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第二單元資料課件_第1頁
心理學第二單元資料課件_第2頁
心理學第二單元資料課件_第3頁
心理學第二單元資料課件_第4頁
心理學第二單元資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理學蔡笑岳主編目錄第二章:心理過程第一節:認知過程第二節:情緒與情感過程第三節:意志過程第一節:認知過程一、感知(一)感知的概念1、感知的定義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當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是認識過程的初級階段,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它為知覺和其他更復雜的認知過程提供最基本的原始材料。感覺對人類的重要性反映在著名的“感覺剝奪”實驗中。感覺剝奪實驗裝置感覺剝奪實驗第一個以人為被試的感覺剝奪實驗是由貝克斯頓(Bexton)、赫倫(Heron)、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學的實驗室進行的。被試是自愿報名的大學生,每天的報酬是20美元(當時大學生打工一般每小

2、時可以掙50美分),所以大學生都極其愿意參加實驗。所有的被試每天要做的事是每天24小時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時間盡可能長(只要他愿意)。被試有吃飯的時間、上廁所的時間。嚴格控制被試的感覺輸入,如上圖所示。 感覺剝奪實驗實驗的內容是這樣的:為了營造出極端的感覺剝奪狀態,實驗者將被測學生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里,讓他們帶上半透明的保護鏡以盡量減少視覺刺激。接著,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處套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了一個氣泡膠枕,同時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限制他們的聽覺。除了進餐和排泄以外的其他時間,實驗者都要求被測學生躺在床上??梢哉f,這就等于是一個所有感覺都

3、被剝奪的狀態。感覺剝奪實驗實驗前,大多數被試以為能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睡一覺,或者考慮論文、課程計劃。但后來他們報告說,對任何事情都不能進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活動似乎是“跳來跳去”的。感覺剝奪實驗停止后,這種影響仍在持續。結果,盡管報酬很高,卻幾乎沒有人能在這項感覺剝奪實驗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個小時好歹還能撐住,之后,被測學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語,顯得有點煩躁不安。對于那些小時后結束實驗的被測學生,即使實驗結束后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也會頻頻出錯,精神也集中不起來了。感覺剝奪實驗實驗持續數日后,人會產生一些幻覺。例如看到大隊老鼠行進的情景,或者聽到

4、有音樂傳來等等。當實驗進行到第天時,被測學生出現了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以及對疼痛敏感等癥狀。被測學生參與完實驗后,實驗者再繼續進行追蹤調查,發現被測學生在實驗結束后,需要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回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態。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狀態下進行工作,就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新的刺激。豐富的、多變的環境刺激是有機體特別是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感覺剝奪實驗John C . Lilly的實驗:讓被試裸體浸入不見光、不流動且與體溫相同的一箱水中。這樣可以消除大部分外部刺激,研究者通過這種方法證明在沒有刺激的時候,大腦會自己產生刺激以填補因沒有外部刺激而產生

5、的空白。一段時間后,實驗中的被試真的開始了幻覺,其中大部分是視覺幻覺。被試產生的幻覺非常生動鮮明,以至于多數人不能區分他們是在做夢還是處于清醒狀態。 對人有益的感覺剝奪有人認為,感覺剝奪不會對大多數人造成困擾,相反,它能減輕壓力,有助于人們積極面對生活。聚德費爾德(Peter Suedfeld,1980)曾以吸煙者、肥胖者為被試進行實驗,發現對他們的感覺輸入進行限制有助于修正他們的行為。當他們在一個限制刺激的環境中呆24小時,那些想改變行為的人的自控能力會提高。對人有益的感覺剝奪在貝斯特和聚德費爾德(Allan Best&Peter Suedfeld,1982)的實驗中,吸煙者在一個安靜的黑屋

6、子的床上躺24小時(可以起來喝水、上廁所),同時聽著有關吸煙不利的話。在隨后的一個星期內,沒有人再吸煙。一年后,2/3的人仍不抽煙,其數量是只聽吸煙不利的話而沒有限制感覺輸入的不再吸煙者的兩倍。感覺剝奪的研究感覺剝奪現象的研究不僅對于討論病理心理現象有其理論意義,而且對于特殊環境下 ( 航天、航海、潛水等 ) 的工作人員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因此感覺剝奪現象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加拿大、美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等很多國家都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進行感覺剝奪的研究。第一節:認知過程一、感知(一)感知的概念1、感知的定義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當前客觀事物的整體的反映。感知覺的區別:聯系:感覺

