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5篇)_第1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5篇)_第2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5篇)_第3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5篇)_第4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文言文題庫15篇 第一類 人物軼事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先生 = 1 * GB3 ,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 = 2 * GB3 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 = 3 * GB3 ,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

2、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節選自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注】先生:指嚴光,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 ,東漢著名隱士。相尚:互相推崇。圣人之時:登基稱帝的時機。臣妾:原指男女奴隸,這里引申為被統治的人民。億兆:指千千萬萬,古代以十萬為億,十億為兆。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 及帝握/赤符 B. 惟/先生以節高之C. 得/圣人之清 D. 蓋/先生之心2.解釋文中

3、加點詞的含義。(3分)(1)道 ( ) (2)惟 ( ) (3)蓋( )3. 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2)而使貪夫廉,懦夫立。4.聯系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說說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一、1.(2分)A 【解析】A項的意思是:等到光武帝得到赤符,據此可在“及”后劃分。故選A項。2. (1)(3分)道義 (2只有 (3)表推測,應該是 【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惟光武以禮下之(只有)惟吾德馨(只有)(陋室銘)蓋先生之心 (表推測,應該是)蓋大蘇泛赤壁云(表推測,應該是)(核舟記)3.(4分)(1)(

4、先生)視官爵為泥土,天下誰比得上呢?(2)先生的作為使貪婪的人清廉起來,膽怯的人勇敢起來。4.(3分)表達了作者對明君賢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時透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淡淡惆悵。【解析】作者生活的北宋王朝,內憂外患日趨嚴重,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目標自警。為改變積貧積弱的北宋王朝,他于慶歷年間主持變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對而失敗;又因議論朝政,屢遭謫貶,一生郁郁不得志。這篇文章通過對嚴子陵、漢光武帝之間“相尚以道”的交誼的贊頌,表現了他對明君賢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時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悵。【參考譯文】嚴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們之間以道義互相

5、推崇。等到光武帝得到赤符,乘駕著六龍的陽氣,獲得了登基稱帝的時機。那時他統治著千千萬萬的人民,天下有誰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夠以節操方面來尊崇他。后來觸動了天上的星象,歸隱江湖,達到了圣人自然清靜的境界。(先生)視官爵為泥土,天下誰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夠用禮節對待他。在盅卦的上九爻辭中說,大家正當有為的時候,卻偏偏“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這樣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辭中說,陽氣(帝德)正開始亨通,因而能夠顯示“以高貴的身份交結卑賤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這樣做的。應該說先生的品質,比日月還高;光武帝的氣量比天地還廣闊。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氣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

6、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質的崇高呢?先生的作為使貪婪的人清廉起來,膽怯的人勇敢起來,這對維護禮儀教化確實是很有功勞的。我到這個州任職后,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這才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用來負責祭祀的事情。從而又作了一首詩歌:“云霧繚繞的高山,郁郁蒼蒼,大江的水浩浩蕩蕩,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還高,比長江還長!”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駱統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所害。統母改適,為華歆小妻,統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猶在也。”統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 事適母甚謹。時饑荒,鄉里及遠方客多有困乏

7、, 統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歸無子,見統甚哀之,數問其故。統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統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以隨陸遜破蜀軍于宜都,遷偏將軍。黃武初,曹仁攻濡須,使別將常雕等襲中洲,統與嚴圭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后為濡須督。數陳便宜,前后書數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節選自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 拜辭/上車 B. 其/姊仁愛有行C. 而/自苦若此? D. 數陳/便宜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顧( ) (2)誠( )

8、(3)數( )3.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鄉里及遠方客多有困乏, 統為之飲食衰少。(2)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4.試簡要概括駱統具有怎樣的特點。(3分)二、1.(2分)B 【解析】B項的意思是:他的姐姐仁愛有德行,應在“其姊”后劃分,故選B項。2. (3分)(1)回頭看 (2)確實 (3)多次【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面而不顧(回頭看)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陳太丘與友期)誠如是(確實)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鄒忌諷齊王納諫)數陳便宜(多次)又數刀斃之(多次)(狼)3. (4分)(1)同鄉和遠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駱統為了他們而減少了飲食。(2)士大夫們粗

9、劣的食物都不夠吃,我有什么心思獨自吃飽飯!4. (3分)具有孝心,宅心仁厚;洞悉民心,直言敢諫。【解析】從駱統為了不增加母親的傷心不回頭看母親,和他恭謹的侍奉母親可以看出有孝心。從遇到饑荒的時候,鄉里及遠方的客人很多生活貧困,駱統為幫助他們減少飲食可以看出宅心仁厚。駱統認為,百姓安土重遷,不愿遷移,再加上外出當兵的人,沒有生活保障,所以他們貪戀故土,畏懼遠行,把出門看作死一樣可怕,可以看出駱統洞悉民心。駱統多次陳述有利于時政的見解,前后幾十次上書。對于招募的方式,孫權雖然多次與他爭辯,但最終仍然按照他說的主張去做,可以看出駱統直言敢諫。【參考譯文】駱統字公緒,是會稽郡烏傷縣人。父親駱俊,官做到

