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訓二 能較熟練的掌握各類茶基本沖泡手法、技巧(待確認)(共7頁)_第1頁
實訓二 能較熟練的掌握各類茶基本沖泡手法、技巧(待確認)(共7頁)_第2頁
實訓二 能較熟練的掌握各類茶基本沖泡手法、技巧(待確認)(共7頁)_第3頁
實訓二 能較熟練的掌握各類茶基本沖泡手法、技巧(待確認)(共7頁)_第4頁
實訓二 能較熟練的掌握各類茶基本沖泡手法、技巧(待確認)(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茶藝 實訓二一、實訓目的(md)1、能較熟練的掌握各類茶基本(jbn)沖泡手法、技巧。二、實訓準備(zhnbi)(一)實訓器具及材料茶藝桌、椅、茶巾、茶道組合、茶葉罐、茶壺、品茗杯、聞香杯、蓋碗、玻璃杯、隨手泡等。(二)實訓時間及方法本實訓需時4學時,采用教師講解示范后學生分組練習的方法進行。三、實訓內容1、茶巾的折疊與使用(1)茶巾的折疊長方形茶巾1)、將正方形的茶巾平鋪桌面;2)、將茶巾上下對應橫折至中心線處;3)、將左、右兩端豎折至中心線;4)、將茶巾豎著對折即可5)、將折好的茶巾放在茶盤內,折口朝內(朝向操作者)。正方形茶巾1)、將正方形的茶巾平鋪桌面;2)、將下端向上平折至茶巾2/

2、3處;3)、將茶巾對折(duzh),然后將茶巾右端向左折至2/3處;4)、最后(zuhu)對折即成正方形;5)、將折好的茶巾放于茶盤(chpn)中,折口朝內。(2)茶巾的使用1)雙手手背向上,張開虎口,拇指與其余四指夾拿茶巾;2)雙手同時向外側轉腕,使手心向上;3)順勢將茶巾斜放在左手掌呈托拿狀;3)右手握提開水壺,將壺底托在左手茶巾上,以防沖泡過程中出現滴灑。2、捧與端的手法準備姿勢:雙手虎口自然相握,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收于胸前。(1)捧1)、雙手虎口相對,向內、向下轉動手腕,各打一圓使垂直向下的雙手掌心向下;2)、雙手慢慢相合捧起筒狀物;3)、將捧起的物品置于自己胸前;4)、將捧起的物品

3、以弧狀平推的方式置于應在的位置。(2)端1)、雙手虎口相對,向內轉動手腕,雙手相對,指尖向上,手指向掌心屈伸呈弧形;2)、繼續向內轉動手腕,兩拇指指尖相對,其余四指向掌心屈伸呈弧形;3)、繼續向內轉動手腕,兩拇指指尖向下,其余四指向掌心屈伸呈弧形;4)、繼續向內轉動手腕,使兩手心相對,并接近端取物;5)、端起物品置于欲放的位置;6)、雙手合攏,呈亮相時的動作。3、茶壺、茶杯、茶盅拿法(1)大型側提壺拿法:右手(yushu)四指勾住壺把,大拇指自然搭在壺把上,左手食指、中指并攏按住壺蓋鈕,或用左手托住壺底。(2)中型側提壺拿法:右手食指、中指(zhngzh)勾住壺把,其余兩指自然搭在壺把下,大拇

4、指按住壺蓋鈕或壺蓋一側。(3)小型(xioxng)側提壺拿法:右手拇指與中指夾住壺把,無名指、小拇指抵在壺把下,食指前伸呈弓形壓住壺蓋鈕或蓋的基部。(4)提梁壺拿法:右手四指彎曲握壺梁,拇指自然搭在壺梁上把壺提起(5)無把壺拿法:右手虎口分開,拇指和中指分別握住壺口外延兩側,食指按住壺蓋鈕。(6)握把壺:右手大拇指按住蓋鈕或蓋一側,其余四指握壺把。(7)飛天壺:右手大拇指按住蓋鈕,其余四指勾握壺把。(8)公道杯:同中型側提壺拿法,但拇指方向向外垂直握盅把。4、溫杯潔具手法(1)品茗杯 提壺往杯里注水,用茶夾夾住杯的內側杯壁,逆時針方向旋轉2-3圈后,手腕外翻,倒掉杯中之水后放下;或提壺在杯里注