7、是知覺的基礎,但知覺并不是感覺的簡單相加。 感知覺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感知是人認知世界的開始,是一切比較復雜的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感知是維持正常心理活動的必要條件。2感知的種類(1)感覺的種類根據感覺器官接受的刺激來源于體內還是體外可以分為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外部感覺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內部感覺接受機體內部的刺激,是對機體自身運動和狀態的感覺。感覺種類感受器適宜刺激感覺現象外部感覺視覺visual ense視網膜上的視桿與視錐細胞波長為380780毫微米的可見光色調、明度、飽和度聽覺auditory ense耳蝸基底膜的毛細胞頻率為2020000赫的聲波響度、音高、音色嗅

8、覺Sense of smell鼻腔內嗅細胞(鼻粘膜內的神經末稍)能溶解的、有氣味的氣體分子氣味味覺sense of taste舌頭上的味蕾能溶于水的化學物質甜、酸、苦、咸皮膚覺skin sense皮膚上的神經末梢機械能、熱能觸壓覺、痛覺、溫覺、冷覺內部感覺運動覺kinesthesis肌肉、肌腱中的神經末梢自身運動和位置狀態刺激肌肉、骨骼的位置和運動感覺平衡覺equilibratory內耳前庭器官的毛細胞自身位置依重力方向變化的刺激軀體、頭部的位置變化和運動感覺內臟感覺各內臟器官內壁上的神經末梢內臟中的物理、化學刺激饑、渴、飽、便意、惡心、疼痛等2、感知的種類(2)知覺的種類廣義的知覺既包括對物

9、的知覺,也包括對人的知覺。我們在本章談及的知覺都是指對物的知覺。根據知覺時起主導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覺分為視知覺、聽知覺、觸知覺、嗅知覺、味知覺等。根據知覺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覺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2、感知的種類空間知覺(spatial perception):對物體的形狀、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時間知覺(temporal perception):對客觀事物或事件的連續性與順序性的知覺。運動知覺(motion perception):對客觀世界事物的運動特性的知覺。錯覺(illusion):一種特殊的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不正確

10、的反映,是一種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實的知覺經驗。2、感知的種類(3)觀察觀察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參加的比較持久的知覺。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基礎;觀察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二)感知的規律1、感覺的規律(1) 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感受性:對刺激的感受能力稱為感受性,感受性反映了對刺激的敏感度。感覺閾限:能夠引起感覺的刺激范圍稱為感覺閾限。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在數值上是反比關系。絕對感覺閾限與絕對感受性剛剛能夠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感受器覺察這種最小刺激的能力叫絕對感受性。(二)感知的規律差別感覺閾限與差別感受性剛剛能夠引起差別

11、感覺的最小刺激差別量,稱為差別感覺閾限,也叫最小可覺差;感覺最小可覺差的能力稱為差別感受性。(二)感知的規律(2)感覺的適應(sensory adaptation) 由于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的適應。明適應(bright adaptation) 從黑暗的到光線明亮,開始時感到刺眼,過一會兒就適應了。暗適應(dark adaptation) 從明亮處到黑暗處,剛開始看不到事物,過了一會兒就看到了。觸壓覺適應很明顯。實驗證明,只要經過3秒鐘左右,觸壓覺的感受性就下降到約為原始值的25%。 (二)感知的規律(3)感覺對比(sensory contrast) 同一感受器

12、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的對比。同時對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物同時作用于感受器官時發生的感受性變化稱為同時對比。 先后對比:也叫繼時對比。指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時發生的對比現象。 (二)感知的規律(二)感知的規律(二)感知的規律(5)聯覺聯覺現象,即一種感覺可以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 了解感受性變化的規律,不僅可以深化我們對感覺的認識,把握心理活動的本質,還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感知的規律2、知覺的特性(1)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系統這種有選擇地注意某些刺激或屬性,而忽略其它的刺激或屬性的現象,稱為知覺的選擇性(perceptual selectivity