10、陳國相,被袁術殺害。駱統的母親改嫁,做了華歆的妾,駱統當時八歲,就和親戚賓客返回到會稽郡。他的母親送他,他拜別母親上了車,臉朝前不回頭看,他的母親在后面哭泣。駕車的人說:“夫人還在呢。”駱統說:“不想增加母親的思念,所以才不回頭。”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謹。當時發生饑荒,同鄉和遠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駱統為了他們而減少了飲食。他的姐姐仁愛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沒有兒子,見駱統這樣很為他難過,多次詢問他原因。駱統說:“士大夫們粗劣的食物都不夠吃,我有什么心思獨自吃飽飯!”姐姐說:“確實像這樣,為什么不告訴我,而像這樣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糧食給了駱統,又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也認為駱統有

11、賢德,于是就分發施舍,駱統因此出了名。駱統因隨陸遜在宜都打敗蜀軍,升任偏將軍。黃武初年,曹仁進攻濡須,派非主力部隊將領常雕等人襲擊中洲,駱統和嚴圭共同抗擊打敗了他,駱統封為新陽亭侯,后來任湍須督。他多次陳述有利時政的意見,前后數十次上書,所說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沒有全部記載。三、(江西相關)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羅復仁,吉水人。少嗜學,陳友諒辟為編修。已,知其無成,遁去。謁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從戰鄱陽,赍蠟書諭降江西未下諸郡,授中書諮議。從圍武昌,太祖欲招陳理降,以復仁故友諒臣也,遣入城諭,且曰:“理若來,不失富貴。”復仁頓首曰:“如陳氏遣孤得保首領,俾臣不食言于異日,臣

12、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誤也。”復仁至城下,號慟者竟日,理縋之入。見理大哭,陳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聽其言,遂率官屬出降。 (節選自明史列傳卷二十五)【注釋】陳友諒:湖北沔陽人,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辟:征召。編修:官名,負責編修實錄、會要、國史等。太祖:明太祖朱元璋。赍:攜帶。蠟書:用蠟寫的書信。諭:曉諭。未下諸郡: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授:任命。中書諮議:官名。如陳氏遣孤得保首領:如果(陳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屬的性命。俾:使。縋:用繩子拴住人從上往下放或從下往上拉。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 授中書/諮議 B. 從圍/

13、武昌C. 復仁/至城下 D. 不降/且屠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 (1)謁( ) (2)故( ) (3)罪( )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理若來,不失富貴。(2)理聽其言,遂率官屬出降。4. 羅復仁是怎樣勸降陳理的?請結合選文具體分析。(3分)三、1.(2分)A 【解析】“中書諮議”是官名,“授”是動詞,故應在“授”后劃分。2.(3分)(1)拜訪 (2)原來的 (3)罪過 【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謁太祖于九江(拜訪)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拜訪)(傷仲永)以復仁故友諒臣也 (原來的)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原來的)(狼)城中民何罪(罪過)則治

14、臣之罪(罪過)(出師表)3.(4分)(1)陳理如果能夠歸降,(我保證他)不會失去富貴。(2)陳理聽從了羅復仁的勸諭,于是帶領所轄官吏出城投降。4.(3分)先是動之以情:號慟者竟日;見理大哭,陳太祖意。接著是曉之以理: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參考譯文】羅復仁,是江西吉水人。年少時酷愛學習,(后來被)陳友諒召用,任命為編修。過了一些時候,羅復仁認為陳友諒最終不會有成就,就悄悄離開了。羅復仁在九江拜見太祖,太祖留下羅復仁,并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邊。羅復仁跟隨太祖在鄱陽作戰,(曾奉命)攜帶蠟書前往江西那些還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曉諭這些郡投降,被任命為中書諮議。(羅復仁)跟隨太祖圍攻武昌,

15、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將)陳理,因為羅復仁原來是陳友諒的部下(熟悉對方內情人事),(太祖)就派遣羅復仁進入城中告知陳理,并且對羅復仁說:“陳理如果能夠歸降,(我保證他)不會失去富貴。”羅復仁跪下叩頭說:“如果(陳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屬的性命,使我在今后不會被人認為是食言者,我就是死也沒有什么遺憾的。”太祖回答說:“你放心前往,我不會害得你成為食言者的。”羅復仁來到武昌城下,(因被拒絕入城)悲哀得大哭了一整天,陳理(最后)用繩子將他拉上城墻進城。羅復仁見到陳理大哭,(接著)陳述太祖希望其歸降的愿望,并且說:“強大的明軍所到之處,攻無不克,你不投降明軍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什么罪過呢?”陳理聽從了

16、羅復仁的勸諭,于是帶領所轄官吏出城投降。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太宗謂房玄齡曰:“高昌若不失臣禮,豈至滅亡?朕平此一國,甚懷危懼,惟當戒驕逸以自防,納忠謇以自正。黜邪佞,用賢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議君子,以此慎守,庶幾于獲安也。”魏征進曰:“臣觀古來帝王撥亂創業,必自戒慎,采芻蕘之議,從忠讜之言。天下既安,則恣情肆欲,甘樂諂諛,惡聞正諫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屢以安危系意,方欲納用忠良,開直言之路,天下幸甚。昔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飲,桓公謂叔牙曰:盍起為寡人壽乎?叔牙奉觴而起曰:愿公無忘出在莒時,使管仲無忘束縛于魯時,使寧戚無忘飯牛車下時。桓公避席而謝曰