5、滿水后,用右手食指、拇指與中指端起一只茶杯側放到另一只茶杯中,用無名指勾動杯底使其旋轉,令杯內外均被開水燙洗到,復位。(2)玻璃杯單手逆時針沖水,當杯中之水注滿總容量的1/4-1/3后,停止注水。右手拿杯,左手托杯底,右手手腕逆時針緩慢轉動,使杯中之水慢慢地與杯中各部位充分接觸,然后倒掉杯中之水,放下杯子。公道杯的清潔同此法。(3)蓋碗將蓋碗的碗蓋反擱在碗上,在近操作者一側留一縫隙,以逆時針的方式往蓋內注水直至流入碗內的水量約為碗總容量的1/3后,停止注水;右手取茶針插入蓋與碗的縫隙之間,用茶針壓住蓋的內側并由向外內撥動茶針使碗蓋隨之翻轉,以右手中指抵住翻起的碗蓋外側將其由外向內撥動,當碗蓋幾

6、乎正蓋在碗上之后,抽出茶針;右手拇指與中指扶在碗身內外兩側的中部,食指抵住碗蓋的蓋鈕凹陷處,左手托碗底,逆時針轉動手腕,使碗中之水與碗的各部位充分接觸;放下蓋碗,右手提蓋鈕使蓋與碗之間在左側留一縫隙,按前法端起蓋碗,向左側翻手腕,使碗中之水從縫隙中流入水盂;放下蓋碗,右手提起碗蓋,手腕向內轉半周后放下碗蓋將其斜靠在杯托上,或斜插與碗與托之間。(4)壺左手(zushu)揭開壺蓋,提腕依半圓形軌跡將其放入茶壺左側的蓋置(或茶盤)中。右手提開水壺,按逆時針方向加回轉手腕一圈低斟;然后提腕令開水壺中的水高沖入茶壺;待注水量為茶壺總容量的1/2時復壓手腕低斟,回轉手腕一圈并用力(yng l)令壺流上翻,

7、令開水壺及時斷水,輕輕放回原處,加蓋。雙手取茶巾橫覆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三指握茶壺把放在左手茶巾上,雙手協調按逆時針方向轉動手腕如滾球動作,令茶壺壺身各部分(b fen)充分接觸開水。最后根據茶壺的樣式以正確手法提壺將水倒入水盂。(6)湯濾將湯濾置放在盅內,注開水其余動作同溫、潔壺的方法。5、翻杯手法(1)無柄杯:右手握茶杯的左側基部,左手位于右手手腕下方,輕托在茶杯的右側基部;雙手同時翻杯,輕輕放下。(2)有柄杯:右手食指插入杯柄環中,用大拇指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杯柄,左手輕扶茶杯右側基部;雙手同時向內轉動手腕,將翻好的茶杯置杯托或茶盤上。(3)品茗杯可用單手動作左右手同時翻杯,即手心向下,

8、用拇指與食指、中指三指扣住茶杯外壁,向內動手腕,輕輕將翻好的茶杯置于茶盤上。(4)聞香杯:雙手交叉捧住聞香杯底側壁,雙手向右轉動手腕,翻轉杯子,雙手輕放于茶盤或杯托上。6、取樣置茶手法(1)茶葉罐的開閉蓋套蓋式茶樣罐:雙手捧住茶樣罐,兩手大拇指用力向上推外層鐵蓋,邊推邊轉動茶樣罐,當其松動后,右手捏外蓋外壁,轉動手腕取下后按拋物線軌跡移放到茶盤,取茶完畢仍以拋物線軌跡取蓋扣回茶樣罐,用兩手食指向下用力壓緊蓋好后放下。壓蓋式茶樣罐:雙手捧住茶樣罐,右手大拇指、食指與中指(zhngzh)捏住蓋鈕,向上提蓋沿拋物線軌跡將其放到茶盤中右側后方角落;取茶完畢依前法蓋回放下。(2)取樣(qyng)置茶手法