13、) 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因素有刺激物強度、大小、顏色、運動性質等;知覺主體的需要、動機、興趣、愛好、情緒、知識經驗、當前的任務活動等。 (二)感知的規律2、知覺的特性(1)知覺的選擇性(2)知覺的整體性(perceptual integration當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不完備時,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仍能將其知覺為完備的特性。 知覺的整體性突出表現在“主觀輪廓”視知覺現象中。主觀輪廓(二)感知的規律2、知覺的特性(3)知覺的理解性(perceptual comprehension)指人們對當前的知覺對象,總是以過去的經驗加以命名、認同、解釋,使其具有一定意義的特性。 知覺的理解性可以表現為利用記

14、憶經驗再認當前的知覺對象。 知覺的理解性還可表現為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試圖解釋當前不熟悉的知覺對象。 知覺的理解性還可以表現為上下文提供了理解知覺對象的線索。在這幅圖上有一個動物,是什么?看完上幅圖再看這幅,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牛的輪廓了?(二)感知的規律2、知覺的特性(4)知覺的恒常性知覺的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指當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改變時,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不變的現象,即知覺映象不隨刺激的物理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現象。常見的知覺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狀恒常性、明度和顏色恒常性等。 形狀恒常性恒常性的條件(二)感知的規律思考:感知覺規律在日常生活和專業應用領域中

15、的表現;如何利用感知覺變化的規律幫助你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二、記憶(一)記憶的概念1、定義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從信息加工觀點來看,記憶就是一個對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2、記憶的種類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對記憶作不同的分類1)根據信息儲存時間的長短,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2)根據記憶內容的性質,可以把記憶分為形象記憶、語詞-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2、記憶的種類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覺印象仍能保持一個極短的時間。時間:0.25秒到2秒左右。容量:比較大編碼:感覺痕跡特點:保持時間短,保持量大,信息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如果

16、瞬時記憶的信息能夠被加以注意,就轉入短時記憶,否則就會急速消失。2、記憶的種類短時記憶:保持信息在1分鐘以內的記憶。短時記憶的內容是被人們所充分意識到的。時間:大約5-20秒,一般不超過1分鐘。容量:72個組塊或單位。編碼: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兩種方式。特點:容量有限,保持時間也較短,記憶內容經特別注意可轉為長時記憶。 2、記憶的種類長時記憶: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貯。長時記憶中信息保持的時間一般在一分鐘以上,長的可以是幾年或幾十年甚至終生不忘。時間:1分鐘以上。容量:無限大。編碼:意象編碼和語義編碼。環境中的各種信息瞬時記憶注意短時記憶復 述長時記憶遺忘遺忘消失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2、記憶的種類2、記

17、憶的種類形象記憶:指以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為內容的記憶。語詞-邏輯記憶:指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事物的關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義和性質等為內容的記憶。情緒記憶:指以個體體驗過的某種情緒或情感為內容的記憶。運動記憶:指以過去經歷過的運動狀態或動作形象為內容的記憶。3、記憶表象定義:簡稱表象,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而在頭腦中重現出來的形象。特征:直觀性;概括性。(二)記憶過程的分析記憶是一種從“記”到“憶”的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和再現三個基本環節。 1、識記:即把經歷過的事物的印象記住。是識別和記住事物,從而積累知識經驗的過程。從信息加工觀點看,是信息輸入和編碼的

18、過程。(二)記憶過程的分析1)識記的種類根據識記有無明確目的可以把識記分為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根據識記時對材料是否理解可以分為意義識記和機械識記。2)影響識記效果的因素識記的目的和任務;識記的方法;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等。課文數字識記所需的總時間(分)記住100個字所用時間(分) 10099 2002412 50065131 00016516.52 00035017.510 000420042.0(二)記憶過程的分析一次性識記內容的數量對識記結果的影響(二)記憶過程的分析(二)記憶過程的分析2、保持和遺忘1)保持:對識記內容進行積累、加工和鞏固的過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節,沒有保持就無所謂記憶

19、。 保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信息在量與質上都會發生變化。2)遺忘:對識記的材料不能或錯誤再現,與保持相反。永久性遺忘與暫時性遺忘消退說與干擾說遺忘的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之后的最初時間遺忘得很快,之后逐漸減慢,最后幾乎不再遺忘,即“先快后慢”(艾賓浩斯)(二)記憶過程的分析遺忘只有消極作用嗎?(二)記憶過程的分析(3)復習及時復習分配復習反復閱讀與濃度回憶相結合復習方法多樣化動員多種感官參與復習活動(二)記憶過程的分析3、再現:在頭腦中恢復經驗的過程,即信息的提取過程。再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再度呈現時仍能辨認出來叫再認?;貞洠航涷炦^的事物不在眼前時仍能在頭腦中呈現出來叫回憶。 無意回