17、:寡人與二大夫能無忘夫子之言,則社稷不危矣!”(節選自君臣鑒戒第六)【注】忠謇(jin):忠誠正直。這里指忠誠正直的人。庶幾:差不多。芻蕘(ch ro):指割草打柴的人。這里指百姓。忠讜(dng):忠誠正直。殄(tin):殄滅,平定。奉觴(shng):舉起酒杯。觴,酒杯。莒(j):地名。無忘飯牛車下時:不要忘記在車下喂牛的情景。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高昌/若不失臣禮 B. 納忠謇/以自正C. 則/恣情肆欲 D. 開/直言之路2.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懼( ) (2)安( ) (3)避 ( )3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臣觀古來帝王撥亂

18、創業,必自戒慎,采芻蕘之議,從忠讜之言。(2)寡人與二大夫能無忘夫子之言,則社稷不危矣!魏征在進言中列舉“昔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飲”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四、1.(2分)B 【解析】B項的意思是:采納忠誠實正直之人的言來改正自己的過失。可知其正確應劃分為:納/忠謇以自正。2.(3分)(1)恐懼 (2)安逸 (2)離開【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甚懷危懼 (憤怒)一怒而諸侯懼(恐懼)(富貴不能淫)庶幾于獲安也(通“無”,沒有)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安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4分)(1)我看到自古以來帝王在撥亂創業的時候,一定能自警戒謹慎,采納百姓的

19、意見,聽從忠直的諫言。(2)寡人與管仲、寧戚二位如能不忘你說的話,那么國家就不會有覆亡的危險了!4.(3分)告誡唐太宗不忘記過去,要警戒謹慎,善聽諫言。【解析】從文中魏征進言要唐太宗“必自戒慎,采芻蕘之議,從忠讜之言”,可看出他列舉事例是為了勸諫唐太宗應該如何做。【參考譯文】唐太宗對房玄齡說:“高昌如果不喪失作為臣子的禮節,怎么會遭到滅亡呢?我平定這一個國家,心中深感恐懼,只有警戒驕奢淫逸來自我防范,采納忠誠實正直之人的言來改正自己的過失。罷黜邪佞小人,任用賢良人士,不以小人的言論評論君子,用這些方法來謹慎守業,也許可以使國家獲得安逸。”魏征進言說:“我看到自古以來帝王在撥亂創業的時候,一定能

20、自警戒謹慎,采納百姓的意見,聽從忠直的諫言。等到天下安定時,就恣情縱欲,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厭惡忠直的規諫陛下即位十五年,圣德普照天下,如今又平定了高昌。經常把國家的安危記在心上,想任用忠良之士,廣開直言之路,這是天下人的大幸。以前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在一起喝酒時,桓公對鮑叔牙說:“為什么不起來向我敬酒呢?”鮑叔牙起身舉起酒杯敬酒說:愿主公不要忘記當年流亡莒國時的情景,愿管仲不要忘記在魯國被囚禁時的情景,愿寧戚不要忘記在車下喂牛時的情景。齊桓公離座起來答謝說:寡人與管仲、寧戚二位如能不忘你說的話,那么國家就不會有覆亡的危險了!”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濟陽之賈人,

21、渡河南亡其舟,棲于浮直之上,號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吾,濟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淦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淦者日:“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頓感憤然,黯然而退。賈人以為得利,欣然返之。然孰利孰失,由他人定之。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吾獨以信為旨,信乃立人之本。若信,大道也;若無信,人神共棄。【注】淦(gn)者:漁人。驟得:突然獲得。薄:迫近。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22、 )A. 棲于/浮直之上 B. 予爾/百金C. 賈人/勃然作色 D. 是/許金而不酬者也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往( ) (2)獲( ) (3)足( ) 3. 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然孰利孰失,由他人定之。(2)吾獨以信為旨,信乃立人之本。4.本文通過賈人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3分)五、1.(2分) B 【解析】B項中“予”是給予的意思,在這里作動詞,故其應正確劃分為:予/爾百金。2.(3分)(1)前往,前去 (2)收獲 (3)滿足【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有淦者以舟往救之(前往,前去)往來不絕者(前往,前去)(醉翁亭記)

23、一日之獲幾何(收獲)卒獲有所聞(收獲)(送東陽馬生序)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滿足) 最愛湖東行不足(滿足)(錢塘湖春行)3.(4分)(1)然而到底是得到了好處還是失去了道義,由別人定奪。(2)我唯獨以誠信為做人的主旨,誠信也是做人的根本。4.(3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信用,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以此告誡人們應該信守承諾,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解析】回答此題要結合最后一段的內容,最后一段是議論,也是對賈人故事的總結,做人要有誠信,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參考譯文】濟陽有個商人,渡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劃船前去救商人。還沒有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

24、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一百兩金子”。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后,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漁夫問他:“你剛才許諾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天能收獲多少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頓時覺得十分生氣,只得不開心地離開了。漁夫覺得自己得到了好處,高興地回去了。然而到底是得到了好處還是失去了道義,由別人定奪。后來有一天,這商人乘船順呂梁湖而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正好原先救過他的那個漁夫也在那里。有人便問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漁夫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于是他們站在旁邊袖手旁觀,商人淹死了。我獨以誠信為做人的主