9、1)茶匙(chch)法左手橫握已開蓋的茶樣罐,開口向右移至茶荷上方;右手捏茶匙輕輕從罐中撥茶入茶荷,蓋蓋,放下茶樣罐。左手托起茶荷,右手持茶匙,將茶葉撥進沖泡器中。2)茶則法左手豎握(或端)住已開蓋的茶樣罐,右手持茶則,并將其插入茶樣罐,手腕向內旋轉舀取茶樣;左手配合向外旋轉手腕令茶葉疏松易取。將茶則舀出的茶葉直接投入沖泡器。7、投茶手法(1)上投法 先將開水注入杯中至七八分滿,然后將茶葉投入杯中。(2)中投法先將開水注入杯中約1/3處,隨后投茶入杯,再將開水徐徐加入杯中至七分滿。(3)下投法 先將茶葉投入杯中,然后,一次性注水至七八分滿。 8、沖泡手法(1)高沖法 提壺高沖。(2)回轉高沖低

10、斟法 右手提開水壺壓腕逆時針回轉注水,然后提高水壺令水流在茶壺中心處持續注入,至七分滿時壓腕逆時針回轉注水,水滿后提腕令開水壺壺流上翹斷水。(3)鳳凰(fnghung)三點頭法右手提壺(t h)靠近茶杯口注水,提腕使開水壺提升,接著壓腕將開水壺靠近茶杯繼續注水。如此反復3次,恰好注入(zh r)所需水量即提腕斷流收水。9、奉茶手法(1)正面奉茶 雙手端起茶杯,收至胸前,隨后從胸前將茶杯端至客人面前桌面,輕輕放下,或雙手端杯至客人手中,伸出右掌,手指自然合攏示意“請”或微笑點頭示意。(2)左側奉茶 雙手端起茶杯,收至胸前,隨后用左手將茶杯端至客人面前,同時右手掌輕托左前臂,然后伸出左手掌,手指自

11、然合攏示意“請”或微笑點頭示意。10、品茗手法(1)玻璃杯品茗法 右手拿杯的中下部,左手手指輕托杯底,聞香,觀色、品味。(2)蓋碗品茗法左手從碗托處托起蓋碗,右手掀開碗蓋聞蓋上的茶香,然后用蓋向外撇茶3次以撇開茶渣和泡沫,蓋上蓋,并使蓋與碗之間留出一道縫,即可啜飲茶湯。(3)聞香杯、品茗杯品茗法右手掌心向上以食指、中指夾住聞香杯底部,拇指按住品茗杯杯底,手腕向內翻,再用左手接住翻轉過來的品茗杯,放在杯托上。左手扶住品茗杯,右手旋轉聞香杯后提起,并使其在品茗杯口旋轉一圈刮掉多余的水漬。右手拿起聞香杯放于鼻前嗅香,或將聞香杯夾于兩掌心,搓動手掌,使其在雙手間滾動嗅香。放下聞香杯,以“三龍護鼎”法,端品茗杯品飲,一小杯茶分三口飲盡。四、達標考核達標測試表班級: 姓名: 學號:序號 測試內容評分標準配分得分1備具器皿齊全,擺放正確,便于操作102置茶手法正確,動作規范優美103溫杯潔具手法正確,動作規范、優美104沖泡手法正確,動作規范、優美,水不向外到處滴灑205配料齊全、調和106泡茶程序各步驟順序正確107茶湯品質滋味調和20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