20、憶有意回憶(三)記憶的品質1記憶的敏捷性指記憶在速度上的品質。2記憶的精確性指所記住的事物精確無誤的品質。這是記憶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品質。3保持的持久性指記憶在時間持續上的品質。4記憶的準備性指善于根據當前的要求把需要的事物從記憶中準確迅速地提取出來的品質。1、記憶品質培養的重要性?2、培養記憶品質的途徑和方法?三、思維(一)思維的概念1定義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思維是對信息的深入加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組和建構的過程。(一)思維的概念2、思維的特征概括性和間接性是思維的本質特征。概括性是指思維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將同類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系抽取出來,并加以概括

21、。(一)思維的概念2、思維的特征間接性是指思維不是直接地而是以其他事物為媒介來反映客觀事物的。思維的間接性有兩種意義:一是由思維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任何思維活動都要借助于語言、文字等符號來進行;二是指思維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必須通過一定的工具或手段間接地進行。思維的概括性和間接性使思維能夠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來認識不可見的事物,認識沒有直接作用于人的事物,并預見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思維的概念3、思維的種類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思維作不同的分類。(1)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這是根據思維所要解決問題的內容進行的劃分。動作思維:指思維過程中依賴實際動作為憑借物的一種思維方式。又叫實踐思維

22、。動作思維在幼童中較多見,成人中也有。但兒童的動作思維和成人的動作思維在質上是不同的,成人的動作思維是以豐富的知識經驗為中介的,并且在整個動作思維的過程中由詞進行調節和控制。(一)思維的概念形象思維:指依靠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記憶表象進行的思維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形象思維也在不斷發展。成人的一些創造活動,如繪畫、文學創作、作曲等中有較多的形象思維成分。抽象思維:指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的思維活動。抽象思維是借助于語詞、符號來進行的,所以又叫語詞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在個體身上出現得最晚,但又是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一)思維的概念(2)發散式思維和聚合式思維這是根據思維活動進行的方向所作的劃分

23、。由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聚合式思維:指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朝著一處方向,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也叫求同思維。只有當問題存在著一個正確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時候,才會有聚合思維。(一)思維的概念發散式思維: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不同途徑去思考,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方式。也叫求異思維。發散式思維沒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圍,不墨守成規,不囿于傳統的方法。發散式思維與思維的創造性有關。發散式思維的三個重要特點:流暢性。即思維迅速、暢通無阻的特征。在固定時間內,能夠得出的問題答案越多,說明流暢性越高。變通性。指思維活動的靈活性,不受束縛,能從不同側面尋求問題的答案。獨創性。指問題解答的創新性、獨特性等

24、。(一)思維的概念(3)常規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是根據思維的獨創性所作的劃分。常規性思維:指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慣常的、固定的模式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指以新異、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沒有固定模式,沒有一套規則可循。(一)思維的概念(4)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這是根據思維的結果是否經過明確的思維步驟和對過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識所做的劃分。直覺思維:指面對突然出現的新問題、新事物和新現象時,人腦中迅速出現的直接領悟的思維。直覺思維是一種非邏輯思維,屬于創造性思維。直覺思維對問題的探討可能是跳躍的、越級的或采取捷徑的方式。但并不是無依據的,它總

25、是以一定的知識經驗為背景的。(一)思維的概念分析思維:指嚴格遵循邏輯規律,逐步進行分析與推導,最后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結論的思維。分析思維中既有常規思維,又有創造性思維。 (二)思維的基本過程思維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包含著一系列具體的思維操作過程:1、分析與綜合。分析是指在思維過程中把對象的整體分解為部分,或把復雜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綜合是指在思維過程中將事物的各個部分,或對象的各因素聯合起來。(二)思維的基本過程2、比較和分類。比較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反映對象的特征加以對照,確定其異同的思維活動。分類是指在思維過程中根據對象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把對象分成不同的種類。 (