25、旨,誠信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有誠信,是做人的大道;如果沒有誠信,人和神仙就會同時舍棄(你)。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賈逵年五歲,明慧過人。其姊韓瑤之婦,嫁瑤無嗣,而歸居焉,亦以貞明見稱。聞鄰中讀書,旦夕抱逵隔籬而聽之。逵靜聽不言,姊以為喜。至年十歲,乃暗誦六經。姊謂逵曰:“吾家貧困,未嘗有教者入門,汝安知天下有三墳五典而誦無遺句耶?”逵曰:“憶昔姊抱逵于籬間,聽鄰家讀書,今萬不遺一。”乃剝庭中桑皮以為牒,或題于扉屏,且誦且記,期年,經文誦遍。于閭里每有觀者,稱云振古無倫。門徒來學,不遠萬里,或襁負子孫,舍于門側,皆口授經文。贈獻者積粟盈倉,或云:“賈逵非力耕所得,誦經吞倦,

26、世所謂舌耕也。”【注】三墳: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指的是伏羲、神農、黃帝之書。文中是泛指古書。五典:傳說中的古書名,指少昊(ho)、顓(zhun)頊(x)、高辛、堯、舜之書。文中是泛指古書。閭里:里巷。閭,是古代里巷(類似現在街巷)的門。襁負:用布帶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著。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聞/鄰中讀書 B. 乃/剝庭中桑皮以為牒C. 或/題于扉屏 D. 贈獻者積粟/盈倉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稱( ) (2)期( ) (3)授( )3.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逵靜聽不言,姊以為喜。(2)賈逵非力耕所得,誦經吞倦。4. 賈逵、

27、宋濂都出身貧困之家,但都成了著名的學者。結合選文和送東陽馬生序,分析一下他們學有所成的原因有什么異同。(3分)六、1.(2分)D 【解析】D項的意思是:學生給他一些糧食作為學費,積累起來都裝滿了糧倉。其正確應劃分為:贈獻者/積粟盈倉,故選D項。2.(3分)(1)稱贊(2)滿(3)教授【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亦以貞明見稱 (稱贊)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稱贊)(出師表)期年,經文誦遍(滿)期年之后,雖欲言(滿)(鄒忌諷齊王納諫)3.(4分)(1)賈逵安靜地聽著不說話,姐姐也因此感到高興。(2)賈逵的糧食不是靠自己種地得到的,而是靠講誦經書講得唇焦口燥得到的。4.(3分)

28、相同點:都刻苦勤學。不同點:賈逵天資過人,有家人的影響。宋濂是后天勤奮好學,終有所成。【解析】結合送東陽馬生序原文和選文中“乃剝庭中桑皮以為牒,或題于扉屏,且誦且記,期年,經文誦遍”可知賈逵、宋濂都刻苦勤學。不同點是賈逵從小聰明過人,且姐姐總抱著他到鄰家聽人讀書,有家人的影響。宋濂是自己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主動去別人家借書來抄,并“趨百里外”去請教學習,后天的勤奮努力使他終有所成。【參考譯文】賈逵五歲的時候,聰明超過常人。他的姐姐是韓瑤的妻子,出嫁以后沒有孩子,便被休回到娘家來住,她也因為堅貞和聰明被人稱贊。聽到鄰家讀書,她每天早晚都抱著賈逵隔著籬笆墻來聽。賈逵安靜地聽著不說話,姐姐也因此感到

29、高興。賈逵到十歲時,就能背誦六經了。姐姐問賈逵說:“咱們家貧窮,從沒有教書先生進咱們家門,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墳五典這些古書并且能背誦得一句不漏呢? ”賈逵說: “回憶過去姐姐抱著我在籬笆間,聽鄰居家里讀書,現在還一句不漏的全記得。”(賈逵)就剝下院中桑樹的皮,用它當紙來寫字,有時把字寫在門上、屏風上,這樣一邊念一邊記,滿一年以后,經書上的文字便全部通曉了。在他家的里巷,每當人們看到他刻苦好學,都稱贊他是亙古以來也無與倫比的。許多學生來向他求教,有的不以萬里為遠,有的背著孩子住到他家附近,賈逵都一一親口教授他們經書。學生給他一些糧食作為學費,積累起來都裝滿了糧倉。有人說: “賈逵的糧食不是靠自己

30、種地得到的,而是靠講誦經書講得唇焦口燥得到的,就是世人說的以舌代耕啊。”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優孟者,楚優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莊王之時,有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入門大哭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發卒穿壙,老弱負土,廟食太牢,奉以萬戶。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王曰:“寡人之過至此乎!為之奈何?”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

31、天下久聞也。(選自史記,有刪改)【注】優孟:優,藝人;孟,指其人排行第三。優孟非姓優名孟。露床:沒有帷帳的床。啖:喂。棗脯:棗子制成的果干。槨: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壙(kung):墓穴。廟食:死后立廟,受人奉祀,享受祭饗。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太官:主管宮中膳食的官員。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置之/華屋之下 B. 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C. 有/敢以馬諫者 D. 優孟入門大哭/曰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1)衣( ) (2)置( ) (4)過( ) 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諸侯聞之,皆

