與產業集群的結合之路 大學、科研機構的建設應該同城市功能結構調整尤

49、其是產業集群發展相結合,利用產業集群的龍頭產業,實現產業鏈的規模效益,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以大學、科研機構為基礎,一產業集群為主體的多功能產、學、研一體化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加大該地區集群內部核心家電企業以及配套企業的技術創新力度、拓寬集群內相關企業的籌資渠道、對產品核心技術的研究給與積極的鼓勵、加大創新資金的投入力度、搶占高新技術的戰略制高點等等;其次,該地區還可以利用當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制定一套系統的推動當地產學研合作的政策,積極提倡那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以各種形式參與集群內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并鼓勵大學教師、研究生到企業中兼職,或者特聘有技術創新的教授到企業中做兼職顧問

50、或者成為董事會成員,提高企業中高科技人才的比例,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3.2 政策(zhngc)建議3.2.1支持(zhch)企業(qy)和社會科研機構的建設應加大遼寧省各產業集群內部企業科研機構的投資力度,促進集群內企業自我研發能力的提高。建立技術平臺,如政府通過發展科研機構、大學等對企業的研究發展與技術改造活動提供科技術幫助。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創新,發展關鍵技術。目前,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還沒有直接被企業所利用,或者中間轉化期較長。因此,應加快企業科研機構的建設,使從外界獲得的技術和工業設備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被企業所吸收利用,從中企業科技人員可以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術,更有利于解決

51、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3.2.2加大國家和省市的財政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各項財政政策的作用,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進一步發揮遼寧產業集群的比較優勢。加大財政技術改造投入,同時通過財政貼息、稅收優惠、銀行信貸等手段,帶動企業發展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能力。加速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改革,提高企業購買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抵稅比例,促進企業加強技術改造以及采用新技術2。綜合運用財政稅收手段,有進有退地促進國有企業改革與重組。對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等,宜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通過上市、兼并、重組、聯合等形式,發展一批有國際競爭力

52、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10。同時,省市財政部門也要明確財政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增強企業科技創新的動力,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3.2.3 完善政府(zhngf)公共服務職能 轉變(zhunbin)政府的職能、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應該是政府功能創新的最重要措施,甚至超過了企業自身所希望的“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扶持(fch)力度”,并且,大多數企業還認為政府部門的作用對企業發展比較重要。但是與之同時我們地方政卻有著部門設置越來越多,內部管理體制比較僵硬,辦理手續繁瑣,服務態度差等等的一些問題。所以,解決遼寧省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問題,政府方面關鍵是出臺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切實轉變政府的職能,

53、改變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作風,跟上集群內企業創新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鞏固和加強公平公正的風險投資體系和法律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造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和產業合作關系等。3.2.4積極發展健全中介服務機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的提高,非政府部門將比政府擁有更重要的比較優勢,尤其是他們能夠提供適當的激勵,也能處理當地獲得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也應逐步將權力交給市場和民間組織,從直接干預的功能中“退出”。而只在市場與民間力量不能單獨協調的領域與其共同發揮作用,即“盡可能市場,必要時政府”。地方政府除了鼓勵中介機構的自發成立外,更重要的任務還在于應發揮自身的資源、信息和組織優勢,建立起“政府主導型”的專業化中小企業服務機構,促進產業集群成長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為中介服務機構成立提供資金,并利用自身的資源、信息和組織優勢從區外引入相關產業的研究機構、大學或其他專業性機構的專業人才以及設備,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