26、二)思維的基本過程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指在思維過程中,抽取出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或區分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概括是指將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推廣到一類事物當中。抽象和概括是緊密聯系的思維過程,沒有抽象就不可能進行概括,通過概括,認識就從特殊上升到一般,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經過抽象和概括,認識才能更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質。 (二)思維的基本過程4、具體化系統化具體化就是將抽象概括出來的概念、原理、理論應用到具體對象上去的過程。系統化是指在頭腦中把事物或知識要素分門別類地構成一個層次分明的統一的整體系統的過程。(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1問題和問題解決所謂問題是指一些難題,即那些不能直接運用

27、已有的知識經驗,必須通過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加工和組織,才能解決的問題。任何問題都包含三個基本成分:現狀目標障礙(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1問題和問題解決問題解決是一種有目的的復雜的思維活動,它由一定的問題情景引起,指向一定的目標,包含著一系列認知操作階段。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具有目標指向性依靠認知操作具有操作程序(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2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發現和提出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依賴于以下條件:人的活動積極性。個體的知識經驗水平。個體的求知欲。(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2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2)明確問題。這個過程的思維操作主要是把問題分解

28、為局部的、具體的問題;進一步分析這些分解出來的問題,根據它們的性質和要求加以分類,找出主要的和關鍵的問題。 明確問題的作用:兩個火車站相距50公里,現有兩列火車各從一個車站朝向另一個車站同時出發。就在火車啟動時,有一只小鳥由第一列火車頭飛向第二列火車。當它遇到第二列火車頭時,它又返回飛向第一列火車,它持續地這樣來回飛直到兩列火車相遇為止。如果火車的速度是25公里/小時,而小鳥每小時可飛100公里,假定小鳥和火車都作勻速運動,那么,在兩列火車相遇時,小鳥飛了多少公里?如果問題改為:1、兩列火車相遇用了多少時間?2、兩列火車相遇時,小鳥飛了多少公里?這樣是不是更好做了?(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3

29、)提出假設。形成假設是解決問題過程中最有創造性的階段。(4)檢驗假設。對假設的檢驗有兩種:把解決問題的方案付諸實施,并把實施的結果與問題的要求相對照。或者在頭腦中通過邏輯思維進行的檢驗。這種檢驗方式不是最可靠的,但有時又是必不可少的。(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3、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1)直覺式指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不經過自學的、有意識的邏輯推理而是憑直覺作出判斷的思維模式。特點:速度快,正確性較大。(2)分析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事實材料作充分分析,并進行嚴格的邏輯推理,最后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思維模式。特點:分析周密,推理嚴密,結論科學。(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3、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3)試誤式在解

30、決問題時,不對解決問題的原則、方法等作周密的思考而用嘗試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特點:耗時多、成效低,盲目性大,彎路多。(4)頓悟式指在積累了大量材料之后,經過分析、比較、推理都無法解決問題而遇到偶然的刺激卻突然明白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思維模式。特點:不可預測性,自發性,科學性。(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4、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1)思維定勢定勢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對當前活動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例:陸欣斯量水實驗;一筆四條線畫過九個點;用六根火柴拼出四個全等的等邊三角形等。 (2)功能固著一般情況下,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往往習慣于按照常規的功能來表征物體,而不能創見性表征其新穎的

31、、非常規的功能。這種情況叫功能固著。(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3)遷移的作用個體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或學習態度,會對學習新知識、新內容和解決新問題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就叫遷移。某病人患有不能手術的胃腫瘤,但可以用X射線治療。不幸的是,能夠摧毀腫瘤的射線,其強度同樣可以傷害周圍的健康組織。請問放射線應該如何使用才能摧毀腫瘤而不會傷害周圍的健康組織呢?請看這樣一個故事:某將軍想要攻取一座堡壘。有許多路可以進入堡壘中,但這些路上都布滿地雷,只有小隊的士兵能夠通過雷區而不會引爆地雷。將軍知道要攻擊堡壘需要大量的士兵,所以他讓士兵分成許多小隊通過各條小路,然后在相同時間抵達堡壘。(三)問題解決的思

32、維過程現在再來看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某病人患有不能手術的胃腫瘤,但可以用X射線治療。不幸的是,能夠摧毀腫瘤的射線,其強度同樣可以傷害周圍的健康組織。請問放射線應該如何使用才能摧毀腫瘤而不會傷害周圍的健康組織呢?剛才的戰爭故事對你是否有啟發呢?(三)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4)動機強度動機強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只有在中等強度下,問題解決的效率最高。黑猩猩問題解決實驗(5)個性差異(四)創造性思維的過程1、定義有創見的思維則創造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高級的思維形式。是人類思維能力的最高體現。2、基本過程準備階段醞釀階段豁朗階段驗證階段(四)創造性思維的過程3、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保護好奇心,激發