32、知大王賤人而貴馬。(2)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4文中優孟是如何對楚莊王進行“諷諫”的?(3分)七、1.(2分)D 【解析】D項的意思是:優孟進入殿門,仰天放聲大哭著說:其正確應劃分為:優孟入門/大哭曰,故選D項。2(1)穿,穿上 (2)安放 (3)過錯【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置之華屋之下(安放)且焉置土石(安放)(愚公移山)寡人之過至此乎(過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過錯)(鄒忌諷齊王納諫)3(4分)(1)各國聽說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2)于是莊王就派人把死馬交給主管宮中膳食的官員,不要讓天下人長久聽到了。4(3分)先順首大王的心意,到

33、大王面前大哭,要求“以人君禮葬之”,然后指出“大王賤人而貴馬”的荒謬性,使大王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最后得出“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的結論。【解析】解答時要通過孟優的言行進行歸納,“行”有“優孟入門大哭”;“言”之中,首先是論題“以人君禮葬之”,然后讓大王認識到“賤人而貴馬”的荒謬,最后得出結論。【參考譯文】優孟是楚國的歌舞藝人。身高八尺,富有辯才,常常用談笑方式婉轉進行規勸。楚莊王的時候,他有一匹極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錦繡做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畫棟的房子里,用沒有帷帳的床給它做臥席,用棗子制成的果干喂養它。馬因得了肥胖病死了,要臣子們給馬治喪,想用棺槨盛殮,依照安葬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周圍近臣勸止

34、他,認為不能這樣做。莊王下令說:“有誰敢于因葬馬的事諫諍,就殺死他。”優孟進入殿門,仰天放聲大哭著說:“馬是大王所珍愛的,憑力量巨大的楚國,有什么得不到的,卻按照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太微薄了,請用安葬君主的禮儀安葬它。用雕刻花紋的美玉做內棺,有花紋的梓木做外槨,調集大批士兵給它挖掘墓穴,讓年邁體弱的人背土筑墳,建一座廟宇,享用太牢的祭祀,再劃出萬戶的地方給他作奉邑。各國聽說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楚莊王說:”我的過錯竟然到了這個地步嗎!對此該怎么辦呢?”優孟說:“讓我替大王用對待六畜的辦法來安葬它。”于是莊王就派人把死馬交給主管宮中膳食的官員,不要讓天下人長久聽到了。八、(江西相關)

3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謝諤,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人。幼敏惠,日記千言,為文立成。紹興二十七年,中進士第,調峽州夷陵縣主簿,未上,撫之樂安多盜,監司檄諤攝尉,條二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糾,而以信賞隨之,群盜果解散。改吉州錄事參軍。囚死者舊瘞以鞂,往往暴骨。諤白郡,取船官棄材以棺斂之。郡民陳氏僮竊其篋以逃,有匿之者。陳于官,詞過其實,反為匿僮者所誣。帥龔茂良怒,欲坐以罪,諤為書白茂良,陳氏獲免,茂良亦以是知之。歲大侵,饑民萬余求廩,官吏罔措。諤植五色旗,分部給糶,頃刻而定。知袁州分宜縣。縣積負于郡數十萬,歲常賦外,又征緡錢二萬余,諤乃疏其弊于諸監司,請免之。(選自宋史,有刪改)【注】檄

36、:公文,這里指發公文。攝:代理。瘞(y):掩埋,埋葬。鞂(ji):農作物的莖稈,這里指草席。坐:犯罪,這里指治罪。廩(ln):米倉,亦指官府儲藏的米。糶(tio):賣出米。緡(mn)錢:用繩穿連成串的錢。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 調峽州/夷陵縣主簿 B. 群盜/果解散C. 囚死者/舊瘞以鞂 D. 取船官棄材/以棺斂之2.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日( ) (2)信( ) (3)罔( )3. 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又征緡錢二萬余,諤乃疏其弊于諸監司,請免之。(2)諤為書白茂良,陳氏獲免,茂良亦以是知之。4選文通過哪幾件事來刻畫謝諤的形象?

37、請簡要概括。(3分)八、1.(2分)A 【解析】“峽州夷陵縣主簿”是地方官名,故應在動詞“調”后劃分。2(3分)(1)每天 (2)信用 (3)同“無”,沒有【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日記千言(每天)主人日再食(每天)(送東陽馬生序)而以信賞隨之(信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曹劌論戰)官吏罔措(同“無”,沒有)罔不因勢象形(同“無”,沒有)(核舟記)3.(4分)(1)還征收緡錢兩萬多,謝諤于是到各監察部門分條陳述意見指出弊端,請求免除額外征收的緡錢。(2)謝諤寫信告知龔茂良,陳氏得以免罪,龔茂良也因此而了解謝諤。4.(3分)智解盜匪;棺斂死囚;免罪陳氏;安定饑民;免除