33、求知欲加強發散思維的訓練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想象力培養優良個性(五)思維的品質1、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2、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3、思維的邏輯性4、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四、想象(一)想象的概念1、定義:想象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動過程。想象有兩種形式:根據別人的描述在頭腦中構成自己沒有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現實中沒有的或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想象中出現的新形象,是對已有表象的再加工,而不是已有表象的簡單再現。想象的作用是什么?請看下面的問題。一天清晨日出時,一個修道士開始沿著盤旋的山路爬山,到山頂的一個寺廟。山路狹窄,只有一兩步寬。這個修道士爬山時

34、,時快時慢,一路上多次停下來休息。他在日落前不久到達寺廟。在寺廟停留幾天后他開始沿原途返回山下,也是日出時起程,以變化的速度行走,同樣在路上休息多次。當然,他下山的平均速度要比上山時快。試證明修道士在往返途中將于一天中的同一時刻經過同一地點(Adams,1974)。 (一)想象的概念2、想象和思維的關系想象的結果是以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思維的結果則是以概念和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思維是依據規律有步驟的和連貫的思考,而想象則可能一下子跳過中間的好幾個步驟,而達到問題的解決。 (二) 想象的種類1、無意想象無意想象是指沒有特定目的,不自覺的想象。無意想象通常是由某種刺激物所引起的不由自主的想象,

35、它為人們的認識過程增添了絢麗的色彩,豐富了主觀感受,激發了興趣。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帶有目的性的,自覺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模型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創造想象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發展創造想象要做到:第一,要有強烈的創造動機;第二,要有與創造項目相應的專業知識;第三,靈感和毅力。(二) 想象的種類1、無意想象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帶有目的性的,自覺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模型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創造想象是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發展創造想象要做到:第一,要有強烈的創造動機;

36、第二,要有與創造項目相應的專業知識;第三,靈感和毅力。(二) 想象的種類幻想。這是一種與生活愿望相結合的并指向未來的想象。指向未來和服務于個人愿望是幻想區別于一般創造想象的兩大特點?;孟氲淖饔每赡苁欠e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其標準是幻想是否符合現實的發展規律和有無實現的可能性。 第二節 情緒與情感過程一、情緒與情感概述(一)情緒與情感的概念1、定義情緒和情感是指人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一、情緒與情感概述2、情緒情感的關系區別:情緒情感與生理需要相聯系與社會需要相聯系對事物單純的知覺或感覺所直接引起的對事物復雜意義的理解所引起具有情境性,不穩定穩定低級、簡單,人和一些動物共

37、有高級復雜,人所特有一、情緒與情感概述2、情緒情感的關系聯系:一個人的情緒和情感基本上是統一的,情感作為比較穩定深刻的態度體驗,它從根本上影響著情緒的表現。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又總是在各種不斷變化著的情緒中得到表現,離開了具體的情緒,人的情感及其特點就無從表現。情緒是情感的表現形式,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一、情緒與情感概述3、情緒與情感的功能信號功能感染功能調節功能一、情緒與情感概述(二)情緒情感的機體變化1、內部的生理變化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腦電一、情緒與情感概述(二)情緒情感的機體變化1、內部的生理變化2、機體外部的表情變化面部表情人類表達情緒情感的主要形式。A、表情具有先天遺傳性。B、表情具有復雜性。身段表情言語表情二、情緒與情感體驗(一)情緒的強度(二)情緒的緊張度(三)情緒的快感度(四)情緒的復雜度三、情緒與情感的種類(一)情緒的種類1、心境:一種強度較小,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狀態。心境最明顯的特點是持久性和彌漫性。它常常是在一段持續較長的時間內彌散到個體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在此期間的活動和體驗都染上這種情緒色彩。三、情緒與情感的種類(一)情緒的種類1、心境2、激情:激情是一種強度大,持續時間短,有明顯外部表現的爆發式的情緒狀態。在激情狀態下,常伴有自我感覺到的劇烈的內部變化(生理變化)和明顯的外部表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