38、緡錢。(答出三點得2分;答出5點得3分。共3分。)【解析】認真閱讀選文,第一段“大要使其徒相糾,而以信賞隨之,群盜果解散”可概括出智解盜匪;第二段“取船官棄材以棺斂之。郡民陳氏僮竊其篋以逃陳氏獲免”可概括出棺斂死囚和免罪陳氏兩件事;第三段“諤植五色旗,分部給糶,頃刻而定”“又征緡錢二萬余,諤乃疏其弊于諸監司,請免之”可概括出安定饑民和免除緡錢兩件事。【參考譯文】謝諤,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人。小時候就機智聰明,每天寫上千字,做文章立即可成。紹興二十七年,進士考試考中第,調任峽州夷陵縣的主簿,還沒有到任,因撫州的樂安縣多強盜,監察部門發公文讓謝諤代理縣尉,(制定)二十條方策,大概要點是讓他們的徒黨互

39、相檢舉,但(謝諤)卻憑借信用,承諾必然兌現的賞賜緊跟在后面,群盜果然解體逃散。(后來)改任吉州錄事參軍。(之前)關押而死的犯人過去用草席埋葬,常常使白骨暴露。謝諤報告州里,拿公家造船廠扔掉的木材做棺木收殮他們。郡里百姓陳氏家僮偷了陳氏的箱子逃跑了,有人藏匿了他。陳氏報告到官府,言辭超過這件事的實際情況,反而被藏匿家僮的人誣陷。守帥龔茂良(非常)憤怒,打算判他的罪,謝諤寫信告知龔茂良,陳氏得以免罪,龔茂良也因此而了解謝諤。有一年遭大災荒,饑民一萬多人請求救濟,官吏束手無策。謝諤插五色旗,分散售給(饑民)糧食,很快就平定了。(再后來)擔任袁州分宜縣知縣。縣里積虧欠郡里好幾十萬,每年正常的賦稅之外,

40、還征收緡錢兩萬多,謝諤于是到各監察部門分條陳述意見指出弊端,請求免除額外征收的緡錢。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年十七,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加軍師將軍。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景耀六年冬,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瞻督諸軍至涪停駐,前鋒破,退還,駐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瑯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戰死,時年三十七。 (節選自三國志諸葛瞻傳)【

41、注釋】瞻: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亮:諸葛亮。瑾: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 恐/不為重器耳 B. 屢遷/射聲校尉C. 加軍師/將軍 D. 雖/非瞻所建倡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咸( ) (2)伐( ) (3)遣( )3.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瞻督諸軍至涪停駐,前鋒破。4.諸葛亮寫給諸葛瑾的書信中體現了誡子書中的什么思想?請用誡子書中的原文回答。(3分)九、1.(2分)C 【解析】C項的意思是:被加封為軍師將軍,應在“加”后劃分,故選C項。2.(1)都 (2)攻打 (3)派遣【課內外鏈接】本題

42、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咸愛其才(都)咸來問訊(都)(桃花源記)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攻打)齊師伐我(攻打)(曹劌論戰)艾遣書誘瞻曰(派遣)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派遣)(桃花源記)3.(4分)(1)因此良好的聲名(多是)過分贊譽,有的言過其實。(2)諸葛瞻統率軍隊到涪地停下駐扎,前鋒部隊被魏國打敗。4.(3分)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解析】題干要求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先得熟悉課文誡子書中諸葛亮提出的三個成才條件: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

43、復何及”。根據選文諸葛亮寫給諸葛瑾的書信,“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意思是“擔心他成熟得太早,(未來)恐怕不能被委以重任”,即希望諸葛瞻能夠多學習,不為眼前的名利所動,多增長才干,才能立遠大的志向,才能夠實現遠大的抱負。所以體現了諸葛亮“立志”和“學習”的成才思想。【參考譯文】諸葛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兵武功,給哥哥諸葛瑾寫信說:“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了,聰慧可愛,擔心他成熟得太早,(未來)恐怕不能被委以重任。”諸葛瞻十七歲時,被任命為騎都尉,第二年擔任羽林中郎將,多次晉升為射聲校尉,被加封為軍師將軍。諸葛瞻擅長書法繪畫,記憶力強,蜀國人懷念諸葛亮,都欣賞諸葛瞻的才氣。每當朝廷出現善政

44、或好事時,即使并非是諸葛瞻提出并倡導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說:“這是諸葛瞻所為。”因此良好的聲名(多是)過分贊譽,有的言過其實。景耀六年冬天,魏國征西將軍鄧艾攻打蜀國。諸葛瞻統率軍隊到涪地停下駐扎,前鋒部隊被魏國打敗,(蜀國軍隊)退守,駐扎在綿竹。鄧艾派遣人寫信引誘諸葛瞻說:“你如果投降,我一定上表奏請封你為瑯琊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的使者。于是雙方交戰,蜀國大敗,諸葛瞻戰死,當時年齡為三十七歲。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于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諫曰:“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

45、,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于諸夏之國,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乃許之成。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節選自國語吳語)【注釋】而:你們。蓋:崇尚。從:同“縱”。虺(hu):小蛇

46、。曜:同“耀”,炫耀。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孤/將有大志于齊 B. 大夫/種勇而善謀C. 故婉約/其辭 D. 使/淫樂于諸夏之國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拂( ) (2)弊( ) (3)信( )3. 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2)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輕也。4. 結合作品內容,試說說吳王夫差和申胥分別是怎樣的君王和臣子?(3分)十、1.(2分)C 【解析】C項的意思是:所以說一些委婉的言辭,應在“故”后劃分,故選C項。2. (3分)(1)違背(2)疲憊、凋敝(3)信用【課內外鏈接】

47、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而無拂吾慮(違背)行拂亂其所為(違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使吾甲兵鈍弊(疲憊、凋敝)益州疲弊(疲憊、凋敝)(出師表)夫越王好信以愛民(信用)小信未孚(信用)(曹劌論戰)3. (4分)(1)而越王信用好,因為愛惜民眾,四方百姓都歸順他,年年谷物按時節成熟。(2)君王家的軍隊的威武降臨便能使喚我們,干嗎要看重鬼神而看輕您自己的威力啊。4. (3分)吳王夫差:不聽取臣子的意見,一意孤行,輕視別國,愛炫耀;申胥:敢于直言勸諫,剛直不阿。【參考譯文】吳國國王夫差便告訴各位大夫說:“我還對齊國有大的企圖,我將同意越國的求和,你們不要違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國已經改過,我(對

48、它)還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從齊國)回來,我便揮師討伐它。”申胥勸道:“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國不是誠心和吳國和好,也不是害怕我們軍隊的強大。(他們的)大夫文種有勇有謀,(他們)將把(我們)吳國在股掌之上玩得團團轉,來實現他們的志向。他本來就知道君王您喜歡逞威斗勝,所以說一些婉轉的言辭,來縱容大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國的快樂中,來讓您自己傷害自己。使我們的軍隊困頓疲憊,民眾流離失所,從而日益憔悴,然后他們安全地收拾我們的殘局。而越王信用好,因為愛惜民眾,四方百姓都歸順他,年年谷物按時節成熟,日子過得蒸蒸日上。在我們還能夠(跟他們)打仗的時候,是小蛇的時候不摧毀它,成為大蛇將怎

49、么辦?”吳王說:“大夫你何以長越國的威風,越國能夠成為大患嗎?如果沒有越國,那我春秋演習向誰炫耀我的軍隊啊?”便同意了越國的求和。將要建立盟約時,越王又派諸稽郢砌詞說:“要認為盟誓有用嗎?上次盟誓時涂在嘴上的血還沒干呢,足以保證信用啊。要認為盟誓沒用嗎?君王家的軍隊的威武降臨便能使喚我們,干嗎要看重鬼神而看輕您自己的威力啊。”吳王便同意講和,空有講和沒有盟誓。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 詹鼎,字國器,臺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舍縣之大家。大家惟吳氏最豪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獨喜游學館,聽人讀書,歸,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

50、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吾業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踰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時吳氏家延師儒,鼎就學,吳氏亦子育之,使學。未數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者。其師去,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節選自遜志齋集)【注釋】鬻(y):賣。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而/舍縣之大家 B. 其父/獨不肯C. 吾業/不廢足矣 D. 然鼎/每自課習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輒 ( ) (2)志( ) (3)延( )3. 請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踰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

51、2)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4. 詹鼎的求學之路順暢嗎?為什么?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3分)十一、1.(2分)D 【解析】C項的意思是:然而詹鼎常常自己認真學習,句中有轉折詞,在轉折詞后劃分,其正確應劃分為:然/鼎每自課習。2. (3分)(1)就(2)志向(3)邀請【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輒能言諸生所誦(就)飲少輒醉(就)(醉翁亭記)其父見其志不可奪(志向)志慮忠純(志向)(出師表)時吳氏家延師儒(邀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桃花源記)3. (4分)(1)一年之后,詹鼎把他的老師所能教的都學會了,老師就告辭離開了。(2)詹鼎六七歲時,不喜歡跟街市中的兒童嬉戲游玩

52、。4. (3分)不順暢。原因:家里貧困,請不起老師;他父親起初不支持他讀書,后來看他意志堅定才同意。【參考譯文】詹鼎,字國器,是臺州寧海人。他的家里向來貧窮,父親在街市上賣餅,租本縣有錢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錢人家中只有吳氏最富裕顯貴,住在吳氏家時,生了詹鼎。詹鼎六七歲時,不喜歡跟街市中的兒童嬉戲游玩,唯獨喜愛去學館玩,聽人讀書,回家后,就能說出學生們所誦讀的內容。吳氏很是喜愛詹鼎,對詹鼎的父親說讓詹鼎讀書。詹鼎非常高興,但他的父親偏偏不答應,罵道:“我們本來就是做買賣的人家,生了兒子能夠從事這一行,我的手藝不廢棄就足夠了,為什么要跟讀書人交往呢?”然而詹鼎常常自己認真學習,夜晚常在餅灶之下捧著書

53、誦讀不止。他的父親見他的志向不能改變,就讓他入學讀書。一年之后,詹鼎把他的老師所能教的都學會了,老師就告辭離開了。當時吳氏邀請了儒學老師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從學于吳家,吳氏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教育他,讓他學習。沒過幾年,吳氏子弟沒有人能和詹鼎談論學問。他們的老師辭別離開了,于是詹鼎成為吳氏孩子們的老師。十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貞觀元年,太宗嘗從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嘆曰:“姚思廉不懼兵刃,以明大節,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時在洛陽,因寄物三百段,并遺其書曰:“想卿忠節之風,故有斯贈。”大業末,思廉為隋代王侑侍讀,及義旗克京城時,代王府僚多駭散,惟思廉侍王,不離其側。兵士將

54、升殿,思廉厲聲謂曰:“唐公舉義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無禮于王!”眾服其言,于是稍卻,布列階下。須臾,高祖至,聞而義之,許其扶代王侑至順陽下,思廉泣拜而去。見者咸嘆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謂乎!”(節選自貞觀政要)【注釋】代王侑(yu):隋元德太子之子楊侑,煬帝十三年南巡,以楊侑留守長安,李淵攻克長安,立楊侑為帝。唐公:唐高祖李淵起初的封號。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 姚思廉/不懼兵刃 B. 因/寄物三百段C. 故/有斯贈 D. 代王府/僚多駭散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惟 ( ) (2)許 ( ) (3)咸( )3. 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55、)(1)眾服其言,于是稍卻,布列階下。(2)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謂乎!4. 細讀文章內容,說說姚思廉的“忠烈”表現在哪些方面。(用原文語句回答)(3分)十二、1.(2分)D 【解析】D項中“代王府僚”在一起,不宜分開,故選D項。2. (3分)(1)只,只有 (2)答應 (3)全,都【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惟思廉侍王(只,只有)惟吾德馨(只,只有)(陋室銘)許其扶代王侑至順陽下(答應)遂許先帝以驅馳(答應)(出師表)見者咸嘆曰(全,都)咸來問訊(全,都)(桃花源記)3. (4分)(1)眾人敬服他的言行,就稍稍退卻,排列在殿堂的臺階下。(2)真是忠義剛烈的人啊,人們說仁

56、義的人有勇氣,說的正是他啊!4. (3分)代王府僚多駭散,惟思廉侍王,不離其側;卿等不宜無禮于王【參考譯文】貞觀元年,唐太宗曾經鎮定地談論到隋朝滅亡的事情,感慨嘆息道:“姚思廉不顧及生命危亡,來表明臣子應有的節操,即使拿古人與他相比,也沒有人能超過他!”當時姚思廉在洛陽,于是(太宗)寄給他三百段絲帛,并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懷念著你忠孝大節的風骨,因此有這些饋贈。”隋朝末年,姚思廉擔任隋代王楊侑的侍讀,等到義軍攻克京城時,代王府的許多幕僚大多都受到驚嚇逃散了,只有姚思廉侍奉代王,不離開他的身邊。兵士將要到殿上捉拿代王,姚思廉嚴厲地對士兵說:“唐公發動合乎正義的兵變,本意在于匡復王室,你們不應該對

57、代王無禮!”眾人敬服他的言行,就稍稍退卻,排列在殿堂的臺階下。不久,唐高祖來了,聽了別人的講述后認為他很忠義,答應他扶代王楊侑到順陽閣,姚思廉哭泣著拜謝離開。看到這件事的人都感嘆地說:“真是忠義剛烈的人啊,人們說仁義的人有勇氣,說的正是他啊!”十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支流者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又無際。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柚、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

58、生,膠葛水石。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揚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也,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節選自袁家渴記)【注釋】芪蕤( ):草木茂盛的樣子。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其旁/多巖洞 B. 其下/多白礫C. 余/無以窮其狀 D. 永/之人未嘗游焉2.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1)合 ( ) (2)類( ) (3)專( )3. 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1)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2)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揚葳蕤,與時推

59、移。4. 細讀文章,請簡要說說第一段是怎樣描寫“袁家渴”的?(3分)十三、1.(2分)D 【解析】D項的意思是:永州的人們沒有過來游玩。故其正確應劃分為:永之人/未嘗游焉。2. (3分)(1)匯合(2)像(3)獨自享有【課內外鏈接】本題原句及解釋與教材的關聯句及解釋類合歡而蔓生(像)佛印絕類彌勒(像)(核舟記)余得之不敢專焉(獨自享有)弗敢專也(獨自享有)(曹劌論戰)3.(4分)(1)有座小山從水中露出來,山上都是好看的石頭,上面生長綠色的草叢,冬夏都濃密茂盛。(2)沖起波濤旋著水渦,從溪谷流進流出,蕭條茂盛,根據時間變換。4. (3分)第一段從總體描寫袁家渴。首先簡單介紹袁家渴的音義,其次寫

60、袁家渴水流情狀。【參考譯文】楚、越兩地之間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發音和“衣褐”的“褐”一樣。渴的上游與南館的高山會合,下游與百家瀨匯合。其中島嶼(江河里邊的島嶼)、小溪、清潭、小洲,交錯夾雜,蜿蜒曲折,水流平靜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騰一樣冒著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盡頭,忽然河水又看不到盡頭了。有座小山從水中露出來,山上都是好看的石頭,上面生長綠色的草叢,冬夏都濃密茂盛。山旁有許多巖洞,山下有許多白色的碎石,山上的樹木多是楓樹、柟樹、石楠、楩樹、櫧樹、樟樹、柚樹,小草則多是蘭草、芷草。又有許多奇異的花卉,類似合歡但是長出許多莖蔓,纏繞著水中石頭。每當有風從四周山上吹下,吹動大樹,輕搖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